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重塑心灵 > 第四章 内感官-运用大脑工作的模式

第四章 内感官-运用大脑工作的模式

数据经由外感官传入后﹐我们的脑把它们分为三个内感官而加以运用和处理。在这一章里我们深入地研究我们的内感官如何分工﹑我们如何从外显的讯息而知对方正在使用哪些内感官。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偏重某一个内感官的人有哪些行为特征﹐以及如何有效地发挥我们不同内感官的能力。

4.1 什么是内感官

从外界经五个感官接收到的讯息传入脑后﹐我们储存及运用这些讯息﹐是需要内感官的参与的。

外感官有五个﹐而内感官只有三个﹕

外感官 内感官

视觉 内视觉

听觉 内听觉

味觉 内感觉(包括冷﹑热﹑粗﹑滑﹑空间感觉等)

嗅觉

触觉

内感官使我们能够把对世界的认知有系统地储存起来﹐因而能够运用。而运用的目的便是使我们处理每天每刻的生活更有效率。当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你看到他的外貌﹐听到他的声音﹐感觉到他的手的温度﹑力度和握手姿势。这些数据储存在脑里﹐每次碰到与这个人的外貌或者声音相似的人﹐你的大脑都会把这个人的资料提出﹐供你判断面前的人是否就是同一个人。你的大脑也许会提取几个类似的人的数据﹐以便你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假如这个人有些特别的地方﹐例如幽默风趣﹐或者严肃古板﹐这时﹐他的数据便又经你的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而呈现﹐同时﹐你对这个人的一份情绪感觉也会呈现。

因此﹐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就是世界对你而言﹐便是凭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而存在的。

内感官在学朮上称为"感元"﹐当你回想上次旅行的愉快经验时﹐你会发现脑中涌现出一些景象﹑文字和声音。你也许记得海天的颜色﹑柔和的风声和海鸥的叫声﹐也记得海水的咸味﹐太阳使皮肤热的感觉﹐烧焦了的鱼的味道和开心无牵挂的心情﹐这些都储存在内的数据组成了一次经验的回忆。

如果要你回想昨天回家途中经过的每一间店铺﹑每一屋的情况﹐你会发觉你对绝大部分都没有记忆。当你经过这些店铺的时候﹐你的眼睛和耳朵收到了很多讯息﹐可是﹐其中绝大部分没有经过"编码过程"﹐因而不能储留在脑中成为记忆。

所有的思考﹐都必须有内感官的参与﹐虽然不一定是三个内感官全部参与。

4.2 惯用和少用的内感官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自觉地选择多运用一个或者两个内感官。多用景象作思考的人﹐属于视觉型﹔多用声音﹑语言作思考的人属于听觉型﹔多用感受作思考的人属于感觉型。

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他的说话用字中会显现出相同性质的语言文字﹐他的行为模式也会有相同性质的特征。因此﹐三种不同内感官类型的人﹐也会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字和行为模式。NLP发展出一套技巧﹐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便能知道此人在思考时用哪一个感官。'

因为三个内感官之中没有所谓哪种好或不好的区别﹐所以三种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也没有哪种一定优于其它两种的可能。

视觉型的人与不同类型的人容易相处和配合﹐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也分别容易与同类型的人相处和配合。能够平均运用三个内感官的人因为能够有效地与三种惯用内感官类型的人配合﹐所以人际关系特别好。

有少数人发现在思想时不能在脑里出现图象﹐以为是内视觉不正常。其实绝对不是这回事。如果你问这些人一些必须动用内视觉的数据(必须用眼看﹐并且储留在记忆中的数据)﹐他们的回答一点问题都没有。例如家里客厅中有几把椅子﹐是什么颜色﹐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也有一些人会以为自己缺少内听觉﹐因为在回忆一件往事时﹐总是无法记起当时某人说话的声音。可是问他那个人当时说了些什么﹐他又能够说出那些话的内容。(我在美国上普通文凭课程时﹐导师说每个人都经常在内心对自己讲话。我从来没有注意过有这回事﹐也察觉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我还以为自己不正常。导师说我再过几天便会找到﹐果然﹐保持开放好奇的心态﹐在课程中自觉力提高了﹐很快便察觉到了自己真的经常和自己在心里讲话。)

其实﹐除了那些在医学上被证明有脑神经系统障碍的人之外﹐绝大多数的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很健全﹐只不过它们习惯了自动操作﹐无须主人的意识去管理﹐久而久之﹐把它们的操作提升到意识层次的线路变得不够顺畅而已。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便可以重新掌握。即使失明的人﹐科学家发现他们的思想中也有景象﹔耳聋的人也有内心的说话。内感官的神经系统有障碍的人﹐是无法过正常生活的。所以﹐一个能够站在你面前﹐与你进行有逻辑性的对话的人﹐他的三个内感官都是正常的。

用一个比喻去解释﹐三个内感官就像三部很完美的音响系统﹐性能和运作都很好﹐只是其中一部的遥控遗失了﹐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与它联系。

内感官会不正常吗﹖

偶然也会遇上一个因为过去某事带来的创伤太严重了﹐所以潜意识做主把该事的景象和声音收藏在意识不能容易提取的地方。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不表示内感官出现故障﹐解除那件事带来的创伤情绪﹐例如运用NLP技巧中之重塑印记法或者催眠治疗﹐这件事的景象和声音便会容易呈现﹐而且不再会引起严重的负责情绪。

4.3 三种内感官的学习能力

从学习的角度看﹐三种内感官之中﹐以内视觉学得最快﹐内感觉学得最深刻﹐而内听觉的学习能力最弱。因为在学校的学习必须运用文字﹐故此非用内听觉不可﹐传统的学校里所教导学习的方法便是只强调运用内听觉﹐不断重复地阅读课文。

先让我们看看三种内感官的学习效果。"床前明月光"这句诗﹐当你念出来的时候﹐你只可以一个字跟一个字念。念得快一点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太快﹐你的发音可能就会不准确﹐而对方也会听不清楚。如果两个字混为一个音﹐就会变了另一个字另一个意思﹐或者变得没有意思。你也不可以把五个字的组合随意改变﹐如果把这句诗念成"月前床光明"﹐则会变成很不同的意思﹐而诗的味道也没有了。

如果我要你把这句诗从尾到头念一次(不能看着文字)﹐你会感到很困难。事实上﹐你让任何一个人把他家中的电话号码从尾到头念一次他都会觉得十分困难。很多人会想象在空中写出来﹐即在脑中看到号码﹐这样就能一面看一面从尾到头地念出来了。很多人也都试过﹐用另一种方言或外国语言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念出来﹐往往需要先把它写下来﹐看着才能顺畅地读出来。这些都显示出需要视觉的运用。

所以﹐内听觉的学习(运用)模式是怎样的呢﹖试想像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推开-房门﹐你只看了室内景象的十分之一秒﹐你的眼睛便被盖起来了。现在要你说出刚才看到的东西﹐你可以说出很多﹐往往两分钟也说不完。

这证明一个人的视觉可以同时学习很多不同的东西﹐而且速度很快﹐没有先后次序的局限。因此﹐内视觉的学习能力最高。

很多人都忘不了小时候的一些事﹐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在教室外罚站。虽事隔多年﹐而且没有什么大影响﹐可是当时的感受十分深刻﹐一生都会记得。更不用说某年的生日蛋糕﹐与第一个男/女朋友的分手﹐中学或大学的毕业典礼。。。。。。这些都是感受深刻的记忆。所以说﹐感觉学习的效果最深。

就算你能够全部念诵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也只不过是因为每一句诗都能够给你一份情绪感觉﹐因而能够记得。我们对学过的诗词都有深刻的印象便是这个道理。回想在学校的十多年中﹐多少篇文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苦读牢记﹐如今大部分都已忘掉(只靠内听觉学习)﹐所有仍能记得的﹐都是因为有一份浓厚的情绪感觉吧﹖

那么﹐怎样运用以上的道理去提升小孩子读书的能力呢﹖答案是帮助孩子同导运用视﹑听﹑感三个内感官。成年人的记忆力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去提升。老天给了我们三部机器﹐为何只用一部﹐而不三部一起使用呢﹖

以小孩子学习英文apple一词为例。只用内听觉去学习便是反复串读a-p-p-l-e﹐一遍又一遍(而且往往眼睛被其它东西吸引﹐内心也想着其它事而勾起不同的感受)。想三个内感官一起使用﹐可先教小孩子去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红色)。再提醒孩子苹果的滋味(香和甜)。然后﹐引导孩子想象在空中和一支粗笔扫出苹果红色的apple一字﹐教孩子在心中一面看着﹐一面想着那香和甜的感觉﹐再由口中念出a-p-p-l-e和apple的发音。为了保证孩子用到内视觉﹐叫他从尾到头串读出e-l-p-p-a(他必须在心中看到了这个词﹐才能读出来)。

然后﹐再教孩子不同苹果的颜色和味道(青绿色﹐酸味)﹐引导他用一支细笔在另一边的空中写出绿色的apple一词﹐再用上面的程序教他同时用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去掌握这个词。

这样的学法﹐孩子很快便能熟练﹐以后他便能快速地记牢很多的生词。

由此可以看出﹐小孩子的内感官能力越高越好。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小孩子的内感官能力﹖

