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 第一部分 用故事思维重新思考 第一章 故事思维

第一部分 用故事思维重新思考 第一章 故事思维

这几个故事都来自我的家人,故事充满了人情味。

我的外祖父在我出生六个月后就去世了,然而通过母亲讲的故事,我觉得自己仿佛了解外祖父一样。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间,外祖父做着售卖家乐氏麦片的生意。外祖父十分开朗,也喜欢搞恶作剧。我有一张外祖父的照片,他像将军一样跨在小马驹上,小马驹太矮了,他都没有真正骑在它身上。母亲给我讲的外祖父的故事中,提到了外祖父经常讲的一个笑话。而笑话里最逗乐的那部分则正好贴合了这本书的初衷。

一个男的走进了一家宠物店,说道:“我想要只会说话的鹦鹉。”

老板说:“好的,先生。我们有两只会说话的鸟儿。这只绿色的大鹦鹉特别爱说话。”他敲了敲笼子,那只鸟便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它背得出整本《圣经》。我还有只红色的鹦鹉,尽管是只小鹦鹉,不过也正在学舌。”他提示鹦鹉说:“波利想要块饼干。”小鹦鹉重复道:“波利想要块饼干。”

那顾客说:“你教我怎么训练鹦鹉说话,我就买了那只小鹦鹉。”

宠物店老板说:“没问题。”他和男顾客坐下了,花了几小时教男顾客训练鹦鹉的方法。之后,老板把小鹦鹉放在笼子里,收了钱,男顾客回家后就开始训练鹦鹉说话。

一周之后,男顾客怒气冲冲地回到了宠物店。

“你卖给我的那只鸟根本不会说话。”

“真的?你有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宠物店老板问道。

“有啊,一点也没偏差。”那顾客回答道。

“哦,也许那只鸟有点寂寞。跟你说吧,我卖给你一个小镜子,你把它放在笼子里。小鹦鹉看着它自己的影子一定会很快开口说话的。”

男顾客照做了。三天之后,他又回到了宠物店。“我想退款。那鹦鹉根本不说话。”

宠物店老板想了一下,说道:“我猜那鹦鹉是觉得无聊了。给它点儿玩具玩。给,拿走这个铃铛。送你的。放到鸟笼里,给它找点儿事儿干,它自然会开口说话的。”

一周之后,男顾客又回到了店里,比前几次更生气了。他冲进了宠物店里,手里拿着一个鞋盒。“你卖给我的那只鹦鹉死了。”他打开了鞋盒,里面就是那只可怜的小鹦鹉,“你把钱退给我。”

宠物店老板感到十分惊讶!“实在抱歉,我不清楚怎么会这样。但是你能告诉我……这只鹦鹉有没有试着说话?”

“嗯,”男顾客说,“它确实说过一个字,就在它死前说的。”

“它说了什么?”老板问道。男顾客说:“它说:‘吃——’”

可怜的鹦鹉,它是被饿死的。

这虽然只是个很有趣的段子,但其中的意义在于,就像那只鹦鹉需要食物一样,在现实沟通中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些故事元素。人们现在亟须有意义的故事,而我们却淹没在毫无人情味儿的信息里,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像是很好的故事,实则不过是给那个忍饥挨饿的鹦鹉镜子和铃铛一样无效。人们希望在你的故事中读到人情味,希望接收到你发出的信息中能体现“你”(你或你们)的一丝人情味儿。学着讲自己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学着在自己发出的信息中包含一丝人情味儿。

无论你是想讲述品牌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用户体验故事,制作视觉故事,讲述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者利用用户故事进行设计,又或者利用故事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寻找故事和讲述自己故事的过程能让大脑利用故事进行思考。

