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理财书籍 > 金字塔原理 >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下面我们讨论金字塔原理的每一条规则: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因为,上一个层次的思想实际上都是从下一个层次的思想衍生、提炼、总结出来的。

如果某一组思想表达的是一个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你只需以该组思想的最后结论为主体作总结、概括,就可以得出其上一个层次的思想了。如果某一组思想的分组方法是归纳性的,即该组由具有紧密联系的一些思想组成,那么上一层次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之间的关系所代表的意义。概括各组思想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完成思考的行为。

很多作者只是简单地将一些思想组合在一起,并没有完成思考。我们在前面看到,很多人将一些只具有一般性关系,而不具有明确关系的思想罗列在一起,由于这些思想实际上并非真正属于同一组,因而也无法总结概括。不过,即使某组中的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组,找到能够完成这一段思路的概括性思想也绝非易事。人们通常不愿意费这个脑筋,而是用一些“缺乏思想”的句子应付了事。例如:

该公司应当确立3个目标。

该公司存在2个问题。

我们建议进行5项改革。

这些句子被称为“缺乏思想”的句子,是因为这些句子实际上并没有概括其下一层次思想的精华,而只是说明了将要讨论的思想属于哪一类思想。因此,这种句子对读者和作者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的。

提示

概括各组思想:

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思想精华。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缺乏思想”的句子对读者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因为这种句子难以吸引和保持读者的注意力,不能激发读者继续往下读,还可能使读者根本无法了解你表达的思想。举个例子,以下是我曾从收音机中听到的一段对话:

甲:约翰·韦恩说他是最适合写塞-缪尔·约翰逊传记的人,他有3个理由:

他们都来自贫困的斯塔福德县;

他们都在牛津大学学习过;

他们都有类似的文学爱好。

乙:我不同意。斯塔福德县根本没有人说真话。

听到这里,听众都笑起来,然后甲和乙又开始说别的事情。我当时就想:“我好像没听懂。”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你坐在那儿,等待别人向你表达某种思想,但是你听到的只是一个“缺乏思想”的句子(“有3个理由”),而没有从对方获得任何思想。然后你听到对方说:“都来自贫困的斯塔福德县……”你就会假定这就是对方的主要思想,于是对随后的两个要点都听不进去。如果你需要回答的话,你就只能回答你听到的第一点。

但是,如果甲当时这样说:

“约翰·韦恩说他是最适合写塞-缪尔·约翰逊传记的人,因为他和约翰逊属于同一类人。”

虽然你还必须再听甲说一些支持此观点的论据,但是你的回答肯定更及时,更有针对性。但是在前一个例子中,甲和乙的对话完全没有重点,没有提炼。

这个例子说明了总结性思想的重要性。当你听到“他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属于同一类人”时,你的思维肯定比听到“他这样做是有3个原因”时更有准备,更容易理解随后听到的信息。“有3个原因”这样的话听起来索然无味,实际上也确实没有什么内容。如果一篇文章充斥着这种“缺乏思想”的句子,可以想象读者读起来会感到多么枯燥乏味。

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还有更重要的理由。这种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使你错失了一个进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绝好机会。对一组思想进行严谨的提炼、概括、总结,必然能够推动思维的发展。如果你已经得出了一个概括性的思想,你就可以在该思想的基础上用以下两种方式延续你的思路: 

  • 对其作进一步评论(演绎法)。 
  •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但是在用这一过程产生新的概括性思想之前,你必须保证,原有的概括性思想,是根据一个适当的思想组,合理概括出来的,如图7-1所示。

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同事曾这样写道:“该公司存在两个组织问题。”然后列举这两个问题。这个句子就是一个“缺乏思想”的句子,所以他必须重写这句话。如果这句话下面列举的两个问题:1.都是组织问题;2.存在某种逻辑顺序,那么重写这句话是很容易的。但是,他似乎没有发现这两个问题之间存在任何逻辑顺序。

图7-1 抽象提炼、总结概括,推动思维发展

于是,他被迫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根源以及两个问题的相似性。他发现,实际上他不是在泛泛地讨论什么“组织问题”,而是在具体地讨论“公司中需要更多授权的领域”。看到这一点后,他又很快发现,并非只有两个所谓的问题领域,而是有4个。此前他只看到了其中的一个问题领域。于是,他重新提炼总结了对这些问题领域的概括性结论:该公司的主要组织问题是没有进行授权,如图7 -2所示。明确指出了公司存在的问题后,他就可以将思维的重点转移到找出解决的方案上。

