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二战简史 > 第五章 苏联反击

第五章 苏联反击

阿道夫·希特勒在军事上的最后一次灵光乍现是坚持让德军守住苏联的战线。在雪地里,苏联红军已经在蛮勇的进攻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尽管德军的战线已经在苏军的攻势下后移,但被围的德军仍然能从空中得到补给,坚守阵地。随着1941年春天的到来,一切凝固的物体又重新变成了雪泥、泥土和水流。德军的战线曲曲折折,在列宁格勒附近呈弧形深入之势,在勒热夫突出部附近又像一根指向莫斯科的长长手指。然后,战线向东南方向延伸,经过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最后沿顿涅茨河终止于克里米亚。在1941年12月,苏军已经重新夺回了克里米亚半岛东北岸的刻赤半岛。苏德两军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德军所面临的问题尤其众多。在过去的战斗中,德军每天损失100名军官,伤亡总数达到110万人,始于1941年11月的疾病也让德军损失了60万人。此外,德军还损失了7.4万辆车,而且只有1/3的铁路更换成了德国标准的宽轨道。在如此有限的运力下,德军每天只能开出11列运送石油的火车。陆军依靠马匹运输,但问题同样严重,在严冬18万匹马已经死亡。

当然,德国的军事行动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而且他们的战时经济也没有做好长久作战的准备。哪里应当是经济的重点?是海军、远程重型轰炸机、战斗机还是重型坦克?如何利用已经占领的欧洲土地资源?1941年,这些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而德国国内还在按照战前的标准生产日常消费品。例如,在巴伐利亚州南部的梅塞施密特工厂,工人还在用铝材生产民用的梯子,而英国人已经在用铝制造重量更轻、航程更远的战斗机了。不过,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石油。德国依靠罗马尼亚来获得石油,否则就只能在莱比锡附近的工厂和其他炼油厂使用褐煤来提炼非常昂贵的合成油料。这一问题最终将拖垮德国。到1945年,德军的重型装备将无法动弹。与此相反,苏联人却能从南高加索地区获得大量石油。巴库油井出产的石油可以从里海地区的阿斯特拉罕[200]沿伏尔加河运往苏联。英国的石油供应也非常充裕。尤其在非洲和远东的战役中,英国从伊朗获得了大量的石油。1942年,希特勒认为他必须把这些石油抢过来,他说过,没有这些石油,德国就会输掉战争。实际上,1942年正是希特勒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最后一个时机。到了1943年,英军的轰炸(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显的效果)将给德军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保护德国的城市,德国空军将不得不撤离东线战场。德国空军本来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速生产物,现在早已不堪重负。现在的德国空军既没有足够的战斗机,也没有适用的轰炸机。从1942年6月开始,德军又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行动——蓝色行动(Case Blue)[201]。这是一场赌博,不过就像过去多次发生的那样,希特勒的敌人们又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苏联红军阻止了德军攻入莫斯科的胜利让斯大林颇为得意。他的心情一时间非常愉快,他拒绝离开莫斯科,还计划在红场举行庆祝十月革命35周年的阅兵仪式,而德军就在不远处。斯大林认为德军就要完蛋了。他们毕竟已经败退了上百公里,在南面丢了罗斯托夫,在北面丢了列宁格勒以东的季赫温,那里有重要的铁路线,可以让列宁格勒获得补给。在附近地区,人们都在想办法为列宁格勒这座饱受打击的孤城解围,因为仅有的补给行动是通过拉多加冰冻的湖面进行的。列宁格勒刚刚度过了一个难挨的冬天,几十万人在寒冷和饥饿中殒命。这条穿越冰湖又微不足道的补给线本来就无法供应城市所需,同时却还要用来疏散列宁格勒的工业设备,这些设备对苏联的战时经济至关重要。

从1942年1月到6月,德军在列宁格勒和沃尔霍夫[202]的集团军群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蠢蠢欲动。德军没有能够对抗苏军T–34中型坦克的武器,这种坦克能在冰冻的沼泽上行进。德军暂时后退,等到天气好转后,德军再次对苏军突破防线的位置发起进攻,并且把苏军封在了一个“口袋”里。此时,苏军的阵地沼泽遍地,蚊虫肆虐。他们的指挥官安德烈·弗拉索夫本来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领,但直到最后一刻才被调来指挥部队。他的到来对形势毫无益处,弗拉索夫只能在一片混乱中枯坐泥潭。到了6月25日,弗拉索夫已经损失了6万名士兵。最后,他自己也被德国人俘虏。后来,弗拉索夫为德国法西斯效力,推动苏联解放运动,战后被苏联处死。

