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历史书籍 > 大清风云 > 大清风云4 雍正王朝 > 雍正的家庭生活

雍正的家庭生活

我们先来说说雍正跟母亲的关系,根据正史的记载,雍正跟母亲的关系很和谐。

据说乌雅氏生病后,雍正放下政务,亲自到永和宫里去照顾母亲。正史记载,这段时间雍正亲自为母亲熬汤煎药,昼夜不离母亲左右,直到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后,雍正悲痛得肠子都快断了,望着母亲的遗体,雍正哭号震天,茶饭不思。丧礼极其隆重,雍正极其痛苦。这幅画面对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称之为孝子图。

十个孝子九个假,所以我们不能相信正史的记载。皇太后死去不久,社会上就有传言说她是被雍正逼死的,起因是她想看望被囚禁的十四子允禵,雍正不允许。最后,太后就在铁柱上撞死了。雍正认为这种传言是塞-思黑和阿齐那传出去的,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惩治。

此外,雍正还对逼母传言作出了辩解,而且自认为辩解得无懈可击,极为高明:一、太后本身就有病,是痰疾,加上康熙死后,悲痛交加无以释怀,最后旧病复发而死;二、太后天性仁爱慈祥,言下之意是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作出撞柱自杀的事;三、康熙生前就很看不起允禵,绝对没有将皇位传给他的意思,太后对允禵也很不喜欢,曾经对人说过:“我只知道皇帝是我亲生儿子,允禵在我心中跟众阿哥一样,没有格外更亲之处。”允禵想要拜见太后,太后都不答应,更别提太后会主动要见他……

让我们奇怪的是,雍正的辩解是在六年后和曾静对簿公堂时说的,太后死的时候,雍正丝毫没有公布她有痰疾,到底有没有痰疾没人知道。雍正虽然表现得很像一个孝子,但事实上太后对于他的“孝道”好像非常冷淡,好像知道这个人在演戏一样。对于雍正登基,太后的反应是:“这事我没想到,连做梦都没想到。”说明雍正即位,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大冷门。

新皇帝即位后,生母一般都要举行典礼,尊为皇太后,并上徽号、表文、册文、金宝。乌雅氏开始坚决不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在雍正和大臣们坚决要求下才回答说:“知道了。”但她还是不愿意举行典礼,并借口说康熙的梓宫还没有移送景陵,举行典礼不适合。后来,康熙移送景陵后,雍正也没有再提起这事。还有一件事非常蹊跷,雍正即位后,让太后从永和宫搬到皇太后居住的永寿宫,但是乌雅氏坚决不搬。这两件事情有些奇怪,似乎雍正当上皇帝后,乌雅氏持一种消极不合作的姿态,好像不愿正视雍正当皇帝一样。

丧礼之隆重也有些反常,雍正声称自己悲痛欲绝,有一天哭过几十次的记录,雍正还表示要素服斋戒三十三个月,尽三年谅阴之礼。做得如此过头反而让人怀疑他是在演戏给世人看。当年夏天,天气炎热,雍正不顾自己身上的畏暑症,也不理臣下的劝阻,坚持每天要到母亲的梓宫前祭奠。可是,在母亲逝世三周年时,雍正却借口身\_体不舒服,没去母亲陵前祭扫。这是非常奇怪的,中国古代最重礼节了,尤其注重对亡者的礼节。母亲逝世三周年大礼都不去,很容易被人讥讽为不孝,但雍正对此不在乎,似乎有风平浪静之后高枕无忧的感觉。

考虑到雍正对兄弟们的所作所为,乌雅氏自杀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再来看看雍正的后宫生活,雍正这个人是个不知疲倦的作秀的天才,他非常在乎自己在世人和后人眼中的形象,所以竭力给世人留下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形象,他最怕的就是给人留下好色皇帝的形象。所以,他当皇帝后,没有扩充后宫,后妃基本上是以前王府中福晋、格格升过来的。

皇帝的婚姻多是政治联姻,顺治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几任皇后都是孝庄为他挑选的,顺治一个都不喜欢。康熙也是这样的,不过还好他和皇后之间产生了爱情。雍正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子,一般来说,皇子的婚姻与政治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譬如,雍正和年贵妃的婚姻就是实打实的政治联姻。

年氏是年羹尧的妹妹,雍正娶年氏的时候年羹尧的地位还不是很突出,所以一开始,政治联姻的因素不是很大。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年羹尧变成了封疆大吏,雍正还只是一个皇子,所以他竭力拉拢年羹尧。

从康熙五十四年到五十九年,年氏为雍正生下了三男一女,可惜全都不幸夭折,最大的活到了八岁。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其他妃子生子,可见雍正专宠年氏。雍正专宠年氏应该是有政治目的的,裙带关系在政治斗争中是很重要的,如果雍正对年氏不好,必然会影响与年羹尧的合作。稳定了年氏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稳定了年羹尧。

不仅善待年氏,雍正对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也相当好,简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父亲。雍正当皇帝后,年氏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随着雍正跟年羹尧关系的破裂,年贵妃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雍正三年十一日,发出一道上谕,意思是年贵妃已经得了重病,万一死去了,一切按照皇贵妃的礼仪办,此外还大大夸奖了年贵妃的才德。人还没死就预先假定对方死了,给人感觉就是巴不得此人早死。果然如雍正所料,年贵妃没过多少天就死了,到底是怎么死了就没人知道了。

