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二战简史 > 第八章 西线与东线

第八章 西线与东线

随着德军撤出高加索地区,这里和伊朗的石油就不再受到威胁,斯大林非常重视石油出产地,此刻,他终于如释重负。在一定程度上,苏联已经恢复了它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疆域,雄风再现。同时,苏联还在推崇一种十分危险的意识形态。希特勒促使苏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1941年至1942年所面临的巨大危机中,苏联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停止了对经济的干预,并且提拔了合格的将领来指挥军队。不管怎么说,莫斯科又回到了从前的那个莫斯科。这一变化的标志之一是1943年11月,斯大林屈尊赴德黑兰参加了同盟国的一次重要会议——德黑兰会议。当时,英苏两国已经占领伊朗,苏军也已收复基辅,并且正在向苏波旧日的边界逼近。在德黑兰会议上,各国隐晦地承认了苏联在东欧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是在与丘吉尔的讨价还价中取得的。有一次,斯大林提到他要在德国做一些残忍的事情,丘吉尔立即愤怒地停止了用餐,向斯大林表示抗议。斯大林解释说,自己是在开玩笑。

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关系已经开始出现裂痕。然而,为了符合民众的期待,两个人应当对外做出融洽的表现。他们都很善于表演,当然,作为大西洋沿岸的两个贵族,他们对彼此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丘吉尔的演技非常高超,即便他把众人激怒,他也能成功地让局面缓和下来。1944年春天,考虑到英国势力的衰落,丘吉尔两只手抱着脑袋,感到非常沮丧。他的妻子克莱芒蒂娜[244]说:“高兴一点,想想墨索里尼现在是什么感觉。”丘吉尔回答说:“起码他知道他必须杀掉自己的女婿[245]。”(1月份,墨索里尼已经把他的女婿加莱亚佐·齐亚诺送上了审判台,他被判处了叛国罪)。罗斯福能一边表现得风度翩翩,一边审慎地计算下一步该怎么做。两个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开始升级。现在,仗就要打赢了,英国(还有法国)还要做回从前的大帝国吗?不只是罗斯福,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不会同意,他们肯定不会出钱来维持这两个大帝国。针对租借法案的条款,美国人已经爆发了无休止的争吵,他们想阻止英国利用这些帮助来推动英国自身的出口。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这次会议是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金融和贸易),英国推出了他们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246]。然而,即便他的精彩发言赢得了整个会场所有人的起立鼓掌,他还是无法说服美国人放松钱袋。直到1947年,英国人才学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美国人用经济崩溃来威胁英国,那么英国的经济真的会崩溃。1943年至1944年之交,美国在欧洲的军力几乎与英国相等,而且很快就会超过英国。而且,英美两国在战略上存在严重的分歧。美国人希望尽快结束战争,而且已经准备好对法国发起大规模进攻,美国的看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到目前为止,盟军仅仅实施了3次成功的两栖作战,其中一次还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另外一次的火炬行动,是在对方抵抗非常微弱的情况下进行的。还有一次是在1942年5月的马达加斯加,盟军阻止维希法国殖民地政府向日军提供帮助。在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红军正在克里米亚半岛进行艰难的两栖登陆作战。坦克在错误的位置登陆,火炮和步兵没有协同,空中力量几乎没有发挥作用。英国主张继续实施轰炸行动,并且对地中海虎视眈眈。英美两国开始在会议上出现对立,而蒙哥马利的轻蔑态度又使局面进一步恶化(谈到他,丘吉尔说道:“面对失败,不屈不挠;面对未来,不可战胜;面对胜利,让人无法忍受”)。

丘吉尔一心想避免在法国进行两栖登陆,同时,有人劝说他在地中海地区实施登陆。意大利是一个应当从北侧进攻的国家,而现在却要从南侧进攻,而且是在湿冷的秋天。后来,盟军遭遇了哥特防线。这是一条纵深达16公里的防御线,沿亚平宁山脉分布。防线里布满了水泥火力点、反坦克壕沟、地雷阵和几十万米长的铁丝网。丘吉尔(以及美军在当地的指挥官)颇为沉重地说,在意大利的行动要坚持到底,但是100多万士兵艰苦作战,进展非常缓慢。而且为了保护意大利的历史遗迹,盟军也限制了轰炸机的使用。丘吉尔可能在想,如果盟军能从意大利东北部攻入巴尔干半岛,战场的整体形势就会好很多。希腊和南斯拉夫各驻扎了德军的一个集团军群。如果土耳其参战,他们就能和英军一起切断这两个集团军群之间的联系。从地图上看,这样做确实非常有效。离开德黑兰后,丘吉尔与土耳其领导人伊斯梅特·伊纳尼[247]进行了会面。巧的是,土耳其日后的领导人图古尔特·奥扎尔[248]说,伊纳尼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加入“二战”。如果加入,土耳其就能获得与英国人和希腊人讨价还价的能力,而且还能从意大利手里夺走爱琴群岛(Aegean Island)。伊纳尼的副手十分谨慎,在最后或许他的选择才是对的。假如土耳其介入战争,那么一旦出了岔子,苏联人就会来“解救”,随后土耳其就可能丧失领土和主权,就连伊斯坦布尔也不能幸免。为了体现自己的作用,丘吉尔鼓动英军侵占土耳其海岸线以西的多个面积广大、风景优美的岛屿,尤其以罗兹岛[249]面积为最大。然而,英军遭到了惨痛的失败。由于没有掌握制空权,两栖登陆行动也出现失误,导致英军连罗兹岛的边都没摸着。而德军却重新占领了科斯岛和莱罗斯岛两个大岛,还俘虏了几千名英军士兵。这是德军所打的最后一次大胜仗,然而,德国人却利用这次胜利疯狂地围捕了罗兹岛的犹太人(一些犹太人被土耳其人搭救)。对于这次巨大的失败,美国人一点也不感到遗憾,因为丘吉尔不愿考虑跨越英吉利海峡作战,这让很多美国人耿耿于怀。现在,英国人又开始执行一项错误的计划,把7个师调离了意大利,他们打算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向法国南部发起进攻。这么做毫无意义,而且意大利的英军也抱怨自身力量太弱,不足以完成既定的作战任务。这种矛盾的局面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