故事思维需要融合情感中的情绪、认知、精神层面。对于人类而言,情感是第一位的。我们摧毁掉不讨喜的事实,却加深谎言以求自我满足。我们学着变得更理性,隐藏自我感情,试着客观地做决定,以此来抑-制这种倾向。这确实有效,但假如你一直不掺杂感情、客观地做决定,那么你-撩-拨感情、寻找故事的能力,以及理解感情的能力都会降低,甚至彻底消失。本书指导你学会用故事进行思考的技能,为你用事实进行思考的技能作补充。事实确实重要,但情感却能将事实的意义传达给你的听众。

◤怎样“看见”故事

许多重要的情感结果[1](看见)都以故事形式表达。

就像在阴阳之间、左右脑之间、艺术和科学间的转换一样,下面的图片说明,你一次只能看到一种景象……你可以快速来回切换,当你看到人像的时候,花瓶会消失,反之亦然。这就像我们找寻故事一样。我们可能需要把资料打乱,从而可能发现一个放在全新背景之下而又充满意义的故事,以此改变人们对资料的理解。

一旦你学会在理性思考(花瓶)和故事思维(人像)之间转换自如之后,你就能找到事实上正确,而感情上也满足的正解。但若是仅仅知道正解是不够的,想要减肥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本减肥指导书。改变行为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正确的方式,我们还要想做这件事才行。

对一般的商务人士来说,故事思维听上去有些困难,因为利用故事进行思考需要我们暂时将理性思考放在一边,转而关注那些能够带来情感反应的故事、隐喻、类比和直觉。和那张花瓶/人像的图片一样,我们可以依次思考两者,花费相同的时间,然后再将理性思维和故事思维结合起来。与事实相比,故事可能会变得有些模糊,甚至会前后不一致。我们必须试着用情感那种模糊的、变化的、不规则的语言——故事的语言来理解情感。

一个精彩的故事所产生的情感影响力能让对方对你的批判性思维大大减弱,如果我们能找到更多故事,从而更容易通过故事找到新点子,还需要高价的定量数据分析做什么?

最近,一个定量数据分析项目,将员工姓名牌里嵌入话筒、位置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观察他们的行为,假如公司将只为高层管理者使用的咖啡机换掉,建成一个人人都可以利用的空间,人们在这里可以随机地休息片刻,那么公司的生产率会上升,而营业额则会下降。

但如果让我来进行这项研究,我们只需要寻找有关包容和疏远的故事点,以此鼓励人们参与调查,这样就可以省下做实验的那些资金。

当你收集或讲述那些类似亲身经历,而人们又觉得有意义的故事时,自然会动用故事思维。一件事情之所以具有意义,是因为我们为其找到了一个故事。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事件背后的人、直觉和文化的理解。故事高于事实,区分着关联和断裂——好的、坏的、有关的、无关的——从而制造属于人们各自的意义。

◤找到重点所在和其原因

每种文化都会有一些隐喻或故事起源,都对普遍而模糊的人类进化困境有自身的解读,这些故事和隐喻就围绕这种解读展开,解读类似时间、权利、安全、金钱、伦理道德,以及其他重要的方面。

假如一种文化十分看重某个方面,那么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个解释其重要性和原因的故事。在某个国家,有人就告诉我,假如出现更好的报价,一个房地产协议就会变成一张废纸,因为当地人“喜欢玩弄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可能带有自己的成见,但这个故事也清楚地告诉我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也告诉我该作何反应。

故事思维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不错的体验。当你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却不想做时,找到正中下怀的故事会对你有助益。我辅导一些政客学习讲故事的技巧时,当有些人已经开始感到倦怠时,我让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之所以选择这行的故事,他们都感到心中有股力量,也重新欣赏起自己的工作。

一个良师益友曾出乎意料地给我发过一条短信“我特别喜欢你”时,这神奇地改变了我的感受。之后,我和朋友在午餐时分享了这个故事,也改变了我朋友的感受。我从紧张转变为如沐春风的状态,他也对之报以微笑。