苏军在克里米亚面临着更大的灾难。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海岸的海军要塞塞瓦斯托波尔被围,驻扎在东海岸的苏联红军要为塞瓦斯托波尔解围。结果,从2月到4月,苏军拙劣的指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德军掌握了制空权,把苏军的供给船炸得一塌糊涂。5月8日,克里米亚的德国陆军第十一集团军指挥官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发起了一次精心准备的战役来肃清刻赤半岛上的苏军。这意味着两军将正面交锋,德军的巧妙布置使苏军的主力放错了位置,随后全部被俘。这一仗,德军俘虏了17万人,缴获了258辆坦克和1 100门火炮。1942年6月,在持续一个月的军事行动中,德军进一步攻取了已经成为瓦砾的塞瓦斯托波尔,俘虏了9.5万名士兵。塞瓦斯托波尔失守和英军丢掉图卜鲁格发生在同一天。可是,最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东部战线有很多水面宽阔、绵延千里的大河。第聂伯河的河道在基辅一带向东南方偏折,然后拐了一个大弯注入黑海。北顿涅茨河流经哈尔科夫,然后注入顿涅茨河,接着河道也向东南方拐了一个大弯。顿河也是这样,河道向东南方向拐弯后,在罗斯托夫处注入亚速海。再往西就是伟大的伏尔加河,它最终注入了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在1月的进攻中,苏联红军已经在顿涅茨河对岸的伊久姆建立了一处桥头堡,哈尔科夫和联通它的铁路距离顿涅茨河只有65公里远。如果要展开蓝色行动,就需要清理伊久姆突出部的苏军。让形势变得更为复杂的是,在3月,苏军又在伊久姆以北的顿涅茨河沿岸建立了另一处桥头堡,不过规模较小。斯大林催促他的前线指挥官谢苗·铁木辛哥展开一项大规模的攻势。于是,铁木辛哥率领54万人、1 2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900架飞机在伊久姆突出部的最前端继续向前进攻。他们的目标是“夺取第聂伯河沿岸的重要交叉点”,那里位于哈尔科夫西南方约200公里处。对此攻势,德军做了大胆的回应,放手让铁木辛哥向前推进。随后,克莱斯特的装甲集团军在整整一个航空联队(500架飞机)的配合下,出其不意地在苏军的大后方向苏军发起了攻击。铁木辛哥减缓了对哈尔科夫的攻势,在5月22日至23日被德军包围。5月26日,苏军油料消耗殆尽,只能投降。在这次战役中,苏军损失了22个师、15个坦克旅、7个骑兵师,丢掉了540架飞机、1 200辆坦克和2 000门火炮,被俘24万人。此后,德军对北部的苏军桥头堡(沃尔昌斯克)也进行了攻击,在6月15日之前俘虏了2.1万人。现在轮到德军在大草原上发起进攻了。这一次,德军在坦克数量上建立了6∶1的优势,而在不久前,苏军坦克的数量还是德军的3倍。6月28日,蓝色行动在顿河沿岸继续展开。苏军在沃罗涅日建有一座桥头堡,令博克倍感威胁。如果不清理掉它,苏军就有可能袭击德军的侧翼。希特勒只希望博克大步深入,越快越好,于是双方爆发了争吵。实际上,苏军已经吸取了教训,只管向后撤退,一边撤,一边在后方囤积兵力。到7月7日,苏军在德军的攻势下已经进行了多次撤退。对德军来说,真正的问题是机动兵力的缺乏,毕竟在油料短缺的情况下,部队的行动已经非常不易。此时,在希特勒设在乌克兰文尼察[203]的指挥部,德军内部的争吵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空调的运转声和蚊虫的嗡嗡声中,速记员把指挥部里每个人所说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以便将来查证,这不利于建立作战行动所需要的信任。不过,既然苏军没有做出多少抵抗,德军于是兵分两路,A集团军群进攻高加索地区,获取石油。B集团军群在伏尔加河下游、A集团军左群翼提供防御。作为先锋部队,德军第六集团军抵达顿河最东端,并于8月中旬渡过顿河,来到一处狭窄的大陆桥,前方就是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下游的主要城市是斯大林格勒[204]。这是一座老城,在五年计划中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工业城市。而且,与同一类型的城市一样,城市名也换为了更具革命色彩的名称。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备战,并以城市名称组建了新的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有20万人,配备了400辆坦克,拥有超过2 000门火炮和454架飞机。斯大林格勒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牲畜和工业设备已经转移到了伏尔加河东岸。7月23日,德军攻陷罗斯托夫。斯大林先前认为德军真正的威胁在莫斯科,现在才开始摸清眼前的形势。德军计划把机械化部队调往里海北岸的阿斯特拉罕市,但油料短缺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B集团军群已经用自己的卡车把1 500吨油料运送给了顿河前线,其第六集团军因为油料短缺停顿了一个星期。此外,德军的兵力继续分散,一些战斗力很强的部队被调往西部,以防苏军在那里开辟第二战场,使自己腹背受敌。德军指挥官曼施坦因被调至列宁格勒。先前,德军计划联合芬兰军队紧密包围列宁格勒,此时尚未实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由于德军将重兵投入到了南部战场,因此他们对列宁格勒的攻势无法正常展开。在南部,苏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势,但由于苏军最终失败,人们普遍低估了苏军在这里的影响。对此,一位独具慧眼的美国历史学家戴维·格兰斯[205]做了详尽的分析。这一次战役突显了德军将领瓦尔特·莫德尔[206]的指挥能力,他守住了位于勒热夫和格扎茨克一带的阵地。这处阵地距离莫斯科不远,从1942年春季起就一直稳定地处在德军的控制之下。不过,苏联游击队对德军的威胁日趋严重,德军连挖土豆也要派军队守护。在中央集团军群附近,游击队每天发起的袭击有5至6次。