图7-2 “缺乏思想”的句子掩盖了思考不完全的事实

因此,多花一些精力从思想组提炼出正确的概括性思想非常重要。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概括呢?首先,如上一章所述,你必须检查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保证其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其逻辑顺序呈现的是一个有效的过程、结构或分类)。然后,你需要确定准备得出的概括性思想的语句类型。

思想的表达方式与其分组基础无关,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要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如图7-3所示,在概括归纳性的思想组时,应指出采取行动后产生的结果,或从其共性中得出某种结论。

图7-3 论证的形式决定概括的过程

提示

概括各组思想:

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商务公文中的很多思想都是行动性语句,即可以用“步骤”、“措施”、“流程”、“建议”、“目标”或“改革”之类的名词表示的语句。在编制操作手册、制订行动计划、介绍系统功能,或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都会用到行动性语句。但是,对行动性思想进行介绍、建立联系和总结概括,以说明采取某项行动的方式或某事运作的方式,是我所知道的最艰难的思维过程。世界上难以读懂的操作手册不胜枚举,以管理目标为手段进行管理而失败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难点在于行动性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我们知道,由于采取行动总是要达到某种目的,因此,对一系列行动的概括也必定是实施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任何一组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行动性思想,加上其产生的结果,就能够形成一个独特的封闭体系。也就是说,如果某人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行动,就肯定能够产生此前已经说明的特定结果。由很多行动性思想组成的过程,可能包括一系列在不同层次上的独特的封闭体系,如图7-4所示。

图7-4 根据行动性思想产生的结果分组

到这一步还没有什么难处。问题在于:任何一组中的行动性思想,除了共同导致特定结果外,没有任何明显的关联。换句话说,虽然某些行动性思想可能分属不同层次上的原因或结果,但是所有的行动性语句看起来都相似,都可以用“你应该……”或“我们将……”之类的词开头,然后接上一个动词。因此,你无法从单独的句子看出行动性思想之间的联系,而必须根据你希望达到的结果作出判断。

也就是说,当你罗列出了一些你认为实现某一目标应当采取的行动时,你必须先指出这些行动应当达到的结果,然后才能判断自己是否遗漏了任何行动。但是,行动可能达到的结果又取决于共同实施的具体行动。这种行动与结果的相互依赖性使你难以理顺自己的思路,尤其是当你准备说明一个包括许多步骤和阶段的流程时更是如此。

别着急,还有一些能够帮助你理顺思路、轻松表达的技巧: 

  •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在一个由因果关系组成的多层级结构中,你可以说,“我做最下面这些事情是为了达到上一层的这个结果,我做上面这一组事情是为了达到更上一层的结果”,等等,依此类推。每一个思想都必须与其同组的另一个思想相互排斥(即没有重叠),而且每组中的思想对于上一层概括它们的思想而言,都必须是完全穷尽(即没有遗漏)。

在判断某组思想是否完全穷尽时,我们必须非常明确地指出期望这组行动能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明确到就像手中拿着成品一样。举个例子,你不能含糊地说:“我做这3件事是为了提高利润。”因为利润提高10个百分点和提高2个百分点都是提高,但是为此而采取的措施肯定不同。

为了使读者理解得更清楚,也为了便于自己检查思路,你可以这样表达:“我做这3件事是为了在明年1月15日以前将利润提高10个百分点。”这种明确的措辞有助于判断你罗列的措施是否确实能够实现该结果。

当然,你想要达到的结果不一定总是可以用数字表达的目标,但是必定有某种明确的方式可以判断是否实现了这一结果。你可以采取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想象一个真实的人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以便了解他所能取得的结果,然后根据这一结果修改行动性思想的措辞。根据上面的判断标准,下面这个句子简直就是胡言乱语:

我们必须培养一种全球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是全世界社会中的一员。

这句话想让我们做什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这一目标?你能将一个已经“培养了全球意识”的人,与一个还没有做到这一点的人区分开吗?如果不能,就说明你根本无法了解作者的实际意图。更糟的是,你也没有办法想出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即你无法回答“如何做到”这个问题,无法填写图7-5中的方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面这句话没有任何意义。当然,也可能有人认为这句话还是有情感价值的。

图7-5 无法回答“如何做到”

如果你用模糊的措辞表达一系列行动步骤,问题就更严重了,因为人们不可能理解你究竟想让他们做什么。例如:

为了就事论事,进行健康有益的辩论,尽可能降低将矛盾演化为冲突,特别工作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 处理好各种个人态度问题。 