当你想起自己的初恋时,注意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注意力、情绪,还有行为。当时的你有多大?梳着怎样的发型,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回想一下当时你们之间的互动,可能会有的互动,以及幻想的互动,直到你感受到当时的一丝情感。你微笑了吗?有没有一种想要行动的欲望?也许你现在会想看看自己许久不见的旧爱在何处。

现在冷静下来,回想一些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回想高中时被拒绝的尴尬,随便选一件当众出糗的事,大部分人的高中生活都充斥着这样的事情。全神贯注在那尴尬的瞬间,回忆起在场的人叫什么,在什么地方,让情境重现。现在注意一下回想这些情境时触动的感情,你可能会有种避免类似经历重现的冲动。

这个实验证明了重温回忆,可以通过改变你的故事来改变现实感受。

故事思维的关键在于,首先了解哪些故事能够-撩-拨自己的感情,然后找到那些能够-撩-拨他人感情的故事。这种从内心开始练就的技能能够让你明白,故事能够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开始行动。

◤故事思维与理性思维共用

利用故事进行思索并不会降低你的理性思维能力。你仍旧可以利用理性思维分析成本/收益比率。如果你倾向于利用客观手段,例如根源性原因分析或数据来区分“对”与“错”,那么想要转入主观思考模式就比较困难了。要记住,我们利用故事思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客观逻辑和具体结果。我们只不过是利用故事思维找寻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和认知规律,以此来补充客观现实。

故事思维可以探索人们循着错因却做出正确决定的原因,让我们认识到犯错有可能转化为好的(比如很多电视真人秀节目所表达的),以及做对了也有可能是坏的(比如在流行病肆虐时给特效药物申请专利),而不是做出草率决定,或是矫枉过正。

就像会弹琴一样,一些在这方面有天赋的人可以自如处理客观和主观因素,其余的人则倾向于客观或是主观。西方教育体制之下,人们更倾向于理性思考。右脑思维、艺术解读,以及隐藏的阴面,这些都和故事思维十分相似,有时甚至可以互换。换种说法,假如你十分擅长用左脑思考,倾向科学思维,有着阳面的能量,那么故事思维绝对是你搜寻创新、以人为本想法的最佳方式,也是你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途径。

◤减少内心批判的声音

你内心批判的声音可能会怀疑故事思维方式,认为其太主观、非理性,或是滥俗。尽管故事现在成了热门话题,但人们搜寻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却仍十分传统,甚至是老套的。理性思考希望我们利用科技、自动化、测量等方式来更新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注意,这样你可能会因此弄巧成拙,破坏自己想要了解的那部分。

我不喜欢将故事的主观特性切分成模块、秘方、策略。人们经常会说,故事一般会有开头、过程和结尾。拜托,什么东西没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同理,你可以用情节、人物、主题、矛盾组成一个故事,但却不一定能产出好故事。互动能够让人找到发自内心的、来源于实践的意义,让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都得到满足——这才是一个故事。

故事思维不仅仅是人类发现科技之前的思考方式,我们现在仍旧在利用故事思考。第一步就是暂停理性思考,找到人类情绪的源代码:经历。故事由人类负责社交和情感的大脑区域编码而成——大脑边缘系统、杏仁体,以及大脑中更加相信感官知觉的重要部分,而不是依靠大脑中善于记住符号、数字、字母的那部分。在这方面,数字和语言远不如记忆和图像更能代表事实。大脑的这些部分将经历当作最好的老师,故事与现实间可能会有偏差,因为故事只是模拟体验。

故事也能在眨眼之间改变你的价值观。起初这确实会令人觉得不安,但是一旦你习惯了这些,你就能发现故事思维的妙处。这里有一则古老的中国寓言。

一个老农夫每天下午都和他的邻居聊天,他的邻居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找他串门。一天傍晚,他的邻居突然说:“你又买了匹马?昨天我看你还只有一匹马,今天就成了两匹了。”

