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关于吃的作文 关于吃的作文
以下介绍了很多美食,lz可以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和喜欢程度,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美食来写这篇作文。
美味的小笼包
常听人们说小笼包美味可口,我却从没尝过,也不知是啥味道。这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小笼包子店让我开开眼界,饱饱口福。那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宝塔顶上一阵阵香气随风四溢,形状也和包子差不多,难怪叫小笼包。小笼包以上一般都是一笼里面有十个,每个都是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雪球似的,只不过上面有一个凹凸不平的地方,还没上来我就被这香气熏得如痴如醉了。真恨不得把整个蒸好的小笼包一口吞掉。 一笼小笼包上来了,我坐在椅子上,刚蒸完的小笼包发出了一丝淡淡的香气息。一闻到这种香气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刚夹起一个 “小胖墩”塞进嘴里,它就开始反 抗。 我这时肚子正饿得咕咕叫,恨不得将嘴巴变大,把四笼小笼包一口吞下去。于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小笼包,因为轻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军万马往我嘴里奔跑。我把它沾一点醋,轻进我的嘴里,肉馅又松又软,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松了下来,鲜美无比 妈妈说:“吃小笼包应该先醮点醋,轻轻咬一个洞,把里面鲜美的汤汁吸干,再吃皮和肉。小笼包的美味精华就在汤汁里。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吃,汤汁鲜、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极了。果然,小笼包一会儿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鲜鲜的,浓浓的,咸咸的,让你吃了还想吃。于是我又缠着妈妈去买一客,当阿姨笑盈盈端来后,我又怎能放过呢?吃了一个又一个,在吃得满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称赞道:“美!真是美味之极。”一眨眼,又被我消灭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添添嘴,余兴未了。 怎么样,心动了?西东不如行动,去吃吃你们家乡的小笼包吧!
油炸臭豆腐
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时候,一放学就往街上跑,当然,这是在口袋里有几个钱的时候。穿过小巷,翻过小桥,就可闻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经营油炸臭豆腐的是个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总是挑一副担子,担子其实是木头做的箱子,前面一个箱子放着臭豆腐、酱油、辣椒酱和一叠小盘子,还有一个罐头瓶,里面插着几双筷子。后面一个箱子安放着一只小煤炉和一口锅。
老人总是站在街的拐角,专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从没有听过他的吆喝声,但总有许多食客寻着香味而来,在他的小担子前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别的臭豆腐没有什么两样,但一入锅再一出锅,就变得金灿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酱(他的辣椒酱是自制的,红艳艳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黄黄红红,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为非常烫),外黄内白,外酥内嫩,香辣刺激,此时已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总是只炸几块,炸好几块卖几块,所以等的人都是一个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礼。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这担子前就都变成“辣妹子”了,辣椒酱涂了厚厚的一层还要涂,女人此时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红,涕泪交加,热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说:辣得结棍,勿要吃得格许多。说归说,他也不去阻挡。所以,老人的辣椒酱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时,我父亲每月给我五毛钱,至少有一半的钱是贡献给臭豆腐了。