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精力管理 > 精力管理37

精力管理37

&

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节奏如电光火石般迅猛,似乎永不间断,时间被打碎成了比特和字节。我们对广度的热爱超过了对深度的关注,注重反应速度却不愿深入思考。我们流连于事物的表象,满足浅尝辄止的片刻欢愉,却几乎从不久留。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争先恐后,却吝于用片刻思考目标或方向。我们事务缠身,却又总是筋疲力尽。

大多数人仅仅希望竭尽所能,而当生活的要求超出能力所及,我们会着眼现状提出权宜之计,或许在短期内会运作良好,而负面效应却往往在长期过程中慢慢浮现。我们吝惜睡眠,用外带快餐填饱肚子,用咖啡提神,用酒精和安眠药放松身心。面对工作的无尽索取,我们变得暴躁易怒,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结束漫长的一天,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又常常发觉家庭也不再是欢乐和力量的源泉,只是为超负荷运转的生活又添一项负担。

我们随身带着日程表和待办事项清单,揣着掌上电脑和黑莓手机,即时通讯和提醒窗口布满电脑屏幕。这些都是原本旨在帮助人类更好管理时间的伟大发明。我们为一心多用的能力自豪,将长时间伏案工作视作荣誉徽章。“全天候”可以描述这个连轴转的世界。“痴迷”“疯狂”“崩溃”不再是心理学术语,如今已变成了日常生活的标签词。时间永远不够用,我们的唯一办法只有在每一天里最大程度地生挤硬塞。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再高效的时间管理也无法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每一件事。

请思考以下场景:

  • 你参加了一场长达4小时的会议,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废话——但是刚到下半场你的精力就急剧下降,连集中注意力都变得极其困难。

  • 你精心规划了一天的12小时,但是到了中午你的精力就走向了负面,毫无耐心,焦躁易怒。

  • 晚上你专门为孩子腾出时间,却仍旧被工作的思绪烦扰,不能专心陪孩子。

  • 日历和掌上电脑都提醒你今天是爱人的生日,傍晚来临时你却因为疲倦失去了庆祝的心力。

    &

    精力,而非时间,

    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

    这条理论革命性地刷新了我们对高效表现来源的认知,也极大地转变了我们的客户管理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每件事情——不管是与同事的互动、做出重要的决定,还是陪伴家人,都需要精力。精力的重要性看似显而易见,却经常被人们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忽略。如果精力的多少、质量、集中程度和力度不恰当,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我们所有的想法、情感和行为都对精力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生命的终极质量并非由寿命衡量,而是由我们如何在拥有的时间里投资精力决定。本书的基础概念简明易懂,我们每年为数千位客户制定的基本培训理念同样如此:

    &

    有技巧的精力管理

    是高度表现、健康和幸福的基础

    &

    人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差劲的老板,糟糕的工作环境,困难的恋爱关系,以及现实中生活中的种种危机。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可以比现在更好地掌控精力。一天只有固定的24小时,但精力的储备与质量却没有定数。精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越是本着负责的态度对待它,越能变得多产而高效。反之,越是怨天尤人,我们的精力会变得越是消极、质量低下。

    如果明天早晨你醒来的时候,带着对工作和家人的积极、专注的精力,你的状态会有多大程度改善?如果你是领导或经理,积极的精力和激情将会给公司环境精力带来多大的价值?如果员工们拥有更多的积极精力,同事关系、客户服务质量又会有多大的提升?