农夫告诉邻居说,这匹身上没有任何标记的马走进了自己的马棚,显然是匹野马。他解释说,他问遍了所有人,既然没人认识这匹马,他决定找到失主前自己先养一段时间。

邻居说道:“你可真幸运。昨天只有一匹马,今天就有了两匹马。”老农夫说:“也许吧,再等等看。”

第二天,老农夫的儿子试图骑那匹新马,结果摔落了马背,跌断了腿。那天傍晚,邻居说:“你可真不走运。你儿子不能帮你干农活了。”农夫说:“可能吧,再等等看。”

第三天,部队穿过这个村庄,征收年轻壮丁去参军。老农夫的儿子由于摔断了腿,部队没有把他征走。

邻居又说:“你可真幸运。”农夫也说道:“大概吧,再等等看。”

老农夫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在故事里,两者皆可,要看你怎么看这个故事。故事思维随着观点的变化而改变着决策,而不是在一些模棱两可的部分中得出错误的结论。我们知道一切都会在明天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如依赖亘古不变的因素——意义和普遍真理。激发人们感情的故事传播着真理,这些真理在你我存在之前就一直存在,在你我消亡后还会继续存在。

西方社会一直以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情感排除在决策之外,但缺乏情感的决策往往也不受人们的青睐。故事思维并不是要将情感重新加之于决策之上,而是让我们学会利用在人类诞生之始就长久存在的情感。

利用故事思维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太靠谱,但我的一位心理学家朋友这样说,一个盲人不会因为重见光明后,看到一些自己觉得恐怖的事物就自废双目。故事只不过展示了原本就有的情感推理规律,让你选择最佳途径到达目的地。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将故事作为可依赖的手段,为此打下基础。对一些人来说,他们一生都在追求客观和理性,在决策中掺入情感因素会让他们觉得十分不安。

在工作中讲述故事可以唤起在做决定时被长久压抑的感情因素,对一些已经确信情感无用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故事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当你激活了新的故事,你就能引导人们接受新的观点,改变行为,如此,你也就改变了你的未来。


[1] 原文为 significant emotional event(s.e.e.)。

第一章 故事思维

这几个故事都来自我的家人,故事充满了人情味。

我的外祖父在我出生六个月后就去世了,然而通过母亲讲的故事,我觉得自己仿佛了解外祖父一样。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间,外祖父做着售卖家乐氏麦片的生意。外祖父十分开朗,也喜欢搞恶作剧。我有一张外祖父的照片,他像将军一样跨在小马驹上,小马驹太矮了,他都没有真正骑在它身上。母亲给我讲的外祖父的故事中,提到了外祖父经常讲的一个笑话。而笑话里最逗乐的那部分则正好贴合了这本书的初衷。

一个男的走进了一家宠物店,说道:“我想要只会说话的鹦鹉。”

老板说:“好的,先生。我们有两只会说话的鸟儿。这只绿色的大鹦鹉特别爱说话。”他敲了敲笼子,那只鸟便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它背得出整本《圣经》。我还有只红色的鹦鹉,尽管是只小鹦鹉,不过也正在学舌。”他提示鹦鹉说:“波利想要块饼干。”小鹦鹉重复道:“波利想要块饼干。”

那顾客说:“你教我怎么训练鹦鹉说话,我就买了那只小鹦鹉。”

宠物店老板说:“没问题。”他和男顾客坐下了,花了几小时教男顾客训练鹦鹉的方法。之后,老板把小鹦鹉放在笼子里,收了钱,男顾客回家后就开始训练鹦鹉说话。

一周之后,男顾客怒气冲冲地回到了宠物店。

“你卖给我的那只鸟根本不会说话。”

“真的?你有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宠物店老板问道。

“有啊,一点也没偏差。”那顾客回答道。

“哦,也许那只鸟有点寂寞。跟你说吧,我卖给你一个小镜子,你把它放在笼子里。小鹦鹉看着它自己的影子一定会很快开口说话的。”

男顾客照做了。三天之后,他又回到了宠物店。“我想退款。那鹦鹉根本不说话。”

