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经济学书籍 > 低智商社会 > 什么我们的企业家都忌讳向亚洲国家学习

什么我们的企业家都忌讳向亚洲国家学习

很多日本企业家都忘记了要时刻学习,特别是传统大企业的高层更是如此,企业管理者尚且如此,员工就更不会考虑什么了。

也许是心理作用吧,日本人感觉从欧美那里学什么都是正确的,而极端讨厌向亚洲各国学习。

我如果说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的中国或者印度,对方立刻就会反击“关于这些已经听得够多了”。

关于中国,我曾经写过一本名叫《中国,出租中》的书,后来又写了《力用中国》和《中华联邦》,总共写了三本关于中国的论著。

要特别说一下《中国,出租中》这本书,因为当时正处在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热潮中,我以“中国客人论”展开话题写了这本书,销量很好。如果中国不进口日本的物资和技术就不会有发展,所以说中国是日本的“顾客”。总之,这本书的主旨就是“只有中国才是日本发展的源泉,所以日本应当深入发展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然而我想,如果是现在,这本书肯定卖不出去,肯定会有更多的“已经听够了”之类的话不绝于耳。

关注一下2008年日本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由于毒饺子事件、奥运会演出浪费等问题而否定中国的言论居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没有人质疑过为什么日本不能借鉴中国好的东西(比如说向民众转让更多的权利等),没能充分利用和中国毗邻的地理优势。即使是关乎中国国情和中国未来的发展等问题,也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讨论。倒是和美国保持一个调,批判中国侵犯人权和国家独裁的声音此起彼伏,而且来势汹汹。如果没有北京奥运会,普通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了解,将会逐渐变得一无所知。

在铺天盖地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有毒论”中,向中国学习的想法只能落个被掩埋的下场。

这种事不只发生在对中国的问题上,对亚洲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事实上,现在日本对亚洲各国的投资在逐渐减少。

举个例子,2007年,越南直接吸收的海外投资比2006年增长了69%,达到203亿美元,其中日本在越南的投资少于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除--去位居榜首的欧盟,日本在新加坡的投资已经连续两年都在减少。

新加坡交易所(SGX)开设了面向亚洲快速增长企业的“凯利板”(Catalist),2008年2月发布了进驻“凯利板”的金融机构名单,这其中没有一家是来自日本的。

这些无非只是证明了,现在的日本在国际上已经逐渐变得“足不出户”了。

在这一点上要进行冷静思考,我所希望的是在这数十年间,日本能够诞生国际化的大企业,并且越做越强,积极把业务拓展到中国、印度或者亚洲其他国家甚至是欧洲。如果一直是闭门造车,那么国内企业将会越来越衰弱。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率先展开的工作就是进行裁员,虽然这样会饱受非议,但像近年来拉动日本经济的丰田和佳能那样进行全球扩张是没有错的。所以就要像日本邮政公司(虽然招致了混乱)和中部国际航空公司(成功削减了1000亿日元以上的经费)那样套用丰田模式,陷入困境时要用丰田模式,经济团体联合会也要……面临困境的企业从此都用丰田模式就万事大吉了。

但是,日本并不是只有丰田和佳能。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积极融入全球化的优秀企业。比如说阿尔卑斯电气、矢崎总业、高田等,它们都在国外拥有50多家工厂,和世界各国都有贸易往来。这些企业的销售额的国内部分仅占20%,但海外的份额要高得多,所以这些企业在国内人们是不熟悉的,但正是这样的企业在拉动着日本的经济增长。

正是那些不停止思考、意识到“闭关自守没有出路”从而走向世界的日本企业,把握着日本的经济命脉。

但同时遗憾的是,很多传统的大企业,还有目光只盯在国内市场的部分企业已经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如果没有上述这两种企业的存在,那么日本经济肯定会发生更大的倒退,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窘迫。

虽说引发日本国民智商衰退,并最终导致日本集体智商衰退的,是那些政治家、官僚和媒体,但这其中似乎还可以加上那些企业的高层或者说是管理者。

日本以“产业强国”和“技术强国”为目标固然是好事,但当下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怎样解决企业管理者的低智商化问题。


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