而且,连年贵妃葬的地方都是一个谜,有人说葬在遵化城九凤朝阳山,但是在那里没有看到她的墓地,有人说她葬在雍正的泰陵里面,是乾隆将她移葬在里面的,但究竟怎样还有待证实。

年贵妃死后一个月,年羹尧家族和党徒就开始遭殃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雍正跟子女的关系。

中国古代讲究多子多福,作为帝王,更是后宫一大堆,只要有能力,能够生出一大堆的子女。这看起来是好事,多子多福嘛,但也是坏事,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一个种群的数量如果发展过快,很容易对环境构成压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帝王的子女如果过多,无非是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他们每个人都是皇子皇女,消耗太大了,而且又不从事生产。当然,古代的皇帝们可能认识不到这点,但他们至少可以认识到,子女过多,很容易造成家庭的破裂,雍正对此深有感触,自己的兄弟过多,导致储位争夺白热化,惨不忍睹,差点对大清江山构成威胁。

雍正吸取教训,只生了十个儿子,其中只有四个活到成年。而且这十个儿子几乎都是雍正做皇子时生的,当皇帝后的十年里,雍正直到十一年才生了弘瞻,大概是想再次证明自己不好色,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他避孕措施做得好。

雍正的四个成年儿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弘瞻。弘时是长子,关于弘时,史书记载相当少,《清史稿》中有这么一句话:“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弘时性格可能比较倔强,不受约束,生活放纵,很难得到康熙和雍正赏识,弘时干脆破罐子破摔。在康熙晚年,允祉的长子弘晟和允祺的长子弘升都被封为王府世子,弘时当时的年龄也达到了标准,却没有受封,充分说明康熙不看好他。

雍正创建秘密建储的制度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朕的诸皇子尚幼,立储之事,现在怎么可以进行呢?”

真实的情况是当时弘时已经十九岁了,都已经成年了,怎么说年幼呢?难道雍正开玩笑吗?雍正不是一个会随便开玩笑的人,他说出这种话表明他早已把弘时排除在储位之外。

弘时就算得不到康熙的赏识,那他究竟为啥也让自己的父亲这么不爽呢?要知道,雍正才四个儿子,把父爱分成四份也有四分之一。

在雍正三年的上半年时候,雍正似乎对弘时还抱有希望,当然不是指望他继承大统,只是希望他做一个贤明的皇子。雍正为自己的皇子特地从全国各地招聘有名的老师,弘时的老师是王懋竑,此人是一个理学专家,五十一岁考中进士,考中进士后,康熙居然没有把他留在京城,他只能回乡教书,可谓是尝尽人间沧桑。确实如此,王懋竑对程朱理学研究得非常透,讲究淡泊无欲,还对王阳明的心学深有体会。雍正让这么一个人来教育弘时,可谓是用心良苦,对症下药,希望弘时能够改邪归正。

后来,王懋竑的母亲病逝,只好回家守丧。临行前,雍正对他说:“不必遵制守丧三年,料理完丧事就回京吧!”可见,雍正对王懋竑的教育是满意的,在王懋竑守丧期间,雍正经常派人催他进京。

第二年八月,王懋竑赶到京城时,却发现再也见不到皇上和弘时了。只好客居旅馆,半年来无所事事。又过了一年,他收到圣旨,让他回家养老。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推测雍正和弘时产生了矛盾,而且矛盾激化,父子绝情。那段时间,雍正将已经过继给允祀的弘时从玉牒中除名,并交给允裪抚养,换句话说,不要这个儿子了。

这难免让人猜测,雍正为什么要对亲生儿子这么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如此残忍地对待弘时呢?

在史书中是找不到记录的,有学者猜测,雍正在打击八王允祀集团时,弘时站在允祀的立场为他说话。结果,引爆了雍正的终极愤怒,直接将他从宗室里除名。弘时对雍正肯定也没有好感,因为雍正很早就让他与储位绝缘,在他看来父亲偏心,自己是长子居然这么没地位;另外一个方面,弘时了解雍正这个人,知道父亲是个两面派,在争夺储位的过程中有许多见不得人的东西,这些都导致弘时对雍正缺乏起码的尊重,所以选择支持允祀来表达自己对雍正的不满。

弘时的下场是很惨的,最后死于囚禁之所,年仅二十四岁。这就是跟一个皇帝作对的下场,哪怕这个人是皇子,也不会有什么例外的。

弘昼比乾隆小三个月,两人从小同吃同住,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但比同母兄弟更亲。也许正因为关系这么近,乾隆当皇帝后,弘昼很不开心,他时时处在皇兄的权威之下,郁郁寡欢,思想变态,居然喜欢玩一种“装死人”游戏,他躺在那里装死人,让别人绕着他哭。最后,弘昼抑郁而死,终年五十五岁。

弘瞻事实上是由乾隆抚养长大的,雍正生弘瞻时已经五十六岁,一般老人对于幼子是特别宠爱的。雍正去世后,乾隆对弘瞻照顾得非常周到,正因为过于溺爱纵容,导致弘瞻变成一个骄纵不法的纨绔子弟。后来,乾隆对他略施惩罚,他一时间心里适应不了,居然活生生给吓死了,终年三十岁。

雍正是一个极少天伦之乐的皇帝,在他的四个儿子中,唯一让他满意的是弘历,其他几个儿子都拖累了他的名声。

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