    领导是组织精力的统筹人,在公司、机构及家庭中均是如此。要想树立威信,首先要依靠个人精力管理,然后才是调动、集中、投入和发展团队集体的精力。依靠对个人和团体的有效精力管理,我们才能实现全情投入。

    全情投入需要身体活跃、情感联动、思维集中,并且达到超出个人短期利益的意志高度。它意味着你在早晨对工作充满期待,晚上高高兴兴地回家,能够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画上清晰的界线。它意味着全心投入手头的事务,不管是应对工作挑战、管理团队、陪伴所爱之人,还是娱乐消遣。全情投入会从根本上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

    根据盖洛普公司2001年初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30%的美国劳动者在工作时能够“全情投入”,约55%的人“心不在焉”,还有19%的人“行为消极”,即不仅对工作不满,还经常向同事诉说感受。消极的劳动力可能导致数万亿美元的损失,更糟的是,员工在企业的时间越久,对于工作的投入就越低。盖洛普公司另一份调查发现,入职六个月后,仅有38%的人还能全情投入,而入职3年后,这一数字降至22%。想想自己的工作状态吧,你在工作中能够投入多少?你的同事如何?下属又如何?

    在过去十年中,客户对精力的误用和挥霍总能一再刷新我们的认知——不良的饮食习惯,无效的恢复和重振精力方式,注意力不集中等。我们希望在本书传达的经验已经过多次证明,在个人与团体方面均行之有效。只要遵循书中精力管理原则和方法,你会发现,自己生活、工作、处事和情感等各方面的表现会更好。我们数以万计的客户都曾亲身经历过,一旦不能全情投入,会立刻损害个人表现,并对他人带来不良影响。学习如何高效、明智地管理精力,会为个人和组织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精力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

    我们对精力重要性的认知始于对专业体育的案例研究。 30年来,我们公司与世界顶级运动员合作,精确剖析是什么让运动员在高强度竞争压力下保持高水准的表现。前期我们的主要合作伙伴是网球运动员,超过80位世界顶尖选手都曾参与我们的研究,这当中包括桑普拉斯、考瑞尔、桑吉丝、古利克森兄弟、布鲁格拉、萨巴蒂尼和塞莱斯等。

    这些运动员常常在陷入困境时寻求我们的帮助,经过我们的调整,他们的情况通常会有显著好转。与我们合作之后,桑吉丝首次获得美国公开赛冠军,单打、双打世界排名均升至首位;萨巴蒂尼获得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美国公开赛冠军;布鲁格拉的世界排名从79位升至前十,并赢得两次法国公开赛冠军。我们陆续培训了一批专业运动员,包括高尔夫选手欧米拉和艾尔斯,曲棍球选手林德罗斯和里克特,拳王曼奇尼,篮球明星安德森和希尔。速滑明星詹森经过我们两年密集培训,摘取了职业生涯中唯一一块奥运会金牌。

    我们与运动员合作成功的秘诀并非在于技巧或战略。人们通常认为,才华横溢的人面对挑战时只要配备足够技能,就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却并非如此。精力才是完全点燃才华和技能的正解。我们从不探究塞莱斯如何发球,欧米拉如何开球,希尔如何罚球,这些运动员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超人的才华,并已有所成就。相反,我们致力于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精力,以应对眼前的各类挑战。

    运动员是个要求严苛的群体。他们并不满足于激励口号或是有关表现的漂亮理论,他们需要的是可以量化的,持久的解决方案;他们关心击球率、罚中数、联赛胜利和年终排名;他们想在最后一局第十八洞前一杆入洞,在千钧一发之际罚球命中,在哨声响起前1分钟突破重围接到队友的传球。除了这些,其他都是空话。如果不能为运动员带来预期效果,我们在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的时间也不会长久,我们学会了为这些数字负责。

    我们在体育界的成就有口皆碑,也接到无数请求,希望把培训模式引入其他需要高效表现的领域。于是我们开始与联邦调查局人质解救小组、法警、医院重症监护工作者合作。时至今日,我们的合作主体已广泛扩展到高层管理者、创业者、经理人和销售员,最近还增加了教师、牧师、律师和医学院学生。我们的企业客户名单包含《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比如雅诗兰黛、所罗门美邦、辉瑞制药、美林证券、百时美施贵宝和凯悦酒店集团等。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发现:运动员的精力需求跟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精力需求相比简直相形见绌。

    这怎么可能?