一块臭豆腐一分钱,吃完一块,这一天才能安静下来。有时候没有计划好超支了,那么,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里跑,怕自己的眼睛里会长出钩子来。不过,那样的时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担子前,老人总会洞察一切,好象发现了我的口袋里没有半分钱,就会笑眯眯地炸一块最脆最嫩的送给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个月父亲寄钱来的时候,我马上就去还给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块臭豆腐给我。
离开那个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美味的油炸臭豆腐(虽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过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总是差了一点)。它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和它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头粥
我只吃过一次肉骨头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一向节俭的舅母突然提出带我去吃肉骨头粥。我受宠若惊,一路屁颠屁颠地紧跟在她身后,生怕她又突然改变主意。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拐进一条小巷。远远看见一个小铺子飘出阵阵白雾,还听到铁勺敲锅沿的声音。舅母领着我走进这间铺子,铺子里已经座无虚席。大家都在唏哩哗啦地喝这叫肉骨头粥的东西,好象这东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们领进里间的灶旁,满脸歉意地说:“就在这里吃吧。”老板娘是一个40来岁的女人,头发齐耳,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的发卡别在耳后。我生怕舅母临阵脱逃,赶紧自做主张说:“可以可以。”结果招来舅母两个白眼。“好吧,来一碗肉骨头粥。”老板娘一手抄起大铁勺,一手揭开大锅盖,顿时一股热浪席卷着肉粥的香味扑鼻而来。她用大铁勺在锅里搅了搅,盛了一大碗粥递给我。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经煮得不见原形,粥面上还点缀着几小块肉骨头。我小心翼翼地尝了尝,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我就这样站在大灶旁,端着大碗,呼啦呼啦地喝着有生以来第一次肉骨头粥。最后还像小狗一样把那几块肉骨头啃得干干净净。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钱。
后来,舅母告诉我,煮肉骨头很麻烦。先要把肉骨头(连着些肉的骨头)煮上几小时,然后再把新米淘好放进去,再煮。不能煮焦,关键是要掌握火候,细火慢熬才行。最后放上盐和味精。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肉骨头粥的,费时费力还不经喝。她还警告我,街上的肉骨头粥不能多吃,因为有的老板为省钱把客人吃过的骨头,又重新放进锅里煮。也不知她说的是真是假。反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肉骨头粥,不是因为害怕不卫生,而是口袋里的钱还不够分配的呢。
不过,我还是经常到那家肉骨头粥铺去,主要是想看看她们怎么处理吃完的骨头的。可老板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图,总是笑眯眯的招呼我:“小姑娘,来吃一碗啊。”然后,我撒腿就逃。
阳春面
阳春面名字挺好听,很高贵的样子,其实是江南老百姓最爱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气掏钱的大众面食。《上海的早晨》中资本家徐义德为了逃避公私合营装穷,叫小伙计送的午饭就是这个阳春面,可见,阳春面是属于劳苦大众的专利。至于为什么取这样一个阳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义吧,但我敢肯定,取这个名字的人绝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别喜欢吃阳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带领全家到镇上的面馆去吃阳春面。两个表弟兴高采烈,但我却很不喜欢。阳春面上除了撒一些葱花就没有别的了,光溜溜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没有方法把一碗阳春面吃完,我总是旁敲侧击地提醒舅舅还是吃馄饨好,至少还有点肉味。但舅舅坚决不肯,说馄饨太贵,又不经吃,同样一角钱,阳春面吃得饱饱的,而馄饨却只能塞牙缝。舅舅的牙缝好大。不喜欢吃,但每个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整整六天他们都在等着这一天。镇上那家面馆都认识舅舅,每次一来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阳春面来,然后,舅舅一家就开始埋头苦干,并制造出幸福的声响来。每当此时,我就望着面前的阳春面愁眉苦脸。