• 与公司员工建立良好关系。 

• 培养良好的谈话技巧。 

• 有效安排和进行谈话。 

• 学会求同存异。

特别工作组究竟要做到什么,才能保证进行健康有益的辩论呢?如果他们做到了这5件事情,将会达到什么结果呢?我们无法想象最终的结果,也就无法明确判断我们实现的结果就是这些步骤应当产生的结果。而且,由于不知道最终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没有衡量成功的标准,我们也无法判断这5个步骤确实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唯一能够避免出现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强迫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最终结果、目标或里程碑,使你能够据此判断某步骤已经完成,然后根据这一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表7 -1列举了一个典型的措辞含糊的例子,并根据作者的真实意图作了适当修改。

表7-1 说明行动的措辞必须明确

你可以看到,修改后的句子比修改前容易理解了,因为修改后的句子能够使大脑产生某种形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读者能够“看到”某种形象,读者将对文章产生更大的兴趣。这种将结果明确化的方法对作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能够促使作者进一步深入思考。

例如,在表7 -1中的例子中,当我假定我已经将制订计划的权力授予各地区后,我可以想象到各地区在制定年度计划。这会促使我进一步思考:除了这些计划,是否还需要做什么以达到更高的目标?譬如: 

• 我怎样才能知道各地区制定的计划是否正确? 

 年度计划提交给我以后,我该怎么办?

也许除了授权,我还应当建立一个审核年度计划目标的体系;也许我还需要成立一个计划评估小组,管理整个计划编制过程。

但是,对于“加强地区作用”,我能够想象到什么?地区作用应当是怎样的一种意象?这种不明确性无法促进下一步思考。

在前面的图7 -4中,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在多级结构中,一项行动可能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因此,不论处于哪一个层次,每一个步骤(行动)的措辞都必须非常明确。如果某一项结果的表述不明确,你就无法判断你是否已经列出了达到这一结果的所有步骤。

例如,以下是另一作者建议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步骤:

统计和追收逾期应收账款:

1.定期统计大额和中等金额应收账款的逾期时间。

2.根据欠账金额和逾期时间发出催款通知。

3.追收逾期账款。

4.长期逾期应收账款由公司董事解决。

5.必要时使用收账公司。

该作者认为,如果公司采取了这些行动步骤,就能实现最上面列出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本身就不明确(究竟如何“追收”逾期应收账款),而且多数步骤也不明确。听到我提出的质疑后,该作者说:“这很容易”,并画了表 7 -2。

 表7-2 逾期账款时间表

他说,应收账款的逾期时间在1~6个月之间,金额在100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他会这样做:

1.逾期1个月的账款,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只让财务部门按正常途径寄出账单。

2.逾期2个月的账款,由财务部门寄出催款通知。

3.逾期3个月的账款,由销售人员上门催收。

4.逾期4个月的账款,由公司董事催收。

5.逾期超过4个月的账款,交由收账公司办理。

他忽然说:“啊,我知道我应该怎么说了。”他在纸上写下了这样的文章结构:

减少应收账款:

1.将逾期账款按逾期时间和金额分类。

2.根据逾期账款的严重性分别按以下方式催收:

 -财务部门       -销售人员

 -公司董事       -追账公司

这样的思路显然更清晰,但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仍然有问题。只有在收到账款后,才能减少应收账款。但是,以上任何步骤都无法直接导致收到账款。因此,如果该公司采取这两个步骤,将得到什么结果呢?也许是追收逾期账款的机制。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的实际意义。一旦你明白你希望公司达到的明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追收逾期应收账款的机制,你就可以回过头来再仔细想一想,这两个步骤是否足以建立这样的机制。我想,至少你还应当加上某种后续的步骤,也许是“要求销售部门不再向长期未付款的客户发货”。

使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最终结果的必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除非你使用的语言达到了这一要求,否则你根本无法客观判断你列出的行动、步骤,是否包括了所有应当包括的步骤。

有人认为,他们可以通过使用疑问句绕过必须使用明确的语言这个要求。他们认为,对问题的回答将引出明确的结果。但是,这种方法实际上只能使你的思路更复杂,因为你避免不了要想象最终的结果,并确定这一结果是否正是你想要的。

请看下面的例子:

为了使内部和外部股东都能够看到战略联盟带来的广泛利益,并提供支持(股东同意),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1.相关的股东是否相信此结盟行动符合其利益?

2.此举将对公司的声誉产生哪些影响?市场将作出什么反应?

3.主要高层管理人员是否愿意结成联盟(意识到此举不会对其权力和位置构成威胁)?

4.如果联盟可能对公司的任何个人或群体构成威胁,如何说服他们继续努力工作,以便在形成联盟后取得成功?

5.客户、供应商、现有的合作伙伴、金融机构和竞争者将如何反应?

