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经典名著 > 自卑与超越 > 早期记忆的作用

早期记忆的作用

人的记忆和生活方式绝不会背道而驰。如果一个人在追求自己人生目标时,想到的总是“别人总是侮辱我”,那么他的记忆中也总是那些被人侮辱的事。随着他人生态度的改变,他的记忆范围也将有所改变。他会记住不同的事情,或者对记忆中的事情作不同的解释。

早期的记忆是极为重要的。首先,他们显示出了形成人生态度的原因以及其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根据一个人早期的记忆我们可以判定:这个孩子是否曾受到家长的溺爱或忽视;他合作能力的培养达到了什么程度;他喜欢与怎样的人合作;他遇到了怎样的难题以及他的解决办法。在一个先天弱视却极力想让自己看清东西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他对视觉的印象。在他的回忆中也许会是:“我望望四周……”或者描绘了一些颜色和图案。一个身\_体有缺陷的孩子,则会对跑、跳、玩耍印象更深。一个人在儿时就记忆犹新的事情,肯定和他对事物的兴趣有关,如果我们知道了他的兴趣所在,也就可以知道他的人生态度和目标。正因为此,早期记忆在一个人的就业指导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记忆的准确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其最大价值在于他们代表了个人的判断:“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人了。”或者“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在所有的记忆中,他们讲故事的方式和最早的记忆是最具代表性的。早期的记忆能够说明一个人的人生观,这是其人生态度的雏形。它可以让我们看出他是以什么作为自身发展的出发点的。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人的早期性格,就无从了解其真正的性格。

有时当我们问及他们的早期记忆时,也许会被拒绝回答,或者说不知道哪件事在先了,这同样是对自身的一种揭示。我们可以判断,他们不想让我们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或者不想与人合作。但是一般的人还是很愿意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早期记忆的。很少有人能够理解早期记忆的意义,但是大部分人却能够从他们的早期记忆中说出自己生活的目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能用一种中立的态度去评价周围的环境。早期的记忆中浓缩了很丰富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我们可以要求一个班的学生写下他们早期的记忆,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这些记忆作出解读,就为了解这些孩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为了便于理解,我将举几个早期记忆的例子进行说明。除了他们的早期记忆外,我对他们都一无所知,甚至他们的年龄范围我都不了解。我们在他们早期记忆中得到的意义本来是应该和他们的性格进行核对的,可是在此我们只是为了实践我们的技术,猜测出他们记忆中的其他意义。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事情是真实的,并对其记忆进行比较。尤其是我们能够从中知道一个人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勇敢还是胆怯,希望被关照还是具有独立精神,喜欢付出还是只懂得接受。

1.“因为我的妹妹……”我们必须注意在早期记忆中出现的那个人。由此我们看出此人的妹妹对他的影响很大。妹妹对他的成长造成了一层阴影。一般我们可以从他和妹妹之间看到一种敌对的竞争关系,而这种关系定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多麻烦。如果一个孩子的心中存有了敌意,那么他对别人的兴趣就会比一般孩子差很多。可是,我们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也许他和妹妹之间的关系很好。

“因为我和妹妹是家里最小的两个孩子,所以一直等到她可以上学的时候,我才被送进了学校。”现在,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的敌意了:妹妹妨碍了我的生活,因为她小,我不得不等着她,她限制了我的成长。如果这是这段记忆的真正意义,我们就可以想到,这个孩子会认为:“有人妨碍我、限制我就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危险。”这个孩子很可能是一个女孩,如果是男孩,基本不会等到妹妹上学的年龄再进入学校。