小孩子6岁之前是感性学习﹐也即是右脑学习(注意﹕6-12岁是左脑学习﹐逻辑推理是抽象思考的产品﹐是左脑的擅长。右脑学习最常见的特征是喜欢听故事﹐妈妈每天说同样的故事都不怕重复。孩子把这些故事记得滚瓜烂熟﹐甚至当妈妈说错时他们还能纠正妈妈﹐但是一点也不觉得闷﹐原因是每次听故事﹐他们都运用视﹑听﹑感三个内感官把故事在脑里"演活"出来。可以说﹐6岁之前的小孩子听故事时﹐是做脑部运动﹐脑的思想能力经反复操练而不断地提高。所以鼓励小孩子多幻想﹐多听故事﹐正是最有效地帮助孩子成长和提升脑力的办法。

6岁之后﹐孩子开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逻辑分析﹑逻辑推理的部分。有了良好的内视﹑听﹑感觉的能力基础﹐这部分才能良好地发展。孩子脑里的前额叶负责深层分析﹑解决困难和未来策划的工作。这部分在12-18岁才积极发展(到25-26岁才充分完成发展)。有了良好的内感官能力﹐这部分才能有良好的发展。现在很多青少年逻辑分析能力差﹐缺乏长期策划的能力﹐学习能力低﹐道德品行的意识低等﹐都是源于6岁之前的内感官发展欠佳。看看现在的小孩子﹐他们与家长或成人的沟通机会少﹐长期看电视﹐因而刺激他们训练内感官的机会很少。我希望家长和教育界的朋友们﹐能多注意这一点﹐多下点功夫。

4.4 观察眼球转动而没知内感官

每当我们思考的时候﹐都需要运用我们的内感官。启动了哪一个内感官可比眼球得知。这是因为我们的内感官神经在脑里的脑干部分(brain stem)(reticular formation)汇聚﹐而牵动眼球的神经也在这处有联系。当某个内感官启动时﹐有关的眼球牵动神经也受到影响。一般来说我们会注意眼球转动的六个位置﹕右上﹑左上﹑右中﹑左中﹑右下﹑左下﹐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意义(见图4-1)

以下介绍的是用右手的人的眼球转动模式。大致上95%的人用右手。用左手的人会有刚好相反的模式(左右对调)﹐这包括小时候有用左手倾向﹐但被家长训练多用右手﹐至今已惯用右手的人。

首先﹐我们研究自己的思想模式。

1内视觉的眼球转动模式是往上望。往左上望(你自己﹐以下同)是回忆过去的景象经验﹐就像在档案里找一幅旧照片﹐称为"视回"(Vr)。往右上望﹐是创作新的景象经验﹐就像绘制一幅新的图﹐称为"视创"(Vc)。双眼定定地往前望﹐是为凝视﹐也属内视觉。

2内听觉占有三个位置﹕左中-右中-左下。左中-是回忆过去的声音和说话﹐例如回想昨天听到的一首歌﹐称为"听回"(Ac)。右中是创造新的声音﹐例如想象用你母亲的声音读出这一句话﹐称为"听创"(Ac)。左下是自言自语﹐很多人在独自思考时都会用这个内感官﹐尤其是当心中烦闷的时候﹐称为"听自"(Ad)。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也须用这个内感官。

3内感觉是右下。每当搜查心里的味﹑嗅﹑触觉经验和情绪感觉时都会启动这个内感官﹐称为"感"(K)。

现在﹐你可以试着去想一些往事或者未来的事﹐测试一下你在思想时﹐眼球是否如上述般转动。

如果你面对着镜子﹐你看到的眼球转动模式便如下图所示。当你的思想以及眼球在转动时﹐你很难看到镜子中出现的眼球转动变化﹐所以﹐最好是面对另一个人﹐观察他在思想时眼球转动的模式(见图4-2)﹐6年方向与前述的刚好左右相反。

你可以找一个朋友和你一起做这个练习﹐互相观察。下面的"惯用内感官测试练习"提供了一些询问的方法﹐帮助你找出自己惯用的内感官和掌握观察别人眼球转动的技巧﹐你也可以尝试自己的方法﹐无须一定采用下页提供的内容。你还可以采用与对方交谈的方式﹐同时做观察﹐以使自己的技巧不断纯熟。

很多人都有不只一个惯用的内感官﹐有人是三个内感官都平均使用。所以﹐不应假定一个人只有(或只应有)一个惯用内感官。

每个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很健全﹐只是某个内感官习惯于多用一点。就像有三部良好的机器﹐全部运行得很好﹐只是你手中经常拿着某一部机器的遥控器﹐又或者某一部机器的遥控器暂时遗失了﹐所以没有运用得那么灵活而已。

一个人的内感官能力可以大大地提升﹐同时他的三个内感官能力的比例也可以不断地修正。打个比方。一个人今天的内感官能力是100﹐比例是内视觉80﹐内听觉5﹐内感觉15。经过不断的训练﹐他可以在一两年内把全部内感官能力提升到10000﹐比例修正为内视觉5000﹐内听觉2000和内感觉3000。三个内感官能力都加强了﹐这个人的思考能力﹑感受周围人和事物的能力﹑未来策划的能力以及自我推动的能力也就会大大地提升。认识到内感官﹐知道自己惯用哪个内感官并有意提升内感官的能力便是一个有效的开始﹐潜意识会向着这个方向搜寻。再加上刻意的练习﹐内感官能力会提升得很快。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把一个人"定型"。你曾与某人沟通﹐发现他眼球多往上望﹐便判断他属于视觉型﹐以后不管何时﹑何地﹑遇到何事﹐都把他当做视觉型对待是不明智的。因为每个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健存﹐在不同的环境里很多因素可以把他带去以某上个非惯用内感官主持大局的状态。例如﹐某同事刚度假回来﹐正兴高采烈地与其它同事分享度假地的种种好处﹐这时他多半会属于视觉型。因为说话声音太大了﹐被上司听到了叫他入房﹐出来时满面委屈﹐原来被上司责怪了﹐这时他多半会属于感觉型。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避免把一个人定型。

一个人实时的内感官状态﹐的确可以根据他眼球转动的方向而得知。这样得出来的结果﹐只能保持30秒有效。我们可以运用实时(而且不断获得)的数据去与这个人沟通和相处﹐若他的内感官状态改变了﹐我们当然也要改变我们的配合方式。

话说回来了﹐一个人在重复出现的特定环境中﹐如果没有大的因素改变﹐他的思想模式(内感官)也会重复出现。

最有把握的做法是抱着灵活和尊重对方的态度去与一个人沟通﹐同时不断地搜索和运用他当时给你的资料﹐而不是固守过去(无论从书本上或经验中限得)的资料。记住﹐书本可以印错(包括这一本在内)﹐而站你对面的人活到今天﹐能吃能说﹐错不了。没有人是不正常的﹐同时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不只一个方向。一般来说﹐第一个方向是开启数据库的内感官﹐是对方最惯用的内感官﹔最后一个方向﹐是该事情数据储存的内感官。

一个人望上面正中﹐是同时启动"视创"(Vc)及"视回"(Vr)。望下面正中﹐是同时启动"听自"(Ad)及"感"(k)。

观察眼球转动用于辅导的提示﹕

观察被辅导者的眼球转动方向﹐可以知悉他当时的思考模式﹐凭此﹐辅导者能更有效地引导被辅导者。(注意﹕有效时间只有30秒。)

如何找出被辅导者是否用右手(不要只凭一点作出判断)。

───观察手表是否戴在左手。

───问他内心感觉的位置﹐观察他用哪只手作出指示。

───制造不经意地使用一只手的需要﹐例如把纸巾抛给他﹐看他用哪只手接。

───询问。

思考模式之特征。

───眼球转动的每一个方位﹐是他们的惯用内感官。

───回答前最后一个方位﹐是该事的数据储存的内感官。

一些有启示的特别模式(注﹕避免只用一次讯息作判断)。

───每次思考﹐眼球都先去"视创"位置者﹐该人会倾向于"往前望"的人生观﹐往往难以在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容易重复错误。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听创"或"听回"的人﹐同样可能有以上的倾向。听觉型人用文字处理意念﹐并且讲求详尽﹐往往行动迟缓﹐但语言上则大篇道理。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听自"方向的人﹐容易自寻烦恼﹐尤其是经常"听自"和"感"交替或合并(眼望下面正中)﹐容易自寻烦恼﹐不能自拔。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感"方向的人﹐容易敏感﹐情绪受伤害或者经常从日常事情中产生情绪结。

───过分偏重某个内感官者﹐因为未能充分利用全部思考能力﹐易陷困境。

───没有或者极少去"感"方向的人﹐可能本人少与内心感觉接触﹐因此不善处理本人及别人的情绪。

───三个内感官的各个方位都灵活运用的人﹐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也可以快速有效﹐但并不保证一定如此﹐因为他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能力会否被运用也有相当关系。

惯用内感官测试-眼球转动

两人一组。轮流做问者﹐另一人做答者。

1记熟眼球转动的6个方位所代表的内感官。

2先建立和谐气氛﹐然后询问对方是否惯用右手。

3测试谈话开始﹐问者双眼集中在对方的眼睛上﹐然后发问。

a三题任选一题﹕

"你上次旅行去哪里﹖"

"中国之内﹐最远去过哪里﹖"

"这个城市之内﹐你去过的最高点是哪里﹖"

b三题任选一题

"在那里使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你还记得那次碰到了什么人吗﹖"

"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c三题任选一题

"你还记得些什么﹖"

"如果现在你旧地重游﹐你最希望发生什么﹖"

"什么时候去那里最好﹖"