陆文夫在《美食家》里专门提到过阳春面,说第一锅的阳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赶早去吃头汤。我想,舅舅们吃得绝对不是这种阳春面。但不管怎么说,我对阳春面是没有兴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光饼
光饼是福州的小吃。据说是记念戚继光而来的,总之和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关系。
小的时候总喜欢站在高高的桶炉前面,看师傅做光饼。做光饼的师傅到处都有,一个案板,一个炉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饼师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碱水和盐水的面团摔得啪啪作响,然后分成一个一个剂子,用手左右一拍,一个小圆饼就出来了,再用一根竹签往中间戳一个小洞,就势往桶炉内壁一贴,等着吧,不一会,炉内就飘出香味来。估计差不多了,光饼师傅就用小铁铲利索地一铲,焦黄的光饼就跳出来了。
这光饼硬梆梆、黄通通的,咬得很费劲,没有一口好牙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对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后总是吃了一块还想带走第二块。光饼耐嚼还耐储藏,放它十天半月没有问题,坚韧不拔,很有民族气概,可能这就是它和戚继光的关系吧。光饼很便宜,一分钱一块,那时经常光顾光饼炉,买上一两块,一路嚼着上学校。
冬天光饼师傅比较幸福,守着炉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阵还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炉子上嗤嗤作响。我就不敢买了,因为那光饼里必定也有光饼师傅勤劳的汗水。
前段时间,在福建“老乡”处提到光饼,他们都说那玩意好吃而且对牙齿有利,经常嚼嚼绝对比“白箭”“绿箭”效果好。但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都好多年没有吃过了。但愿,这光饼炉子还能在福州的某个街角看到。
芋头果
芋头果是福州的早点之一,也称三角糕。据说是把槟榔芋煮熟后剥皮碾成糊状,再掺入米粉揉合而成。然后,切成一块一块三角形状,放到油锅里去炸,直炸得两面焦黄,出锅。吃的时候,用一张纸包着芋头果的下端(因为很油),以一个角为突破口,咬一口,外焦内嫩(内色灰白),还有一股芋头的清香,嗯,味道好极了。
炸芋头果的摊子也是到处都有,每天一大早,就可看到街头巷尾支起的一个个摊子,烟雾缭绕,香气四溢,买芋头果的人端着碗或提着小竹篮,等着芋头果出锅。往往炸出一锅就买出一锅。但也有买不完剩下的,搁一两个时辰也不要紧,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它不象油条,登陆不久就成了嚼不烂的老油条。所以,卖芋头果的摊主都很自得,有时候上午九十点钟了,还不见他们收摊子,慢悠悠地守着还没有卖掉的几块芋头果。他们知道总有肚子容易饿的人自会寻香而去。
福州的市民通常是一碗锅边糊外加一只芋头果就解决了早饭问题,既好吃也实在,吃完后,打一个饱咯去上班,这革命干劲足得没法说。
锅边糊
一次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侃吃,我说要论吃,还是福州的锅边糊好吃。他们齐声问:什么叫锅边糊?这帮平日里吃遍天下无敌手的家伙竟然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得意洋洋地开始向他们介绍福州小吃——锅边糊。
锅边糊在福州乃至福建许多地方都有,但在外地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出产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没有一种叫“虾油”的调味品,而锅边糊没有加虾油就不成为锅边糊了。
锅边糊的制做很复杂,要先把大米淘净浸泡几小时,然后磨成糊状待用。支一口大锅,煮上一锅汤,汤里放上虾米、蛏干、香菇、葱、蒜、芹菜,最后放进必不可少的虾油若干勺,这浓汤就做成了。这还没有完,万里长征第一步。将汤倒出另装,下清水若干烧到七成热时,锅边抹匀花生油,然后舀一碗米糊绕锅浇一圈,盖上锅盖。三分钟后见锅边米浆起卷时,用锅铲铲入清水中,再加入清水,重复上述行为。当最后也就是第四次浇完时,放入一份浓汤料,并视情再加入虾油等辅助调料。煮熟后盛放在另一口锅中,用微火保持温度,待售。
总之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没有耐心是做不成的。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锅边糊的,要吃就到街上去买。福州的大街小巷饭店小摊都有买,而且很便宜。锅边糊味道特别,海鲜味浓,每片米糊都打着卷,白白的,象一管管青葱,非常爽口,再配上黄黄的虾米、蛏干,黑黑的香菇,绿绿的葱蒜,色泽鲜明,令人食欲大开。
