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 传道者的井

传道者的井

从《圣经》和一些历史资料来看,犹太人是上帝特选的子民,在那个时代里,他们是人类的佼佼者。他们引以为豪的特征有两点,一个是割礼,一个是律法。所谓割礼,就是去除生殖器上面的异物;所谓律法,就是犹太人特有的法律。犹太人因为有这两项传统,在宗教上,就远远地超过了外邦人。于是,他们以自己做了割礼为自豪,并用律法来限制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更得体。可是,久而久之,他们的自豪变成了骄傲,他们的得体变成了狂妄。他们开始用是否进行了割礼来鄙视外邦人,用自己的律法来惩戒外来人。慢慢地,他们优越感爆棚,时常对别人指责和评论,可自己的行为,却时常充满着罪恶。

后来,使徒保罗在《罗马书》里写了一段话:

2:28 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

2:29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犹太人你们虽然外面的肉身做了割礼,但个别人内心深处却肮脏不堪,只有内心纯洁的人,内心做了割礼的人,才是真正值得称赞的。

以上这段分析,来自教会的一位牧师,牧师在跟我聊的时候,一边说着经文,一边有些不好意思。他说,我在分析这段话时,心里无比颤-抖,因为每一个传教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麻烦,我们能告诉别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能为别人指出光明的路,却很难把自己从井底挖掘出来,自己天天看《圣经》,反而充斥着怀疑和疑惑。

这是传道人的井,因为太近,因为太高,所以孤独,所以茫然。

他讲这句话的时候,我浑身冒汗,因为这每一句话,都在说我。

这些年我很幸运,一直在讲台和舞台上。我从二十二岁开始当英语老师。因为长期在讲台上,看到过太多学生,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所以,我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听明白学生的困惑,并且提供给他我的建议,尤其是在英语学习方面。

毕竟,他们犯的错,我几乎都犯过,或者是见别人犯过。

偶尔学生问我生活方面的问题,我虽然无法给出建议,但会把见过的例子讲给他们听。后来,我开始写作,把思考过后的道理和故事写给大家,没想到,这些东西竟然对许多年轻人有用。忽然间,几乎每天,在微信和微博后台,无数的人咨询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和梦想。

给别人挑错是容易的,自我救赎是困难的。

有一段时间,我很热衷于给别人答疑解惑,直到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最需要帮助的,其实是自己。

那年我准备出国,于是报考了托福考试,当时一直想,当年我的六级成绩六百多分,何况还有这么多年当老师的经验,考个托福而已,没问题。于是我完全没复习,淡定地进了考场。

进考场后,我整个人就蒙了,看见旁边比我小很多的孩子答题如飞,我的心里瞬间崩塌,平时给别人讲的考试技巧忘得一干二净。出成绩后,我只考了八十一分,要不是口语和写作是长期用的,没有退化太厉害,可能分数更低。那是一个很差的成绩,在美国,九十分才能申请不错的学校。

我忽然意识到紧迫感,这些年当英语老师,总是告诉别人要刻苦背单词,告诉别人要阅读,可是自己到底读了几本英文书呢?自己有多久没有背单词了呢?想到这里,心里无比愧疚。

有一次我跟一位老师聊天,他刚去了美国,回来后,他很挫败地说,当了这么多年的英语老师,英语水平真是退步得一塌糊涂,现在和老外讲话都困难了。

我笑了一下说,最主要的是,我们还在教育别人要好好背单词,要早起早读。

他也笑了,笑得很无奈。

的确,这就是传道人的井。人到了一个高度,就不太想进步了,于是,开始躺在成绩上睡觉,为什么许多时候教会了学生,饿死了师父?是因为师父放弃了进步,而徒弟还在突飞猛进着,是因为师父懂得教别人,却不懂救自己。

那次托福失败后,我开始仔细听我上课讲的内容(是的,我讲课已经成了惯性,从来不听自己讲的是什么),忽然明白,拿我那套教育自己,如果真的完全做到,就能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挫败的是,我原来真的这么做过,而且还坚持过。