这就是苏联在1942年所经历的危机。此时,苏联已经丢掉了超过1/3的工业;2/5的人口留在了德国占领区;顿涅茨盆地原来供应着全苏联57%的煤炭,现在也落进了德国人的手中;苏联也损失了很多铁矿及其他矿井,这些矿石可以用来生产钢铁、铜、水银、锡、铅、磷酸盐、石墨和碘;此外,苏军士气不振,比如,苏军在顿河南部所建立的临时防线在罗斯托夫陷落后随即土崩瓦解。攻下罗斯托夫后,德军加速推进,到了7月下旬,德军已经跨过了欧亚界河——马内奇河。德军A集团军群计划沿黑海海岸直达巴统,封锁苏军海军基地。不过,德军这样做也是为了夺取阿迪格地区的首府——石油城市迈科普和那里的油井(德军预计,当地人会与德国人合作,而且苏联红军会继续溃散。随后,从7月1日到8月10日,德军A集团军群共俘虏了30.9万人)。在滑翔机的配合下,罗马尼亚军和德军联手清除了驻扎在亚速海出海口东岸塔曼半岛的苏联守军,并最终进入了新罗西斯克港(他们在这里和库班桥头堡固守了大约一年,这是德军最后一次像样的胜利)。8月9日,德军攻克迈科普。不过,穿越高加索山脉的道路只有4条,而且只有骡子可以通过,就连野战厨房也得停在后面,唯一可以使用的车辆是半履带摩托车。8月22日,德军熟悉山地作战的部队把德国国旗插在了厄尔布鲁士山[207]上。此时,德军距离黑海沿岸城市苏呼米只有40公里。他们远离了自己的基地,光运粮就需要一个星期,而且骡子只有2 000头。在德军指挥部,众人对德军是否过于谨慎的争论达到了顶点。与此同时,在油井并不多的迈科普,6 500名技术人员到达了这里,期望能开采出350万吨石油。然而,他们遭到了游击队的袭击,油井也已无法使用(德军只得到50桶石油,机智的游击队员成功地炸掉了工程师的驻地)。德国人被困住了。希特勒勃然大怒,甚至停止了社交活动。他意识到,他已经无法实现1942年的作战目标。8月,德军损失了20万名士兵,而且只能补充一半的人马。

到7月24日,德军对顿河东岸地区的攻势进展顺利,逼近卡拉奇[208]。7月30日,霍特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和一个罗马尼亚军团并入了B集团军群,因为第六集团军(指挥官是弗里德里希·保卢斯)步兵很少,无法攻打斯大林格勒。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部队在干旱的草原上行进,饮水供应十分紧张。8月7日,德军在进军卡拉奇的战争中迅速取得了胜利,俘虏苏军5.7万人,缴获1 000辆坦克、750门火炮和650架飞机。但是苏军争取了时间。8月24日,霍特的装甲集团军从南部北上,苏军的抵抗逐渐减弱。到了9月上旬,德军已经逼近斯大林格勒近郊。显然,德军将在这里遭遇顽强的抵抗。