听到这里,同事们的喉咙都动了一下。然后商量,什么时候能去福建出差,一定要去尝尝这锅边糊。我补充说,在福建,锅边糊都是作为早点和茶余饭后的点心的,并不把它当正餐,大概它是管吃不管饱的缘故吧。想想本地品种单一而又甜得发腻的小吃,大家都说:福建人民真是幸福。
是啊,福建人民真幸福。
馄饨
我想,大概没有什么小吃有馄饨那么普及和名称多样了。馄饨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云南广西一带叫云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馄饨。
内容差不多,形式却有些差别。福建的馄饨注重鲜,加虾油是它的一大特色。小时候总是被喜欢吃馄饨的母亲支出去买馄饨,买来买去,也就买出经验来了。知道街头的那家馄饨味太浓,吃完后就要赶紧灌开水;而街尾的那家馄饨味道尚好,就是只见皮不见肉;最好的是穿过几条街的那家“野”店,说它野,是因为时开时不开的,好像全凭主人兴趣。这家的馄饨量足味最地道,每只馄饨雪白剔透,中间一点红红的肉馅若隐若现,再配上几粒葱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莲。福建的馄饨一般都很节俭,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点再往馄饨皮上一翻,一只馄饨就完成了,往往一盘肉泥可以对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馄饨。吃馄饨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们可以不计较得失,慢悠悠地翘起兰花指,用小调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馄饨往樱桃小口里送。所以,较之其他小吃,福建馄饨更显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馄饨则个性鲜明,阳刚味十足。首先一大特色是没有汤,第二大特色是辣得过口不忘。那一年去成都调研,特地拜访“抄手”,谁知端上来的是几只干巴巴的结结实实的饺子状馄饨,上面还浇了一层红彤彤的辣椒油。仗着本人吃辣还有一些功底,挣扎着把这碗“抄手”给吞了。结果,除了辣,我已经不记得它还有没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带,馄饨是最常见的小吃,这里的馄饨分为大馄饨和小馄饨两种。大馄饨里馅比较多,有鲜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饺子那样皮厚馅足,江南人总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样干脆利:“妈妈,您也吃一块吧。”“你先吃吧。”我听了,脸刷地红了:平时,妈妈总是最后吃水果,吃的水果也不太甜。突然,一个好办法在脑子里闪过。
我拿着一块西瓜跑到阳台上,对妈妈说:“妈妈,西瓜不好吃。”妈妈放下手中的衣服,满脸惊奇地说:“我尝尝看。”见妈妈中计了,我心中一阵窃喜,可脸上还是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妈妈拿过我手中的西瓜,咬了一口,还没等她回过味来,我就兴奋地说:“妈妈,西瓜好吃吗?”看着我的样子,妈妈心里全明白了,一把搂住我,笑着说:“你呀……”我趁机又把西瓜塞到妈妈嘴里。就这样,妈妈开开心心地把一块西瓜吃完了。我也把自己的那一块给吃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那天吃的那块西瓜特别甜特别香,让我永远难忘。
昨天是中秋节,晚饭以后,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吃柿子,一边赏月。
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么美的月亮能不让人心动吗?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这时爸爸说:“其实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些光是不热的。” 不久,月亮旁边出现了一丝阴影。爸爸又说:“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过里面没有水。”
啊!这皎洁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这时嫦娥一定很后悔,真应了那句古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着后羿。后羿地在地球上看着给嫦娥的月饼和水果,默默地想念着嫦娥。再说吴刚,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树,砍了又长……玉兔专心致志地捣药……”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虽然年早已过完,但过年期间的事却犹如昨天发生,历历在目。最令我难忘的是那次去奶奶家吃年饭。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刚到奶奶家门口,就看到门栏边贴着对联,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显得一派喜气洋洋。一进屋,哇!客厅里坐满了人,有大姑、二姑、姑父、舅爷爷……就连已经九十多岁的太姥姥也来了。原来十分宽敞的屋子似乎一下子变狭小了。我赶紧挨个拜年,屋里到处是祝福声,笑声。