判断这种提问方式是否有意义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象你派出5名亲信为你收集有关信息。他们每一个人回来后都会向你提供一份答案。你会得到5类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也未必存在关联,如表 7 -3所示。

表7-3 5类不同的信息 

你也可以想象,只有一名不很精干的同事为你提供帮助,时间非常有限,并且没有任何预算。什么方法能够最有效地指导该同事合理利用时间,最终使你得到一份让使股东们看到战略联盟的好处的计划?你可以这样做,如表 7-4所示:

表7-4 合理利用时间的有效方法

这样,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这一过程,而且这一过程的第一步(第一列)已经完成了。你现在只需派出一名同事完成第二步(第二列),完成第二步之后你进行第三步(第三列)。

再重复一遍,在讲述行动、步骤、流程等时,理顺自己思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使之更明确、更具体。

提示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 

  • 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多数人在说明一系列行动步骤时,都倾向于使用他们希望读者也使用的顺序,但是这样做会使他们把原因和结果都放在同一个层次上。

因此,你还需要掌握一种方法,即看到不同的行动、步骤、流程时,要有意地区分其层次,以便将每一个层次上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内。这样可以使你更容易看清某一过程的总体结构,也可以使你在总结概括“结果(目标)”时,考虑采用较少的行动步骤。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比较容易:如果你希望读者在采取下一项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那么这两项行动就属于同一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产生后一项行动,那么前一项行动就是后一项行动的下一个层次。看下面这个例子:

如果一家公司希望了解其电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以下方案:

1.分析现有设备和使用情况。

2.确定需要更多(更少)电信支持的主要业务。

3.制定电信服务的目标。

4.组织研究人员进行评估。

5.检查与电信服务商的关系。

6.确定主要的技术选项。

7.控制内部通信成本。

8.研究设备服务政策。

9.检查现有的通信联系。

10.决定组织的方式。

人们很容易认为这个步骤表不需要再作什么处理了,因为如果一家公司需要获得能够提供良好支持的电信系统,就必须采取以上的所有行动步骤。但是,如果你将不同层次的行动区分开,你会得到这样的一张表:

1.制定电信服务的目标。(3)

 -分析现有的设备和使用情况。(1)

 -确定需要电信支持的主要业务。(2)

 -检查现有的通信联系。(9)

2.成立项目组,选择适当的设备。(4)

 -确定主要的技术选项。(6)

 -研究设备服务政策。(8)

 -检查与电信服务商的关系。(5)

3.建立公司管理框架。(10)

 -任命电信中心经理。(?)

 -建立成本控制系统。(7)

经过这样的组织,你不仅能够迅速理解该方案的内容,还能够对是否有遗漏作出客观的判断。例如,我们怎样确定需要电信支持的主要业务呢?又怎样建立公司管理框架呢?还有,也许公司应该有一位电信中心经理。

虽然你肯定应该区分行动的层次,但是不应该过度使用分类的方法。实际上,过度分类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原因也是因为人类有为事物分类的倾向。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咨询公司的人,很喜欢将一个项目划分为“任务”、“目标”和“利益”,如图7-6所示:

图7-6 将项目划分为“任务”、“目标”和“利益”

这种分类,实际上假设分别被列为“任务”、“目标”和“利益”的行动步骤之间有清晰的界线。你要先完成“任务”,然后实现“目标”,再然后获得“利益”。这一顺序确实没错,但是其结构图应该如图7-7所示:

图7-7 更清晰的结构图

你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将“利益”、“目标”和“任务”分别放在金字塔结构纵向的3个层次上,而不是放在同一个层次上,因为只有完成了“任务”才能实现“目标”,实现了“目标”才能获得“利益”。它们之间应该是因果关系。但是,这样划分对理顺思路没有什么作用。也许我们可以说,标明不同的抽象层次可以使我们了解各个层次上的行动步骤的类别。即,当我们看到这个结构图时,就能知道某个具体行动是属于“任务”、“目标”,还是“利益”。

实际上,这样做根本没有意义。我们知道,行动、步骤、流程等是无法分类的;某些行动被归于一组,完全是因为它们能够共同产生某一特定结果。对行动、步骤等分类必定会造成重复,因为“任务”、“目标”和“利益”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分。组织各种行动、步骤等唯一合理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归类分组。

举个例子,一家咨询公司受聘为一家企业培训其员工的战略规划能力。这家咨询公司把建议采取的行动分了类。该咨询公司建议执行6项任务,这6项任务又要求公司制定5个目标,实现这5个目标以后,可以取得三大利益。各行动步骤简化如下,如表7-5所示:

表7-5 简化后的行动步骤

有一个好方法可以理顺这样的一系列思想,即尽量砍去其修饰成分,只留下最本质的核心内容,然后找出其中的重复部分。如果我们对以上思想采用这个方法,会得到什么呢,请看表7-6:

表7-6 修改后的行动步骤

现在,重复的部分和不同的抽象层次都比较容易看出来。你可以根据行动产生的结果重新建立一个金字塔结构,如图 7 -8所示。

图7-8 根据行动产生的结果建立金字塔

 然后,只要稍加思考,你就可以得出下面的思路:

我们将迅速使贵公司掌握战略规划知识。(2、7、13)

1.对两个产品咨询小组,进行有关战略规划方法和概念的培训。(1、12)

2.根据贵公司现有的规划机制调整教学内容。(4、5、8、9)

3.在下一个规划周期中,与贵公司员工一起应用所学概念。(3、6、10、11、14)

至此,你已经根据行动的结果、目标,而非行动的类别,正确组织、理顺了行动。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将某一系列行动的所有步骤都理顺后,你将遇到处理行动、步骤等最艰难的一关——总结概括其结果(效果)。对于这一关,我没有简便易行的好办法,只能说:

•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 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你可以用这两条规则衡量你的每一步思路。在前一个例子中,如果该公司拥有训练有素的人员、合适的规划机制和战略规划知识手册,显然就具有了制定正确战略的能力,但这并不等同于该公司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同样,我提出的这两条规则也不能保证你肯定能完成正确的概括。

我只能介绍一些我修改过的例子,并告诉你我的想法。下面这个例子使用的语言比较模糊。

为了提高在伦敦市场上的股票销售量,我们应当: 

• 按地区、按客户的收入潜力,将客户排序。 

• 确定希望在各地区达到的市场占有率。 

• 相应调整销售力量的分配。

一看到这一组行动步骤,我就想:“做这些事情的目标不明确,因为即使我只多卖了一份股票,也算是提高了销售量。”然后,我又提出疑问:“如果我对客户收入排了序,确定了市场占有率,也重新分配了销售力量,将会达到什么结果呢?或者说,如果我不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然后我就想到这样修改其总结概括性语句:

为了提高伦敦市场上的股票销售量,我们需要将资源重点集中在潜力大的客户身上。(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这个概括性的句子读起来显然比原来的句子更有意义,因为这个句子提出了一个观点,而原来的句子只是一个“缺乏思想”的句子。这个句子迫使读者提出“怎样做到”的疑问,因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随后提出的观点。作为作者,你自己也可以检查所列的步骤是否能够达到这一结果。

再举一个语言模糊的例子:

为了改善蓝领阶层的培训状况: 

• 应向企业决策层表明,政府非常重视对劳动者的培训。

• 应设计一个培训课程的总体框架,让培训讲师准备。 

• 应通过劳动者向上施压。

在本例中,因为每一个句子都比较复杂,可以先找出每一个句子的核心内容,然后继续下一步。首先,找出每一个句子的真正主题: 

• 企业决策层 

• 培训者 

• 劳动者

然后,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只讨论这3个主题,而不包括其他的?这些主题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是:这3个主题似乎都是培训体制中的参与主体。

接下来看看每个句子是怎样对各自的参与主体采取行动的: 

• 向其表明重要性 

• 为其设计总体框架 

• 通过其施加压力

这3种行动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是:它们都是某种推动因素。现在,我们可以比较肯定地将上面的例子概括如下:

为了改善蓝领阶层的培训状况,我们必须提供一些推动因素,促使培训体制中各参与主体支持培训。(我们应当怎样做?)

同样,这种概括也比原来的概括更有意义,既能引导读者按你的思路去理解,也能使你检查行动步骤是否完整、全面。

最后,再举一个语言模糊的例子,是关于一家公司的产品开发问题。

产品开发面临的问题包括:

1.如何将公司和市场希望该产品应具有的功能,融入产品开发过程?

2.如何针对不同项目安排和分配公司的资源?

3.如何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同时考虑到营销人员的需求?

4.如何组织和管理公司的研发资源,以满足投产时间的要求?

5.如何使公司内、外了解有关信息,以尽量提高产品上市的力度?

6.如何促进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

按照我们一贯的步骤,首先应将各个句子尽量简化,以便于思考:

1.开发适当的产品

2.合理分配资源

3.高效完成

4.及时完成

5.有效营销

6.研发/管理人员合作

然后,我们再将其划分为一些小组:

1.确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包含所需的功能(1)

 -满足营销人员的需要(3b)

2.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开发(3a)

 -合理分配资源(2)

 -使研发时间符合投产要求(4)

 -加强研发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合作(6)

3.以最有力有效的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5)

接下来,需要概括出主题思想。如果我们完成了这3个步骤,将得到什么结果?显然,我们将抢在别人之前推出市场所需的产品,并达到最高的销量。

在作出概括之前,我们还应当回过头来,想想一般人对产品开发问题都了解些什么。我们知道,最先推出某种产品的企业能够抢占市场先机,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对企业来说,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是首要任务。具有这些背景知识后,我们可以合理假定,该作者希望表达的思想应当如下:

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们能否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我们如何迅速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

1.我们能否发现市场需要的适当的产品?