    这一结论看似反常,其实大有深意。专业运动员通常90%的时间都在训练,为了在剩余10%时间里取得结果。他们的生活围绕着增强、保持和恢复精力的主题,为短期的高强度竞技做准备。以实用为出发点,他们精确规划的日常作息也为各方面的精力管理设定了严格的程序——吃饭睡觉,训练休息,情绪控制,心理准备,保持专注,定期自查目标完成情况,等等。然而,大多数普通人从未接受过类似的系统训练,每天仍需要做到8~12小时的最佳表现。

    大多数专业运动员每年得以享受4~5个月的淡季休假。经过数月的高压力、高强度的竞技比赛,淡季休假是运动员休整、疗伤和成长的重要时期。相反,普通人的“淡季休假”加起来也不过一年几周的假期。即使在休假期间,你也不见得完全在休息和恢复,因为总需要抽出时间回复邮件、查收语音信息,思考下一步的工作。

    最后,专业运动员的平均职业生涯为5~7年不等。如果财务管理妥当,基本可以保证一生衣食无忧,只有极少数人会顶着压力外出奔波再找一份工作。相比之下,你可能要面对40~50年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

    在这样冰冷而残酷的现实下,我们如何才能保持最佳表现,同时又不损害健康、幸福和对生活的热情呢?

    &

    你一定要全情投入

    &

    优秀表现的难度在于,它需要从各个方面更有效地管理精力,达到最终目标。这个过程由四条关键的精力管理法则驱动,它们是整个转变过程的核心,对于建立高产出的、全情投入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原则一:

    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

    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

    人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精力系统,全情投入也并非只有一种维度。流过我们身体的精力同时需要体能上、情感上、思维上以及意志上的动力,每一种动力都很重要,而每一种都无法构成完整的精力,同时又对其他三种有着深刻影响。为了发挥出最佳表现,我们必须有技巧地管理这些互联互通的精力维度。若从中抽掉任何一面,就不能完全调动我们的才华和技能,好似发动机的一个气缸熄火就会噼啪作响。

    精力贯穿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能精力有高有低,情感精力有正有负。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精力源,若没有优质的燃料,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下图描述了体能由低到高、情绪从负面到正面的变化。精力越是消极、情绪越低落,表现就越糟糕;反之,精力越积极、情绪越高涨,表现也会越高效。全情投入和最佳表现只可能存在于“高-正面”的象限。

    心不在焉会导致严重后果时,全情投入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想象你是一位正要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人,你希望你的手术医师属于哪个精力象限?如果他踏进手术室时愤怒、沮丧、焦虑(高-负面),你会怎么想?如果他带着过度工作的筋疲力尽和抑郁的情绪(低-负面)呢?如果他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甚至有点迷糊(低-正面)呢?毫无疑问,你一定会希望你的医师充满活力、自信满满又积极向上(高-正面)。

    想想每一次由于你因为沮丧而向别人大喊大叫,或是工作粗枝大叶,或是对手头工作精神不集中,别人的生命可能就处于危险当中。通过管理精力,你很快就会从低落、鲁莽和草率中走出来。我们有责任管理时间和金钱,也同样有责任管理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的精力。

    &

    原则二:

    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

    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

    人们极少考虑我们消耗了多少精力储备,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它能够随用随取。事实上,不断增长的需求逐步耗尽了我们的精力储备——尤其由于我们不对随着年龄出现的能力减退做任何补救。通过全方位的训练,我们可以极大地减缓身体和思维的衰退,并切实地深化情感和精神的能力,直至生命的尽头。

    相反,如果我们按照高度单线化的方式生活,即消耗的精力超过恢复的总量,或是恢复的精力超过消耗的总量,我们最终会崩溃、衰退、萎缩、失去热情、生病,甚至英年早逝。不幸的是,恢复往往被看作虚弱的表现而非可持续机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导致我们对精力储备的更新和扩充不甚在意,个人和团体层面均是如此。