“我们是在同一天进入学校的。”这样的做法对女孩的成长没有益处,因为这样会让她认为:因为我年龄大,所以就得等着后面的人。并且这样的想法还会被她运用到任何情况之下。她觉得正是因为妹妹,自己才受到了冷落,她还会将这种冷落归罪于某个人,这个人很可能是她的母亲。如果她因此更倾向于父亲,希望得到他的宠爱,就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了。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母亲在我们上学第一天的表现,她逢人便说她如何孤单。她说‘那天下午,我多次走出大门去看,想让女儿早点回来,好像她们永远都回不来了似的。’”这是她第一次提到自己的母亲,她眼中的母亲是那么不明智。“好像她们永远都回不来了似的”这句话将母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个女孩也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可是其中又藏着焦虑和紧张。如果我和这个孩子交流,定会听到她说母亲是怎样地爱妹妹。可是这样的表现并不会让我们感到惊讶,因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总会得到更多的偏爱。从这一段记忆中,我们可以看出,姐姐因为和妹妹的对立,感到自己受到了限制。在之后的生活中,嫉妒和不敢竞争的性格也许会缠绕着她。我们不必惊讶于她不想和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相处。有的人一生中都感觉自己太老了,很多嫉妒心重的女-人甚至觉得自己比不上那些年轻的女-人。

2.“我最初的记忆就是爷爷的葬礼,那时我仅三岁。”这是一个女孩写下的。她对死亡的印象极深。这说明了什么呢?她认为死亡是最不安全的事情。从她童年的经历会衍生出这样的想法:“爷爷也会死去。”也许爷爷对她过分宠爱。祖父母大多都对孙辈很是溺爱,因为他们对于教育孩子的责任少于他们的父母,他们希望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并以此表明他们依然能赢得别人的喜欢。我们如今的文化总是很难让老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以他们总爱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肯定自己的价值,比如喜怒无常。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女孩从小深受爷爷的疼爱,这种爱被她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所以,爷爷的去世对她的打击很大,一个亲密的伙伴就这样离开了。

“我清楚地记得他躺在棺材中的样子,脸色苍白,一动不动。”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看死人,尤其是在她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曾听很多孩子说,他们对死亡的印象极深,很难忘掉。这个女孩同样如此。这种孩子一般会极力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想让自己当一名医生,因为他们觉得医生比其他人的素质更高,更能与死亡抗争。当问到医生的最初记忆时,其中总会含有对死亡的记忆。女孩亲眼见到——“躺在棺材里,脸色苍白”。由此可见,女孩也许视觉更强一些,她很喜欢观察周围的环境。

“后来我们来到了墓地,棺材被慢慢地放下,那些绳子从冷冰冰的棺材中拉了出来。”这一情景更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她的确是视觉型的女孩。“这段记忆让我心存恐惧,后来当我听到有朋友或者亲人去了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内心就非常害怕。”

我们再次看到了死亡给她留下的印象。如果有机会和她交流,我定会问她:“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她的回答可能是医生。如果她避而不答或者有别的答案,我则会加以暗示:“你难道不想成为医生或者护士吗?”她提到“另一个世界”,其实是对内心恐惧的一种补偿。从这段记忆中,我们知道,她的爷爷很疼爱她,她是个视觉型的女孩,并且死亡在她的头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从生活中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早晚会死的。这句话确实很对,但是我们关注的事情并不仅限于此,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事。

3.“在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她最先提到了父亲,可见这个女孩对父亲的关注大于母亲。对父亲的兴趣常常发生在发育的第二阶段。孩子首先关注的人一定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和母亲是亲密无间的。孩子希望母亲时时陪在身边,孩子的精神活动也是和母亲紧密相连的。如果孩子对父亲的关注多于母亲,这只能表明这位母亲并不合格,孩子对母亲也并不满意,其中也许是因为她有了弟弟或妹妹的缘故。如果她再提到一个比她小的孩子,我们的猜测就被证实了。

“父亲给我们买了一对矮种马。”

由此可见,这个家中不止一个孩子,我很想了解另一个孩子的情况。

“他牵着缰绳把马带了过来,我的姐姐,比我大三岁……”在此我要说之前的猜测是错误的,她家不是拥有比她小的孩子,而是比她大的姐姐。也许妈妈更宠姐姐,这就是这个女孩提到父亲和两匹小马的原因了。