4告诉对方刚才他回答你的问题时﹐他的眼睛转动模式是怎样的。

5问对方在回答时是否......

a若是Vr﹑Vc﹐问对方在回答时脑海中看到什么。

b若是Ar﹑Ac﹑Ad﹐问对方在回答时听到了什么﹐或者是否在内心跟自己说话。

c若是K﹐问对方在回答时﹐同否有一份感觉涌起﹐是什么感觉﹐有否勾起味觉或嗅觉的回忆。

6两人交流讨论﹐然后对换角色。

4.5 类型用字

视觉型的人说话或者写字﹐会多用与视觉有关的字﹐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也会多用同型的字。因此﹐除了观察眼球转动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注意对方所用的文字而得到启示。

注意对方用字的能力﹐当然以听觉型的人最强。事实上﹐一个视觉型最强而听觉型最弱的人﹐会表现出很容易便找到视觉型文字辅助他的说话﹐而会感到不大容易说一两句听觉型文字的话。其它类型的人可依此类推。

一个视觉型的人说话时容易出现以下的句子﹕

"你怎样看这件事﹖"

"怎样了﹐你看得透吗﹖"

"前途光明﹐但并不平坦。"

"这个会搞得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呢﹗"

"她明媚秀丽。"

一个听觉型的人会这么说"

"谈谈这件事怎么样﹖"

"事情的细节你都研究过了吧﹖"

"前面还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吧﹖"

"到会的人都坚持己见﹐内容都是掷地有声的真道理啊﹗"

"她说话婉转悦耳。"

一个感觉型的人会这样说﹕

"这件事有把握吗﹖"

"对事情的安排﹐你感到安心吗﹖"

"主办者用心用力﹐来宾都感到称心满意﹗"

"她细心温柔。"

有些话会跨越一个以上的内感官﹕

"事情的数据仍然不足(听觉)﹐但是我们无须提心(感觉)﹐我仍然看到前面的曙光(视觉)。"

"会上很多人发言﹐意见不一(听觉)﹐但是主办者没有眼光和远见(视觉)﹐便得很多人失望﹐甚至带着气愤离开(感觉)。"

"她的呢喃细语(听觉)使我荡气回肠(感觉)﹐一点也看不到前面的险境(视觉)。"

本书提供了三种内感官的人常用的一些词﹐帮助你训练某一个过去少用的内感官的提升。例如你的内听觉较弱而想提升的话﹐可以多看听觉型用字的一页﹐多用其中的词语造句﹐目的是使脑海里储存内听觉的词语和句子。

另外﹐提供一个"类型"用字观察练习﹐帮助你掌握根据用字而找出对方的惯用内感官的技巧。

人们容易发现﹐让人爱不释手的文章充满三种类型的文字。反之﹐枯燥无味的文章﹐除了内容乏味之外﹐作者往往少用类型用字﹐或者过分使用某一类型的文字。你可以试着把一故事讲两遍。第一遍只强调内容和意义﹐刻意地避免运用视﹑听﹑感的字﹔然后再讲一遍﹐这次刻意加地加上三个类型的文字。说完后问问听者两次的感觉有何不同。你会发觉第二次的吸引力大很多。对于需要经常对别人说话的朋友﹐例如销售人员﹑演讲者和培训人员来说﹐使用类型文字对提升你说话的吸引力会有帮助。

思考模式之类型用字───视觉型

显示 一闪 看来

凝望 闪烁 悦目

预演 焦点 快速

澄清 看似 速度

图案 范围 视野

出现 反映 隐形

黑暗 展览 目的地

光明 监视 灰暗

幻像 长远 明显地

角度 短视 镜花水月

观点 深远 快马加鞭

梦幻 目标 完全空白

查验 局面 鲜艳夺目

注视 险影 生动有趣

一剎 偏离 继继续续

样子 彩色 忽明忽暗

形象 图书 貌美如花

观察 明艳 多姿多彩

旁观 装饰 明明白白

认清 装修 模糊(也可以是听觉)

表现 颜色 朦胧(也可以是听觉)

表演 闪现 清晰(也可以是听觉)

目光 款式 清楚(也可以是听觉)

视线 灿烂

思考模式之类型用字───听觉型

唱和 咆哮 声音

复述 文章 耳边风

旋律 细诉 不咬弦

连续 含糊 无话可说

聆听 大叫 值得一听

响亮 无声 同声同气

悦耳 宁静 调整频率

告诉 开声 如雷贯耳

谈谈 问答 言犹在耳

听懂 韵律 呢喃燕语

语调 声浪 不堪入耳

意见 唱歌 一字不差

讨论 诗歌 守口如瓶

表达 故事 说老实话

鸟语 童话 借问一声

走调 发话 一个鼻孔出气

歌曲 查问 讲讲你的意见

刺耳 低调 模糊(也可以是听觉)

回响 高调 朦胧(也可以是听觉)

宣布 寓言 清晰(也可以是听觉)

咬字 音乐 清楚(也可以是听觉)

沟通 闲话

传话 呼喊

思考模式之类型用字───感觉型

本能 压力 温馨

感觉 匆忙 馥郁

处理 麻烦 优悠

把握 敏感 舒服

压迫 情绪 开心

感受 感觉 热衷

兴奋 坚持 头昏

合适 动力 快乐

坚固 搞动 忧愁

不雅 接触 悲哀

破坏 紧张 幸福

实践 实在 恐怕

安全 实际 激\_情

危险 温暖 飘浮

触怒 打击 飘泊

抚慰 冷漠 狠心

控制 冰冷 衷心

粗糙 难受 狠心

合作 行动 沉重

冲击 惊慌 支持

移动 急惶 滑不唧溜

刺激 愤怒 趁热打铁

激烈 惊怕 一点都不怕

掌握 顺畅 你觉得如何

流畅 顺利

口福 顺滑

自然 自在

类型而字的观察练习

找两个朋友与你一同做这个练习﹐一个做探索者﹐两人做询者。

探索者用2分钟说出一次旅游经验﹐避免花时间在旅程细节上(例如吃饭开车的时间)﹐而尽量说出本身的体验(即感官体验)。

询问者分别记录探索者说话中出现的视﹑听﹑感三类用字。

询问者的工作是引导探索者不断说话﹐并尽量说出本身\_体验。例如当探索者没有说话时﹐询问者可以问一些中性的问题﹐例如﹕"吃的方面怎样﹖""那里的购物商场怎样﹖""本地人是怎样的?"

探索者说完旅游经验后﹐众人观看记录﹐判断探索者的主要内感官是哪一个﹐并且讨论心得。

每人5分钟﹐3人共15分钟。再讨论5分钟。

4.6 类型特征

除眼球转动及类型用字之外﹐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的行为模式也有一些特征。

1视觉型

惯用内视觉的人因为处理事情时都先用双眼去看﹐而眼睛的学习能力最快﹐可以在同一时间里接收到多项讯息﹐日子久了﹐他发挥视觉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头多向上仰﹐行动敏捷﹐手的动作多而且大部分在胸部以上。

2)喜欢颜色鲜明﹑线条活泼﹑外型美丽的人﹑事和物。

3)能够在同一时间里兼顾数件事﹐并且引以为荣。

4)喜欢事物多变化﹑多线条﹑节奏快。

5)要求环境整洁﹐东西摆放整齐。

6)坐不稳﹐多小动作。

7)衣着得体﹐颜色配搭很好。

8)说话简短轻快﹑声调平和﹐不耐烦冗长说话。

9)批评的话多针对速度﹑时间﹑烦闷﹑单调。

10)说话开门见山﹐两三句便结束

11)说话声大﹑响亮﹑快速

12)在乎事情的重点﹐不在乎细节。

13)呼吸较快而浅﹐用胸的上半部呼吸

2听觉型

惯用内听觉的人因为处理事情时都先用双耳接收和运用文字﹐日子久了﹐他发挥听觉的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说话内容详细﹐或会有重复的情况出现。

2)在乎事情的细节

3)爱说话﹐而且往往滔滔不绝。

4)重视环境的宁静﹐难以忍受噪音。

5)注重用字﹐不能忍受错字。注重文字之优美﹑发音正确等。

6)喜欢事物有节奏感。

7)做事注重程序﹑步骤﹐按部就班。

8)说话时常用连接词﹐例如﹕"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

9)说话时常有描述性或象征性的声音﹐例如﹕"雪雪声地喝汤。。。。。。"

10)说话声音悦耳﹐有高低有快慢﹐往往善于歌唱﹐喜欢找聆听者﹐本人就是良好的聆听者。

11)头常倾侧﹐常出现的手势是手按嘴或托耳下﹐手或脚常打拍子﹐走路时不徐不疾。

12)坐着时眼球多平面横向转动(内心在自言自语)﹐常有节奏感的身\_体语言。

13)呼吸平稳。

3感觉型

惯用感觉的人因为处理事情时都是用内心的感受去领会﹐日子久了﹐他发挥感觉的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注重人与人之产蝗关系。

