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年羹尧之死 > 家世与姻亲

家世与姻亲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其名与字都取自《尚书》,其中“尧”是字辈,“羹”取“调羹”之意,比喻宰相治理国家。“亮工”出自《舜典》的“钦哉,惟时亮天工!”意思是能辅佐天子以立天下之功。无论名还是字,都是要位极人臣、建功立业的意思,显得颇有王霸之气。

顺便多说一句,亮工这个词,意思很好,可实在不大吉利,清初有三个名亮工或者字亮工的名人,运气都很不好。除年亮工外,明清之际,有文学家周亮工,先在明朝做官,后来降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三次因为贪污、滥杀等罪名论死;勉强保住性命,乾隆年间又入了《贰臣传》。又康熙、雍正年间,有江苏武进人钱名世,字亮工。雍正四年(1726),钱名世因为附逆年羹尧,被革职发回原籍。雍正皇帝为了对其进行-羞-辱,亲自书写“名教罪人”匾额,让钱名世悬挂在自家大门上,并命在朝翰林出身的三百多名官员写诗声讨他的罪行,结成《名教罪人诗》。其中有个叫陈万策的官员取巧写了句:“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易亮工--奸-”,把这几位倒霉的亮工凑在了一起。

年羹尧家族本来姓严,祖籍安徽怀远,后来讹“严”为“年”,遂以年为姓。成化年间的户部尚书年富,即是其家族中人。明朝后期,年氏家族迁居辽东广宁。明清之际,年羹尧的曾祖年有升一家被清军裹挟入旗,隶于汉军镶白旗下。顺治十二年(1655),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考中进士,历官知州,开始了家族的上升之路。

到了年羹尧父亲年遐龄这一代,年氏家族的政治地位陡然提高。年遐龄由笔帖式出身,平流进取,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官至工部左侍郎、湖广巡抚,康熙四十年(1701),署理湖广总督,成为清王朝的高级官员。年遐龄子女较多,其著名于世者有长子年希尧、次子年羹尧,以及幼女——雍正皇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

其中,长子年希尧,字允恭,生于康熙十年(1671),比年羹尧大八岁。他借着父亲、弟弟、妹妹、妹夫的光,官至左都御史。他官做得虽大,做官的兴趣却不大。相反,年希尧博学多闻,尤其喜爱西学,像个穿越到清朝的欧洲百科全书式学者。他在几何学、透视学上颇有造诣,著有《视学》《测算刀圭》《面体比例便览》《对数广运》等著作;通晓医学,辑有《集验良方》六卷;精于绘画,工山水、花卉、翎毛;喜爱音乐,是广陵琴派的传人之一。此外,他在陶瓷烧造方面有卓越贡献,雍正年间担任景德镇御窑厂监督九年,发掘传统工艺,实验新技术,研制出了十几种颜色的珐琅彩颜料,解决了清代珐琅制瓷必须进口颜料的难题。如今以精雅著称、风靡互联网和拍卖市场的雍正瓷,很多都是由他主持烧造的,世称“年窑”。当时,一位在清廷的法国传教士在给法国皇家科学院秘书长的信中曾说:“他(年希尧)既非文人又非学者,如果他得知欧洲的学者们将他引为同侪……定会大吃一惊。”

敦肃皇贵妃是年遐龄的老来女。她在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嫁给雍亲王胤禛为侧妃,其时年纪当在十四五岁,所以她大约要比二哥年羹尧小十五六岁。

在这里,我们先要介绍一下清代皇室的婚姻制度。与汉民族长久以来实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不同,蒙古、满洲等北方民族的传统是多妻制。侧妻也是妻,地位比正妻略低,但远远高于妾,如根据《清会典》所载的舆服制度,亲王侧妃冠顶饰东珠九颗,比亲王嫡妃仅少一颗,而比下一级的郡王嫡妃还多一颗。这可能与侧妻是聘娶而来、妾是战争掳掠而来有关。明初皇室受元朝影响,还有过类似的做法。比如朱元璋为他的次子秦王朱樉娶元末名将王保保之妹为妃,娶开国功臣、卫国公邓愈之女为次妃,可见次妃地位之高。满洲上层的多妻制在清朝入关后有所消减,侧妻的地位有向妾靠拢的趋势,但在康熙年间,这一制度仍保持着一定的惯性,特别体现在高爵宗室内部。其时,皇子、亲王的侧妃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生育成年子女的妾提拔而来,二是由皇帝直接从八旗秀女中指婚而来——后者的地位要更高于前者,多选官宦世家之女为之。

年氏去世前,雍正皇帝曾下旨表彰她的优良品质,其中提到了年氏嫁给自己的原因,是“皇考嘉其端庄贵重,特封为亲王侧妃”。可知年氏成为雍亲王侧妃是通过康熙皇帝的亲自指婚,所以入府之初即获得较高地位,排序仅次于雍亲王嫡妃,而列在另一位侧妃——已经为胤禛生育了多位子女的李氏之前。雍正帝即位后,将年氏封为贵妃,而李氏则下其一等,只封为妃。