开始吃年饭了,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香味扑鼻而来。有鲤鱼跳龙门、凤爪、长长久久……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们小孩坐一桌,大人们坐一桌。菜刚上来,我们就开始了“打仗”式的抢菜。几双筷子同时伸向一盘菜,筷子头不停的碰撞,发出“咔啦、咔啦”的声音。然后夹了菜的筷子都“凯旋而归”了。抢的最凶的是粉条。盘子还没有放稳,小孩们就抢起来。我刚夹起一大堆粉条,就被他们挤了下去。粉条拖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甩来甩去,引来一双双筷子和我争夺胜利的果实。大人们却和我们大大相反,他们评评这个菜,说说那个菜,还不时的讲几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窗外爆竹声不时的传来,烟花在空中绽开一朵朵彩菊。屋内的笑声压过了爆竹声。大家纷纷举杯祝福,我也凑上去祝太姥姥寿比南山,祝舅爷爷四季来财……大家都夸我会说话,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就在着喜庆的气氛中我们送走了鼠年,迎来了牛年。
参考资料:baidu
关于吃的作文400字
吃,是门不简单的学问。艰涩深奥,错综复杂,要细细分来,充当一门大学课程也不为过。
这吃的第一境界,叫“大嘴吃四方”,天下的东西,能吃的统统都吃,吃遍五湖四海,吃遍山川五岳,让天下的美好全部在我肚中,全部在我心中。这一境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这一境界不仅靠嘴大,更靠心大。因此要达到这一境界,首先要有一颗足够“大”的心,心怀古今,虚怀若谷,能忍天下不忍之事,能懂天下不懂之惑,这天下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天下,达到此等,便可放嘴大吃。
这吃的第二境界,叫“有胆的撑死,没胆的饿死”。很明确,就是要有胆。见过的没见过的,听过的没听过的,碰见就吃,遇见就嚼,没有什么不敢吃的,学学人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是何等气概!有很多美味,都隐藏在丑陋的外表下,因为真正的美味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害怕,懦弱只会错过更多,所以,有机会就敢发挥自己,让机遇从嘴边溜走,那比饿更难受,更无奈。不管乌里吧叽,不管恶心巴拉,只要能吃,就敢甩嘴大嚼,达到此等,将不会有美味与你错过,将不会有机遇与你擦肩。
这吃的第三境界,叫“饭后一声笑”,吃完了饭,不论山珍海味,不论糙米粗糠,放声一笑,便可精神百倍,吃了亏,笑一笑,受了委屈,再笑一笑;失败,挫折通通都来了,还要笑一笑,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你的食欲的,也不会阻碍你为下次的成功做准备了。不过,这笑可不是傻笑,更不能嗷嚎大笑,而是开朗的笑,就像,就像终于还清债务,长舒一口气,浅浅一笑。笑后要会思考,不要同一个错,犯了一次又一次。若能嘴里含着树皮草根也会笑,若能丢了工作也会笑,若能面对恐惧、面对失败也会笑,那么,从此以后,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你成功的脚步了。
吃的境界,是人生的表现,怎么吃,就有怎样的人生,慢慢提升吃的境界,就是提升思想的境界,人生的境界,灵魂的境界。吃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玄妙的境界,达到那一层,便掌握了命运,便掌握了自己。
关于吃的作文
在儿时依稀的记忆中,螃蟹是每个金秋佳节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而其中的大闸蟹更是蟹中精品,它的蟹黄和蟹膏品尝起来另人回味无穷,为许多人所追求。可我偏偏喜爱那无人问津的脚和蟹螯。
蟹脚纤细而秀长,轻咬一口,雪白的肉便展现在你眼前。品尝一下,爽滑而不油腻,浓郁鲜香。此乃人间美味也。
蟹螯火红火红的,掰开其中的一只蟹钳,展露在你眼前便是它那洁白的肉。咬上一口细腻而不失弹性,不亦快哉。 可是现在与过去大不相同了,大闸蟹早在七十年代就被大饭店所选用。他们的烧法让平常人家的烧法大巫见小巫了,什么香辣蟹、清蒸蟹……层出不穷。那味儿就更不用说了。每每路过饭店,总因能闻到那熟悉的蟹香味而“望蟹兴叹”。转身走进身边的水产货店准备买蟹时,却发现这里的蟹不是“缺胳臂”,就是“少腿”。一问才知,店主方便食客用专用工具敲开了大闸蟹的脚。这毕竟是大多数人 的选择,无可挑剔。
记得五岁那年,父亲带我到饭店去吃饭,点一菜,名曰“香辣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大闸蟹,足有碗口大,味道又香又浓,辣丝丝的,美味极了。
现在,人工养殖的蟹越来越多。我想:到那时就不会“想吃蟹却又无处寻,望蟹兴叹”了吧!
