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历史书籍 > 大清风云 > 大清风云2 定鼎中原 > 古怪的皇帝

古怪的皇帝

写到这里,或许我们有点反感顺治帝。你说这孩子,你妈对你那么好,你干啥要跟她过不去啊!其实,认真想想,我们还真不应该怪他。一个人的性格跟他的成长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顺治生长的那个环境我们可以想象。六岁死爸,从此就离开妈妈的怀抱,进入深宫当皇帝,身边全是宫女太监什么的,这些人本来就不正常,你要指望顺治正常这太难了,加上顺治帝总忘不了多尔衮带给自己的心理阴影。

聪明从来不是衡量一个皇帝好坏的标准,许多昏君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大脑不够用。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也是非常聪明的,但大都昏庸、变态,甚至非常荒唐。顺治帝虽然没到这个地步,但表现也确实够奇怪的。说他是昏君肯定是小题大做,说他性格怪诞那是没有问题的。

顺治的一生很短,仅仅活到二十四岁,从他短暂的一生可以看出,这人可能有多重人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描述中了解。汤若望不仅是一个传教士,也是一个天文学家,他来到中国后,历经崇祯、大顺、顺治和康熙四朝,是一个老牌的中国通。

汤若望进入大清宫廷后,很快就和孝庄、顺治创建起了深厚的友谊,顺治经常称呼这个满头白发的洋人为“老爷爷”。走遍半个地球的汤若望对人对事都有一套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很早就看出顺治这个人优点与缺点都非常明显。例如,他也说顺治很聪明,长得很英俊,有慧根,甚至比较早熟。除此之外,他觉得顺治天性仁厚宽容,能够听得进逆耳忠言,但是也很容易受坏的思想影响。用汤若望的话来说就是“容易受恶势力影响”,所谓恶势力在天主教里就是指魔鬼了,但这话汤若望肯定没法直接说出口,毕竟对方是个皇帝,说话得考虑脑袋。

对顺治身上的一些缺点,汤若望也洞若观火,他就曾经指出顺治酷嗜游猎,老子早就说过“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所以,汤若望接着说顺治内心会忽然想起一种狂妄计划,而以一种青年人的固执坚决施行;有时一件小事就能让顺治暴怒,导致他的举动跟一个发狂发疯的人一样。

汤若望这些描述在中国的正史和野史中是看不到的,作为一个外国传教士,他凭借天文学和西洋科技得到清朝宫廷的赏识,做到钦天监的高位,得以近距离观察太后和皇帝。加上他可以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观看宫廷里发生的一切,所以他的记录应该有很大的真实性。

不光是外国传教士觉得顺治帝喜怒无常,就连许多禅宗高僧也觉得顺治帝这人脾气特别暴躁。

宁波天童寺的高僧木陈忞在顺治十六年九月奉旨进京,在京城待了八个月,顺治帝对他极为尊崇,赐他“弘觉禅师”尊号。这个时候,福临已经二十二岁了,亲政十年。根据这个老和尚的说法,这个皇帝喜怒无常,不时鞭打左右。老和尚实在看不下去,借着讨论禅学劝谏他:“参禅学道之人不可任情喜怒,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面对着高僧的教诲,顺治还没疯狂到拿起鞭子抽老和尚的地步,只得点头说:“我知道了。”所谓知道就是我晓得是这么回事,但就是改不了。愤怒的性格,就像火种一样,可以压抑一段时间,但始终是要爆发出来的。

宫里人都觉得顺治皇帝就像个虐待狂,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但是在施政方面,他经常表现出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特征,他颁布的一些政令很受老百姓欢迎。他刚亲政的时候,就废除了多尔衮统治时期的几大弊政——圈地、投充、追捕逃人等,安抚工作他做得还不错,所以顺治帝虽然活得短暂,但在人们眼里仍然不失为一个明君。

满族人发育比较早,一般男女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谈婚论嫁了。被一大群太监和宫女包围着,一个人想要心理正常并不容易。从史料中可以知道,顺治是在十三岁结婚的,但是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庶妃巴氏就怀孕了。巴氏生的这孩子不到两岁就夭折了,过早生孩子,可能是孩子很难长大的一个原因。

庶妃巴氏之前不过是一个宫女,顺治宠幸她时只有十二岁,她因为生下皇长子钮钮被封为庶妃。又过了一年,顺治跟另外一个庶妃生下了福全,再过一年,生下了玄烨。在生育这块儿,顺治表现得很上进。