宠物店老板想了一下,说道:“我猜那鹦鹉是觉得无聊了。给它点儿玩具玩。给,拿走这个铃铛。送你的。放到鸟笼里,给它找点儿事儿干,它自然会开口说话的。”

一周之后,男顾客又回到了店里,比前几次更生气了。他冲进了宠物店里,手里拿着一个鞋盒。“你卖给我的那只鹦鹉死了。”他打开了鞋盒,里面就是那只可怜的小鹦鹉,“你把钱退给我。”

宠物店老板感到十分惊讶!“实在抱歉,我不清楚怎么会这样。但是你能告诉我……这只鹦鹉有没有试着说话?”

“嗯,”男顾客说,“它确实说过一个字,就在它死前说的。”

“它说了什么?”老板问道。男顾客说:“它说:‘吃——’”

可怜的鹦鹉,它是被饿死的。

这虽然只是个很有趣的段子,但其中的意义在于,就像那只鹦鹉需要食物一样,在现实沟通中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些故事元素。人们现在亟须有意义的故事,而我们却淹没在毫无人情味儿的信息里,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像是很好的故事,实则不过是给那个忍饥挨饿的鹦鹉镜子和铃铛一样无效。人们希望在你的故事中读到人情味,希望接收到你发出的信息中能体现“你”(你或你们)的一丝人情味儿。学着讲自己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学着在自己发出的信息中包含一丝人情味儿。

无论你是想讲述品牌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用户体验故事,制作视觉故事,讲述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者利用用户故事进行设计,又或者利用故事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寻找故事和讲述自己故事的过程能让大脑利用故事进行思考。

故事思维需要融合情感中的情绪、认知、精神层面。对于人类而言,情感是第一位的。我们摧毁掉不讨喜的事实,却加深谎言以求自我满足。我们学着变得更理性,隐藏自我感情,试着客观地做决定,以此来抑-制这种倾向。这确实有效,但假如你一直不掺杂感情、客观地做决定,那么你-撩-拨感情、寻找故事的能力,以及理解感情的能力都会降低,甚至彻底消失。本书指导你学会用故事进行思考的技能,为你用事实进行思考的技能作补充。事实确实重要,但情感却能将事实的意义传达给你的听众。

◤怎样“看见”故事

许多重要的情感结果[1](看见)都以故事形式表达。

就像在阴阳之间、左右脑之间、艺术和科学间的转换一样,下面的图片说明,你一次只能看到一种景象……你可以快速来回切换,当你看到人像的时候,花瓶会消失,反之亦然。这就像我们找寻故事一样。我们可能需要把资料打乱,从而可能发现一个放在全新背景之下而又充满意义的故事,以此改变人们对资料的理解。

一旦你学会在理性思考(花瓶)和故事思维(人像)之间转换自如之后,你就能找到事实上正确,而感情上也满足的正解。但若是仅仅知道正解是不够的,想要减肥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本减肥指导书。改变行为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正确的方式,我们还要想做这件事才行。

对一般的商务人士来说,故事思维听上去有些困难,因为利用故事进行思考需要我们暂时将理性思考放在一边,转而关注那些能够带来情感反应的故事、隐喻、类比和直觉。和那张花瓶/人像的图片一样,我们可以依次思考两者,花费相同的时间,然后再将理性思维和故事思维结合起来。与事实相比,故事可能会变得有些模糊,甚至会前后不一致。我们必须试着用情感那种模糊的、变化的、不规则的语言——故事的语言来理解情感。

一个精彩的故事所产生的情感影响力能让对方对你的批判性思维大大减弱,如果我们能找到更多故事,从而更容易通过故事找到新点子,还需要高价的定量数据分析做什么?