关于吃的作文
1__美味的小笼包
今天,我介绍一种美味的点心----小笼包。
要从哪儿开始介绍呢?那就应该从我第一次吃小笼包说起…….。
有一年春节,妈妈带我去豫园观灯。看完灯会,我们便去吃夜宵。妈妈说:“我带你去吃南翔小笼包。”一进门,就发现里面人山人海,我们排队等了好一会儿才轮到了一个座位。妈妈一上来就点了四客小笼包,我奇怪地问:“妈妈,你点那么多吃得完吗?”妈妈露出一脸神秘的样子说:“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不一会儿,服务员端上了四笼小笼包。妈妈掀开盖子,顿时香味扑鼻,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我仔细打量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里面,形状和包子差不多,难怪叫小笼包。我这时肚子正饿得咕咕叫,恨不得将嘴巴变大,把四笼小笼包一口吞下去。我急急忙忙地夹起一个小笼包塞进嘴巴里,可是连味道还没尝到,就急忙吐了出来,原来小笼包很烫。妈妈说:“吃小笼包应该先醮点醋,轻轻咬一个洞,把里面鲜美的汤汁吸干,再吃皮和肉。小笼包的美味精华就在汤汁里。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吃,汤汁鲜、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极了。果然,四客小笼包一会儿就让我和妈妈吃完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已经流口水了吧,还犹豫什么,赶快去尝尝小笼包。 2__ 在儿时依稀的记忆中,螃蟹是每个金秋佳节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而其中的大闸蟹更是蟹中精品,它的蟹黄和蟹膏品尝起来另人回味无穷,为许多人所追求。可我偏偏喜爱那无人问津的脚和蟹螯。
蟹脚纤细而秀长,轻咬一口,雪白的肉便展现在你眼前。品尝一下,爽滑而不油腻,浓郁鲜香。此乃人间美味也。
蟹螯火红火红的,掰开其中的一只蟹钳,展露在你眼前便是它那洁白的肉。咬上一口细腻而不失弹性,不亦快哉。 可是现在与过去大不相同了,大闸蟹早在七十年代就被大饭店所选用。他们的烧法让平常人家的烧法大巫见小巫了,什么香辣蟹、清蒸蟹……层出不穷。那味儿就更不用说了。每每路过饭店,总因能闻到那熟悉的蟹香味而“望蟹兴叹”。转身走进身边的水产货店准备买蟹时,却发现这里的蟹不是“缺胳臂”,就是“少腿”。一问才知,店主方便食客用专用工具敲开了大闸蟹的脚。这毕竟是大多数人 的选择,无可挑剔。
记得五岁那年,父亲带我到饭店去吃饭,点一菜,名曰“香辣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大闸蟹,足有碗口大,味道又香又浓,辣丝丝的,美味极了。
现在,人工养殖的蟹越来越多。我想:到那时就不会“想吃蟹却又无处寻,望蟹兴叹”了吧!
关于吃的作文800
孩提时,我是多么天真、幼稚啊!每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我都时时不禁哑然失笑。其中有一件趣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呢!
那时我才5岁,是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对周围的事物,似懂非懂,总觉得新鲜、好奇。
夏天的一个中午,天气特别闷热,太阳烤得地面几乎要冒烟,树上的知了叫得人意乱心烦。唉!这时能吃上块西瓜,那该多好啊!
真是无巧不成书,瞧,心里正想着西瓜,西瓜就来了,只见隔壁的张阿姨捧着个大西瓜进了我家的门。“大姐,我送西瓜来了。”张阿姨高声道。妈妈闻声从里屋出来,惊喜道:“妹子,麻烦你啦!来来来,快快坐下。”我也在一旁高兴地嚷嚷:“噢——,有西瓜吃喽——;噢——,有西瓜吃喽——;噢—— ”逗得张阿姨哈哈大笑。不一会,妈妈端出一盘切好的西瓜。我一看到那一片片鲜红鲜红的西瓜,口水就禁不住流了出来,于是抢上前去,捧起一块就啃,三口五口就啃完一块,接着,又捧起一块,又捧起一块……看着我的这副馋相,妈妈和阿姨又哈哈大笑起来。突然,阿姨停止了笑,很惊奇的盯着我说:“小胖子,你吃西瓜怎么不吐籽儿呀?”我一听愣了,抬起头,傻乎乎的望着她。阿姨一本正经的看着我,郑重其事的说:“告诉你,要是把籽儿吞到肚子里,赶明儿籽儿就会在你肚子里发芽,到时你的脑袋顶上就会长出一根瓜秧来的。”“你……你骗人!”我慌了,手不由的摸了摸脑袋。“谁骗你?不信?你问你妈好了。”我看看妈妈,妈妈使劲捂着嘴在点头。于是,我想信阿姨说的是真的,肚子也仿佛开始疼起来,我不由得心中害了怕,要是……要是……想着想着,我“哇”的哭了起来。此时,妈妈笑得前仰后合。阿姨连忙搂过我来,“小胖子,别哭啦。只要你先把眼泪擦干,今后吃东西不要大口猛吞,要细细的嚼慢慢的咽,晚上睡觉前多喝点开水,瓜秧就不会从你脑袋顶上长出来。”我擦干了眼泪,分别给阿姨和妈妈各端上一片西瓜,然后自己也端上一片西瓜,规规矩矩的坐着慢慢的吃。直到吃完了瓜,我还看见妈妈在偷偷的笑呢。
现在,我明白了,妈妈和阿姨是和我开了个玩笑。如果再遇见张阿姨,我还要找她“算帐”呢!
