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人性的优点 > Chapter 06没必要因批评而忧郁

Chapter 06没必要因批评而忧郁

Section 01
人怕出名

1929年,美国教育界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美国各地学者纷纷涌入芝加哥,去见证一个年轻人的传奇人生。

这个年轻人名叫罗伯特•郝金斯。几年前,他就读于著名的耶鲁大学,靠半工半读出色地完成了学业。他做过服务员、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师,以及晒衣绳的导购员。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8年后的今天,郝金斯被任命为全美最有钱的4所大学之一——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这一年,他刚好30岁。尽管很不可思议,却真实地发生了。虽然老一辈的教育人士对此不屑一顾,各种批评也纷纷对准了年轻的郝金斯。有人说他太年轻了,不仅没有教育经验,而且他的教育理念更是荒谬绝伦。甚至各大报纸也赶来凑热闹,对郝金斯评头论足。

郝金斯上任那天,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我看到报纸上的社论全都把矛头指向了您儿子,真是太恐怖了!”

“是啊!我也看到了,语言尖酸刻薄。可你要知道,人吃不到葡萄就会说葡萄是酸的。”郝金斯的父亲回答。

位置越高,达不到的人就会越多,人们就越在打击成功者中获得自我安慰与满足。温莎王子早在被人踢了屁股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当年,14岁的温莎王子就读于英国德文郡的达特茅斯学院。达特茅斯学院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世界顶尖学府。达特茅斯学院成立于1769年,经英王乔治三世批准,达特茅斯伯爵二世捐赠,由伊利•扎维洛克牧师创建并担任院长的常青藤学院,性质与美国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学院差不多。

一天,一位海军军官看见温莎王子哭得特别伤心,便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开始温莎王子怎么都不肯说,最后还是说出了实话:“我被几个同学踢了。”

后来,指挥官把那几个学员叫了过来,告诉他们,把他们找过来,既不是温莎王子告了状,更不是温莎王子想追究他们的责任,而是他实在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对待一向和气的温莎王子。

几个学员支支吾吾,推诿半天,最后不得不承认:“等将来有一天,自己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指挥官时,就可以和别人炫耀,他们曾经踢过国王的屁股。”

所以,请你记住,当你被别人踢或是批评的时候,那就预示着你已经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别人就是想通过欺负你这件事,来证明自己很厉害,满足一下自己小小的虚荣心。其实,他们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

打个比方,我在写这一章的时候,接到了一位女士的来信。她在信中尖酸刻薄地痛批了卜威廉将军。卜威廉将军是救世军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任救世军大将,而救世军是个国际性组织,1916年传入了中国北京。

因为我曾经在电台节目中公开表达过对卜威廉将军的赞赏,所以这位女士特地写信给我,告诉我说,卜威廉将军曾经把救助穷人的800万美元装入自己的口袋,根本没有世人夸奖的那么伟大。毋庸置疑,这是诽谤、污蔑。而这位女士根本就不会在意事情的真相,她只不过想借助攻击比她优越的伟人,让自己获取卑鄙的满足感而已。我把她的信扔进了废纸篓,同时感谢上帝,我的妻子不是她。其实,她的信丝毫没有让我对卜威廉将军的人品、素养、情操产生怀疑,倒是让我见识了她的尖酸刻薄。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错误而感到快乐。”

相信没有谁会把耶鲁大学的校长同小人联系在一起,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耶鲁大学的前校长德怀特就以诋毁一位总统候选人为乐。德怀特曾经说过,如果此人当选为美国总统,“那么我们国家的公民将会合法卖淫,对错不分,道德沦丧,不再悲天悯人”。

听起来是不是像在抨击希特勒?其实不然,他攻击的这个人是托马斯•杰斐逊总统。那你一定认为这个被骂的杰斐逊绝不是那位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撰写了《美国独立宣言》,还被称为民主先驱的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吧?但我非常遗憾地告诉你,你错了,他骂的正是历代美国总统中最有智慧、最深受人民爱戴的杰斐逊总统。

还有一位美国人,也被人指控为“伪君子”“骗子”“比谋杀犯好不了多少”,你能猜得到这人是谁吗?他还被画成了漫画,刊登在一家很有影响力的报纸上。画面中,这位美国人伏在断头台上,一把大刀即将落在他的脑袋上,周围一群欢呼的人群,正举着拳头声讨他。没错,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开国元勋,被称为“合众国之父”的乔治•华盛顿。

不过,这些事都过去太久了,或许现在的人的人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不妨放眼现在,看看近些年发生的事情吧。

