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科普书籍 > 爱因斯坦自述 > 目标24

目标24

19世纪之前的人们有一个普遍观念,即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于信仰和知识之间。当时引领思想风潮的人物们一致认定,知识取代信仰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认为无知识之根据的信仰都是迷信,因而加以抨击反对。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之下,给学生传授知识就成了当时教育的唯一职能,作为民众教育的主要单位,学校也加入了反对信仰的行列。

这种见解的片面和狭隘,我们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因此,我们现在不妨换一种眼光来看。

确实,信念最好可以获得知识和思想的支撑。就此点而论,上述那些理性论者的想法应该得到我们的赞同。可是这种想法有着先天的缺陷,即并非每种信念都能通过科学的方式加以解释。因为我们能从科学中了解到的,仅仅是有关于各种事实及其之间的关系的知识。当然,对于在这个领域中获得的成就我们不要去贬低,因为取得这种客观知识的志向是最高尚的。然而,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和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知识并不是等同的。“是什么”的知识人们也许已经获得了,然而人类应该有怎样的理想和目标,则依旧模糊。客观知识仅仅是一种工具,以帮助人们达到目标,知识绝对无法取代终极目标本身。毋庸置疑,要想找到生命的意义,就必须确立自己的终极目标并明确其相应的价值。知识本身固然是伟大的,然而奋斗的价值却无法从它那里获得证明。

在目标和价值判断形成的过程之中,理智的思考并非一点用处也没有。当必须运用某种方法以实现目的时,方法本身也就成了我们的目的之一。方法和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搞明白了,然而终极目的与基本目的的差别,我们依旧并未领会。宗教的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在个人的情感生活之中,坚实地建立起基本价值和基本目的。也许有人会问,这种基本目的以什么为存在根据呢?我们的回答是: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它们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存在着,无需任何根据。人们只能深深地对它们的本性加以感知,而无法用理智证明它们的存在。

我们从宗教中获得了目标和判断的最高原则。这目标极为崇高,我们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完全实现它,然而我们的志向和价值观却以之为基础。就宗教意义的角度对这个目标的阐释就是:一个人若是有自由和责任心,就会自由地、愉快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服务于全人类。

在这里,无论是将个人还是将国家或阶级看成神圣性的存在,都是大可不必的。如宗教所说,我们都有着同一个父亲。从这种理想的精神出发,乃至将人类看做是神圣的也没有必要。灵魂只在个人身上显现。个人只有服务的天职而没有统治的权力,将自己的任何想法或意志强加于他人都是不应该的。

若是对基本的民主立场进行本质上的表述,那么,如宗教信仰者一般,真正的民主主义者同样不应该对他的国家有任何崇拜。

如此说来,学校和教育的职能究竟何在呢?理所当然,其职能就在于让青年人成长于一种自由、宽容的精神氛围之中,让他们如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地接受基本原则。这个目的无法通过单纯的教导来达到。

通过这些高尚的原则,我们可以明白地意识到,极大的危险正在威胁着人类的文明。人道精神被极权主义国家中的统治者们肆意蹂躏。在这种危险尚未到来的地方,民族主义和经济手段也在对这些最宝贵的传统进行剿杀。

这种危险已经被有识之士所察觉,他们正在寻求各种办法以化解危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努力。然而,古人的教训我们要牢牢记住:若是缺乏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支撑在努力的背后,那么到头来努力也就仅仅是笨拙的工具。不过,若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最起码先要努力起来。

在线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