关于美食的作文400字
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对这句话非常赞成。我可以封自己为“小小美食家”,因为我对菜颇有一番研究。光菜名,我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上百种。北京的烤鸭、内蒙古的小肥羊、西安的羊肉泡馍、山西的刀削面……在这么多香甜可口的美食中,最让我喜爱的,便是山城重庆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颜色五彩缤纷。嫩白的豆腐丁排着整齐的“队”站在盘中,穿上了用鲜红的辣酱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火红火红的一片,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外酥里嫩的肉沫,绿色的葱花散落在盘中,就如同一片片绿叶,沾着辣酱的豆腐丁成了一朵朵盛开的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时,从盘中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真令人垂涎三尺!
看上去,麻婆豆腐的做法是十分复杂的,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一个正正方方的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来,一会在用。接着,把肉切成极小的块,用植物油把肉块抄酥。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打开开关,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在七、八十度时放入豆腐丁,再加上适量的淀粉,翻抄几下,再加入适当的盐、黄豆酱、豆瓣酱,点上一点白酒,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在快起锅时加入少许的味精,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吃麻婆豆腐也是很有讲究的。吃时,先夹上一块豆腐,多沾一些盘中的辣酱,把它轻轻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这种味道一下充满了嘴的任何角落。我吃的时候,喜欢先把豆腐上的辣酱舔一舔,顿时,辣酱的麻和辣味一下“扑”入嘴里,再吃豆腐,嫩嫩的豆腐从嘴里一过,顺滑爽口,这样的吃法,吃到了麻婆豆腐别具一格的风味。如果你幸运的话,还能够吃到一点点的肉沫,外酥里嫩,更一步增添了麻婆豆腐的风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怎么样,听到了我的介绍,对麻婆豆腐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它算不算是一道美味佳肴呢?唉哟,不跟你聊了,一盘麻婆豆腐出锅了,我这个“小小美食家”要去品尝品尝了,再见
关于吃的英语作文
Began to eat dinner, the table full of reeky dish, smell. A carp jump, chicken feet, Hanaga Hisaku... It makes my "slobber DC three thousand feet". Our children are sitting at a table, the people sitting at a table. Dish just come up, we started a "fight" type grab food. A pair of chopsticks and into a dish, chopstick head does not stop the collision, issued a "click, click" sound. Then clip the dish chopsticks "triumph". Grab the worst is vermicelli. The plate is not stable, the children rushed up. I just pick up a lot of vermicelli, was huddled down. Vermicelli long tail in the air, swinging, attracted both chopsticks and I fight for victory. The grown-ups and we greatly on the contrary, they comment this dish, about the dishes, and occasionally a few jokes, made everyone laugh. The firecrackers sound coming from the fireworks in the air, with a blossoming colorful chrysanthemum. The laughter over the sound of firecrackers. We have toast, I also went to wish too grandma longevity, wish uncle grandpa four seasons to money... All kua I speak, I listen to the heart.
开始吃年饭了,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香味扑鼻而来。有鲤鱼跳龙门、凤爪、长长久久......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们小孩坐一桌,大人们坐一桌。菜刚上来,我们就开始了“打仗”式的抢菜。几双筷子同时伸向一盘菜,筷子头不停的碰撞,发出“咔啦、咔啦”的声音。然后夹了菜的筷子都“凯旋而归”了。抢的最凶的是粉条。盘子还没有放稳,小孩们就抢起来。我刚夹起一大堆粉条,就被他们挤了下去。粉条拖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甩来甩去,引来一双双筷子和我争夺胜利的果实。大人们却和我们大大相反,他们评评这个菜,说说那个菜,还不时的讲几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窗外爆竹声不时的传来,烟花在空中绽开一朵朵彩菊。屋内的笑声压过了爆竹声。大家纷纷举杯祝福,我也凑上去祝太姥姥寿比南山,祝舅爷爷四季来财......大家都夸我会说话,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在线读书: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