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当公元十三世纪之初,有一轩然大波,起于亚洲的东北方,欧、亚两洲,都受其震撼。这是什么事?这便是蒙古的兴起。
蒙古,依中国的纪载,是室韦的分部。唐时,其地在望建河南。注550但其人自称为鞑靼。注551鞑靼是靺鞨别部,居于阴山的。据蒙古人自著的《元朝秘史》看起来:他始祖名孛儿帖赤那,十传而至孛儿只吉歹。孛儿只吉歹的妻,唤做忙豁勒真豁阿。忙豁勒真豁阿,译言蒙古部的美\_女。我们颇疑心孛儿只吉歹是鞑靼人。因其娶蒙古部女,才和蒙古合并为一。和金朝王室的始祖,以高丽人而为生女真的完颜部人一样。
蒙古部落,自孛儿只吉歹之后,又十一传而至哈不勒,是为成吉思汗的曾祖,始有可汗之号。可以想见其部落的渐强。哈不勒死后,从弟俺巴孩,继为可汗。为金人所杀。部人立哈不勒子忽都剌为可汗。向金人报仇,败其兵。忽都剌死后,蒙古无共主,复衰。成吉思汗早年,备受塔塔儿、蔑儿乞及同族泰亦赤兀诸部的
龁(yǐ hé)。后来得客列部长王罕、札答剌部长札木合为与部,乃把诸部次第打平。此时沙漠西北的部落,以乃蛮为最强。而金朝筑长城,自河套斜向东北,直达女真旧地,使汪古部守其冲。乃蛮约汪古部同伐蒙古。汪古部长来告。成吉思汗先举兵伐乃蛮,破之。公元一二〇六年,漠南北诸部,遂大会于斡难木涟之源,公上成吉思汗的尊号。注552
成吉思汗既即汗位,其目光所注,实在中原。于是于一二一〇年,伐夏。夏人降。明年,成吉思汗遂伐金。此时金朝的兵力,业已腐败。加以这一次,汪古与蒙古言和,放其入长城,出其不意。于是金兵四十万,大败于会河堡。注553蒙古兵遂入居庸关,薄燕京。明年,成吉思汗再伐金。留兵围燕京。自将下山东。分兵攻河东和辽西。到处残破,黄河以北,其势就不可守了。此时金人已弑卫绍王,立宣宗。成吉思汗还兵,屯燕城北。金人妻以卫绍王之女,请和。蒙古兵已退,金宣宗迁都于汴。成吉思汗说他既和而又迁都,有不信之心。再发兵陷燕京。此时金人的形势,本已岌岌待亡,因成吉思汗有事于西域,乃又得苟延残喘。
成吉思汗的西征,是花剌子模国的骄将所引起的。注554先是唐中叶以后,大食强盛,葱岭以西诸国,悉为所并。然不及三百年,威权渐替。东方诸酋,多据地自擅,其间朝代的改变甚多。当辽朝灭亡时,雄视西亚的塞-而柱克朝已衰,花剌子模渐盛。注555辽朝的宗室耶律大石,逃到唐朝的北庭都护府,会合十八部王众,选其精锐而西。遂灭塞-而柱克,服花剌子模。立国于吹河流域的虎思斡耳朵,是为西辽。乃蛮既亡,其酋长太阳罕的儿子古出鲁克,逃到西辽。和花剌子模王阿拉哀丁·谟罕默德注556内外合谋,篡西辽王之位。于是乃蛮复立国于西方,而花剌子模亦乘机拓土,成为西方的大国。这时候,雄张于西域的,实在仍是回族。成吉思汗既定漠南北,在天山北路的畏吾儿,和其西的哈剌鲁,注557都来降。蒙古和西域交通的孔道遂开。花剌子模王有兵四十万,都是康里人。注558王母亦康里部酋之女。将士恃王母而骄恣;王母亦因举国的兵,都是其母族人,其权之大与王埒(liè)。所以国虽大而其本不固。成吉思汗既侵入中原,古出鲁克和前此逃往西域的蔑儿乞酋长忽秃,都乘机谋复故地。成吉思汗怕漠北根本之地,或有摇动,乃于一二一六年北还。命速不台打平忽秃,哲别打平古出鲁克。于是蒙古的疆域,就和花剌子模直接。成吉思汗因商人以修好于花剌子模,花剌子模王也已应允了。未几,蒙古人四百余,随西域商人西行。花剌子模讹打剌城的镇将,注559指为蒙古间谍,把他尽数杀掉。其中只有一个人,得逃归报信。成吉思汗闻之,大怒,而西征的兵遂起。
成吉思汗的西征,事在一二一九年。先打破讹打剌和花剌子模的都城寻思干,注560花剌子模王遁走。成吉思汗命哲别、速不台追击。王辗转逃入里海中的小岛而死。其子札剌哀丁注561逃到哥疾宁,注562成吉思汗自将追之。破其兵于印度河边。乃东归。时在一二二二年。哲、速二将的兵,别绕里海,越高喀斯山注563败阿速、撒耳柯思和钦察的兵。钦察的酋长逃到阿罗思。二将追击。阿罗思人举兵拒敌,战于孩儿桑。阿罗思大败。亡其六王七十侯,兵士死掉十分之九。列城都没有守备,只待蒙古兵到迎降。而二将不复深入,但平康里而还。注564