最近,一个定量数据分析项目,将员工姓名牌里嵌入话筒、位置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观察他们的行为,假如公司将只为高层管理者使用的咖啡机换掉,建成一个人人都可以利用的空间,人们在这里可以随机地休息片刻,那么公司的生产率会上升,而营业额则会下降。

但如果让我来进行这项研究,我们只需要寻找有关包容和疏远的故事点,以此鼓励人们参与调查,这样就可以省下做实验的那些资金。

当你收集或讲述那些类似亲身经历,而人们又觉得有意义的故事时,自然会动用故事思维。一件事情之所以具有意义,是因为我们为其找到了一个故事。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事件背后的人、直觉和文化的理解。故事高于事实,区分着关联和断裂——好的、坏的、有关的、无关的——从而制造属于人们各自的意义。

◤找到重点所在和其原因

每种文化都会有一些隐喻或故事起源,都对普遍而模糊的人类进化困境有自身的解读,这些故事和隐喻就围绕这种解读展开,解读类似时间、权利、安全、金钱、伦理道德,以及其他重要的方面。

假如一种文化十分看重某个方面,那么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个解释其重要性和原因的故事。在某个国家,有人就告诉我,假如出现更好的报价,一个房地产协议就会变成一张废纸,因为当地人“喜欢玩弄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可能带有自己的成见,但这个故事也清楚地告诉我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也告诉我该作何反应。

故事思维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不错的体验。当你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却不想做时,找到正中下怀的故事会对你有助益。我辅导一些政客学习讲故事的技巧时,当有些人已经开始感到倦怠时,我让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之所以选择这行的故事,他们都感到心中有股力量,也重新欣赏起自己的工作。

一个良师益友曾出乎意料地给我发过一条短信“我特别喜欢你”时,这神奇地改变了我的感受。之后,我和朋友在午餐时分享了这个故事,也改变了我朋友的感受。我从紧张转变为如沐春风的状态,他也对之报以微笑。

当你想起自己的初恋时,注意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注意力、情绪,还有行为。当时的你有多大?梳着怎样的发型,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回想一下当时你们之间的互动,可能会有的互动,以及幻想的互动,直到你感受到当时的一丝情感。你微笑了吗?有没有一种想要行动的欲望?也许你现在会想看看自己许久不见的旧爱在何处。

现在冷静下来,回想一些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回想高中时被拒绝的尴尬,随便选一件当众出糗的事,大部分人的高中生活都充斥着这样的事情。全神贯注在那尴尬的瞬间,回忆起在场的人叫什么,在什么地方,让情境重现。现在注意一下回想这些情境时触动的感情,你可能会有种避免类似经历重现的冲动。

这个实验证明了重温回忆,可以通过改变你的故事来改变现实感受。

故事思维的关键在于,首先了解哪些故事能够-撩-拨自己的感情,然后找到那些能够-撩-拨他人感情的故事。这种从内心开始练就的技能能够让你明白,故事能够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开始行动。

◤故事思维与理性思维共用

利用故事进行思索并不会降低你的理性思维能力。你仍旧可以利用理性思维分析成本/收益比率。如果你倾向于利用客观手段,例如根源性原因分析或数据来区分“对”与“错”,那么想要转入主观思考模式就比较困难了。要记住,我们利用故事思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客观逻辑和具体结果。我们只不过是利用故事思维找寻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和认知规律,以此来补充客观现实。

故事思维可以探索人们循着错因却做出正确决定的原因,让我们认识到犯错有可能转化为好的(比如很多电视真人秀节目所表达的),以及做对了也有可能是坏的(比如在流行病肆虐时给特效药物申请专利),而不是做出草率决定,或是矫枉过正。

就像会弹琴一样,一些在这方面有天赋的人可以自如处理客观和主观因素,其余的人则倾向于客观或是主观。西方教育体制之下,人们更倾向于理性思考。右脑思维、艺术解读,以及隐藏的阴面,这些都和故事思维十分相似,有时甚至可以互换。换种说法,假如你十分擅长用左脑思考,倾向科学思维,有着阳面的能量,那么故事思维绝对是你搜寻创新、以人为本想法的最佳方式,也是你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途径。