“姐姐手持缰绳,威风凛凛地骑马上街。”

这是姐姐胜利的表现。

“我的马怎样都赶不上姐姐的马。”这是因为姐姐走在了前面。“我摔倒了,马带着我在前面跑。这本来是胜利的开始,却落得了如此惨败的下场。”

姐姐胜利了,她出尽了风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女孩的意识是:“如果我不小心,胜利的人永远是姐姐,我只会是失败者,落得一身狼狈。我求取安全的唯一办法就是胜过姐姐。”我明白了姐姐赢得妈妈的心的原因,也知道了妹妹倾向于父亲的原因。

“虽然后来我的骑术超过了姐姐,但是却弥补不了那次的伤痛。”

如今我们的猜测得到了证实。我们看到了两姐妹之间的竞争,妹妹认为:“我总是落后者,所以我必须赶上去,超过他人。”

这种类型在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在次子和最小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这样的孩子前面总有长于她的哥哥姐姐,所以她一直想超越他们。这个女孩的记忆使她的人生态度得到了强化,让她感觉:“在我前面的人会对我造成威胁,我必须永远争先。”

4.“我最早的记忆是被姐姐带去参加各种宴会或社交活动。我出生时,姐姐已经18岁了。”这个女孩认识到了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也许从这一段记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合作能力比别人强很多。姐姐比她大18岁,由此可见姐姐是家里最宠爱她的人,对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姐姐用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开拓了她的兴趣。

“在我之前,家里的孩子们只有姐姐是女孩,另外四个都是男孩,所以姐姐很喜欢带着我到处炫耀。”我们应该知道,这种方式并不好,当一个孩子被当作‘炫耀品’拿出去的时候,她会将目光放在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上,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在这些聚会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姐姐常常让我说像‘告诉他们你叫什么?’这类的话。”其实这种方法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这个女孩因此患上口吃或出现语言障碍并不足为奇。孩子口吃的原因常常是因为别人对她的语言过于关注。她并不能自然轻松地与人交流,反而要过分关注自己,使别人更加了解自己。

“我还记得,当我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回家总会受到训斥,后来我就开始讨厌出去见人了。”看来之前我们对她下的定论并不正确。如今我们发现,在这个女孩早期记忆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含义:“我被带出去与人交往,可是我并不喜欢这样。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不再喜欢与人交往和合作。”所以,我们可以想到,她至今仍然不想与人交往,她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尴尬、拘束。她在心里认为,与人在一起自己必须出头,可是她又感到这样很累,慢慢地,她与人在一起时,就变得难以接触了。

5.“小时候的一件事令我记忆很深。在我四岁那年,曾祖母来看我。”我们已经知道祖母对孙子是十分疼爱的,那么曾祖母对她的曾孙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她来看我们的时候,我们全家在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可见女孩对自己的家庭兴趣浓厚,因为她对家中的那张照片记忆犹新。由此我们可以说,女孩很依恋自己的家。如果我的猜测没错的话,她的兴趣也仅限于自己的家。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们开车去了另一个镇。到照相馆之后,他们给我换上了一件白色的绣花裙。”这个女孩也许是视觉型的人。

“在拍全家福之前,他们先让我和弟弟拍了张合影。”我们看出这是一个恋家的女孩,弟弟是家庭中的一员,之后我们也许还会听到她和弟弟之间的事。“弟弟被放在我旁边椅子的扶手上,并在他手中放了一个红色的球。”

她再次想起了那个球,“可是我的手中,什么都没有。”

从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女孩争取的是什么了,她告诉自己,她不如弟弟受宠。我们可以猜测,弟弟的降生将她在家中的地位抢走了,她对此难以接受。

“他们让我们笑。”

她意在告诉我们:“他们让我们笑,可是我笑得出来吗?弟弟被摆在座位上,手中还拿着一个红色的球,而我的手中却什么都没有。”