1909年4月6日,伟大的探险家皮尔瑞上将坐着雪橇,成功抵达北极,顿时轰动了全世界。千百年来,一代代人为了探索北极,造福人类,勇敢地向北极进发,纷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皮尔瑞上将也是九死一生,差点被酷寒、饥饿夺去性命,他的8根脚趾因为严重冻伤,不得不切除。而途中灾祸不断,皮尔瑞几近崩溃。

有付出就有回报,成功后的皮尔瑞收获了无数的掌声和鲜花。然而,华盛顿的海军长官们因为忌妒,怒发冲冠。他们指控皮尔瑞以科学研究为名筹集经费,跑到极地闲逛、寻开心。他们觉得自己证据确凿,因为他们心里已经定案了。而且他们想要羞辱、封杀皮尔瑞的信念坚如磐石,以至于当时的总统麦肯利不得不亲自下令,皮尔瑞才完成了北极的探险工作。

不难想象,如果皮尔瑞仅是华盛顿海军总部的一个小职员,他还会被诋毁吗?抑或皮尔瑞没有成功到达北极,还有人要诽谤他吗?还有人会忌妒吗?当然不会。

相比之下,格兰特将军的遭遇比皮尔瑞更悲惨。

1862年,南北战争中,格兰特将军率领联邦军,勇敢战斗,出手就取得了北军第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仅仅一个下午,就改写了整个战局。一夜间,格兰特将军成了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人们交口称赞。从缅因州到密西西比河岸的所有教堂都敲响了钟声,庆祝的篝火更是被点燃,一路绵延。

然而,就在这场决定性胜利后的第六周,人们还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北军英雄格兰特遭到了逮捕,并且被剥夺了所有的军权,跌入无边的屈辱和绝望中。

为什么格兰特将军会在人生的巅峰遭到逮捕呢?主要原因是他的成功引起了其他长官的忌妒。

如果我们因为遭到批评而忧虑,请记住:

原则一:

批评是隐藏的赞美。吃不到葡萄的人才会说葡萄是酸的。

Section 02
闲言碎语请远离我

我采访过美国海军潇洒的巴特勒将军,那个一度被认为“犀利目光能杀人”的巴特勒,那个被称为“地狱魔鬼”的巴特勒,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他?另外,他还是美国海军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游刃有余地指挥过美国整个海军部队。

他告诉我,年轻的时候,他特别渴望功成名就,希望每个人想起自己时都是美好的回忆。那时,任何一丁点的批评他都会放在心上,并且伤心难过得要命。但30年的军旅生涯早磨去他当初的那份稚气了,现在是皮也糙肉也厚。“我是新兵那会儿,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各种诬陷更是常有的事,卑鄙、阴险、讨厌鬼等都成了我的代名词。尤其老兵骂人更是飙出新高度,他们把英语中他们能想到的所有骂人的脏话,无一例外地都用在了我身上。你想知道,这些是否曾经打击了我?哈!现在就是听到有人骂我,我都不屑一顾,甚至连头都懒得回。”

或许在你眼里,老巴特勒将军太轻视别人的批评了,未免有点自高自大。但我们必须明白,正是很多人对批评看得过重,做事才畏首畏尾。几年前,纽约《太阳报》的一位记者观摩我的成人授课班,在听了一节课之后,他写了一篇报道,对我以及我的成人教育大放厥词。当时我特别生气,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于是,我拿起电话,直接就给《太阳报》执行委员会主席吉尔•霍奇斯拨了过去,要求他们停止对我的人身攻击,并公开发文澄清事实。我一心一意地要他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

现在,我一想起那时的所作所为,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时买那份报纸的读者,估计连一半都不会注意到那篇文章。而读到那篇文章的人,也得有一半是随手而过了。而真正读到那篇文章的人,大概也有一半的人没用几周,就已经忘到脑后去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没有谁会对别人的事那么上心。每个人都为了生活打拼,从早忙到晚,分身乏术,甚至连自己的头痛脑热都能拖就拖,谁还有闲工夫去关注别人的是是非非啊!

即便我们被人骗了、被人出卖了、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或是最亲密的人背叛了我们,我们也不要自怨自艾,陷入自怜的深渊不可自拔。反倒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耶稣不也遭遇过在这样的事情吗?他那么信任那12个门徒,可他们怎么对耶稣的呢?一个为了区区30个银币的贿赂就背叛了耶稣;一个在耶稣遇难时,离他而去不说,还3次公开发表声明,说他从未认识过耶稣。举这两个例子,就是用数字说明,连耶稣都遭到1/6的门徒的背叛,我们凭什么期待自己有一个比耶稣还要好的结局呢?