2)喜欢被别人关怀﹐注重感受﹑情感﹑心境。

3)不在乎好看或好听﹐而重视意义感觉。

4)头常下作思考状﹐行动稳重﹑手势缓慢﹐多在胸部以下。

5)坐着时静默﹑少动作﹑头多下倾﹑呼吸慢而深。

6)说话声音低沉而慢﹐使人有深思熟虑的感觉﹐多用有关价值观的词。

7)不善多言﹐可长时间静坐。

8)说话多提及感受﹑经验。

9)往往一次不能说完一句完整的句子﹐而要分两三次才能说完。

10)批评的说话多针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如意的事情等。

11)呼吸用胸的下半部及腹部。

你属于哪一类型

NLP认为人的能力非常大﹐而一个人的状态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的。所以﹐NLP很不喜欢把人"定型"﹐即决定一个人是怎样的﹐就假定他永远都会是那样。当然没有人喜欢因为某次说溜了嘴便永远被认定不会说话﹔任何人都明白某次非常的表现并不意味着每次都可以如此(虽然掌握了NLP的技巧后﹐这点变得容易做到了)。

因此﹐当我们通过观察眼球转动或者其它方法察知一个人惯用某个内感官后﹐我们不应认为这个人就一定是什么类型的。我们需要提醒自己﹕

1一个人惯用某个内感官﹐并非意味着他的某内感官不足或者有问题﹐只能说他手中经常拿着那个惯用的遥控器﹐而其它内感官的遥控器不在身边﹐但其运作是非常正常的。

2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里﹐假若其中的重要因素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我们可以假定这个人会在那个环境中多运用某一个内感官﹐例如工作﹑遇见陌生人等。如果该环境中有些重要因素改变了﹐这个人的内感官模式就有可能改变。

3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同的情况下﹐会使用不同的内感官。例如一个惯用内视觉的人回到家中﹐抱起出世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往往会完全变为"感觉型"了﹔又例如当他与太太吵架之后内心充满忿忿的话语﹐他便有可能变为"听觉型"───自言自语了。

正确运用内感官的知识与去改善与别人的沟通﹐应该不坚持对方是什么内感官的类型﹐而只凭当时对方的眼球转动﹑语言用字及行为表现等数据而假定当时对方运用得比较的是哪一个内感官﹐然后凭此而作出相应的配合行动。NLP的始创人之一约翰-格连达说过﹐就算这样﹐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也只限于秒﹗我们必须不断地观察﹐而且不断地根据观察所得面修正自己的配合行为。

"上次与他在一起时他是这样的"的说法﹐只可以作为参考﹐可随时因为与现在所观察的不符而放弃。NLP相信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也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持这样的态度去观察和尝试配合﹐加上不断地修正﹐这样才是谋求有效的正确态度。

4.7 类型整合

在特定的重复环境中﹐假如没有重大的改变﹐一个人会倾向于惯用某一个或两个内感官。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上司﹑同事与下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家人等。观察他们惯用哪些内感官﹐然后调节自己的说话和行为模式﹐那么与别人的关系会很容易地得到改善。以下便是一些配合的启示。

1与惯用内视觉的人配合

我们必须记住﹐这样的人是"凭着眼睛做人"的﹐即一切都会以眼睛先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最能照顾到他们眼睛的需要﹐这样便不难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言语和行为了﹕

1)他较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所以说话应扼要﹑简短﹐保持轻快节奏

2)多用手势配合所说

3)线条生动﹑变化多端的事物较易吸引他

4)多用图书﹑图表﹑相片﹑样本

5)多用颜色。鲜明的色彩更能吸引他

6)多用事例去鼓励他想象情景

7)注意布置及装饰﹑对象的整齐摆放。送花会使他开心

8)给他讲道理或解释时﹐多做示范﹐少说道理

9)少用文字﹐避免冗长文章

10)多用视觉型词语

11)讨论事情时﹐问他﹕"你有什么看法﹖""前面看得通吗﹖""仔细看看还有什么遗漏﹖"

2与惯用内听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听觉的人﹐事事都会以耳朵先行﹐并且脑里经常有文字说话。凭此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言语和行为﹕

1)多与他交谈﹐当他说话时﹐点头表示你是在用心聆听

2)多用不同的语气﹑声调﹑音量﹑高低和快慢表示出我的意思

3)保持宁静的环境﹐配上柔和的音乐

4)说话和讨论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说明白﹐并且把其中的先后次序排列清楚

5)把规则﹑做法写清楚﹑齐全。复杂的内容分点写出

6)叫重复一次你说过的话﹐你也经常重复他说过的话

7)多写信﹑写字条给他﹐或者用电话﹑传真来保持联络

8)多引用规则﹑指示﹐以及权威人士说过的话

9)讨论后补上一封信或会议记录

10)用押韵的口号﹑顺口的词语

11)讨论事情时﹐问他﹕"指示/规则是怎样说的﹖""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说了这么多﹐想想还有什么可以谈的﹖"

3与惯用内感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感觉的人凭内心感觉去处理事情﹐所以照顾到他们的感觉为优先考虑。我们可以凭此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言语和行为﹕

1)尽量安排多与他见面交谈﹐并且尽量以悠闲的态度对待他

2)多询问他的感受﹐因为他渴望被了解﹐被接受

3)多提及过去的经验及心得

4)他不在乎看起来听起来怎样﹐而在乎事情给他的感受

5)他注意荣誉﹑名声﹑谨慎﹑踏实﹑持久力量

6)多谈人生经验及感觉

7)强调对人的注意及关怀﹐强调有关的人直接接触

8)让他接触实物样板﹐并与有关的人直接接触

9)他喜欢动手做﹐喜欢亲手做时的感觉

10)说话的语调应较缓慢﹑低沉

11)讨论事情时﹐问他﹕"你觉得怎样﹖""感觉到会顺利吗﹖"还有什么担心的地方吗﹖"

三个内感官的强弱倾向

内视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因为性急没耐性﹐所以成长过程中培养出的行为处事习惯是没有耐性﹐不听别人讲话﹐或者听的时候不专心﹐自以为是。

内听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在未看清事情前便妄下判断﹐往往过分急于给事情编出一套道理而忽视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

内视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只强调行动快捷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这种人甚至会压抑自己的感受而使事情继续下去。

内听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强调理据规条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这种人会振振有词地去为自己或事情辩护而不顾与众人的感情和关系。

内感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容易行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说明事情不是那样的因素。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行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说明事物不是那样的因素。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陷入愁绪之中﹐不能把事情理出一个头绪。若内感觉强而听觉中的"自言自语"部分也强﹐则容易陷入一个下旋涡式的自陷困境﹕在内心给自己编出一些引起同情绪的逻辑﹐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引导自己注意更多的负面因素﹐从面制造更多这样的逻辑。

内视觉和内听觉都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往往做事勤快﹑有条理﹑但是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自己往往也容易因挫折而沮丧﹐也会间或感到难以维持自己的推动力。

三种内感官平均发展的人人缘好﹐容易被群体接受。三种内感官都强的人﹐做什么事都容易成功。因为思考能力强﹐而且全面﹐所以自信心强﹐人也比较乐观。

4.8 内感官在工作中的运用

认识和掌握有关内感官的知识和技巧﹐对工作环境会有如下的帮助﹕

知道别人与自己沟通不畅顺﹐往往只是因为双方惯用的思考模式(内感官)不一样﹐因而能够给对方多点空间﹐减少冲突。

凭观察而知道对方当时使用的内感官﹐便可以适当地配合﹐以使沟通更畅顺﹐效果会更好。

认识到自己惯用的思考模式便可积极发展过去较少用的内感官﹐从而使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讯速提高。

例1

陈荣生是一家贸易公司某部门的经理﹐他手下的12名职员中﹐能力最强的是张东成﹐他办事讯速并且往往能同时处理数个任务。只是每次与张东成议事﹐陈荣生都是不欢而散﹐怒气收场。他觉得张东成对他不尊重﹐总是不耐烦听他的指示﹐往往他还没有解释清楚﹐张东成便转了话题﹐有时甚至只说"明白"两字便起座离去﹐要他做汇报﹐他也只是三言两语。陈荣生觉得张东成在敷衍他﹐不把他当成上级。心底里﹐陈荣生怀疑张东成是因为他没有读过大学而看不起他。一方面陈荣生想借助张东成的能力而把部门生意护充﹐另一方面又觉得张东成难以控制﹐但是部门里又没有谁比张东成更强。

结果﹕学会了"思考模式-内感官"的知识和技巧后﹐节荣生了解到自己属听觉型﹕惯用文字语言来思考﹐对事情的要求和讨论比较详尽﹔而张东成则是视觉型﹕行事快捷﹐没有耐性﹐说话两句起﹐三句止﹐并且习惯于同一时间处理一件以上的事情。两人之间只是思想模式不同﹐而非相互针对。

在一次公司会议之后﹐陈荣生邀请张东成一同吃饭﹐向张东成讲述有关他新学到的思考模式的知识。张东成听了之后很感兴趣﹐并说出了一些心里话。其实﹐他是十分尊敬陈荣生这个上司的﹐他觉得陈荣生办事细腻而且全面﹐对人也很有心﹐而且负责。他也认为部门可以扩充﹐但一直苦于两人之间每每沟通便好像有一层无形的隔膜。他不知道该怎样做﹐以为每次更快结束讨论﹐把事情做好便是最好的交待。殊不知﹐这样的态度使陈荣生更为不安。

这次晚饭以后﹐两人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每次开会之前﹐陈荣生都与张东成想好怎样把重要的事用三句话说出来﹐而避免冗长的文字﹔而张东成则答应多提供数据及进展报告给陈荣生﹐使这位上司安心。