8月26日,朱可夫被任命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指挥官。他说服斯大林,不与德军正面交战,只进行局部的抵抗。随即,朱可夫开始花费两个月准备一项大规模的反击行动,目标指向战斗力稍弱的德军和罗马尼亚军一翼。这么做是正确的。这段800公里长的顿河沿线兵力空虚,轴心国部队的战斗力也不太可靠。匈牙利军队反坦克炮威力弱,意大利军队则刚刚跋涉了近1 000公里,只有罗马尼亚军具有一定的战斗力。朱可夫飞赴莫斯科向斯大林报告作战计划的当天,保卢斯也在文尼察面见了希特勒,接受他乐观的鼓励(尽管喝水也成了问题)。9月10日,德军的装甲集团军到达了斯大林格勒以南的伏尔加河沿岸。13日,德军攻占了位于斯大林格勒北部的火车站。随后,战斗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德军开始与苏军争夺每一间房屋和每一处街垒,很多场战斗都写入了历史,拍成了电影。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自己的部队非常疲惫,但希特勒10月6日宣布,拿下斯大林格勒是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当时,德军指挥部可能发生了一场争论。尽管斯大林格勒已经被毁,但是在即将来临的冬季,这座城市所能为部队提供的保护仍然要好过大草原。而且空军元帅戈林夸下海口,说德国空军将提供空运支援。但是,德军的食物供应并不稳定,运输线也很脆弱。德军只有3条经过改造的单线铁路通向2 400公里之外的德国。而在德国,火车站里已经拥堵了几百列火车。第六集团军平均每次需要8~10列的火车运送物资,可运到的只有4列。此外,道路泥泞,通行不畅,等待运送给部队的物资堆积如山。战马成群死去。然而,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宣传当中,他甚至说,在9月30日,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斯大林格勒很快就将陷落。随后,各种命令如雪片般飞出德军的指挥部。到10月中旬,德军确实抵达了伏尔加河沿岸,将苏联守军一分为二,但是对每一间房屋的争夺使德军疲惫不堪,而且大规模的空中和炮火支援没有想象当中那么有效。第六集团军继续向前推进,攻打兵工厂和冶金厂,但是在17日遭遇了失败。

朱可夫在顿河桥头堡地带(克列茨卡亚和博利绍伊)的反攻经过了周密的准备,苏军甚至计划夺取罗斯托夫,进而围困北高加索地区的德军A集团军群。苏军严守秘密,部队在夜间行动。在20天里,苏军向伏尔加河对岸秘密运送了16万名士兵、1万匹马、430辆坦克和6 000门火炮。苏军把部队从前线撤下来进行休整,训练,组成预备队。防守顿河前线的德军仆从罗马尼亚军,只有一些缴获的杂七杂八的火炮,他们唯一的预备队是一个几乎没有马的骑兵师。而且,他们的每个师都要防守大约20公里的地带,在战术上是非常不利的。在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还得接管意大利军负责的一部分防线。在南面,罗马尼亚军的布防更加糟糕,10万人分别部署在240公里,其中的一部分阵线还在苏军的观察范围内。他们只装备了34门75毫米反坦克炮,地雷也只部署了所需的1/6。然而,尽管希特勒担心顿河防线,他和德国陆军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似乎都认为苏军的战斗力已经大为削减。德军的情报工作非常薄弱,希特勒也于11月7日从文尼察经慕尼黑和希特勒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的住所贝格霍夫回到了位于德国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狼穴”[209],这里是他的东部前线指挥所。这一年的大事件正在展开。11月8日,正当隆美尔兵败阿拉曼时,希特勒在慕尼黑的纳粹党建党纪念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几乎是希特勒最后一次公开讲话),你可以听出,希特勒正力图恢复他往日的权威。他宣布,斯大林格勒实际上已经被德军攻占。然而,仅仅10天之后,他所说的话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可是,德国人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直到苏军的反攻打响,苏军的大批坦克仍然没有显露出自己的踪迹。然而,在11月19日,苏军30个师突然袭击了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由于缺少油料,罗马尼亚军队只能把一动不动的坦克当作掩护,老鼠咬断了电线,坦克甚至无法开火。苏军突破防线,向南、东南和西南方向推进,到达了德军第六集团军后方30余公里处。第二天,苏军从斯大林格勒以南的伏尔加河河滩发起了新的攻势,攻击了另一支罗马尼亚军队。随后,两支苏军发动钳形合围,直指驻守在顿河沿岸的卡拉奇的德军。此时,德军的装甲部队不仅缺少油料,而且只有约80辆坦克,最多只是一个装甲团的规模。此外,由于天气原因,德军的第四航空队也无法起飞。11月21日,北部的苏军部队攻入了德军第六集团军的指挥部,德军指挥官抛弃所有,仓皇逃窜。还是由于缺少油料,顿河西岸的两个德军师无法动弹。保卢斯知道这样不行,不能依靠空中补给来打阵地防御战,于是准备实施突围。然而,希特勒却不同意他们突围,尽管集团军群司令已经警告过他,援兵(位于斯大林格勒西南方110公里的科捷利尼科沃)到12月10日才能赶到。德国空军元帅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说,指望空军运送补给是完全不可能的。