几年前,我明白了,虽然自己无法阻止别人对我做出不公平的评价,但至少我还可以做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我可以决定这件事能不能影响到我。

不过,我要说清楚的是,我并不是说把所有的批评都拒之门外,视而不见。我指的是那些恶意的批评和不实的评价。

我曾经请教过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她是如何处理那些恶言恶语的。大家都知道罗斯福夫人是世界妇女新角色的象征,在她12年的第一夫人角色里,她有美国历任第一夫人无法比拟的最多的朋友,以及最多的敌人。虽然她受尽非难,但她用全部的热情温暖了全世界。

她告诉我说,她年轻的时候,特别容易害羞,总是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担心别人的闲言碎语,做事总是小心翼翼,顾前顾后。有一天,她去请教老罗斯福总统的姐姐泰德。她问泰德:“我很想去做一件事,但又担心会遭到大家的批评,我要怎么办才好呢?”

泰德专注地看着她,诚挚地说:“只要你明白自己在干什么,那就不要管别人会如何评价,只管按照你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做。”罗斯福夫人说,她记住了泰德的这句话,并且在她成为第一夫人后,这句话一直是她在白宫里的精神支柱。她觉得,不被批评伤害的最好做法就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尽管放手去做,因为你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批评。做,有人批评你;不做,也有人批评你。”这就是罗斯福夫人的观点。

后来,我还拜访了美国国际公司总裁马修•布拉什,我问他是否介意别人的批评。他毫不忌讳地回答我说:“当然。我年轻的时候,非常在意别人的批评,那时我多么希望全公司的人都认为我完美无缺啊!哪怕有一个人不这样认为,我都会忐忑不安,忧心忡忡。为了博得第一个对我有意见的人的好感,却在无意中又得罪了另外一个人。于是,我又回过头去取悦第二个人,结果又得罪了第三个人……就这样,周而复始,我周围的一群人都对我有了看法。后来,我终于明白,用这种方法避免别人对我的批评,真的很愚蠢。表面上看,我安抚了很多人,可实际上,我也间接地得罪了不少人。也就是说,我越想平息批评,越适得其反,树立的敌人就越多。于是,我提醒我自己:‘只要你比别人优秀,比别人做得好,就会遭受流言蜚语。而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想方设法地习惯它。’明白了道理,做事就有了方向。在那以后,我要求自己做事尽心尽力,脚踏实地,为自己撑起一把事业的大伞,让批评如同雨水一样顺伞滑落,绝不让它流进自己的脖子里,使自己不开心。”

美国作曲家蒂姆斯•泰勒就更好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泰勒是个大智慧的人,修养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一般人望尘莫及。不仅没让批评伤害到自己,反而能在很多公开场合一笑置之。

每个周日的下午,他都要在电台主持音乐评论节目。有位女士对他的评论不屑一顾,甚至写信讥讽他是“骗子、叛徒、阴险小人、愚蠢笨蛋”。后来,泰勒在著作《人与音乐》中提到这段往事:“我一直认为她只是随口一说,所以在接下来的那期节目中,我和数百万听众分享了这封信。但几天后,我又接到了那位女士的来信,她仍然认为我是‘骗子、叛徒、阴险小人、愚蠢笨蛋’。”

接连面对这种无来由的批评,一般人会气得抓狂。但泰勒先生非常平静,幽默地写道:“我想她一定没有听到我上期节目。”可能没有谁不想如此冷静地处理事情,但真落到自己头上,有几个人能向泰勒一样风轻云淡呢?他的冷静让人肃然起敬。

美国企业家施瓦布在普林顿大学演讲时,就曾和那些大学生提到,他一生中学到的至关重要的一课,是他开办的钢铁厂里的一位老工人给他上的。

当时,工厂里的几个工人起了争执,这位德国老工人想要劝说,结果被争执的双方扔进了河里。施瓦布回忆说:“这位老工人满身泥水地来到我办公室时,我问他对那几个人都说了什么,他淡淡一笑,回答我说:‘我只是一笑置之。’”施瓦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此以后,他就把这位老工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一笑置之。”

看似简单的4个字,但对于不公正的批评是不可多得的真理。有时,对于还击的人,批评者会针锋相对,而对于一笑置之的人,你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批评的声音,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估计早就崩溃了。他总结性地说:“如果我对那些批评置之不理,那么批评也许会到此为止。去听那些无中生有的批评,本就已经在浪费时间了。如果我再针锋相对地回击,那我只会陷入沼泽,一事无成。我只想把我自己的事情尽心尽力做好,并把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做到底。如果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那么所有的批评就会不攻自破。如果事实证明我是错的,那么之前我对批评所做的任何狡辩,都将苍白无力。”