2.我们能否缩短产品上市前不必要的时间延误?

3.我们能否进行有效的营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销售量?

相信现在你已经知道,条理清晰地表达行动性思想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项艰难的脑力劳动,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就会给读者造成极大的阅读困难。因此,你应当按照我们曾经讨论的步骤,努力完成这一艰难的过程:先用明确的词汇、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从一系列结论中得出一个推论,也需要进行一个类似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会更轻松一些。在这一过程中,你要做的不是努力想象一系列行动可能导致的结果,而是尽力从一系列相似的语句中发现其隐含的思想、概念、意义。

提示

直接总结行动产生的结果: 

  •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 总结概括的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写作中表达的思想或者是行动性思想,或者是描述性思想,这些思想或者是告诉读者做某事,或者是告诉读者关于某事的情况。描述性思想通常可以用“原因”、“问题”或“结论”之类的单一名词表示。将此类思想分类的基础,是这些思想具有某种共性。

我们先回顾一下第6章“确定逻辑顺序”中介绍的关于分类的知识。当你说“该公司存在3个组织问题”之类的话时,实际上你是从该公司所有可能的组织问题中分出了一部分,如图7-9所示:

图7-9 根据某一共同特点分类

因此,将这3个组织问题作为一类,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只是思维过程中的第一步,列出一些可能值得思考的思想。我们要做的第二步,是通过找出这些思想之间的共同点,证明这些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类,因而有理由将其与其他思想区分开。我们要做的第三步,是明确说明这些思想之间的共同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即要提出一个新的思想。至此,我们才能说完成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许多商务公文的作者都止步于第一步,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第 二步和第三步的重要性,但更有可能是因为从一系列思想中得出推论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 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 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如果某些思想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这些思想就可以联系在一起。我们在第5章“演绎论证与归纳推理”中已经了解到,表达思想的语句必定有一个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结构。因此,如果这些语句符合以下要求,就说明这一组思想具有某种共性: 

• 针对同一类主语。 

•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这里所说的“同一类”不是指完全相同,而是指属于同一范畴,或能够用同一个单一名词表示。

如果这组句子的主语完全相同,你就要找出谓语之间的共性;如果谓语的动作或对象完全相同,你就要找出主语之间的共性;如果主语和谓语都不相同,你就要找出其隐含的意义之间的共性。

找出语句之间的共性,尤其是当语句的用词比较正规时,可能比你想象的难得多,因为句子所用的语言可能妨碍你进行细致的思考。譬如,我们都看过关于“5个因素”、“7个主题”、“4个要点”、“7个习惯”之类的文章,可能很少对其这种说法提出疑问。实际上,我们应当透过语言的掩饰,看到其思想的本质结构。

例如,下面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

新的计划与控制体系具有4个特点:

1.计划周期及附带控制体系应以年度为基础。

2.计划应通过综合系统制定。

3.计划应自上而下地编制。

4.计划体系将区分现行做法与计划进行的改革。

乍看之下,这一组思想似乎可以接受。语句的语言比较正式,容易使人认为作者是在表达有意义的思想。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最上面的概括性语句属于“缺乏思想”的语句。

如果我们试图透过语言的外表,探寻这些语句真正表达的思想,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些句子的主语几乎完全一样——都是计划或计划体系。那么,这些句子的思想之间的联系必定在谓语上。这些谓语的意义分别为:

-以年度为基础

-综合制定

-自上而下制定

-区分现行与未来做法

将语言的外衣剥去后,你可以看到,这一组思想实际上并不能支持同一个思想。你可以问问自己:具有这4个特点的计划体系有什么意义呢?虽然这4个思想分别都成立,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而最上面的那个“缺乏思想”的句子,则阻碍了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

正如本章开头说过的那样,深入思考的目的,就是要首先得出推论。上面例子列出的这一组计划与控制体系的几个特点,无法使你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因而也无法指导你的思维得出关于此主题的新的想法。事实上,经过大量修改后,原作者终于明确表达出了他的思想:

新的计划与控制体系的目标,是通过以下方式,使公司的所有部门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利润上: 

• 要求每个部门提供年度利润计划。 

• 在每个管理层级上协调各部门的计划。

• 根据利润计划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

•要记住:如果你无法在一组被列为“问题”、“原因”或“结论”的思想中找出明确的逻辑关系,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那么这一组思想中必定存在问题,你也必须重新进行思考。