不过,在顺治的后宫中有五个博尔济吉特氏,没有一个博尔济吉特为他生下一男半女。由此可见,顺治帝是非常固执的,对于母亲家族的女性坚决不碰。所以顺治说跟皇后共处了两年,没有夫妻之实应该是事实,当然这不能怪皇后,只能说顺治这个人太偏执了。

顺治皇帝与皇后相处了两年,没有任何结晶。但这两年里,他和其他的妃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福全,一个叫玄烨。

顺治一生中,史册记载的皇后和妃子共有十九位,两个皇后都没有产出,其他妃子为他生了八个皇子,五个公主,其中只有四个皇子活了下来,成活率只有二分之一,比较低了。

虽然老婆一大堆,但顺治好像对她们并没有多少感情,除了董鄂妃。对皇后,顺治帝特别恨。对于自己的这些儿子女儿,除了董鄂妃生的第四子外,他也几乎没什么感情。临终前,他考虑继承人的时候甚至打算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堂兄弟。可以想见顺治性格之怪异,恐怕就是孝庄也猜不透他的心理。

顺治廢后的时候是十五岁,那时候包括孝庄在内,大家认为这应该是一时的,是特殊时期特殊发作,过一段时间,顺治肯定会慢慢变好的。事实恰恰相反,掌握大权后,顺治的性格不但没有变得温和,反而变本加厉。现在他是想怎样就怎样了,今天想用鞭子抽谁,那个人肯定是躲不了,过了几天,又觉得干啥都没意思,想去寺庙当和尚,谁也拦不了他。

总之,你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他身上有一股冲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股冲动来自哪里。换句话说,他生命中有一种压抑,他一直想突破这个压抑,这个压抑到底是什么,估计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只能设想是多尔衮,但是多尔衮已经死去很多年了,多尔衮的阴影真的有那么大吗?

顺治的一生是躁动不安的一生,最后染天花而死对他来说真是一种解脱。他解脱-了,孝庄也解脱-了,满朝的文武大臣也解脱-了。中国将迎来一个新时代,康乾盛世。中国将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康熙大帝。

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南明的延平郡王郑成功率军穿过台湾海峡,从东南沿海登陆,一路上势如破竹,大败清军,接连攻克瓜洲、镇江,大军围困江宁。一时南方各省人心晃动,纷纷有密谋起义的举动,整个江南各省陷入了紧急状态,清廷上下大感震动。

我们是不是很想知道顺治帝是啥反应,我们可以从顺治玛法(老爷爷)汤若望的回忆录中了解到情况:

当这个噩耗传至北京,皇帝完全失去了他镇静的态度,而颇欲作逃回满洲之思想。可是皇太后对他加以斥责,她说,他怎么可以把他的祖先们以他们的勇敢所得来的江山,竟这么卑怯地放弃了呢?他一听皇太后的话,这时反而发起了狂暴的急怒。他拔出他的宝剑,并且发誓说他要亲自去出征,或胜或死,绝不更改自己的意志。为了强调自己的决心,他居然用剑把皇帝的御座噼开。那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敢对他御驾亲征说一个不字,他就一剑把谁噼死。

皇太后枉然地尝试着用言语平复皇帝暴怒的心情。另派皇帝以前的奶母到皇帝面前进劝。可是这更增加了他的怒气。各城门已贴出了官方的布告,晓谕人民,皇上要亲自出征。当时全城内便起了极大的激动与恐慌。王公大臣排着长队到汤若望这里请求援助。若望应允,至皇上面前呈上奏疏,并且很深沉地恳求,不要使国家破坏到这地步,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当时皇帝的情绪就转变了过来,请若望起。现在他知道,“玛法”的意见是好的。所以,各城门上又贴出了一张新布告,晓谕人民,皇上之出征已作罢了。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顺治帝的脾气是相当暴躁的,可以瞬间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中也可以看出,顺治和汤若望的关系还是比较铁的,文武百官包括皇太后的话都不听,偏就听得进去一个洋鬼子老爷爷的话。

汤若望是一个天主教徒兼科学家,没什么私人立场。他在天启二年的时候来到广东,认识了徐光启,后来徐光启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帮助崇祯修订大明历法。在大明朝廷内,汤若望发挥专长,不仅修订历法,还帮助明朝研制西洋大炮,为此,崇祯皇帝还经常赏给他牌匾。崇祯十三年,汤若望升任北京天主教教区区长,并允许在宫中举行弥撒。