面对不公正的批评,我们应该记住:

原则二:

凡事尽力而为,然后撑起内心平静的大伞,任雨打风吹,一笑置之。

Section 03
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许多年来,在我的文件柜里一直有个特殊的文件夹,我把它命名为“蠢事录”。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我把我做过的蠢事统统都记录在那里面了。虽然里面记录的都是我的蠢事,但有的不是我亲手所写。有时,我会口述给我的秘书,请他做笔录。而那些涉及我的隐私,以及愚蠢到我都不好意思讲出口的事,则由我自己亲自记录。

现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15年前亲手放入的对戴尔•卡耐基的批评之语。事实上,如果我足够诚实,这个文件夹早就记不下了。我对3000年前的所罗王说过的一句话越来越有共鸣,他说:“我总是犯错误,而且越来越多,后来竟数不胜数了。”我又何尝不是呢!

每当我拿出“蠢事录”,重新翻看以前我所犯过的错误,以及自我批评之语时,我都会在内心仔细地审视自己,学会自我控制,努力处理好当下最棘手的问题,做最好的戴尔•卡耐基。

过去,我常常把自己所犯的错误归咎于别人,可随着年龄增长,人生阅历不断增加,我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自己才是一切烦恼的罪魁祸首,所有的错误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任何人。如果要责怪,那也要责怪我自己。其实,不只是我,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随着年龄增长,都逐渐地认识到这一点。拿破仑被放逐到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时就说:“我的失败完全是由我自己造成的,怪不了任何人。我最大的敌人就是我自己,而这也正是我悲剧的根源。”

我认识的郝维尔先生深谙自我修养艺术,堪称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估大师。1944年7月31日,他在纽约大使酒店突然与世长辞,消息瞬间传遍全国,整个华尔街都陷入愁云惨淡之中,大家都为这位美国银行业领袖扼腕痛惜。

尽管郝维尔先生曾担任国家商业银行及信托公司的董事长,身兼多家大公司的董事一职,可他小时候只接受过短暂的正规教育。从乡下一个小店的店员做起,凭着聪明爱学,诚实守信,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美国钢铁公司信贷经理的位置。从此,平步青云,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

我问及郝维尔先生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他这样告诉我:“这么多年来,我始终都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把我每天要做的事一件不落地记在笔记本上。而且,我的家人从来没想过我每周六的晚上可以参加聚会之类的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时间我都会自我反省,并总结一周的工作心得。每个周六,吃过晚饭,我就会起身去书房,翻开笔记本,回顾这一周所有的面谈、讨论,以及会议过程。我经常问自己:‘我哪里做得不好?’‘没做好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周,哪些决策是正确的?还有哪些需要再改进的地方?’‘从这一周的经历中我可以吸取那些教训?’有时候,这样的反思会让我有些沮丧,心情很低落,简直不敢相信,那样的错误会是自己犯的。不过,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我犯的错越来越少。即便这样,我也一直坚持着每周的自我反省,并且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样的反省让我获益匪浅。”

郝维尔先生这种做,或许是参照了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方法,但他和富兰克林又有些不同。富兰克林不是一周反思一次,而是每晚一次。而且,富兰克林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觉察出自己存在的13个致命错误。其中就有:浪费时间、在意琐事,以及与他人争执。聪睿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改掉这些缺点,他就难成大器。所以他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每天改正一个缺点,并且每晚记录下自己一点点的进步。第二天,继续攻克另一个缺点。就这样,富兰克林每天和自己的缺点做斗争,而且整整持续了2年。

这就是富兰克林会成为美国独立战争时,最重要的领导人、最受全美人爱戴、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的根本原因。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说过:“通常情况下,每个人在一天中至少有5分钟会犯糊涂,只有那些超越了这个界限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愚蠢的人常因一丁点儿批评就大发雷霆,而聪明的人能巧妙地从批评和反对意见中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的不足。诗人惠特曼曾说:“你是不是觉得,你能从敬仰你、喜欢你、赞同你的人身上学到东西呢?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反对你、批评你的人也能给你上至关重要的一课呢?”