德军最高统帅部也是一片混乱。希特勒不在指挥部,其他人在萨尔茨堡。新任陆军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在拉斯滕堡(为了让希特勒了解在斯大林格勒战斗的士兵正在承受多么大的痛苦,他和那里的士兵按同一伙食标准吃饭,在两个星期里瘦了25斤)。希望在于,德军现在拥有新型的虎式坦克,如果能像去年冬天那样抵挡住苏军的围困,那么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此时,曼施坦因开始担任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指挥官。但是,希特勒只交给他12个师,数量远远不够,无法完成作战任务。而且,他的飞机只有179架,只够执行例行任务。曼施坦因的部队在3天里前进了30多公里后,到12月19日已经无力再发起新的攻势。此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最艰难的时刻开始了。尽管戈林已经承诺通过飞机运送补给,但是补给数量始终不足,并且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德国空军的基础设施(比如冬季防护、气象站和修理厂)都不在斯大林格勒,而且苏军经常把七拼八凑的德军飞机(包括教练机)打下来,这都令德军飞行员惶惶不安。德军每天消耗132吨弹药,但是飞机每天所运送的弹药只有60吨出头。过了12月2日,这一数字进一步下降到了53吨。此外,德军只有1/10的油料能够运达前线,马匹也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德军士兵每天只能得到310克面包、110克肉类(包括马肉)和30克脂肪类食物。到了16日,气温下降到了零下30℃,士兵每天只能吃到马肉汤和两片面包。保卢斯说,食物供给只能维持到12月18日。在12月18日到21日,德国空军运送了近500吨的食物,但这些食物挤占了弹药的运输量。21日,保卢斯第一次向希特勒报告了因饥饿致死的人数。德军的油料只够行军十几公里,已经没有了突围的希望。与此同时,苏军却积蓄力量,在顿河沿线击溃了一支意大利军队(12月19日),使德军第四航空队把力量分散在了顿河沿线。随后,德军一处机场被苏军占领,德军失去了70架飞机连同所有的补给。到1943年1月12日,德国空军每天只能运送110吨补给,这些物资甚至显得于事无补,因为德军所需的弹药只运到了2%。到了1月14日,包围圈进一步缩小到了原来的1/3,德军的主要机场(皮托尼克)也被苏军攻占。因为失去了所有的飞机,航路被切断,恐慌开始在德军士兵中蔓延。不过,在1月25日,德国人还是顽强地在所剩的最高的建筑上插了一面纳粹万字旗,就连保卢斯也开始求助于“疯狂的意志力”。到了1月28日,负伤的士兵和没有武器的士兵没有分到任何食物。当德国空军空投补给的时候,补给常常会落到苏联人的手里。终于,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德军指挥部表示投降。随后,驻守在北部拖拉机厂内的德军也宣布投降。

朱可夫的意图是在德军A集团军群撤出北高加索地区前将其围困。在任何情况下,这一大规模的撤退都是极难成功的。希特勒希望德军至少能守住迈科普,但他真正想要实现的是守住罗斯托夫,同时重组包括克莱斯特第一装甲集团军在内的顿河集团军群[210]。现在,这两支部队都必须向后撤退。他们试图撤出自己的重型装备,但是没能完全实现。此外,德军在后撤中还实施了“焦土政策”。这两支德军部队的20个师(40万人)即将退至亚速海南岸的塔曼半岛。截至2月上旬,撤退已经基本完成。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撤退了大约500多公里,途中也没有飞机进行掩护。撤出的部队经由克里米亚半岛与曼施坦因会合,进入了顿河中部防线。先前,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所指挥的德军B集团军群防守着320公里长的战线,斯大林格勒内的德军投降后,他们几乎派不出部队来保护曼施坦因的北翼。德军放弃了沃罗涅日桥头堡,但不放弃顿涅茨盆地。因为,如果失去了顿涅茨盆地的资源,德军的新型坦克计划就将无以为继。1月底,曼施坦因西侧所面临的威胁十分严重,于是,他从东部战线抽调了快速机动部队来加强哈尔科夫的防御。当时,苏军已经于2月初攻占了西部的库尔斯克[211],并且对南部160公里处的哈尔科夫形成了威胁。希特勒已经调来了党卫军装甲部队,但是直到2月9日,德军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别尔哥罗德和伊久姆相继陷落,党卫军装甲部队指挥官违抗了希特勒的军令,以便使部队逃出苏军的钳形包围。2月16日,党卫军装甲部队从哈尔科夫撤退。

