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读后感 > 《天生有罪》读后感

《天生有罪》读后感

最近在看一本书《天生有罪》(Born in Crime)。


在“Black Lives Matter”及 ”All Lives Matter” 这样的大环境下,在父母普遍焦虑,孩子大多叛逆的特殊时期,读这本书更是让人感触良多! 

 

这本书的作者是Trevor Noah,他是一位来自南非的喜剧演员、脱口秀表演者、电视和电台节目主持人,现在主要是在美国工作,主持一个深夜政治吐槽节目《崔娃每日秀》。因为他的语言犀利幽默,模仿其他人的时候惟妙惟肖,所以在中国也有很多人喜欢他的节目。最近因为美国政府在控制新冠疫情方面的举措不得力,他吐槽川普的一些片段更是成了大家的快乐源泉。根据他英文名字的发音,大家亲切地叫他“崔娃“。


以前只是觉得这个主持人很有趣,看了他的书《天生有罪》,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感受更多的种族制度的荒谬和对他妈妈的敬佩。


0.jpg

出生在富贵之家的婴儿,被称作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人,然而大部分人远没有这样的运气,大家都是平平常常地来到这个世上,然后奔奔波波,平平淡淡地走完这一生。但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刚出生的婴儿在大家心目中都是纯洁的,哪怕他/她的父亲或母亲犯了十恶不赦的罪行,大家也会说孩子是无辜的,怎么会有人天生就是有罪的呢?崔娃又是因为什么一出生就有罪呢?


1984年,崔娃出生的时候,南非还在实行严苛的种族隔离制度,非白人(黑人、印度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和白人被严格地分隔开,有色人种被禁止和白人读同一个学校,住在同一个屋檐之下,去同一个教堂,更有专门的"背德法"对跨种族恋爱、婚姻进行限制和惩罚。因为他的母亲帕特里夏诺亚拥有科萨(Xhosa)血统,他的父亲罗伯特,是瑞士籍德国人。相当于白人父亲和黑人母亲非法地结合了, 他的出生就是父母“犯罪”的证明,所以一家三口从来都没办法光明正大地走在路上。他妈妈想带他去公园玩,还要让她的有色人种朋友假装儿子的“妈妈”,而她就装作他们的仆人。如果没有朋友有空,妈妈不得已要单独带崔娃出门,如果看到警察,妈妈就会像扔一袋豆子一样飞快地把他放在地上,然后装做不认识他的样子。


成长中他的混血肤色也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不管在哪个圈子里,他都是个异类。在白人眼里他是黑人,在黑人眼里他是白人。在有色人种当中,他的英文讲得太好,和绝大部分白人同学比,家里又太穷,没办法和他们一样去参加一些需要花钱的课外活动。在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之前,小崔娃从来不能像其他亲戚家的小孩一样去街上玩耍,不然被警察看到可能就会被送去特殊机构,再也不能见到妈妈。南非废除种族隔离之后,因为一些固有的思维,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进入学校后的他也很难进入任何一个团体,经常被被排挤,霸凌。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小崔娃的野蛮生长。为了生存,他利用自己跑得快的优势,为同学跑腿赚取零花钱,经常各个团体之间穿梭,有语言天赋的他会讲英语,科萨语,祖鲁语,索托语,南非荷兰语和德语,超强的沟通能力和幽默的天性成为和大家融合的最好的桥梁。因为不管哪个圈子的人,都是人,而喜欢开怀大笑是人的天性。他和每个小圈子里的人都能聊上几句,同时又不会因为过于迎合别人而失去自我。 

     

对于出生在新中国,在56个民族是一家的氛围下长大的我,书中描写的种族隔离制度之荒唐可笑真是让我瞠目结舌。有些混血的,或有色人种,因为肤色浅,头发直,有机会比提拔成白人,反之有些人会被不幸地降为黑人。判定一个人是哪个种族的人时候,还会用铅笔插在一个人的头发里,如果因为头发卷,铅笔不会滑落,就是黑人,如果因为头发直,铅笔滑落了,就是白人。不同分类的人在教育,居住区域,就业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区别,稍有违反,可能就会被罚款甚至导致牢狱之灾。同样是亚裔,中国人会被定义成黑人,而日本人则会被定义成白人,因为他们需要进口日本生产的汽车和电子产品等。警察上一秒会呵斥一个看上去是中国人的出现在白人区,下一秒就会因为发现他其实是日本人而点头哈腰地道歉。幸好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已经被废除了,但是在世界各地,种族歧视还在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向被标榜为自由灯塔的美国最近更是因为警察对黑人暴力执法的事件导致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真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真正能够消除歧视,不同国家,肤色,民族的人可以平等快乐地生活!     

