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经济学书籍 > 世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 第四章 把脉“新闻30分”,透析经济热点问题 > 都是倒卖批文惹的祸--寻租理论

都是倒卖批文惹的祸--寻租理论

从前,在一个天然牧场里住着数百万头绵羊。上帝规定,牧场由这群绵羊共同享有。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名叫魏国的公仆对上帝说,绵羊们自己不会自我管理,很多草都被白白浪费了,而且羊群们吃得也不好。他请求上帝让他来管理牧场,这样绵羊们会生活得更好。上帝同意了。&
& & 魏国刚开始管理牧场时,虽然绵羊们住的有些勉强,但维持基本生活还是可以的。可不久后,魏国便宣布了为适应现代化,上帝决定拨款建设绵羊小康村的消息。消息通知完毕,魏国信誓旦旦的对绵羊们说,要把牧场重新打扮一番,让所有绵羊都过上小康日子。&
& & 为兑现自己的誓言,魏国特意请来了一个人同自己一起经营牧场。在这个人的规划下,牧场的一部分被开发成了“小康羊圈”。绵羊们看着很高兴,可当它们决定搬进新羊圈时,却被开发新羊圈的人告知,要住可以,先要交钱。绵羊们不解地问,不是上帝拨款建造的吗?开发羊圈的人说,修建羊圈全是自己掏的腰包,而且还给了牧场管理者魏国不少钱。&
& & 绵羊们跑到魏国面前确认开发者的说法,魏国说,求别人来修建新羊圈,真正投资后才发现预算与实际出入很大,上帝给拨的款全都用光了也不够,所以新羊圈是开发者自己花钱建的,当然要和你们要钱了。&
& & 绵羊们被魏国搞糊涂了?上帝给的几个亿都用光了?看来这小康羊圈确实很贵。于是,绵羊们纷纷拿出了自己仅有的积蓄。这时,开发商又有心说法了。他说,这部分牧场,魏国已经批给他搞现代化了,所以,不光羊圈是他的,连地也是他的了。要想入住,在原有基础上,还要再加几倍钱。&
& & 最后,无奈的绵羊们出现了分流。一些先富起来的绵羊,取出所有积蓄,争抢着住进了新羊圈。而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绵羊,在找魏国抗议时,对他们说,在这片牧场之外,还有一块地方可以住,只是条件相对差了一点。听了魏国的话,想着还能有个容身之所,绵羊们感恩戴德地接受了魏国的安排。&
& & 不幸的是,5年后,所有牧场全部实现了小康。魏国挺着痴肥的肚-皮,和新羊圈的建住者们一起觥筹交错。但绵羊们为了住房,各个负债累累。而为了偿还借款,它们不得不为开发商打工……&
& & 寻租理论思想最早萌芽于被称为“寻租理论之父”的塔洛克1967年的一篇论文--《关于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他的观点是,完全竞争理论对偏离竞争所导致的社会福利估计不足,实际上税收、关税和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大大超过了通常的估算。其原因是人们会竞相通过各种疏通活动,争取收入,即寻租。而在竞相寻租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认为花费与其所期望的收益相近的费用是值得的。&
& & 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它往往与政府干预的特权有关。在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寻利的企业家发现寻利有困难,转而进行寻租活动,取得额外的收益。&
& & 塔洛克说,“假定一位进行革新的企业家,他不去发明一种新的商品、服务或者生产过程,而是发现一种方法去说服政府确信,他应当被授予垄断权,而政府将以把一切潜在的进入市场者拒之门外的办法来赋予这种权利。”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创造价值。的确,垄断化涉及价值的纯粹损失。获得的租金反映价值从一般消费者转向受优惠寻求租金者,以及在过程中价值的纯粹的损失。   魏国,一个牧场的管理者,拿了开发商的钱,吞了公款,然后还要间接的从绵羊身上榨取钱财。作为开发商和绵羊的中介,他通过倒卖批文,扩充了自己腰包,却坑苦了牧场上的羊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倒卖批文给消费者带来的危害。&
& & 寻租行为的实质是权力和金钱的交易。此行为本身不创造任何财富,反而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批文的层层倒卖使得商品价格上涨,幼稚的市场经济将受到严重伤害。&
& & 对于魏国来说,他凭借自己作为管理者的特权把上帝批准的建造权高价卖给建造者,从而不仅得到了上帝拨给的资金,还利用自己的特权将绵羊的土地开发权倒卖给了开发商,再次从中狠赚一笔。&
& & 而开发商则通过绵羊们的资源,将原来绵羊的土地通过翻修后以高出付给魏国的价格出售给绵羊,从中牟取暴利。魏国所拥有的特权指政府所给予的对某些稀有商品的经营权,或者政策允许的一种垄断经营。&
& & 这种特权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使得在购买稀有商品的时候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时它也潜在影响了生产者的利益,因为他们完全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商品,但却得不到允许。&
& & 寻租的三个层次:寻租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额外收益的寻租;二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三是对政府活动所获得的公共收入的寻租。对此,塔洛克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对出租汽车数量进行限制,即只发放一定数量的执照。&
在线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