成吉思汗东归后,于一二二七年,再伐西夏,未克而殂,遗命秘不发丧。夏人乃降。一二二九年,太宗立,再伐金。金人从南迁后,尽把河北的猛安谋克户,调到河南。又夺人民之地以给之。人民怨入骨髓,而这些猛安谋克户,既不能耕,又不能战,国势益形衰弱。于是宋人乘机,罢其岁币。金人想用兵力胁取;又和夏人因疆场细故失和,三方都开了兵衅。国力愈觉不支。到一二二五年,宣宗殂,哀宗立,才和夏人以兄弟之国成和,而对于宋朝的和议,则始终不能成就。当成吉思汗西征时,拜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命其经略太行以南。这时候,蒙古兵力较薄,在金人,实在是个恢复的好机会。然而金人亦不能振作。仅聚精兵二十万,从邳州到潼关,列成一道防线。注565太宗因此线不易突破,乃使拖雷假道于宋,宋人不允,拖雷遂强行通过。从汉中历襄、邓而北,与金兵战于三峰山,注566金兵大败。良将、锐卒都尽。太宗又自白坡渡河,注567命速不台将汴京围起,攻击十六昼夜,因金人守御坚,不能破,乃退兵议和。而金朝的兵,又逞血气之勇,把蒙古使者杀掉,和议复绝。汴京饥窘不能立。金哀宗乃自将出攻河北的卫州,注568想从死里求生,又不克,乃南走蔡州。而宋人此时,又袭约金攻辽的故智,和蒙古人联合以攻金,金人遂亡。时在一二三四年。
约元攻金,是袭约金攻辽的故智,而其轻于启衅,亦是后先一辙的。金宣宗死的明年,宋宁宗也死了。宁宗无子,史弥远援立理宗,因此专横弥甚。弥远死后,贾似道又继之。贾似道的为人,看似才气横溢,实则虚浮不实,专好播弄小手段,朝政愈坏。灭金之后,武人赵葵、赵苑等,创议收复三京,注569宰相郑清之主之。遣兵北侵。入汴、洛而不能守,却因此和蒙古启了兵衅。川、楚、江淮,州郡失陷多处。这时候,是蒙古太宗时代,还未专力于攻宋。一二四一年,太宗死了。到一二四六年,定宗才立。又因多病,不过三年而殂。所以此时,宋人还得偷安旦夕。一二五一年,蒙古宪宗立。命弟阿里不哥留守漠北,忽必烈专制漠南。一二五八年,宪宗大举入蜀,围合州。注570先是忽必烈总兵自河洮入吐蕃,平大理。留兀良合台经略南方而北还。及是,忽必烈亦自河南南下,围鄂州。注571兀良合台又出广西、湖南,和他会合。贾似道督兵援鄂,不敢战,遣使于忽必烈,约称臣,输岁币,划江为界以请和。适会蒙古宪宗死于合州城下,忽必烈急于要争夺汗位,乃许宋议和而还。贾似道却讳其和议,以大捷闻于朝。
明年,忽必烈自立,是为元世祖。时世祖以各方面多故,颇想与宋言和,而贾似道因讳和为胜之故,凡元使来的,都把他拘囚起来。一二六四年,元世祖迁都于燕。明年,理宗崩,度宗立。此时元人尚未能专力攻宋,而宋将刘整,因与贾似道不合,叛降元,劝元人专力攻襄阳。一二六八年,元人就把襄阳围起。围经六年,宋人竟不能救。一二七三年,襄阳陷落,宋势遂危如累卵。一二七四年,度宗崩,恭帝立。年幼,太后谢氏临朝。元使伯颜总诸军入寇。伯颜分兵平两湖。自将大军,长驱东下。陷建康。一二七六年,临安陷。太后及恭帝皆北狩。宋故相陈宜中等,立益王于福州。旋为元兵所逼,走惠州。后崩于
(gāng)洲。宋人又立其弟卫王,迁于厓(yá)山。一二七九年,元将张宏范来攻。宋宰相陆秀夫,负帝赴海而死。大将张世杰收兵到海陵山,亦舟覆而死。注572中国至此,遂整个为蒙古所征服。汉族武力之不竞,至此可谓达于极点了。