与其等别人来批评我们或我们的工作,倒不如自己反省自己,每日进步,自己做自己最严厉的批评者。在别人还没来得及开口之前,找出并修正自己的缺点。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这样做的。他花了整整15年寻找自己的缺点,抢在别人批评前,展开自我批评。他创作完成《物种的起源》之初,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这一革命性的学说一旦发表,定会在学术界、宗教界平地起风波。因此,他用了15年核实数据,反复质疑、验证自己的理论过程,不断批评、修整自己的结论。正是这样一番寒彻骨,才有了震撼世界的经典之作。

如果有人骂你是个“一无所用的傻瓜”,你会是什么反应?暴跳如雷?愤愤不平?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林肯是什么反应。

林肯的国防部长爱德华•斯坦顿就曾大骂林肯是个“一无所用的傻瓜”。当时,林肯为了讨得一个自私自利的政客的欢心,下达了部分兵团调动的军事命令。斯坦顿认为林肯干涉了他的军事行动,不但拒绝执行命名,还说林肯签署这项命令简直就是愚蠢至极。很快,林肯便知道了这句话,但他非常平静地说:“如果斯坦顿说我愚蠢,那我一定很愚蠢。因为他从来没出过差错,看来我得亲自和他谈谈了。”

林道说到做到。他主动上门,和斯坦顿促膝详谈。斯坦顿用利害关系成功解释了林肯签署的命令会带来的后果,最终林肯收回了成命。林肯就是这样,一直诚心诚意地接受一切真诚的、有益的批评,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伟人尚且如此,那么我们也应该接受这样的批评,因为谁都不可能永远正确。罗斯福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也曾经说:“从未奢望过,在我所做的4次决定中有3次是完全正确的。”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坦率地承认:“在我所有的结论中有99%可能是错误的。”

法国作家罗什富克就说:“对手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更真实。”

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精彩,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极其正确的。可是,当我们面对批评时,如果不注意提醒自己,我们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反驳,哪怕反驳的意见漏洞百出。实际上,就我个人而言,我特别反感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反驳,因为每次反驳后,我发现自己都是错的。然而,人们又总是喜欢奉承,讨厌批评,无论这批评是否正确,心里都特别反感。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因为人是感性动物,而不是理性动物。我们的理智就像是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一样的情绪中颠簸。很多人对眼下的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但几十年后,你不妨再回过头看看,你就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可笑。

威廉•怀特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民俗报纸主编,他在回顾50年前的自己时,真诚地说:“就像脑子进水一样自以为是,和傻瓜没什么区别。”20年后,当我们回过头,反思曾经的自己时,也许我们会用同样的词形容自己吧。谁知道呢?

前文我们提到面对不公正的批评该如何面对。在这里,我想给你另外一条行之有效的提议:“如果你认为你面对的是不公平的批评,怒火中烧,请你试着告诉自己:‘冷静,冷静,我本来就不完美。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99%是错的,那我至少有80%是不正确的。也许,这个批评是正确的,我应该接受这个批评。如果真是这样,我不仅应该感激,还要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卢克曼,为了聘请喜剧大师鲍勃•霍普上电台广播节目,豪付年薪100万美元。鲍勃从来不看听众写来的表扬信,却坚持仔细阅读每一封批评信。因为他知道,他可以从中学到东西。

为了找出公司管理和运营上的漏洞,福特公司近期做出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决定,在员工中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积极鼓励他们对公司提出意见和建议。

我认识一个肥皂销售员,他总是主动要求别人批评他。刚开始销售高露洁肥皂时,他常常谈不成生意,非常担心自己会被炒鱿鱼。他知道,肥皂的质量和价格根本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他自己。所以,每次推销失败后,他总是在街上边溜达边思考,不停地问自己: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是自己介绍得不够仔细,还是自己不够热情?有时候,他会返回刚谈失败的销售商那里,说:“我并不是回来推销肥皂的,我回来是想得到您的建议和批评。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几分钟前我来您这儿推销肥皂的时候,我哪里做得不好?您经验比我丰富,又有这么好的事业,请您给我指点!直言无妨,务请不要保留。”

诚恳为他赢来了友谊,也使他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也许你很好奇,特别想知道这个肥皂推销员后来怎么样了,我不访告诉你,他就是现在全球最大的香皂公司——高露洁公司的总裁利特尔先生。去年,他的年收入高达240141美元,排在全国财富榜第十五位。

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像郝维尔先生、富兰克林和利特尔先生那样虚怀若谷,豁达大度。现在,你不妨扪心自问,你能做到这样吗?

若想不因批评而忧虑,请遵循:

原则三:

记录自己做过的蠢事,并时时自省。既然我们都不完美,为什么不像利特尔先生一样,寻找积极有益的建议呢?

【第六章小结:如何避免因批评而陷入忧虑】

原则一:批评是隐藏的赞美。吃不到葡萄的人才会说葡萄是酸的。

原则二:凡事尽力而为,然后撑起内心平静的大伞,任雨打风吹,一笑置之。

原则三:记录自己做过的蠢事,并时时自省。

在线阅读网全本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