上面这个例子只涉及4个思想,因而比较容易找出问题。但是,大多数文章阐述的思想都超过4个。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找出其共性之外,还要找出它们之间更密切的联系。寻找更密切的关系

下面是对一个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提出的5点意见,其共性体现在每个句子的谓语(动作)上:

1.有关核算、预算和调查的数据应当更新。

2.现在需要有关各类员工的经常性人事变动的数据。

3.应当收集招标中的竞争信息,以便监控不同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4.现有的有关市场上薪酬水平的信息不够充分。

5.需要有关部门和固定的项目资金的数据。

简化后如下:

有关信息

1.应当更新

2.现在需要(有关信息)

3.应当收集(有关信息)

4.不够充分

5.需要(有关信息)

可以看出,以上思想可以分为两组: 

• 认为有关信息不存在(2、3、5)。 

• 认为有关信息存在,但不充分(1、4)。

这两组思想实际上是对原有思想又进行了一次分类。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两类问题,而不包括其他问题呢?这两组问题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从而使作者认为应当将其列在一起呢?也许是因为,这些问题都表明,该系统产生的信息对计划目的没有帮助。因此,作者应当得出的概括性思想应为:

目前建立的计划体系所产生的信息,对计划目的没有帮助。(为什么?) 

• 或者所需信息不存在; 

• 或者所需信息存在,但不充分。

确定了概括性思想之后,你就可以应用逻辑顺序的概念,检查该信息系统是否还有什么问题被作者遗漏了。譬如,此例中的作者也许可以再检查一下是否存在“所需信息存在,也很充分,但提交的格式不适当”之类的问题。

找到适当的概括性语句的主要价值,是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真实思想。概括性语句还可以提前把作者的思路告诉读者,使读者做好准备,以便更快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更有把握信任作者的思路。当然,如果你说明的问题没有遗漏之处,读者也不太可能质疑你的思路。总之,适当的概括性语句能够减少文章的枯燥感,增加阅读者的兴趣。

下面这段文字就比较枯燥乏味:

如您所知,我们的信息系统评估结果显示:

1.您要求信息系统项目经理提供有关到期日期的信息,以不延误战略性业务项目。

2.有些项目经理缺乏经验。

3.信息系统允许错过预定日期,而不是用创造性的方法满足预定日期的要求。

4.现有的系统开发方法、工具和技术不统一。

5.项目经理们没有安装过如此大型、复杂的重要系统。

6.项目经理接受的脱产或在职项目管理培训较少,实践经验有限。

7.您的重要项目(如:集团及个人项目)的预算、时间和计划的要求都很高——在您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工作可能有一定风险。

8.现有的系统开发周期不支持快速应用开发、联合应用开发及原型开发等客户端或服务器端的开发技术。

按照我们的检查流程,可以很容易找出最核心的内容:

1.需要到期日期信息

2.项目经理经验不足

3.有错过日期的危险

4.工具的使用不统一

5.未做过如此大型的项目

6.经验有限

7.担心误期

8.没有适用的工具

然后,无论你是否了解这一主题,你都可以将以上思想组织得更清楚、更有意义。

我们对贵公司信息系统部门的评估显示,贵公司的项目经理们有可能无法按预定日期完成工作。(3、7) 

• 他们在此类项目上的经验有限。(2、6) 

• 他们未安装过如此大型、复杂的系统。(5) 

• 他们缺乏对所需方法、工具和技术的应用能力。(4、8)

在上面这些例子中,找到能够总结其下一个层次思想的概括性思想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有时一些具有共性的句子所隐含的意义却难以被揭示出来。这时,就需要进行所谓的归纳跃进(inductiveleap),以便将其隐含的意义明确呈现出来。而想象该组思想之间关系的来源,则是为归纳跃进准备的“跳板”。

完成提炼总结概括的完整思考过程

以下是一名咨询顾问在一次说明会上,就是否应当进入汽车配件市场(火花塞-、轮胎等),提交给客户的说明材料的要点。

我们的结论:

1.市场巨大,且正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2.配件市场有利可图。

3.市场的主要特征显示,进入该市场有较大的障碍。

4.总体趋势可喜,但由于一些不确定性,部分细分市场的前景尚不明确。

5.总体上看,该市场有吸引力,但是也高度分散。

这些思想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组: 

• 有利因素:市场巨大、正在增长、有吸引力、有利可图、形势可喜。(1、2、4、5) 

• 不利因素: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大、存在不确定性、市场分散。(3、4、5)