“在接下来的全家福中,每个人都拍得很好看,只有我没有笑。”她要和家人作对,因为她感觉不公平。在她的早期记忆中,她没有忘记家人对她的态度。

“当他们让我们笑的时候,弟弟笑得很甜。他的确很可爱。至今我都很讨厌照相。”这样的记忆可以让我们很容易地感受到他们对于人生的态度。

当我们内心存有某种印象时,总爱用这种印象去解释所有的事情。很明显,在那次拍照片的时候她很不高兴,所以后来她不喜欢拍照片。我们常常发现,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感到厌烦时,常常为他的行为找到各种理由,并利用他经历中的事情去证明。这段早期的记忆让我们了解了她两方面的性格:第一,她是视觉型的人;第二,她很恋家,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她的早期记忆在家庭的小范围内,这表明她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6.“我最初的记忆是,在我三岁左右的时候发生的一次意外。一个为我父母帮忙的女孩将我们带到了地窖中,让我们品尝苹果酒,我们都很喜欢喝。”

发现自家地窖中的苹果酒十分有趣,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现在让我们做两种猜测:也许这个女孩在面对新环境的时候会有很积极的心态;也许她还会这样认为,当有胆大的人引诱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被他们带坏的。

以下的回忆也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过了一会儿,我还想喝,所以我就自己动手了。”这个女孩胆子很大,她敢自己动手。

“不一会儿,我的腿开始发软,结果我将苹果酒桶打翻了,酒洒了一地,地窖中变得很--湿--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禁酒主义者的诞生。

“我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件事让我不再喜欢苹果酒或者含酒精的饮料。”

这件小事成了影响她人生态度的成因。如果我们平静地分析这件事,似乎它并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她却认为,正是这件事让她不再接触酒精类饮料。我们也许会发现她是一个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她也许是个自立的人,在犯错之后懂得如何改正。这种品质也许会伴随她一生,就好像在说:“当我犯了错误的时候,我如果知道自己确实错了,我会加以改正的。”如果事实确实如此,她的性格一定很好,积极向上,勇敢面对一切,一直追求自我完善,过着一种很有价值的生活。

在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只是在训练推测力。在我们确定自己的说法是否正确之前,一定要多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接下来让我们说明性格在人的所有表现中体现的相连性。

一个35岁的男人,曾因为患有神经焦虑症来找我医治。他只要离开了家就会感到焦虑,但是他不可能不出去工作。只要到了办公室,他就开始唉声叹气,一直到晚上和母亲坐在一起才好一些。当我问及他的早期记忆时,他曾说:“我记得在四岁的时候,我坐在家里的窗户前,看着外面忙碌的人们。”他喜欢看别人工作,而自己只想在一边待着观望。要想帮助他,就要让他摆脱自己不能和别人一起工作的想法。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有靠别人养活而生活。我们必须对他的这一观点加以改变。我们并不应该因此而责怪他,用药物治疗更是没有任何用处。当然,他的早期记忆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为他寻找一些令他感兴趣的工作。他喜欢观察,可是他有些近视,正是因为这一缺陷,使得他对事物的关注力更强。一直到他参加工作的时候,头脑中想的仍然是观察,而不是工作。但是这两者并不矛盾。在他痊愈后,他开了一家画廊。他用自己的方式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还有一位32岁的男人,他患了失语症,不能正常讲话,只能怯懦地出声,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两年时间。患这种病的原因是他不小心踩在了一块香蕉皮上,并撞上了出租车的玻璃。他接连吐了两天,并患上了头疼症。可以肯定,他得了脑震荡,可是他的喉咙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这并不是他患有失语症的原因。他曾在八周的时间里完全不能说话。为此他打起了官司,可是这件事的确很难裁决。他认为这起事故的责任人应该是出租车司机,所以他向出租车司机索赔。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他可以拿出伤残的证据,也许会有把握胜诉。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不老实的人,他没有大声讲话的必要。也许在事故之后他确实发现了自己讲话困难,可是现在他却不明白为什么讲不出话。

