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选择是“战争”还是“消费税20%”?
那么,照这样下去,安倍经济学原形毕露,无法完成经济增长的目标时,又会变成怎样的局面呢?正如本章的前半所说,日本的国债将会暴跌,引发恶性通胀的可能性非常高。再加上由于暂时搁置了上调消费税至10%,其可能性就更高了(若如期调高消费税,导致市场经济低迷,也只不过是过去20年低迷的持续而已,其伤害反而会比较少)。
为了避免发生恶性通胀,政府必须要有偿还超过1000万亿日元国家借款的选项。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三个——一个是发动战争;一个是效仿希腊,削减四成国家岁出;一个是上调消费税至20%。三选一。如果三个选项都难以做到,那我们就不得不面对恶性通胀的发生。
如果陷入恶性通胀,物品或服务价值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国家借款将会渐渐消失。如果货币价值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那么借款金额也只剩原来的十分之一。如果货币价值只剩下原来的百分之一,那么借款金额也只剩原来的百分之一。因此,到了这个地步,政府若再不采取对策,依据市场机制,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国债将会暴跌。
或许也会有人反驳,认为这么不见光明的脚本并非是现实。但我认为这绝非是悲观论。现在日本人应该思考的是,首先正确地认识现状的严酷性,并共同探讨其原因,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对策。这是因为用安倍经济学这种浮夸的乐观论,无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回看过去海外的事例,受恶性通胀影响最深的是依赖固定养老金生活的这批人群。这是因为即使货币价值再下滑,他们领取的养老金仍是同额。而固定存款或私房钱也变得如同废纸。为了防备恶性通胀,持有资产的人应该将钱投资于保值的不动产(如好地段的公寓房等)或购买股票(参见图21)。
图表21 日本经济“恶性通膨化”的脚本

相反地,对工作中的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来说,恶性通胀倒反而是件好事。其中特别是背负房贷等借款的人,负担会减轻许多并有所得。至于年轻人的加薪,就算稍有迟缓,但由于还是会随着通胀率的浮动而加以调整,因而总能生出通融之道的吧。
不过,由于企业倒闭或裁员的增加,考量着每个人的“赚钱力”。为了就算遭遇恶性通胀也不至于流浪街头,经常(这也是应对恶性通胀的最强有力的投资)磨练自己的“赚钱力”最为关键。
在下一章,我将提出不必依赖安倍经济学的全新增长战略。
(1) “看板”是日语汉字单词,指一种信息道具。丰田用这种道具来指示生产或物料搬运,是实现拉动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