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科普书籍 > 爱因斯坦自述 > 论教育23

论教育23

追溯往事,缅怀那些为文化发展事业而奉献的人们,是我们在纪念日首先要做的。今天善良的人们在战斗时,能从过往的美好事物中汲取力量,因而这种亲切的怀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像一个吉卜赛人那样到处流浪的人无权做这种事,有做这种事的资格的,只能是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

既然如此,我也只好抛开时间和空间之类的问题,专门来谈谈教育事业这个题目。各个时代具有远见卓识的人都已经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而且见解深刻,我也就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对教育学方面毫无研究,如果说我的谈话中还有一点有价值的地方,那也许就是我的个人信念和个人经验了。

我们人类必须不断地更新关于真理的知识,而不能仅仅一味地学习前人所留下的。真理就如同一座在沙漠上矗立的建筑,被流沙掩埋的危险时刻都存在着。我们必须要辛勤地为它工作,才能避免这个危险成为现实。我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

学校是知识传播的最主要渠道,这一点在现在的学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传统家庭教育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逐渐衰弱,所以,在保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这一点上,现在的学校要承担起更大的作用和责任。

有的时候,人们觉得传授知识是学校的唯一作用。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看法。学校是活的,活的学校不仅要传授死的知识,更应该发展年轻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品行。同时学校还应避免把学生变成蚂蚁或蜜蜂那样只知道死板工作的人,而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别加以保护。因为一个社会若是缺乏个人意愿和个性,就会落入停滞乃至倒退的不幸境地。反之,学校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当然,同时要引导他们将“人生的最高理想是服务社会”这一信念建立起来。就我的观察而言,最接近这种理想的是英国的学校制度。

若要实现这种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否可以借助于道德说教的方式呢?绝对不行。空洞的言辞无法打动人心,并且对于理想的奢谈妄想很容易将人们引向毁灭。人格的形成,要依靠劳动和行动,而绝非对于道德的高谈阔论。

所以,鼓励学生去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不管是大学里的博士生写博士论文,是小学里的孩子初学写字,哪怕是简单地写篇作文、翻译和背诵一段课文、背诵一首诗歌,抑或是进行体育锻炼或一次小小实验,都概莫能外。

然而,总是有一种动力存在于每项工作的背后,成绩的获得以它为基础,反之,这种动力又会因为成绩的获得而得到滋养和加强。其中存在着一种跟学校的教育相关的极大的差别。人们做同样的工作,然而出发点却可能截然不同,也许是由于被逼无奈,也许是因为争强好胜,也许是因为追求真理的愿望与强烈的兴趣的驱动,更也许是出于那人类最可贵的单纯的好奇心。完成一件同样的工作,然而学生从中受到的影响和教育却极为不同,不同的原因就在于推动这项工作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清楚,学生心理基础的塑造,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态度和学校的管理的影响。

我认为,用暴力的办法进行工作,是学校所做的所有事情中最糟糕的。学生的感情、自信和诚实都会被这种做法摧毁,它所制造出的人都是机械的。在德国和俄国,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学校,他们的传统就是如此。这种最坏的做法不存在于美国的学校里面,也不存在于瑞士和一切民主国家中。若想让学校不再出现这种糟糕的事情并不是很困难,首先教师必须尽可能用自己的品德和才学进行教育,而尽量避免使用暴力手段。

然后就是那深深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的好胜心,人类之间的合作依赖这种好胜心。一个人要是强烈地想获得同类的赞同,那社会就能在最大程度上约束他。然而,建设性力量和破坏性力量此消彼长地共同存在于这种复杂的感情之中。希望获得表扬和赞同本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动机,然而若是太过刻意与偏激地表现出这种愿望,心理上就很容易会出现自负的状态,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这种状态都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教师和学校必须对这种个人野心的出现严加防范,而引导学生努力工作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很多人的座右铭都是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然而有的人觉得,社会经济会受到这种个人竞争的干扰,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必然地要进行生存竞争。

所以,那种世俗的成功观念不应该被灌输到年轻人的头脑中。因为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而要看他为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校中,劳动时的乐趣、获得成果时的满足以及自己的劳动产生的社会价值,都应该是工作的最重要动力。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使年轻人对这些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了这种人生观之后,一个人才可以生发出愉快的愿望,才会愉快地踏上追求技能和知识的路途。对这种创造性心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发展孩子获得表扬的天真愿望以及他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热爱才是关键,而且要引导孩子向有益于社会的领域前进。创造社会价值的愿望,是这种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若能以这种观点来指导自身,那它就可以获得高度的尊重,就能成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此这般,孩子们就会像领取礼物一样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他们就会更喜欢上学而不是天天期盼着放假。

在这种学校中工作的教师事实上与艺术家无异。如何将这种精神植入学校之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过有一些事情还是我们必须去做的。首先,这样的学校应该能促进教师本身的成长。然后,教师有权力自由决定教学方法和教材。因为教师在安排自己工作时的乐趣,很容易会被外界压力和强制力所扼杀。

你们若是一直在认真地听,大概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仅仅是就“应该用何种精神来教导青少年”这个问题谈了谈。然而诸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之类的东西我一概都没说。那么,到底教学的时候应该以理科还是文科为主呢?

我想针对这个问题说:这都无关紧要。因为一个人只要有健壮的体力和肌肉,那任何体力劳动他都能胜任。学习也同样如此。有位著名人物如此定义教育:“一个人要是将在学校里获得的一切全部忘掉,那他就修成正果了。”确实如此。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就文、理科之间的争论,我不想对任何一方有任何偏袒。

此外,对于学校讲授此后生活中要用到的那些实际知识,我也不表赞成。生活中要用到的实际知识数不胜数,学校不可能把它们全部教授给学生。并且,对于将个人当成死的工具的态度,我也坚决反对。学校应该坚持这样的宗旨:年轻人离开学校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而非专家。在我看来,从某种角度而言,职业技术学校同样也应该如此。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永远应该是发展学生的独立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绝不是获得专业知识。一个人若是将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了,并且拥有了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他就定然能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在适应社会方面,他也肯定会胜过那些“专家”。

在最后,我还想强调一下,在演讲中我有着坚定的态度,但这并不代表我有多么高明的见解,我自己积累的个人经验,是我这些见解和看法的唯一根据。

在线 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