斯特勒通常只命令他的将军们死守,但是这一次,形势非常危急,曼施坦因必须灵活应对。在第聂伯河一线,德军的两个集团军群之间拉开了一个巨大的空隙,而苏军正来势汹汹,他们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此时正高歌猛进,把补给线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曼施坦因对撤回到塔曼半岛的德军进行了重组,党卫军增援部队也赶来会合。但是,苏军却把德军的这些调动判断为撤退。随后,在充分的准备后,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抽调自克里米亚半岛)向西北方向攻打了苏军的侧翼和后方,德军不但夺回了哈尔科夫,而且在3月上旬重新恢复了顿涅茨防线。在这期间,第四航空队的近千架飞机每天出动飞机1 000架次,非常高效。此时的战场形势很像1942年5月时的情形。哈尔科夫的再度易手也证明,只要组织得当,德军仍然拥有强大的战斗力。随后,德军再一次攻占了顿涅茨河沿岸的别尔哥罗德地区。

在北部和中部战场,双方的战斗也仍然在继续。在拉多加湖南岸的施吕瑟尔堡,德军继续威胁剩余的列宁格勒补给线。这里时常爆发小规模的斯大林格勒式的战斗,其残酷性严峻地考验着双方将士的毅力。不过最重要的是,苏军在1943年1月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此时,苏联人已经在拉多加湖架设了输油管道,低温使湖面冻结,可以作为道路使用。在夏季,列宁格勒东部的苏军沃尔霍夫前线是一片泽国。苏联红军对施吕瑟尔堡附近的狭长地带展开了进攻,而德军则固守拉多加湖南岸一线,把即将解围列宁格勒的苏军挡在东侧。该部德军遭到围困,但希特勒不允许他们撤退。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没有了预备队,因为它的南翼也发生了战斗。那里是狭长的德米扬斯克突出部,从早先进攻莫斯科开始,这里就一直处在德军控制之下,并对雷宾斯克[212]形成威胁。雷宾斯克有一座巨大的水库,负责为莫斯科供水。随后,德军放弃了已经暴露的杰米扬斯克阵地,不过,他们在地域更为广阔的勒热夫阵地坚守了两个月。在列宁格勒被围506天后,苏军终于开辟了一条通往列宁格勒的路上交通线,尽管它只有13公里,而且贯穿其中的部分铁路线还处在德军炮火的覆盖下。东部前线再一次陷入了僵局。假如盟军早一年在法国登陆,而不是等到1944年,那么盟军是否也能早一年胜券在握呢?


& &

狂热与憎恨,混乱与延误
1942年6月,在中途岛[213]海战中的美国海军“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200] 位于俄罗斯南部伏尔加河汇入里海处。

[201] 1942年德国国防军在苏联南部的战略性进攻。是巴巴罗萨行动的延续。

[202] 俄罗斯列宁格勒东部城市。

[203] 乌克兰中西部城市。

[204] 即今天的伏尔加格勒。

[205] 戴维·格兰斯(David Glantz,1942—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

[206] 瓦尔特·莫德尔(Walter Model,1891—1945),德军将领,擅长防御作战,1944年晋升为陆军元帅。

[207] 北高加索山脉主峰。

[208] 位于斯大林格勒西北约320公里处。

[209] 狼穴(the Wolf’s Lair)为希特勒东部战线的首个司令部,因他喜欢自称狼而得名。

[210] 2月初,德军将B集团军群与顿河集团军群合并,组成了新的南方集团军群。

[211] 俄罗斯西部,柯邻乌兰克。

[212] 1945年至1957年称谢尔巴科夫。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城市。

[213] 太平洋中部,属于美国。

在 线阅DU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