这个病人曾要求喉科专家帮忙,但是专家却找不到任何毛病。当我问到他早期的记忆时,他说:“我记得自己躺在摇篮中,来回摇晃。可是后来摇篮的挂钩脱落了。摇篮掉了下来,我受了重伤。”

没有人愿意被摔,可是这个人好像把受伤看得过于重要了,他总认为这是极其危险的事。这成了他的注意力所在。

“当我摔下来的时候,门打开了,母亲跑了进来,她被吓坏了。”他用这件事吸引了母亲的注意力,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对母亲的责备,他认为母亲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所以,他认为出租车司机有错,同样,出租车公司也是有错的,他们没有很好地照顾他。由此可见这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他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

在另一段记忆中他讲述了类似的故事。“在我五岁的时候,从20英尺高的高处掉了下来,然后被一块很重的木板压住。那时几乎有五分钟的时间我说不出话来。”可见此人很容易丧失语言能力。他好像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失语能力,并总是把原因归结在摔倒上。我们虽然认为这并不是理由,但是他却这么认为。他可以很熟练地运用这一“技能”,只要跌倒,就会立刻失语。我们只有让他了解到自己的错误,让他明白失语和摔倒是几乎毫不关联的两件事,尤其是让他知道车祸之后没有必要两年多的时间都低声细语地说话,他的病才会痊愈。

然而,这些记忆好像揭示了他不能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他继续说道:“我母亲又跑了出去,她看起来很激动。”他两次摔伤的经历吓坏了妈妈,并让妈妈更关注他。他是一个想吸引众人目光的孩子。我们应该明白,他想让那些给他带来不幸的人付出代价。如果这些事搁在其他被宠坏的孩子身上,也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那些孩子却不会采取失语的手段。这是这位病人的一个特点,他的人生态度是由他的经历造成的。

一个26岁的男孩总感觉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找到了我。八年前,父亲帮他在经纪行业找了一份工作,可是因为没有兴趣,他辞职了。他还想找其他的工作,但是并没有找到。他还说自己失眠,甚至动过自杀的念头。当他放弃了当经纪人的工作后,在另一个镇上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后来他收到了一封信,说他的母亲生病了,于是他又回到了自家住的镇上。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想象母亲对他的溺爱程度,可是他却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也许我们会发现他一生都在和父亲对抗。当我们谈到家中的排行,他说自己是最小的孩子,且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有两个姐姐,大姐总喜欢命令他,二姐也有同样的毛病。父亲每天对他唠叨个不停,他觉得除了母亲之外,全家人都在限制他。

他14岁才进入学校,后来父亲将他送去了一所农业学校,他毕业后就可以帮助父亲打理农场了。他在学校的表现很好,可是他却不想让自己当一名农场主。于是父亲给他找了一份经纪人的工作。奇怪的是,他一直干了八年,可是却一直在说自己想尽力为母亲多做事。

小时候的他很邋遢。他怕黑,也怕一个人待着。当我们听到某个孩子很邋遢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那个要求他搞卫生的人。当我们听到某个孩子害怕黑暗,不想一个人待着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那些安慰他、关心他的人。然而,这个年轻人背后的那个人就是他的母亲。他觉得交朋友很难,可是却能和陌生人很好地相处。他没有谈过恋爱,对爱情没有任何兴趣,也从来没想过结婚。他认为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逃避婚姻的理由。

他父亲曾强迫他继续从事经纪人的工作,但是他却想去做广告。然而他很清楚,家人不会给他钱让他去做的。我们看到,他做任何事情的目的都与父亲的意思相悖。他在做经纪人的时候,虽然有了一些积蓄,可是并没有将这些钱投到自己喜欢的广告业中。他说自己想做广告只不过是故意与父亲为敌。

从他的早期记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被溺爱的孩子对严厉的父亲的反抗。他记得在父亲的餐馆打工的情形。他喜欢洗盘子,喜欢将盘子从这张桌子上放到那张桌子上。他的做法激怒了父亲,所以父亲面对着所有顾客给了他一耳光。这一经历让他把自己的父亲看成了一生的敌人,并且一生都在和父亲为敌。如今他依然没有诚心工作的意思,只不过是想以此伤害父亲,这样他会感到更加满足。