两人的合作加强了﹐携手开拓了新的市场﹐不到一年﹐部门的人数倍增﹐两人也各升了一级。

例2

坐在邓小云面前的客人是她负责的客户之中营业额最大的一位﹐占了她全部生意的一半。她知道这位客人还从另外两家公司买同样的产品。虽然这位刘先生多次表示她公司的产品质量最好﹐服务也及格﹐但是只让她供应1/4左右。邓小云每次见刘先生之前都做足了功课﹐准备大量的分析资料﹐企图说服刘先生增中给她的订单。但是﹐似乎她越努力﹐刘先生越是回避﹐她开始考虑是否在某些地方用错了方法。刘先生是一位50多岁的老板﹐人生经验丰富﹐说话做事都从容不迫。他缓慢和稍为低沉的声调往往使邓小云提心是否刘先生对某些方面不满意。

结果﹕从"思考模式-内感官"的工作坊出来的时候﹐邓小云脸上便充满了微笑﹐她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数天后她去见刘先生的时候﹐送给刘先生一个名为《30年代的香港》的照片册作为礼物﹐刘先生十分高兴﹐他一面看一面与邓小云讨论像册中每一个地方的变化。其中一幅照片拍的是刘先生小时候居住的一条街﹐那更勾起了他的记忆﹐他向邓小云讲了不少他成长过程中的逸事。虽然这次只是例行的拜访﹐没有很多业务上的事需要商讨﹔但这却是他俩最融洽﹑最畅谈的一次。邓小云以前也送过其它礼物给刘先生﹐例如水果﹑水笔等﹐但是似乎这次的礼物最合刘先生的胃口。

邓小云现在已清楚地知道刘先生属于感觉型而自己属于听觉型。刘先生并不在乎好看或好听的东西﹐他让内心的感觉云推动自己﹐是一个很在乎感觉的人﹐他喜欢与人诉说他的人生经验﹔而取小云是一个听觉型﹑很有耐心云聆听别人说话的人。所以﹐这次邓小云做对了。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邓小云与刘先生每个月的例行探访都在畅谈中结束。第四个月见面的时候﹐刘先生突然宣布会把明年的订单数量增加一倍。邓小云做梦也想不到﹐这么简单便能改善与一个如此重要的客人的关系﹐并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了如此大的效果。

例3

林文昌在一家服装公司的设计部任职﹐他很喜欢他的工作。他对颜色很敏感﹐哪怕有细微的差别﹐他都能认出来﹔至于配色方面﹐更是他的专长﹐他总能在数十以至数百个颜色之中﹐选择出最和谐悦目的对比和配合。所以﹐公司的设计师都喜欢与他合作﹐而他的上司也很器重他。只是﹐隔不久便有我向上司投诉林文昌听错指示。而林文昌总是坚持当时自己听清楚了对方说的话﹐是对方记错了﹐或者对方太忙说错了而不自知。由于他的表现总的来说很好﹐所以他的上级也没有办法﹐只好每次都叫他多留心听清楚。

在"思考模式-内感官"的课程中﹐导师的一番话使林文昌产生了一个怀疑。他在课程练习中得知自己属于视觉型﹔在提升听觉的练习中﹐他注意到自己的表现比其它同学弱。之后﹐在回答一个同学的问题时﹐导师说﹕"内视觉强而内听觉弱的我﹐往往被家我抱怨不听别我说话。"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属于这一类我﹐因为这连他的弟妹和太太都经常有这样的抱怨。

他向导师提出了他的疑问。导师引导他做一个简单的练习﹐过程中﹐林文昌惊讶地发现﹐当自己以为已经听清楚和明白对方的意思的时候﹐实际上往往听漏或听错了许多字。

结果﹕现在每当林文昌开会或与别人讨论时﹐他都记下对方所说的重要内容。每次开口时﹐他先扼要地重复一遍对方刚才说的话﹐待对方表示认可时﹐他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快﹐设计师和他的上司都告诉他﹕他们感到林文昌更明白他们的意思﹐他们更乐于与林文昌合作与沟通﹐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比以前高了。

4.9 内感官在家庭生活中的运用

认识和掌握有关内感官的知识和技巧﹐对家庭生活会有如下的帮助﹕

知道家人惯用的思考模式﹐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能够给对方多点空间﹐减少冲突。

与家人沟通时﹐通过配合当时对方的主要内感官而导致有良好的沟通效果和关系。

能够更清晰地让家人知道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因而能够有更融洽的关系和配合。

例﹕

周永年与太太结婚三年﹐发觉两人之间并没有像婚前许诺的那样﹕婚后一年比一年恩爱。反之﹐他注意到两人间的抱怨话多了﹐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容易产生内烦燥的感觉﹐偶尔还会因小事而进入"冷战"状态。虽然每次都只有两三天﹐两人之中的一个便投降求和﹐从而化解冲突﹐但是﹐周永年感到﹐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倒退。

他把原因归咎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他们两人都有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才聚在一起。两人都是大学毕业﹐具备执业资格﹐在工作上也都有一份满足感。只是这两年似乎因为社会经济情况有了改变﹐两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每周有两三天需要加班至晚上七八点﹐甚至周末也要把工作带回家做。他俩的储蓄﹐因为金融风暴﹐至今还未回升至风暴前的水平。周永年和太太谈过﹐两人一致认为他们的关系没有明显改善的原因就是这些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模式-内感官"的课程﹐周永年有了新的看法。

结果﹕在课程中导师引导学员注意不同内感官的行为特征﹐周永年发觉他的太太有明显的感觉型信号﹕她在逛街时喜欢让周永年拉住她的手﹔在家中看电视时喜欢他抱着她。她可以整个晚上躺在周永年的怀-里﹐什么都不说﹐也不真看电视﹐只是用手指不停地揉-搓周永年的手。她从来也不急﹐说话的声调不高﹐做事也是小心翼翼。她喜欢经常缅怀过去与周永年谈恋爱时的往事﹐重温那时的感觉。她也很注重一些有意义的日了和行为。

周永年在练习中发现自己属视觉型﹐对事情没有耐心(他奇怪追求他太太时的那份耐心哪里去了)。他不喜欢长篇大论﹐有什么不喜欢的也只用三言两语便说完。他不能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但却可以同时顾及两三件事情﹐(他这时正在阅读四本书)他往往为了节省时间而很快安排好周末与太太一起的活动﹐但不明白为什么她总是抱怨他没有给她应有的尊重﹐事先征询一下她的意见﹐虽然每一次事后她都表示开心。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每次送礼物时她都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左挑右选﹐而总不依他用三分钟便做了的决定。

周永年为自己定了只有5点的备忘录﹐并且忠实地执行﹐不出一个月﹐他察觉到太太与他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两人的感情更融洽﹐甚至比结婚前还好。

这5点是﹕

1谈话中经常提及她的感受﹐同时多说自己的感受

2让她决定送什么礼物

3安排活动时预先与她商量

4在家中多身\_体的接触﹐外出时总是拉着她的手

5说话时放慢速度﹐并把声音降至较细﹑较低沉

五章 大脑储存经验记忆的方式

我们现在知道了大脑需要内感官去做记忆﹑思考和学习的工作。对三个内感官的运作作出更细微的分析﹐我们便能掌握大脑储存人生中每一次经验的方式﹐更能因此而掌握如何改变一次经验在大脑里的构成模式。结果是﹐该次经验带给我们的情绪感受可以有所不同。

改变经验元素是nlp用在辅导方面或者个人提升方面最有效的技巧之一。用法简单而效果可靠和快速。第一次接触这个nlp技巧的人往往会脱口而出﹕"神奇﹗"

5.1经验元素是什么

我们脑里储存数据(记忆)的单元是神经元(神经细胞)。1000亿个神经元之中﹐超过一半用于这一用途。神经元储存数据的方法﹐直到最近才被科学家所了解﹕虽然我们见到或者想到一个人时﹐脑海里人涌现出一张面孔和一种声音﹐但是这只不过是很多很多细小资料的合成结果﹐而这些资料﹐并非像拼图游戏中的每一小块﹐而是一些更基本的构成元素。你头脑中见到的面孔﹐在神经元的储存方式并非一个神经元负责一根眼睫毛﹐另一个神经元负责面孔的另一点。这样的储存方式﹐就算是神经元的数量再多﹐也会用竭。一个神经元﹐如果只能负责一项记忆中的某一小点﹐用过了便不能再用。

我们的大脑的记忆潜力几乎是无限的﹐是因为每个神经元都可以反复使用﹐参与多项记忆。其中奥秘就是把记忆的景象声音或者内感觉的种种数据﹐拆小至不能再细小的基本构成元素。例如视觉上的光亮度﹑直线或曲线﹑颜色等﹐听觉上的来源方向﹑距离﹑清晰度﹑高低调等﹐以及感觉上的范围﹑强度﹑温度﹑压力等。每一项记忆﹐只涉及到有关的构成元素做成组合。如此﹐不同的记忆便有不同的组合﹐而构成元素则基本不变。

最容易使我们明白上面意义的是﹐可以想象10万人坐在一个超大型运动场的座位上﹐每人手中都拿着一个面红色一面白色的板子。一个总指挥在草地上进行控制﹐每次要排出不同的图案和文字时﹐10万人中需要参与的人便把手中的板了反过来。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排的图案或文字是无限的。与之相比﹐据点若10万人手中拿的是固定的某些图案所切割出来的小部分﹐这10万人所能排列出的变化便少得多了。

负责记忆的神经元﹐根据其构成元素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内感官管理。因为所有经验的储存记忆都是由这些构成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构成元素便称为"经验元素"。学朮上视觉﹑听觉和感觉等统称为"感元"﹐这些经验元素是构成感元的单位﹐故被称为"次感元"。