那段自我救赎是痛苦的,我买了全套的托福教材,报了一个班,还下载了一堆单词软件,玩命地用空余时间背单词做题。接下来最搞笑的事情发生了,白天我是个学生,不停地虚心请教老师问题,晚上我变成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有一次一个教托福听力的老师在网上跟我聊天,说我们有个特别厉害的同行也叫李尚龙。我笑着回复他,是吗,我听说他挺弱的。

她现在还不知道,我俩是一个人。

第二次托福考试,我考了一百一十四分,差六分就满分了。分数出来后,竟多了许多久违的感动。直到今天,我会经常去背背单词,有空的话也会读一下英文原版资料。我更加明白,人越往上走,越没有参照物;越往高走,越只能一个人;越高,越容易看不清事情的本质;越亮,越容易蒙蔽双眼。

兰道尔·华莱士导演的电影Heaven is for Real(《天堂真的存在》)看到最后让我热泪盈眶,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美国牧师托德·波普三岁的儿子科尔顿·波普盲肠破裂,在医院里紧急抢救,生命垂危。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抢救,科尔顿终于从鬼门关里活着回来了。随着科尔顿的渐渐复原,一家人又开始了平静的生活。一日,科尔顿在不经意间提及了已经去世多年的爷爷,爷爷过世的时候科尔顿还未出生,这让父亲托德大为震惊。不仅如此,他还跟妈妈索尼娅·波普讲起了未曾出世的姐姐,而妈妈流产的这段往事并没有向他人讲起过。小科尔顿还说,在天堂,他就坐在耶稣的腿上,耶稣告诉他不要害怕。

牧师的最后一段话让我尤其震撼,他说,他曾经因为信仰,决心终生在教堂服侍,可是,随着他离教会越来越近,反而变得将信将疑。离得越近,越容易怀疑;离得越近,越容易迷茫。是儿子的那番话,让他重拾信心,变得更加坚强,找回了初心,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的编辑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极度焦虑抑郁,我告诉她要多看书多阅读,说完就后悔了,因为我忘了,她的工作就是要看大量的稿子和书。

后来她跟我说,原来就是因为自己喜欢看书,所以才进入了编辑这个行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在看书已经不是放松,而是任务,每天看得太多,甚至恶心。回到家就想睡一觉,可是,越睡越焦虑,怎么办?

那天,我们在车上,聊了很久。我跟她说,那你还记得自己读书的初衷吗?

她说,是为了汲取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大的世界。

我说,现在读书呢,是为了工作,为了谋生,自然会烦。可是,书分成多种多样,你读的那些,可能并不是你喜欢的,所以就是煎熬。那么,要不要换一种书去读?回到家,就读自己喜欢的,这样是不是更放松?

她真的这么做了,现在,隔三岔五地发了好多书在朋友圈。这些书有许多是和她编辑的领域不同的。

我想,专业人士都会遇到同样的麻烦。

我在带考研班时,都会建议班上的同学在学不下去的时候听听歌曲,缓解一下大脑疲劳。可是,有一个朋友坚决反对,她告诉我听歌只会让她头疼。这位同学是学音乐的……

同理,你会发现学电影的男朋友在电影院里睡着了;学表演的坚决不想看话剧;写作的人慢慢地不爱读书了;医生往往自己都亚健康;健身教练自己反而饮食不健康……

为什么呢?人在圈里,就更容易蒙蔽双眼;人在井中,就难看到完整的天。尤其是传道者,更容易发现教育别人简单,改变自己,无比困难。

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圈外,才能看见天空。

所以,我们需要怎么做?

我们应该不停地更新自己的状态,与时俱进,拆掉思维里的墙。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持续进步着,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我们见过太多大学老师一个课件讲了几十年,见过太多医生用一副药包治百病,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明星和一夜暴富的暴发户,可是,他们都只是过眼云烟,瞬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有持续进步的人,才配享有稳定的将来。

不与时俱进必然会被淘汰,不时刻进步,无论曾经多高,都会跌下高坛。

世界是动着的,只有时刻拼搏,才能永远稳定在上方。

有进步的习惯,有不满足的心,有探索未知的情怀,才能跳出传道人的井,看到更大的世界。

在 线阅DU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