我们可以立刻总结出有利条件。显然,如果市场巨大、正在增长、且有利可图,那么肯定有吸引力。此外,形势可喜也说明该市场具有吸引力。我们先将这一有吸引力的市场想象成一个圆圈,如图7-10所示:

图7-10 有吸引力的市场

不利因素概括起来就不太容易了。市场分散说明这个圆圈中必须分成若干部分。但是不确定性却使其中一些部分的前景不太明确,也就是说,有一些部分看上去必须与其他部分不同,如下图所示。最后,由于还存在进入市场的障碍,我们在圆圈的前面画了一条线表示障碍。

现在,来看看图中的两个句子之间是否存在归纳性的关联。通过以上这种想象,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 只有部分细分市场具有吸引力。 

• 这些细分市场将难以进入。

这两个句子之间是否存在归纳性的关系呢?“具有吸引力”和“难以进入”之间有没有共性?答案是没有。因此,如果这两个句子之间存在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只能是演绎性关系:

只有部分细分市场→这些市场将因此,

有吸引力          难以进入

因此什么?这次推理无法得出结论。因此就算了?因此花大本钱也要进?还是因此要请我们制定一个谨慎的战略?这个例子再次说明,人们在难以得出明确结论的时候,很容易写一句“缺乏思想”的句子应付了事(如本例),而不是努力完成自己的思路。

有时你会遇到一些看上去像描述性,但实际上是行动性的思想。这时,你可以先认为它们具有某种共性而分为一组,然后,如果你能够想象出这些思想可以共同产生的结果,再将其转变为行动性语句。例如,假设你读到下面这些句子:

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有4个需要管理的变量: 

• 活动的顺序和时机 

• 定义负责人的任务 

• 定义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和形式)

• 决策过程

为什么只有这4个变量,而没有其他变量?这4个变量之间有哪些共同点,使作者把它们列在一起?如果你试图用更明确的语言表达这些思想,以找出其中的逻辑顺序,你就会发现原作者实际上谈论的是4个步骤,他的本意应该是这样:

在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主要管理任务,就是使适当的人员及时、充分地参与工作。(如何做到?) 

• 说明项目计划活动的顺序和时机。(1) 

• 确定需要作出决策的问题。(2) 

• 配置参与工作的人选。(4) 

• 确定所需的信息。(3)

这并不是说描述性思想不能采用时间顺序。例如,下面是关于某家企业销售方案的一些语句,我们可以用时间顺序重新整理:

我们的销售方案可以通过改善以下方面,向客户展现全新的形象:

1.进行更有效的机会分析,以保证我们充分利用资源。

2.协调各种方案,包括设计一个关于方案编制的单一质量工序、制订方案内容和形式的标准,以及建立一个连续提高质量的系统。

3.尽量再利用方案信息。

4.与整个企业及整个行业一起分享制订方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5.使方案的准备更具成本效率。

6.进一步缩短反应时间。

7.将制订方案的过程作为关注客户需求的销售工具(而不是传递技术信息的机制)。

如果按照我们的标准检查过程(找出共同点、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将以上句子合并为3个句子,并按各个句子的行为发生的顺序排列。

我们的方案不是有效的销售工具:

1.我们没有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1、4、7)

2.我们没有使销售方案看上去很优秀。(2)

3.我们制订方案的过程过长。(3、5、6)

在你准备费尽心思地概括出一句总结性的思想之前,我想先说明一点:你没有必要在通篇写作中,每次都非常严格地执行这一步骤。这并不是因为这样做没有用,而是因为你没有必要每次都使用非常精确的语言——读者都有一种将所获信息纳入其已有知识体系,进而理解和预测的倾向。因此,如果你确定你的推理过程是有效的,你也可以使用一个不是很精确的概括性语句。

如果我们做到下面几点,我们的销售方案就能够向客户展现我们全新的形象:

1.提供更有说服力的信息。

2.使方案看上去很优秀。

3.迅速完成方案。

从本章的讨论中,你可以了解到:不能简单地把一系列思想堆放在一起,并假定读者能够看出其中的意义。每一组思想都隐含着一个总结性的思想,这个思想能够呈现该组思想之间关系的本质。你应当首先使自己明确了解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然后向读者指明这种关系。

进行任何一次分组时,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只列出了这些思想,而不列出其他思想?”对此的答案应当是: 

• 这些思想都具有某种共性,而且是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仅有的一些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是该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 这些思想都是为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同时采取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表明采取以上行动后产生的直接结果。

如果你按照这种方法,强迫自己认真思考和检查每一组思想,那么你向读者表达的思想将会非常清晰、明确、具体,而且你还有可能发现一些在此之前没有想到的有意义的思想。

在线阅 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