崇祯对汤若望还是不错的,所以汤若望刚开始对清朝政权没什么好感。多尔衮进京后,为了防止满汉混居,大搞拆迁,本来汤若望的教堂也要从城北迁到城南。大家都知道,拆迁是关系到民生的事,汤若望很不希望教堂被强拆,于是给多尔衮写上访信,请求不要强拆。没想到多尔衮居然给他面子,准许他留在原地,这让他对清廷产生了一些认同感。

没过多久,汤若望就向清廷毛遂自荐,为他们制作测量星体的仪器。这就是做科学家当医生的好处,不怕改朝换代,技术性人才在谁手下做事都吃得香。就这样,汤若望在清廷里也混得风生水起,为清朝创立了新历法,当上了钦天监,获得了太常寺少卿的头衔。

也不知道是汤若望会做人还是怎么回事,顺治这家伙对谁都不好,就跟汤若望比较亲。孝庄呢,也很信任汤若望。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汤若望,此人真的是多才多艺。他不光懂天文,会造大炮,还会治病。顺治的第一任皇后从蒙古来到北京后,突然生病了,宫里的太医都治不好,汤若望看看就治好了。这使得孝庄非常感激这个老头子,在大家眼里,汤若望是非常神奇的一个老头子,他懂得一些别人都不懂的东西。后来,顺治帝封汤若望为光禄大夫,甚至还封汤若望祖宗三代为一品大官。这种荣誉只有马可·波罗才能比拟。

顺治甚至免除了汤若望的跪拜礼,对这位老人的尊崇到了极点。顺治经常去教堂里和汤若望聊天,王公大臣在顺治眼里啥都不是,偏偏对一个老人这么尊敬,是啥道理呢?难道顺治那时候就知道崇洋媚外?可惜,那时中国是天朝大国,不存在这一说法。

用顺治自己的话说:“大臣们都很虚荣,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汤若望不是这样,他的奏疏语言充满慈爱,读来让人流泪。”顺治还对别人说:“玛法的人品非常好;别人都不爱我,在我面前装成哈巴狗一样是为了牟取利禄;我经常问玛法要什么东西,他很自足,从来不爱利禄,只爱我。”

汤若望前后给皇帝上了三百多道奏章,这些奏章都是关系到国事和民生的,从来没有为某个集团牟取利益。所以,我们能够理解顺治帝为什么信任和喜欢汤若望了。这些奏章中,有四道最为典型:一、阻止皇帝迎接达赖喇嘛,汤若望对喇嘛教非常排斥,他认为皇帝如果出塞-迎接喇嘛,那是一种耻辱。二、敬谨亲王尼堪被大西军李定国埋伏斩杀后,皇帝原本打算将亲王手下的两百多将士处死,汤若望毅然上书,认为这样做不好,请求免除这些将领的死刑,改罚为降职。三、皇帝有一次突发奇想,想在长城北边搞一个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顺治如果真是想搞军事演习,也可以理解成强兵,但事实上他只是把这个当成游戏。汤若望听了,对顺治阐明弊端,玩这游戏可能导致很多老百姓误伤,结果顺治采纳了。四、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围攻南京,顺治帝吓得手足无措,先是想逃跑,后来又准备御驾亲征,汤若望最后把他劝住了。

顺治患上天花死了之后,孝庄就找到汤若望,问:“汤老师,小顺治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死了。他留下几个孩子全是未成年少年,老二福全已经九岁了,老三玄烨才八岁。现在到底是应该立福全为皇帝,还是立玄烨呢?”

汤老师想都没想,就说:“当然得立玄烨了。”

孝庄问:“为啥一定要立玄烨呢?”

汤老师说:“因为……很简单,小玄烨已经得过天花,不再那么容易死了,虽然这小孩脸上满是麻子,将来活的可长了。”

孝庄一听有道理:“就立玄烨吧!”

汤若望真是大清的贵人,是大清的贵人也就是中国的贵人。但是在顺治帝死后,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险些被处死。很多人控告汤若望宣传的天主教是邪教,结果康熙取缔了天主教,判处汤若望绞刑。但说也奇怪,也许是上帝显灵,就在这时京城发生了地震,古人比较迷信,怀疑是不是老天不让处死汤若望,加上孝庄太皇太后为汤若望说情,汤若望才逃过这一劫。

在康熙八年的时候,康熙又为汤若望平反,恢复了汤若望的一切名誉,不过这时汤若望早已魂归上帝了。汤若望一生虽然深得顺治帝信赖,但也不是没有遗憾,他曾经想让顺治信奉天主教,并且奉天主教为国教。这个是失败了,我们知道顺治帝是信仰佛教的。

在线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