    &

    要想保持生命的跃动,

    我们必须学习如何有节奏地

    消耗和更新精力

    &

    最丰富、最快乐和最高产的生命的共通之处,是全情应对眼前的挑战,同时能够间断地放松,留给精力再生的空间。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将生命当作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逼迫自己超过健康消耗的范畴。当我们不断消耗精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恢复,情感和思维的跃动会变成一条没有变化的直线;当我们没有消耗足够的精力,体能和意志的跃动也会变成一条沉闷的直线。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衰弱下去。

    回想一下长跑运动员的表情:紧绷,蜡黄,略显阴沉,波澜不惊。再想一下短跑运动员的表情,比如琼斯和约翰逊。他们总是浑身充满力量,似乎激情马上就要喷薄而出,迫切地想要突破自己的极限。原因很简单,不管面对挑战是如何紧张激烈,终点线就在100米或200米开外,清晰可见。因此,我们也必须学会将自己的生活看作一系列短跑冲刺,在某些时间段全情投入,在另外一些时间段闲云野鹤,更新精力储备,以应对下一个挑战。

    &

    原则三:

    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

    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

    压力并非是我们生活中的敌人,相反,它是我们成长的关键。为了增强肌肉的力量,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向它施加压力,使它爆发出超常水平的精力,造成肌肉纤维的微小撕裂,运动结束后几乎丧失运作能力。但只需24~48小时的休整,它会变得更强壮,能够更好地应对下一次刺激。这种方式目前广泛应用在体力训练中,亦可用来锻炼生活各个层面的“肌肉”——从共情和耐心,到专注力和创造力,还有正直和守信。身体的训练系统同样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简化了我们跨越阻碍的方式,还带来了革命性的理念。

    &

    我们锻炼情感、思维和意志能力,

    采用的是与锻炼体能相同的方法

    &

    通过突破极限和休整恢复,我们可以在各个方面获得成长。肌肉在正常范围内使用并不会增加力量,还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肌肉锻炼的最大障碍是,大多数人在刚刚体验到超出极限的不适时就退缩了。为了满足生活对我们的索求,我们必须学会在能力不足时系统地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任何会导致不适的压力都可能帮助我们提升能力——在体能、思维、情感和意志上都是如此——只要事后得到有效的恢复。就像尼采说过的:“打不倒我们的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对“公司运动员”的要求比对专业运动员的更高,时间也更长,因此他们更有必要学会系统地训练自己。

    &

    原则四:

    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

    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

    &

    变革是艰难的。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大多数行为都是非自觉和潜意识的,每天重复上一天的行为。变革的难点在于,有意做出的改变常常无法坚持下去。我们的意愿和自律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薄弱。如果某件事你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你很可能不会长久坚持这件事。维持现状对我们有莫大的吸引力。

    &

    逐渐成为自然的积极仪式习惯,

    扎根于我们的深层价值观。

    &

    “仪式习惯”指的是定义明确、具有高度计划性的行为。毅力和自律将人们推向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而仪式习惯自动会把人们拉向某条轨道。比如刷牙,你并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去做,它已经变成因健康观念而自发产生的行为。人们在刷牙时通常切换到自动的模式,不需刻意的努力和主动意识。仪式习惯的优势在于,确保我们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减少意识精力的消耗,让它可以节省下来用在其他需要的方面。

    回顾生活中那些积极而高效的时刻,你会发现背后少不了某些特定习惯的帮助。如果你饮食规律,很可能是采购食品的习惯和点餐的规律所致。如果你身体健康,很可能是因为每周都拿出固定的时间运动和锻炼。如果你在销售领域业绩斐然,很可能已经习惯为拨打营销电话做心理建设,在谈话时即便遭到拒绝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如果你的管理方式很有效,可能因为你的评价让他人感觉到充满挑战而不是受到威胁。如果你跟伴侣和孩子关系很亲密,说明你习惯经常抽出时间陪伴他们。如果你面对严苛的要求也能继续保持积极的精力,说明你一定有可以让自己从压力中恢复的特定方法。我们发现,为了确保全情投入,建立良好的仪式习惯是精力管理的最有效方式。

    管理精力的三个步骤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能力却随年龄衰退时,我们应如何产生并保持全情投入所需的多重精力?