回忆﹑思考和学习是我们脑里同一运作的三个方面﹐都必须有内感官的参与。对三个内感官的运作做深入的分析﹐我们会察觉到每个内感官都有各自的构成特质﹐即每一个内感官有不同的经验元素。

内视觉的经验元素有﹕光亮度﹑大小(形状)﹑颜色﹑距离﹑清晰度﹑位置﹑对比﹑动或静﹑全画面还是有边框(如电视机)﹑速度﹑跳动或连续﹑光的角度等。

内听觉的经验元素有﹕来源方向﹑距离﹑速度﹑音量﹑声调﹑清晰度﹑位置﹑拍子﹑对比﹑持续或间断等。

内感觉的经验元素有﹕压力﹑位置﹑范围﹑强度﹑温度﹑频率﹑期间﹑形状﹑粗细﹑糙滑﹑重量等。

我们脑里所储存的所有记忆﹐都由经验元素构成。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构成记忆的经验元素而改变事情带给我们的情绪。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于说明这个道理。

1回想一件使你愤怒的事情﹐让当时的情景在脑中重现﹐注意脑中景象的一些特质﹕

颜色﹕是黑白还是彩色﹖若是彩色﹐注意是暗色﹑粉色﹑淡色﹐还是鲜明的

光暗﹕光线光亮或暗淡的程度。

距离﹕景象中的事物距离离你有多远或多近﹖

清晰﹕景象中的事物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大小﹕景象中的事物的大小

书面﹕景象是360度包围着你﹐还是像电视屏幕那样有边幅

动静﹕景象是静止的还是(像电影那样)活动的﹖

位置﹕景象(像照片)中心的事物﹐在你脑中的什么位置(左﹑右﹑下中﹑上或下)﹖

记住上述特质﹐然后想一些其它事。

2回想一次使你感到愉快的经验﹐让景象在脑中重现﹐检查一下上述的8项特质这次是怎样的﹐也把它们记下。

3再想一想其它使你愤怒或愉快的事﹐注意引起相同情绪的事情是否有相同的经验元素。

你可以在下页的"经验元素探索表"中找出你三个内感官的经验元素在愤怒或愉快的事情中有怎样的不同。

经验元素探索表

事由:

姓名:

日期:

内视觉

内听觉

内感觉

经验元素

测试

经验元素

测验

经验元素

测验

亮度

光-暗

声调

高尖-低沉

强度

强-弱

大小形状

大-小

音量

大-小

范围

大-小

颜色

彩色-黑白

鲜艳-暗淡

音质

诚-松

压力

重/大-轻/细

距离

近-远

距离

近-远

温度

热-冷

清晰度

清晰-模糊

清晰度

清晰-模糊

重量

重-轻

位置

上-下

右-左

来源方向

上-下

右-左

位置(体-内)

上-下

右-左

前-后

对比

强烈-淡弱

来源方向

全包围-单一方向

稳定

牢固-松动

动或静

活动-静止

拍子

轻快-缓慢

频率

快-慢

震动-禁止

画面

全画面-有框架

对比

强-弱

转用内视/听之经验元素

快-慢

速度

快-慢

形态

自由探索

过程

继续-跳动

过程

闪跳-连续不断

外表

粗糙-平滑

实感

立体-平面

来源

内心-外来

颜色

自由探索

介入

投入-抽离

声音

自由探索

内里构成

自由探索

5.2探索本人的重要经验元素

所有经验元素﹐都可以由本人随意改变。改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使该经验带来的情绪效应加强﹐另一个方向则是使之减弱。

nlp中的"优良状态"及"借力"等技巧正是运用第一个方向﹐使对自己有助的经验(因而情绪感觉﹐因而能力)加强。也有很多nlp技巧属第二个方向﹐帮助受导者更易恢复平衡﹐取回对人生的有效控制权。事实上﹐只要一件往事的经验元素改变了﹐这件事带给人的情绪便会改变。

每一个都有两三项经验元素比其它更具效果。这是说﹐改变一件事情中这两三项经验元素﹐情绪受到的改变就会来得特别迅速﹐而其它的经验元素也会因为这两三项的改变而随之改变。我们称这两三项经验为"重要经验元素"。上页的《经验元素表》就是要帮助你去找出自己的重要经验元素。帮助自己认识本人的经验元素模式和重要经验元素﹐可以做这个练习﹕

1用30-45分钟时间﹐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安静地方﹐先做一两个深呼吸﹐使自己静下来。

2回想一件使自己有点不愉快的往事(一般事情便可﹐不要打挖掘一些藏了很多年给你带来重大创伤的往事﹐因为你仍未掌握处理这类往事的能力。这个练习﹐只是你开始学习这类能力的一个初级练习)。把自己带回那件事的时与地﹐看﹑听﹑或感觉当时的情形。

3按《经验元素探索表》的排列次序把脑中的内视/听/感觉的经验元素写下﹐待全部(三个内感官)写完后﹐才进行下一步。

4在一个内感官的项目中﹐逐一尝试改变经验元素﹐例如视觉的光亮度﹐由原来的调至暗一点﹐注意一下内心情绪感受到的变化﹐也可调至亮一点﹐试试效果。

5这样一步一步地做﹐待三个内感官的经验元素都做完后﹐你便会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知道自己的重要经验元素是什么了吗﹖

6两人一起﹐彼此做对方的引导者﹐并且写下心得﹐会较容易。

内感官与孩童成长

完全掌握了经验元素后,很多nlp的技巧便能够充分发挥。一个脑中看到的景象不清晰﹐听到的声音模糊﹐同时内心的情绪感觉纷乱一团糟的人﹐不是正处于艰难的困境中﹐就是人生的经验少﹐控制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低。由此可见﹐发展次感元的能力很重要。

从脑神经元的角度看﹐一个人脑神经连接网络的多少决定一个人的聪明和智慧﹐在3岁的时候这个网络即达到一生的最高峰。故此﹐幼儿在能够与家长沟通便应开始接受视/听/感觉三方面的经验元素的训练。家长应经常引导孩子注意和增加这些经验元素的运用﹐这在讲故事及引导做任何思考时都可以做到。例如在讲故事的时候﹐多以视﹑听﹑感三方面的经验元素作描述﹐整个故事便会变得更具吸引力了。

孩子在6岁前用右脑学习﹐即所谓感性学习﹐我认为这也能证明我上述的看法。在感性学习过程中。孩子很喜欢幻想﹑听故事﹐甚至每天听同一个故事也津津有味。其实﹐孩子是把故事的情节在脑中制造出种种景象﹑声音﹑说话和感受﹐重复这样做也乐此不疲﹐就是为了发展出全面的思考能力(右脑主掌感觉﹐左脑主掌逻辑)。而全面的思考能力和对事情感受的能力﹐正是处理人生挑战的重要条件。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人就是由于这两种能力不足﹐而未得到所追求的成功快乐。

5.3化解往事带来的情绪困扰

传统上﹐很多人教别人将引起困扰的往事遗忘。人们不能忘掉往事﹐即便忘掉﹐也只不过是在意识层面上似乎忘掉﹐而在潜意识中仍然存在﹐这个境界﹐已经是心理上不健康的情况﹐也会有很多有关的障碍在思想﹑心态和行为上出现。

大脑能忘掉往事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不好的往事可以忘记﹐好的往事也能忘记了﹐这样我们会因此常常生活中担心和不安之中(怕忘了某些好的往事)。所有发生的事都有其价值和意义﹐再不幸的事﹐当事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从而使自己成熟和成长得更好。

事情及由此引起的情绪﹐不是不能分割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把每件事情储留在记忆中﹐并使它带来的感受变得更轻松。人生成长的过程﹐是可以在更少﹐甚至没有痛苦的情况下走完的。

通过改变经验元素便能改变不愉快往事带来的情绪困扰。当你了解自己的重要经验元素之后﹐你会发现这种改变很容易做到。然后﹐无须很多次练习﹐你会发现你的潜意识是几乎自去做出效果的。因为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会不断地为他找寻和做出更好效果的方法﹐一旦找到了﹐它便会自动地去运用这个方法。

一件往事可能储留在不止一个内感官中﹐最容易找出储留在哪个内感官的方法是把自己带回当时的情景(可以闭上眼睛去回想当时的情况)﹐然后注意一下自己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声音或者自己内心的自言自语﹐又或者有没有味﹑嗅和其它感觉。注意哪个内感官的数据特别丰富﹐便可以先从那个内感官开始。(我的经验是﹕如果看到了东西﹐即回想该往事有景象涌出的﹐我都会先从内视觉入手﹐往往内视觉的经验元素改变之后﹐情绪感受便已好转﹐不用处理另外两个内感官了。

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记的改变经验元素的技巧。每次处理一个内感官。先看一遍内容﹐然后闭上眼睛﹐凭记忆去做﹐无须担心忘掉了部分内容﹐因为这个技巧无须全部掌握﹐也无须完全按顺序去做。尤其是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的重要经验元素﹐并改变了它们﹐其它的经验元素就不大重要了﹔如果效率不够好﹐可以重复再做。