◤减少内心批判的声音

你内心批判的声音可能会怀疑故事思维方式,认为其太主观、非理性,或是滥俗。尽管故事现在成了热门话题,但人们搜寻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却仍十分传统,甚至是老套的。理性思考希望我们利用科技、自动化、测量等方式来更新我们所拥有的信息。注意,这样你可能会因此弄巧成拙,破坏自己想要了解的那部分。

我不喜欢将故事的主观特性切分成模块、秘方、策略。人们经常会说,故事一般会有开头、过程和结尾。拜托,什么东西没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同理,你可以用情节、人物、主题、矛盾组成一个故事,但却不一定能产出好故事。互动能够让人找到发自内心的、来源于实践的意义,让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都得到满足——这才是一个故事。

故事思维不仅仅是人类发现科技之前的思考方式,我们现在仍旧在利用故事思考。第一步就是暂停理性思考,找到人类情绪的源代码:经历。故事由人类负责社交和情感的大脑区域编码而成——大脑边缘系统、杏仁体,以及大脑中更加相信感官知觉的重要部分,而不是依靠大脑中善于记住符号、数字、字母的那部分。在这方面,数字和语言远不如记忆和图像更能代表事实。大脑的这些部分将经历当作最好的老师,故事与现实间可能会有偏差,因为故事只是模拟体验。

故事也能在眨眼之间改变你的价值观。起初这确实会令人觉得不安,但是一旦你习惯了这些,你就能发现故事思维的妙处。这里有一则古老的中国寓言。

一个老农夫每天下午都和他的邻居聊天,他的邻居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找他串门。一天傍晚,他的邻居突然说:“你又买了匹马?昨天我看你还只有一匹马,今天就成了两匹了。”

农夫告诉邻居说,这匹身上没有任何标记的马走进了自己的马棚,显然是匹野马。他解释说,他问遍了所有人,既然没人认识这匹马,他决定找到失主前自己先养一段时间。

邻居说道:“你可真幸运。昨天只有一匹马,今天就有了两匹马。”老农夫说:“也许吧,再等等看。”

第二天,老农夫的儿子试图骑那匹新马,结果摔落了马背,跌断了腿。那天傍晚,邻居说:“你可真不走运。你儿子不能帮你干农活了。”农夫说:“可能吧,再等等看。”

第三天,部队穿过这个村庄,征收年轻壮丁去参军。老农夫的儿子由于摔断了腿,部队没有把他征走。

邻居又说:“你可真幸运。”农夫也说道:“大概吧,再等等看。”

老农夫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在故事里,两者皆可,要看你怎么看这个故事。故事思维随着观点的变化而改变着决策,而不是在一些模棱两可的部分中得出错误的结论。我们知道一切都会在明天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如依赖亘古不变的因素——意义和普遍真理。激发人们感情的故事传播着真理,这些真理在你我存在之前就一直存在,在你我消亡后还会继续存在。

西方社会一直以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情感排除在决策之外,但缺乏情感的决策往往也不受人们的青睐。故事思维并不是要将情感重新加之于决策之上,而是让我们学会利用在人类诞生之始就长久存在的情感。

利用故事思维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太靠谱,但我的一位心理学家朋友这样说,一个盲人不会因为重见光明后,看到一些自己觉得恐怖的事物就自废双目。故事只不过展示了原本就有的情感推理规律,让你选择最佳途径到达目的地。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将故事作为可依赖的手段,为此打下基础。对一些人来说,他们一生都在追求客观和理性,在决策中掺入情感因素会让他们觉得十分不安。

在工作中讲述故事可以唤起在做决定时被长久压抑的感情因素,对一些已经确信情感无用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故事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当你激活了新的故事,你就能引导人们接受新的观点,改变行为,如此,你也就改变了你的未来。


[1] 原文为 significant emotional event(s.e.e.)。

在线 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