    我们发现,是三个步骤——目标-事实-行动,保证了变革的持久性,三者缺一不可。

    变革过程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面对自己的固有习惯,以及维持现状的天性,我们需要受到启发,做出改变。我们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依照我们最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分配精力?”如今,人们像星际旅行一样超速前进,结果既不愿花时间思考自己最看重什么,也不愿把这些事情放在首要和中心的位置。多数人花费太多时间处理眼下的危机,应付他人的期望,而不是思维清醒地思考什么最重要,并以此为指导做出谨慎的选择。

    在明确目标的阶段,我们的任务是要帮助客户梳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并引导他们在人生和工作方面构建切合实际的愿景。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既为变革提供高纯度的精力动力,也能如罗盘一般,指引人们安然度过生活的无常变幻和波谲云诡。

    制定变革的计划离不开对个人现状的清醒认知。变革的第二阶段就是面对现实。我们首先向客户提问:“当前你的精力管理情况如何?”逃避沉重而不愉快的真相是人的天性。我们常常低估自己的精力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后果,但又不能坦然地自食苦果。今天喝了多少酒,拿出多少精力面对老板、同事、伴侣和孩子,工作时是否专注又热情。人们在面对自我时往往会戴上 “玫瑰色滤镜”,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或者全然否认所做抉择对精力的储备、质量、力量和专注力所造成的深刻影响。

    面对现实从可靠的数据收集开始。当客户寻求帮助,我们会带他们进行多项体能测试,细致分析他们的饮食,并提供一份详尽的问卷,尽可能准确地评价他们管理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精力的方式。同时,我们会请他们最亲近的5个人填写一份相似的问卷。这些数据让我们得以直观地衡量他们当下的能力,找出阻碍他们全情投入的罪魁祸首。

    变革的第三步是行动,用实际行动缩小“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 “目前的精力管理方式”与“为达目标所需要的精力管理方式”之间的差距。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以良好精力仪式习惯为基础的个人发展计划。某些仪式习惯有所裨益,某些则纯属为了应急,这是人们的常态。“应急”的习惯或许能在短期内帮我们解决生活的难题,长期来看却会极大损害我们的能效、健康和幸福。例如,靠垃圾食品瞬间提升精力,通过抽烟喝酒缓解焦虑,为了追赶进度盲目地一心多用,放弃更有挑战性的长期目标而转投看似容易的紧急事件,对私人生活不管不顾等。这些习惯的恶果只会随着时间慢慢显现。

    幸运的是,虽然不良习惯会损害生活质量,良好的习惯仍然能帮助人们提升自我,焕发出新的面貌。创造并维持全方位的精力充沛是可行的,我们并非只能被动等待精力随着时间衰退下去。养成精力仪式习惯需要在具体时间发起明确的行动,由深层价值观驱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

    我们的客户罗杰先生的案例生动说明,看似不经意的选择是如何蚕食精力,影响表现,最后损害生活的全情投入。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设计了一套模型和系统训练,帮助人们更好地分配、管理、集中和更新自我及他人的精力。这套系统训练为罗杰带来了极大改观,还帮助数以千计的人重燃了生活的热情。我们希望它也能为你的生活带来同样的改变。

    &

    &

    你要记住这些要点

    &

    • 精力管理,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高效表现源于有技巧的精力管理。

    • 领导者正是团体精力的统筹人。他们首先要具备个人精力管理技巧,然后才能调动、集中、投入和维持团队的集体精力。

    • 全情投入是确保最优表现的最佳精力状态。

    • 原则一: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 原则二: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 原则三: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 原则四: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

    • 确保改变持久需要完成三个步骤:明确目标,正视现实,付诸行动。

在线阅 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