遇到有哪一个步骤自己感觉不太舒服﹐便取消它﹐继续以后的步骤。

1内视觉

1回想当时的情况﹐想象把所见景象移至电视机的屏幕上。

2想象电视机是入在一个架子上﹐架子腿有轮子。把架子往左或往右推﹐注意哪一个方向上的哪一点使自己感到更舒服。

3定了左右方向和推向之后﹐寻找上﹑中﹑下三个位置之中自己感到最舒服的一个﹐把电视机放在那个位置。

4把电视机屏幕中的景象﹐由动而调慢速度﹐进而调为静止画面。

5把屏幕的颜色由鲜调淡﹐由淡调暗﹐再由暗调至黑白。

6在屏幕上加上雪花﹑鬼影﹑跳动等﹐就像风雨中电视机的天线失调的效果一般。

7缩小电视机的屏幕﹐直至缩为4寸或以下。

8把电视机推远﹐更可使之堕海或升空以至消失。

以上的内容﹐回想该事时﹐有则做﹐没有的可以不理。针对每一点的改变﹐都应注意一下内心情绪感受有否改善。以找出自己的重要经验元素。

2内听觉(外来的声音)

1)回想当时的情况﹐注意听声音是从左耳还是右耳传入的。无论是哪一只耳朵﹐尝试把声音改为从另一只耳朵传入﹐注意感觉是否舒服一点。有些人开始时便感到声音从双耳进入﹐可以试改变为从一边耳朵进入﹐然后试另一边。

2)现在试试如果把声音的来源改为正前方或者正后方﹐找出哪个方向使你更舒服一点。(很多人把声音来源改为后方感到最舒服﹐但也不是绝对的。)

3)在最终选定的方向上﹐试试把声音来源放在上面﹑中间及下面﹐找出使自己感觉更舒服的位置。

4)想象声音来源于一个音箱﹐注意它是什么颜色的。试将之改变为其它颜色﹐找出一个使自己更舒服一点的颜色。

5)注意音箱的大小尺码﹐把它变小﹐注意是否它越小﹐自己感到越舒服。

6)注意音箱的电源不好﹐出现跳音﹑不稳定﹐声调越来越沉﹐注意这时自己的感觉是否变得舒服一点。

7)想象音箱的电线因被推远而被拉断了。"啪"的一声后﹐听不到声音了。然后﹐不知从何处﹐自己喜爱的一首旋律﹐隐约地﹑很细声地传来﹐慢慢地越来越清晰﹐自己被这很舒服的旋律所包围着。

3内听觉(内心的声音-自己对自己说话)

1)回想当时的情况﹐进入现场的环境﹐看和听﹐注意一下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或景象中﹐内心的声音出现。

2)当那个声音出现时﹐注意它在内心的位置﹐然后把那个位置当作是自己里面的另一个人﹐与它对话。你可以想象它在内心的位置那处有一个人形﹔也可想象自己退后一步﹐看到另一个自己在前面﹐选你觉得舒服的一个方式。

(3)告诉它你听到它说的话,为那些话背后的正面动机(使自己好的意义)向它诚恳地致谢。

(4)告诉它你知道那些意义,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你会针对那些意义做一些事。但在这时,你有其它的需要要照顾,所以,请它帮忙,说些有帮助的话,问它肯不肯。

(5)若它肯,请它说出三个对你现在情况有帮助的想法和做法。若它不肯,告诉它你明白,并且不会怪它,然后想象把它推远,并且把它的颜色调暗,声音变得弱小。

(6)若不能推远,想象你与它之间加了一层防弹玻璃,这使它变得模糊,声音也不清晰了。

(7)若它仍喋喋不休,叫它闭嘴。告诉它,它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在帮助你,而是在妨碍你的成长与成功。

(8)也可以告诉它,它的话你会当做参考,但是做决定的仍是你,你的人生向前迈进,仍是由你作主。

内心的声音,多数是自己潜意识里的一个部分,以一个"不同的我"的角色与自己沟通。这个不同的我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一些事情未得到妥善处理而产生出来的。这个角色多数不满意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或者不放心(安全感〕,更或者是不能宽恕真实的自己。轻微的情况下,它可能扮演一个批评者的角色而便自己凡事更有效果;严重的情况下,它会成为专门与自己唱对台戏的对抗者,而使自己无法建立自信。NLP中的一些辅导技巧,例如"重塑印记法"、"接受自己"等,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内感觉

(1)回想当时的情况,进入现场环境,看和听,注意一下在么时候,什么情景出现时,自己内心的这种感觉出现。

(2)注意这种感觉的大小和它在身\_体里的位置。

(3)感觉一下它的形状是怎样的,试着把形状改变,变成使自己更舒服的不同形状。例如变圆、扁或长。

(4)感觉一下它的外表是否有尖角、粗糙,若是,改变它,使它变得平滑圆浑,找出感觉更舒服的外表。

(5)感觉一下它外表的颜色,改变为使自已感觉更舒服的颜色。

(6)感觉它的重量,选一个方法使之变轻,例如蒸发里面的水分,用火焙干,抽出-水分,或者用风吹干。注意过程中感到更舒服的现出(可以把它变得像棉花般轻盈)。

(7)注意变轻的过程中那种感觉的体积也会缩小,在它缩小的同时,使自己感到更舒服。

(8)把现在已经变轻和缩小的感觉往上升起,注意位置一改变内心便到更舒服。尝试把它升至从口中飘出,想象用手接着,向它吹一口气,看着它飘远,直至看不到为止。若它不能离开身\_体,可以在内心找一个最安全和自己感到最舒服的位置,然后用一个盒或箱子.把那份感觉装好,放置那个位置。

5.4为什么改变经验元素有效?

一件往事在脑中的储存,是由很多神经元各自代表该往事的极为细微的构成元素所组合而成,可以说一个神经网络代表一件往事。如果这个网络没有任何改变,每次想起这件往事,这个网络都会完整地被启动起来,所产生的情绪感觉也会不变地涌出来。

所有负面情绪都与我们的生存需要有关,因此引起负面情绪的网络被潜意识所控制着,不能自发地改变,因为担心如果它们改变了下次便不能提供同样的生存保证。虽然,事实上很多带来负面情绪的往事,其结果是使人裹足不前,陷人困境。

改变三个内感官的经验元素,其实是不断地修正那件往事的神经网络,目的是能够保持对该往事细节的记忆,而同时有较好的情绪感觉。待这个修正的过程完成后,事情仍然储留在脑里,但是事情带来的情绪感觉已经变得更为正面了。

因为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一个人根据处理内视觉的经验元素便能化解一件往事带来的情绪困扰,而另一个人则须处理内听觉或者内感觉的经验元素,虽然两人的"事由"一样,例如都是失恋。即使两人都是惯用内视觉,他们的内视觉里的重要经验元素也会有所不同,该往事的储存方式亦会有所不同。故此,不能假定一套过程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完全一样的效果。保证有效的态度是抱着这个信念: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储存经验记忆的方式,引导他找出自己的储存方式,引导他自己去做最有效的修改。

在两种情况下,改变经验元素无效。

(1)做的人不相信这个方法有效。储存经验记忆和改变神经网络的工作都是由这个人的大脑去做,而同时思考和决定这样做不会有效果的工作也由同一个大脑负责,而且思考和决定的部分操纵了前者的开关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方法是法产生效果的。就像你叫司机开去东面,而司机说车子无法向东面而必须转向西面。因为他操纵了汽车,他一定成功(转向西面),并且事实(车子转向)会证明他是对的〔"早就说过车子不能转向东面,而会转向西面的嘛!")

(2)做的人的潜意识认为事情有重大的意义(或价值,或学习的需要),改变了情绪感觉,潜意识担心会失去这些意义、价值或学习。每当有这类情况出现,做的人会发觉不能改变某些经验元素,例如电视机不能往左或往右移开,声音不肯后退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两个方法:

①好好地想一下这些意义、价值和学习是什么,然后告诉潜意识你知道它们的存在,而且会好好地珍惜它们。同时,为了能够使你在人生前面的路上得到更多,请潜意识与你一同改变有关事情的经验元素。然后再继续改变经验元素的步骤。

②把这些意义、价值和学习从事情的景象/声音/感觉,从事情的整体书面、声音或内心感受中抽出和分开,存入心里,改变经验元素过程便会变得畅顺(这个技巧在我的《NLP辅导技巧》一书中有更详细的阐述)。

5.5即场消减负面情绪的技巧

在某一场合中,你或许会遇上某些人或事,使你产生负面的情绪,例如愤怒、焦虑、担心、不满、哀伤或者恐惧。你知道这些情绪对你不会有什么帮助,而只会造成妨碍,使自己不能发挥得最好,或者造成负面的后果。但是,你又不能脱离现场。在这种情况下,NLP的"抽离法"会对你有说明。

"抽离"状态在传统NLP中列入"经验元素"部分。我觉得它对消减负面情绪十分有用,把它发展成为一套技巧,容易运用,又有快速显著的效果。抽离法是我所知道的技巧中最快、最有效处理本人情绪的技巧之一。

抽离法是在思想上把自己从现场脱离,在一旁注视现场。这样我们既能保持对现场情况完全接触和掌握,同时又能摆脱现场情况引起的情绪困扰。小孩子的心不在焉,成人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表现都是一种抽离现象,只是这种抽离是全面地摆脱现场,因此对现场出现的话语或情况不能掌握。而抽离法则容许使用者仍然百分之百地控制现场,更因为没有情绪的困扰,而能更有效地处理情况。

与抽离相对是投人。每一个人都具有抽离与投入两种能力,而且经常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有些人比较习惯于倾向一面:经常表现出"投入"的人,容易有较大的情绪反应,例如看了一部悲剧