我们也不难理解他自杀的想法。自杀是一种谴责。在想到自杀时,他就会将责任归于父亲身上。对工作的不满他同样会归咎于父亲。父亲的任何建议,他都不会接受。但是因为他是被溺爱的孩子,经济上无法做到自立。他不想真心投入工作,只想玩儿,可是却很想和母亲合作,所以他又想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他的失眠又是怎么显示出他对父亲的对抗呢?

如果一晚上无法入睡,第二天工作肯定没有精神。父亲希望他好好工作,可是他感觉很累,无法做到。他就会说:“我不想工作,你强迫我也没用。”但是他会为母亲和家里的经济状况着想,所以也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可是这样就会给家人一种错觉:这个孩子没有希望了,家里也不会再供养他了。但是,他必须为自己找一个借口,所以,他得了一种令人头疼的病——失眠。

最初,他说自己是不做梦的,但是后来他想到了自己常做的一个梦。他梦到有人朝墙上扔球,然后球朝他弹了过来。这个梦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可以将梦和他的人生态度相联系吗?

我问他:“后来怎样了呢?”他说:“当球向我弹来的时候,我就醒了。”

现在,他失眠的整个框架已经被勾勒出来。他把这个梦当成了闹钟,将他从梦中叫醒。在他的意识中,所有的人都向前推他,驱使着他,强迫他做不喜欢做的事。他梦到有人朝墙上扔球,每到此时,他就会醒。结果,第二天,他就会累得无法工作。父亲正在焦急地等着他去干活,而他就开始用这种方式对抗父亲。如果他这样做只为了和父亲对抗,那么我们会觉得他很聪明,因为他竟能想到这样一种抗争武器。但是,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于别人,他的人生态度都是不对的,所以我们需要帮他纠正。

当我给他做了解释后,他就再没有做过这个梦,可是他却常常从半夜中醒来。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梦的目的,所以不再有勇气做这个梦,但是,他每天不能安静地睡觉,第二天仍然无法正常工作。我们该怎样帮助他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与父亲合作。如果他仍然将注意力放在击败自己的父亲上,那么谁都帮不了他。

最开始,我依然像往常一样顺应他的意思。我说:“你父亲这样做的确不对。他不应该对你时时发号施令,这不是明智的做法。他也许有需要治疗的地方,但是你能怎样呢?你指望他去改变吗?如果天要下雨,你应该怎么做?你只有支起雨伞或者打车,我们和风雨对抗或者想打败它是毫无意义的。而现在的你就好比在和风雨抗争,只会无谓地浪费时间。你以为这可以表示你的强大吗?你可以战胜它们吗?事实恰恰相反,它只会更强烈地伤害到你。”我把他的所有问题都联系在了一起,他对工作的犹豫,自杀念头的产生,离家出走的行为,失眠的症状,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他通过惩罚自己去惩罚他的父亲。

我还为他提出一条建议:“如果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你总是想自己随时会醒,就会把自己搞得很累,无法好好工作,你父亲定会很恼怒。”我想让他了解到事实,他将目光放在了惹怒父亲上。如果我们不让他停止这种行为,任何治疗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这种情况很像那种恋母情结的情况。这个年轻人只想伤害自己的父亲,但是对母亲却异常依赖。然而,此事例与性无关。他母亲很宠爱他,而父亲却极其冷淡。他受到了这种不良教育的影响,所以人生态度也变得扭曲。这和遗传也毫无关系。他的行为和原始人吃掉部落首领的行为不同。他的行为是被经历所逼迫的。这种行为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只要他有一个宠他的母亲、一个严厉的父亲,就如同这个年轻人的情况一样。如果一个孩子和父亲对抗,而自己又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他采用那种方式情有可原。

在线阅 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