雍正帝是天生的政治人物,对于女色的兴趣不大。雍正六年(1728),湖南人曾静号召反清复明,为当今皇帝扣上十大罪状,其中有一条是“好色”。雍正帝为此疾呼驳斥说:“远色二字,朕实可自信,而诸王大臣近侍等,亦共知之。今乃谤为好色,不知所好者何色?所宠者何人?”雍正帝虽远远谈不上好色,但对女性之美,还是有自己的欣赏视角。他曾命人画了十二幅工笔重彩汉装美人图挂在屏风上,后经朱家溍先生考证后命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画中美人或读书,或对镜,或赏花,或戏蝶,姿态各异,但体态纤柔、相貌清秀、气质文雅的特点是一致的,可见其对女性的审美旨趣。

而雍亲王在潜邸时的妻妾,或出身于满洲武功贵族,或出身于白身包衣家庭,恐怕气质举止、文化修养,多与画中美人不符。唯有出身仕宦科举之家、身\_体又很羸弱的年氏与之相类。是以年氏虽然入府较晚、与雍正帝年龄差距较大,但颇受宠爱,夫妻感情十分融洽,十年左右的时间就生育了三子一女,与李氏并列为雍正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宫。不过大概是因为“素病弱”,年氏所生的孩子都没有活到成年。换言之,如果年氏之子能够长成,子以母贵,对储位当有很强的竞争力。

年羹尧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具体日期不详。这一年是清军入关的第三十六个年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已接近尾声,清王朝在中华大地上的统治基本稳定下来,我们通常所说的“康乾盛世”即将开始。年羹尧作为高级官员子弟,对清王朝的统治应有较强的认同感,是王朝自己培养的青年俊杰。

年羹尧自己娶过两任妻子,第一任是大权臣明珠的孙女、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女儿——叶赫那拉氏。按理说,年遐龄虽然做到了署理总督,但毕竟只是靠个人奋斗上位的普通行政官僚,又是汉军旗人,且年羹尧本人还是庶出,和康熙年间红得发紫的权相明珠够不上门当户对。不过,明珠是个慧眼识才的伯乐,他大约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羹尧入仕前后——就相中了这个卓尔不群的小伙子,并很快将孙女嫁给他。没过几年,纳兰小姐病逝,明珠不愿意断了这门好亲戚,遂再次做媒,将自己夫人娘家的一位姑娘——英亲王阿济格一系的宗室格格介绍给年羹尧做继妻。

年羹尧与两位夫人的感情都比较融洽。康熙四十五年(1706),他的原配纳兰夫人的婶母、明珠第三子揆方之妻淑慎郡主(郡主为康亲王杰书之女)病故,揆方邀年羹尧为亡妻撰写墓志铭。其时,纳兰夫人已经去世,年羹尧忆及夫人生前所述娘家旧事,娓娓道来,末称:“余之执笔不禁泫然者,则以安仁奉倩,相怜同病,凄其旧雨,昔梦重温,盖余妻之墓,已有宿草久矣!”意思是说:“我今天为揆方公的爱妻撰写墓志,执笔挥毫时想起我的亡妻,不禁黯然泣下。魏晋时与妻子恩爱的潘安、荀粲同病相怜,现在我与揆方公怀念妻子的凄楚心情也是一样的。想想我的妻子啊!坟前已经长满了旧草。”言辞间颇见伉俪情笃。两年后,揆方病故,明珠又命年羹尧为“情好最笃”的揆方撰写墓志,足见明珠对这个前孙女婿的满意程度。

年羹尧是汉军旗人,满文读写能力一般。他在雍正年间担任大将军期间,与军务相关的机密奏折多用满文书写,皇帝也多以满文进行回复。年羹尧曾向雍正皇帝报告,自己遇到不能读写的满文时,为保密起见,不肯让外人阅览,而是请满文更好的继配夫人觉罗氏帮忙翻译,夫妻配合撰写奏折。雍正帝对年羹尧与觉罗夫人的琴瑟和谐也有所了解,在对年羹尧大加赏赐的同时,还曾指名赏赐觉罗夫人耳坠等首饰,以取“夫妻双圆”之兆。

这两次婚姻,为年羹尧带来了丰富的政治资源和沉重的政治包袱。所谓资源,是指年羹尧通过两次联姻,迅速融入了明珠家族的婚宦关系网。明珠有三子,长子性德有才名,次子揆叙是康熙中后期的重臣。揆叙备受康熙帝信用,长年担任翰林院掌院,为人温厚,又精于文学,遂能广结汉人士大夫之心。此外,明珠家族子女、孙子女众多,联姻对象均属高门,涉及的重要宗室就有英亲王、康亲王、肃亲王、康熙第九子胤禟四个支系。年羹尧作为明珠家的孙女婿,年纪轻轻就有机会结交满汉权贵,甚至宗室王公,这是普通汉军官宦子弟无法具备的。

所谓包袱,是指具有这样复杂姻亲背景的年羹尧,注定无法摆脱许多人事关系的影响,譬如与雍正帝死对头、皇九子允禟的这一层联系,日后就给年羹尧带来了很大麻烦。自然而然,纠缠在明珠家族势力范围之中的年羹尧,也很难得到以“孤臣”自命、最不屑“团团伙伙”的雍亲王的真正信任,哪怕他们也结成了郎舅之谊。

在线阅读网全本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