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励志书籍 > 断舍离 > 与整理术、收纳术有什么不一样

与整理术、收纳术有什么不一样

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总而言之,断舍离并不强求非得把房间收拾得规规矩矩一尘不染,或者即便如此,也会获得额外的好处。

其次,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这种想法,就是拿物品当主角。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总是将着眼点放在如何保管物品上,而断舍离则是以不断地循环代谢为前提,让居住空间7欠远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当然,这并不表示你要去买新的收纳工具去把东西分类保存起来,而是要减少物品,甚至是在一开始就把收纳工具全都扔掉。其实,只要了解了断舍离的机制,也就不需要再学习收纳技巧了。只要常常自问“这件东西与我的关系还存在不存在”,不断筛选物品的数量,这样就可以了。

此外,“断舍离”这三个字也让我非常得意。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这三个字是从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中得来,比起“整理”、“收纳”这种词语,更能给人——一种自我修行的印象。而且,“断舍离”这三个字的发音本身似乎就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吸引力,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我甚至觉得,这三个字本身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传达了它所要实行的内容和所包含的意识了。

筛选物品带来的自我察觉

一旦实行了断舍离,物品和环境就会成为自己的战友,而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快乐舒适起来,这些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虽然所做的仅仅是筛选物品的数量,但参加过我讲座的学员却纷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通过以自我为核心、着眼于当下的取舍物品的工作,也就是通过看得见的世界里的行动,竟然令看不见的世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以前,我隐隐约约觉得,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联结彼此的线,而现在的我则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它们之间迅速的改变。这种改变的机制是这样的: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打个比方说,作为回礼,有人送给你一套名牌杯子,你把它原封不动地装在盒子里,放在橱柜的最里面。假设对方送你的是一套麦森的杯子,而你当下在用的,只是买甜甜圈时的赠品——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杯子。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它啊”,你会回答“太可惜了,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换句话说,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认为“自己配不上麦森的杯子,我没达到那个水准呢”。你的真实想法,就可以通过物品反映出来。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认识到了自我形象,反过来就会开始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了。“这样啊,其实我也可以用它的。”像这样认可自己。一旦开始使用那只杯子,自己就会和那件东西逐渐相称,看东西的视角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些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

由于这些改变会直抵内心,所以很多人一旦有所察觉,便会高呼“断舍离万岁”。其实,在看不见的世界背后,还有一个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你可以叫它神的领域,或是未知的伟大,总之就是命运一类涉及灵魂的次元,意料之外的偶然性、共时性也会在这一世界里发生。把物品这一次元收拾干净了,以往一向阻碍视听的东西没有了,就能够看得更清楚,就能开启通往更深次元的通道。这一步我会在第五章详细给大家介绍。

总而言之,在有所察觉之后,人就能渐渐地了解自己,也会逐渐喜欢上自己。我把这种状态叫做快活。德国诗人、哲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href="http://www.yuedu88.com/" target="_blank">在线阅读yuedu88com :http://www.yuEdu88.com/

最大的罪竟然不是杀人、恐吓和暴力,而是不快活。杀人、恐吓、暴力当然也是罪恶,不过那些基本也都是不快活所导致的结果。所以说,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而且,不是他人快不快活,而是自己。“丈夫心情不快活,上司心情不快活……要是他们心情能变好的话,我的心情也能变得快活起来了。”我们很容易就这样让自己随着别人心情的起伏有所波动,让自己陷进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该这样,而是要先让自己快活起来,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能有这样的想法才是最棒的。要说断舍离是从哪里开始入手的,其实就是从住所、职场等近距离的环境开始,让自己变得快活。换句话说,就是把不快活变成快活。所以,先就让自己置身于快活的空间里吧!

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

一旦开始着手收拾了,那么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物品杂乱的现状。了解了断舍离,人就会发现,自己居住的地方一直以来竟然堆积了那么多的垃圾和废物。到底在这些废物身上浪费了多少时间、空间和管理维护的能量,真是不可知。除此之外,恐怕也没少花钱。

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这一切。在最初阶段,你要先分析自己到底被这些物品夺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为,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靠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就能做到。这就像是改善体质,抛掉以往那些治标不治本的疗法,彻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利用住所这种与自己最亲密的环境,从根本上完善自己。这么一想的话,自然也就充满行动的力量了。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案例一 和廉价塑料勺子相称的自己

和惠小姐拼了命地收拾厨房,把那些非必需的不锈钢餐具全都处理掉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她却怎么都舍不得扔掉那些便利店盒饭上附赠的塑料勺子。厨房的抽屉里已经堆满了这种勺子,满得连抽屉都快打不开了。问她为什么要留着这些勺子,她的理由是“去野餐的时候用这些很方便”。可什么时候去野餐呢?野餐的时候用不锈钢餐具就不行吗?

不仅仅是塑料勺子,那些早就过了时而且绝对不会再穿的廉价裙子也是一样。虽然已经把它们都装进垃圾袋了,可结果又把它们统统再拿了回来。好东西都能毫不犹豫地扔掉,可就是对这些廉价的东西恋恋不舍。当直面自己这种不可理喻的心态后,和惠小姐发现,自己在潜意识里似乎很是畏惧那些高价、高品质的物品,觉得用便宜的东西就刚刚好,很合适。这就表示,自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自我贬低。

这就是一个通过断舍离了解自我形象的典型案例。

  1. 麦森(Meissen)是德国的瓷器品牌,贵为欧洲第一名瓷。——译者注
  2. 共时性(synchronicity)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界定的一个概念,即通常所说的巧合,但多指神秘现象,譬如与朋友做了同样的梦等等。——译者注
在线阅读网免费看书: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