蒙古不但征服中国,当太宗时,又尝继续遣兵西征。再破钦察,入阿罗思。遂进规孛烈儿和马札剌。入派特斯城。西抵威尼斯。欧洲全境震动,会太宗凶问至,乃班师。宪宗时,又遣兵下木剌夷,平报达。渡海收富浪岛。注573当金末,辽东和高丽之间,叛乱蜂起。蒙古因遣兵平定,和高丽的兵相遇,约为兄弟之国。后来蒙古使者,为盗所杀,蒙人疑为高丽人所为,两国遂起兵衅。直至一二五九年,和议才成。高丽内政,自此常受元人的干涉。甚至废其国王,而立征东行省于其地。对于南方,则兀良合台尝用兵于安南。其后世祖时,又尝用兵于安南、占城及缅,都不甚利。然诸国亦都通朝贡。对于南洋,曾一用兵于爪哇(zhǎo wā),其余招致而来的国亦颇多。惟用兵于日本,最为不利。世祖先命高丽人往招日本,后又自遣使往招,日本都不应。一二七四年,遣忻(xīn)都往征,拔对马,陷壹歧,掠肥前沿海。以飓风起而还。一二八一年,再遣忻都、范文虎率兵二十万东征。兵至鹰岛,以“飓征”见,文虎等择坚舰先走。余众遂多为日人所杀。世祖大怒,更谋再举,以正用兵安南,遂未果。以当日蒙古的兵力,实足以踏平日本而有余,乃因隔海之故,致遭挫衄,在日本,亦可谓之遭直天幸了。
综观蒙古用兵,惟对于东南两方,小有不利,其余则可谓所向无前。这也是遭际时会,适逢其时各方面都无强国之故。蒙古是行封建之制的,而成吉思汗四子,分地尤大。因为蒙人有幼子袭产的习惯,所以把和林旧业,注574分与第四子拖雷。此外长子术赤,则分得花剌子模、康里、钦察之地。三子窝阔台,即太宗,则分得乃蛮故地。二子察合台,则分得西辽故地。注575其后西域直到宪宗之世,才全行戡定。其定西北诸部,功出于术赤之子拔都;而定西南诸部,则功出于拖雷之子旭烈兀。所以术赤分地,拔都之后,为其共主。伊兰高原,则旭烈兀之后君临之。西史所谓窝阔台汗国,就是太宗之后。察合台汗国,是察合台之后。钦察汗国,是拔都之后。伊儿汗国,是旭烈兀之后。注576总而言之,世祖灭宋之日,就是元朝最盛之时。然而其分裂,也就于此时开始了。
【注释】
注550 见《新唐书》。望建河,即今黑龙江。
注551 蒙人自著的《秘史》即如此。
注552 塔塔儿,即“鞑靼”异译。据《元朝秘史》,地在捕鱼儿海附近,即今达里泊。蔑儿乞,在鄂尔坤、色楞格两水流域。泰亦赤兀,系俺巴孩之后。客列部,在土剌河流域。札答剌,亦蒙古同族成吉黑河十一世祖孛端察儿,娶一有孕妇-人,生子曰札只剌歹,其后为札答剌氏。乃蛮酋长太阳罕,地南近沙漠。其弟不亦鲁黑,则北近金山。汪古之地,在今绥远归绥县北。斡难木涟,即今敖嫩河。
注553 在今察哈尔万全县西。
注554 Khwarizm,即《唐书》货利习弥。
注555 Seljuks。
注556 Aai-ud-din Mohammed。
注557 畏吾儿,即“回纥”异译。哈剌鲁,即《唐书》的葛逻禄。
注558 Cancalis。
注559 城在锡尔河滨。镇将系王母之弟。
注560 今撒马儿干。
注561 Djélal-ud-din mangou-birti。
注562 城名,在巴达克山西南,印度河东。
注563 今译作高加索。此依《元史译文证补》。
注564 阿速(Ases),在高喀斯山北。撒尔柯思(Circasses),在端河滨。钦察,亦作乞卜察兀(Kiptchacs),在乌拉岭西,里海、黑海之北。阿罗思,即俄罗斯。
注565 邳州,今江苏邳县。
注566 在今河南禹县。
注567 在今河南孟津县。
注568 今河南汲县。
注569 宋以大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宋州为南京,大名为北京。
注570 今四川合川县。
注571 今湖北武昌县。
注572 福州,今福建闽侯县。惠州,今广东惠阳县。
洲,在今广东吴川县海中。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县海中。海陵山,在今广东海阳县海中。
注573 孛烈儿,即今波兰。马札剌,今匈牙利。木剌夷(Mulahida),为天方教中之一派,在今里海南岸。
注574 和林城,太宗所建。今额尔德尼招,是其遗址。
注575 说本日本那珂通世,见所撰《成吉思汗实录》。
注576 窝阔台之后称Km of Ogotai,亦称Naiman(乃蛮)。察合台之后称Km of Tchagatai。拔都之后称Km of Kiptchac,亦称Golden Horde。旭烈兀之后称Km of Iran。
在线阅读网全本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