很多天后想起仍会哭,或者听了一个笑话后笑个不停;而经常表现出"抽离"的人,则会给人以冷漠、置身度外的感觉,悲剧和笑话都不会使他有很大的情绪反应。

是倾向"抽离"好,还是倾向"投入"好?没有肯定的答案。人生中有些情况下需要我们抽离才会有更好效果,例如处理紧急情况、突发事件;也有些情况下需我们投入才会有更好效果,例如与亲友在一起分享喜与优的时候。抽离与投人是一种能力的两端,认识、掌握和选择性地发挥这种能力的全部,才是正确的态度。过去不少人认为情绪感觉妨碍他们理性的运用,殊不知一个人生活的意义、学习记忆,甚至内心的种种能力,都不能没有情绪感觉的参与。科学家已经证明一个人做任何决定,都必须有情绪感觉(感性)的参与,而且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感性扮演的角色比理性大得多,只不过我们不自觉而已。能够深切地感受一件事情带来的情绪感觉,才能清楚和准确地处理它,所以,有丰富情绪感觉的人能做大事,而没有足够情绪感觉的人则不仅人际关系不佳,而且会对事情判断错误,影响成败。

从学术的角度看,受情绪困扰是情绪中心(边缘系统)在主持大局,而抽离则是智慧中心(前额叶)在控制情况。更有效的言语和行为,须在智慧中心掌权时才能出现。

幻想脑中产生一个以上的自己身份,能够摆脱现场的不良情绪,这便是抽离法。

掌握抽离法的练习:

(1)先尝试想象自己在门口看着自己在室内坐或立,练习数次。

(2)再想象站在自己的旁边约10尺处,看到自己的侧面、对面的人及周围的景物。

(3)想象自己慢慢回到本人站立/坐处〔返回本身),然后再抽离去刚才的侧旁10尺处。反复做数次,直到纯熟为止。

(4)回忆一次不愉快的经验,重取当时景象、声音及内心感受,然后想象自己抽离当时本人的位置,站在30尺远,隔着一层玻璃,看房内当时的你,注意内心感受的减轻。然后再往后飞退,甚至飞出窗外,想象当时景象的不断缩小。当心情平衡时,重复现

场,反复做数次,直至心中释然。

(5)想一些绝无关系的事(例如今晚吃什么宵夜之类》。

(6)想象下次会出现的困难场面,例如面对一个不讲理的客人、同事或者家人,想象会出现的情绪压力,然后试做上面第(4)点,飞出窗外,直到远处,注意自己情绪的改变。

抽离法的能力有四个阶段,达到第二个阶段便可以处理一般的需要。大多数人只须通过以上方法练习数次便能掌握。

①在无须说话或聆听的情况下抽离(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中)。

②在聆听但无须说话的情况下抽离(例如一个无理顾客正在对你说话)。

③当自己正在说话时抽离(例如在回答某人的责骂时)。

④双重抽离(例如看到一个站着的自己,正在对一个坐着的自己说话)。一些辅导技巧需要运用双重抽离(见图5一1),例如"消除恐惧法"、"接受批评法"。

5.6减轻头痛法

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运用经验元素去消解一般性轻微身\_体不适的技巧。

(1)用1~10的标准,给头痛一个定位分数。

(2)用一幅景象(在脑里)代表那份头痛。

(3)景象中首先要有制造头痛的动作(例如铁锤打击),然后想象锤下加枕头(一双、两双....)。注意定位分数的下降。

(4)改变景象的颜色,使之更柔和、舒服、平静。

(5)把景象放人银幕,把银幕的周边缩小。注意定位分数继续下降。若有需要,制造"双重抽离"(想象自己从空中望见自己坐在座位上,看着银幕)。

(6)把景象继续缩小至一个气球般大小,想象它因为轻而慢慢升起、远离,直至它在遥远的空中消失。

这个简单的思想技巧包含了下面的道理:

第一,定位分数。这个过程使头痛成为一件可以处理的事,1~10的标准使得它可以调校减轻。

第二,代表有性的景象。这其实是"抽离"的步骤,并且把一件无从捉摸的事化为有实质性的可供处理的事。

第三,铁锤加枕头。运用隐喻(Metaphor)去指示潜意识做工作,取得减轻头痛的效果。

第四,颜色改变。很有效的经验元素。

第五,银幕缩小。亦是很有效的经验元素,同时制造"双重抽离"的可能性。

第六,气球缩小与消失。运用隐喻去指示潜意识把事情完成。

只要明白个中道理,这个技巧可以灵活变化,对于身\_体上其 他的轻微不适.经常都有效。其中最重要的是:

*把问题形象化

*抽离

*改变经验元素

如果没有效果,一般有三个可能:

第一,受导者心中对这个方法有猜疑。

第二,受导者潜意识中这份头痛与一些深层的因素(身份,信念、价值)有关。可请受导者在心中问问潜意识想不想把头痛解决,并对潜意识说其它需要处理的因素将会在适当的时候处理。若潜意识同意,再用这个技巧便会有效果。

第三,身\_体出现不适(头痛)是一些疾病的征状.需要注意。若做完上面的步后其征状仍在.可以询问潜意识。若它没有回答,可以假定有需要特别照顾的事,(向潜意识)保证你会尽快处理它,请潜意识把那那征状减低。

5.7事情在脑里的位置---时间线

储存在内视觉中的经验记忆,是有其不同的位置的。

(1)如果你是惯用右手的人,你的时间线是:过去在左边,未来在右边(见图5一2),

来在右边(见图5-2),故此,当你回想一件往事的时候,它应该是在你的左边的。你可以试着闭上眼睛回想去年某一个特别的日子(例如新年、生日等)早上刷牙时的情景,用手指出情景的中心点所在,然后张开眼睛,看看你手指的位置。然后再闭上眼睛,想象你三年后同一个特别的日子早上刷牙的情景,用手指出情景的中心点所在,然后张开眼睛,看看这次你手指的位置。一般人第一次手指的位置会在鼻子的左前方,第二次则在鼻子的右前方。

(2)如果你平时生活比较紧张,觉得事情总是排山倒海般来到,而且总是急着想快点把事情做好,当你闭上眼睛想那些未完成的事情时,那些情景会在你的右方,而且在较高的位置,例如视线的上半部,事情的情景会较为接近你,而且一件贴一件般给你压迫感,颜色较鲜明,光亮度高。

(3)如果你平时生活比较轻松,觉得事情的来临自有它们的节奏,无须心急,当你闭上眼睛想那些未完成的事情的时候,那些景象也会在你的右方,但是没有那么接近你,与(2)比较,位置可能稍低一点,颜色会淡一点,光亮度也没有那么高。

以上都是我们脑里的时间线在内视觉的经验元素表现出来的模式。内听觉的朋友也会有类似的经验,虽然那不是景象而是声音。有些NLP技巧的确特别适合惯用内视觉的人,视觉叶竟是五个感觉器宫中效率最高的一个,而且一个人的内视觉是不会有问题的。有些不习惯使用内视觉的朋友喜欢问我这个问题。我说:"内视觉有问题的人每次回到家中都问太太是谁,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因为我们必须运用内视觉去储存熟悉的人和物的景象,以便下次见到认得。绝大部分人的内视觉都很正常,只是其中一些人遗忘了遥控器.不能随意地运用而已。

针对上面介绍的三点,就"改变内心推动力"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运用方面的可能性:

第一,有些人被一些往事所困扰着,例如与男/女朋友分手,被公司辞退,被人当众侮辱等。每当进人一些表面上有关的环境,例如有陌生异性在场,求职面试或者站在人群中,那些往事都会涌出,带来的情绪使这些人不能有效地表现自己,掌握机会,享受人生。往事本应在过去的位置,但是在这些环境中这么容易涌出,是因为它们在脑里都被放在现在和未来的位置。这是潜意识负责的保护机制,确保我在同样情况下不会再受伤害。这份原始的保护机制,在这些情况下,反而妨碍了我们的成长。这就是为什么在(5.3)"化解往事带来的情绪困扰"里介绍的改变内视觉经验元素的步骤里,要把电视机推向一边。用右手的人应把电视机推向左边'过去),但是因为有些人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先天是用左手的,所以我们提议往左或往右边推,找使自己更舒服的一边。

第二,觉得节奏太快而想慢下来的朋友,可以把手中待办的事情在脑里改变其呈现模式。首先挑选一件较大的事,思想其情景,然后:

·把书面或中心景象推远一点,若是高过视线,则把它拉低一点,与视线平衡便可。

·把光度调低一点(不要全黑或太暗,只要不那么耀眼便可)。把颜色的鲜艳度调淡一点。

光把景象推远一点已经可以感到舒缓了。之后,也可以多做一点。

·把待办的事想象成为一件事、一幅书面,按其先后次序排列,越快要做的越在前面,把后面的更推远一些。为了确保它们的存在,尝试想象一下如何想起某事便抽出该书面,想完便把它放下,它又回到整齐的排列里。

第三,节奏太慢而想给自己内心多点推动力的朋友,也可以用与上面相反的做法,去使自己内心多一份"着紧"的感觉。

·把要做的事的书面拉到右边(用右手的人),拉高至眼睛的水平,拉接近自己,越近的紧逼感越大。

·把书面放大,清晰化。

·把光度加强,颜色调至更鲜更艳。

·其它待做的事一一如此处理,并且想象它们一个书面紧贴一个书面。

在线阅读网全本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