   

另一个比较深刻的感受是来自于崔娃笔下的妈妈。崔娃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今天受人喜爱的节目主持人,一个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和他有个出色的妈妈是密不可分的。在勇敢、坚强、幽默、乐观的妈妈的影响下,即使成长的路上受过很多委屈和不公正的待遇,崔娃还是成了一个三观正确,能够用幽默做武器,抨击一些愚蠢和荒谬的事情,同时又给很多人带来欢乐的人。想起前几天看到一个硕士因为感情问题就跳了珠江自杀,更是让人唏嘘,让人觉得健康的心灵,坚强的品质有多么重要。


崔娃的妈妈小时候被父亲寄养在亲戚家,吃了非常多的苦,但这并没有压垮这个特立独行的姑娘。长大后的她既不愿意当传统的家庭主妇,也不愿去做白人的女佣。竟然去学了打字,成为了一个国际公司的秘书。这已经是在种族隔离制度下,一个普通黑人女孩子可以争取到的最好的机会了。因为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和生活,她才有机会认识了崔娃的父亲,一位谨慎、沉稳的典型瑞士人。一个热情奔放,一个内敛深沉,两个慢慢相爱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段感情是没有办法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但是崔娃的妈妈并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和所谓的法律,她直接提出想要一个孩子的愿望,并且承诺自己会抚养这个孩子,不需要崔娃爸爸的支持。


在崔娃小的时候,作为一个单亲母亲,妈妈尽其所能给了孩子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家里的为数不多的钱除了买食物,就是买书籍。两母子经常穿便宜的二手衣服,但崔娃却有自己的书架,和满满的他喜爱的书籍。在崔娃有了小小的虚荣心问妈妈要adidas的服装的时候,妈妈买了山寨版的给他,在崔娃抱怨这个是四条不是三条时,妈妈还幽默的说,那你还白赚了一条呢!


妈妈会带上一点简单的食物和崔娃去山顶野餐,一起仰望星空。即使在成年以后,见到类似的食物,都会在一秒中勾起崔娃对儿时最美好的回忆,那曾经和妈妈一起仰望的璀璨的星空。


她会在崔娃调皮捣蛋的时候狠狠地暴揍他,甚至因此把崔娃”培养“成了短跑冠军,两母子一个在前面飞跑,一个在后面狂追也成了街头一景。但是在惩罚之后,她也会马上翻篇儿,邀请儿子吃东西,或一起看有趣的电视节目,刚刚被暴打的崔娃还没回过神来,觉得妈妈太奇怪了,她会耐心解释说”刚才打你,是因为你确实做了错事,应该被惩罚,但是你还是妈妈的孩子,妈妈还是那么爱你!”。


对孩子的批评和赞扬要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对孩子全面认同或否定,这个理念是现在教育家提倡父母要学习的。而崔娃的妈妈一早就已经这样贯彻执行了。等到崔娃开始叛逆期的时候,两个人难免有冲突的时候,母亲选择写信的方式进行深层交流。从崔娃小时候开始,母亲就不顾亲戚邻居等周围的人的质疑,”为什么你教孩子这些白人才需要学的东西呢?“”你有必要让他了解这么多吗?他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走出这个小地方。“她会坚定地回答“即使他不会走出去这里,他也要知道这个小镇子并不是全世界。”


当顽皮的崔娃因为不遵守学校的不合理规则被开除时,她也并没有责备儿子。她用自己的方式教会他质疑规则,独立思考。


正是由于妈妈有这样的胸怀、眼界和品格,才成就了今天走出那个他长大的小镇,走出非洲,走上世界舞台的崔娃。


在这本书里,崔娃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记录了很多和妈妈一起经历的事,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妈妈深深的感激,欣赏和敬爱,难怪《纽约时报》的Michiko Kakutani 将这本书形容成了一个儿子写给他的非常了不起的母亲的一封情书。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恐怕我们始终还是要面对种族歧视的问题,很多孩子和父母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烦恼,可以看一看这本书,看看崔娃成长经历和他们母子的故事,因为它可以给你带来欢乐之余也能够抚平一些创伤,点明一些方向。


最后引用一句《今日美国》的书评!:)

“A soul-nourishing pleasure … an enormous gift” --- USD Today


在 线阅DU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