在德黑兰会议中,东欧的共产主义化已经得到了默许。这不仅是因为苏联红军的影响,而且与东欧各国的抵抗运动有关。除波兰外,其他东欧国家都显著地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影响。在城市多过农村为的发达国家,比如法国和捷克,那里的抵抗运动只能以搞破坏为主,因为零零星星地杀害一两个德国人会招致疯狂的报复。不过,共产主义者所鼓励的正是这种做法,结果是,当地人越来越恨德国人,而共产主义势力也一天天壮大。不过,这种做法只能运用在希腊或南斯拉夫这样的国家,因为那里的游击队能够从空中获得补给,平时也可以隐匿在荒山中。1943年,随着抵抗运动进一步升温,维希政府遭遇了一连串的叛变,法国的亲德分子迅速减少。现在,共产主义者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势力。在意大利北部,他们一心想在德国人走后接手那里的政权。在德黑兰会议上,各方决定将波兰西移,波兰在东边失去了大约相当于《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250]划拨给前苏联的领土,同时在西边获得工业发达的德国领土。不久后,500万波兰人就将从东部赶到西部。很明显,在丘吉尔的纵容下,苏联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大。1944年10月,丘吉尔飞赴莫斯科,开始就战后秩序问题展开讨论。

英国非常需要希腊,因为它位于地中海东部,附近有苏伊士运河[251]和中东在近海的油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后来,斯大林同意限制希腊共产党的发展。在夺取政权的希腊内战当中,斯大林没有提供帮助,使希腊共产党最终失败。丘吉尔放弃了东欧的其他地区,除南斯拉夫外。他与苏联约定,双方的影响力各占50%。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共产主义游击队随后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英国特别行动处派出人员长期活动在达尔马提亚[252]的溶洞地区(天主教小说家伊夫林·沃[253]当时在那里从事军事情报工作,目睹很多欺骗与残忍,令他非常厌恶,他把这些经历写进了他伟大的战争三部曲《荣誉之剑》(Sword of Honour)之中。他并不看好英国与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合作。后来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斯大林与铁托在1948年决裂,另一件是南斯拉夫最终在1991年解体。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英国外交部秘密地支持了塞尔维亚人)。英美两国也获得了其他的利益。斯大林告知法国和意大利抵抗组织中的共产主义者不要参与夺取巴黎和米兰的权力。这本来很容易做到,但斯大林和法国领导人戴高乐(美国人不喜欢他)做了一笔交易。结果,戴高乐总统开始削弱英美在法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1968年,法国爆发了一场针对戴高乐的叛乱,共产主义者本可以推翻他,但莫斯科再次制止了他们的行动,因为戴高乐的影响比一个共产主义政权的影响还要大。所有这一切都隐藏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当中。此外,英国还向苏联做出了另一项让步,然而,这一次我们很难责备英国人。在“二战”当中,几十万苏联人和南斯拉夫人自愿参加了德国军队,部分原因是为了逃避饥饿。“二战”即将结束时,英国人把苏联和南斯拉夫战俘交给了斯大林和铁托。随后,这些战俘遭遇了处决和长年监禁的厄运。三十多年后,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才把这一事实公之于众。在这件事上,美国人的做法要人道得多。他们虽然同意转交战俘,但实际上都把他们放走了。

现在,美国在“二战”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了出来,原因是美国的战时经济出现了巨大的改观。罗斯福新政[254]发挥效力,就像战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一样。到1943年,美国有多家巨型汽车企业已经转产飞机,它们在1944年生产的飞机数量是1939年的30倍。美国一共生产了5万架轰炸机和6万架战斗机,而德国一共只生产了4万架飞机。而且,美国生产的飞机在质量上有了大幅的提高。有的战斗机航程很远,能从英国飞到柏林,完成任务后再折返英国。还有一种B–29轰炸机,它的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挂弹系统都非常先进。此外,美国还改造了几百家造船厂,使得不熟练的新工人也能参与大规模的建造工作。1930年至1936年,美国的造船厂只建造了70艘船,而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一共生产了6 000艘船。美国在1944年的轮船产量是1940年的20倍。这些船尽管大多只是丑陋的、寿命很短的自由轮[255](是仿造英国船的样子造的),但它们满足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为那里有他们的航空母舰、做工精良的轰炸机,还有后来的原子弹。

日本的厄运正在降临,一旦美国人建立起运送武器和弹药的基地,日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1944年6月15日,535艘美国轮船开始向塞班岛运送12.8万名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准备为B–29轰炸机建立空军基地,以便使它们飞临东京上空。90天后,任务完成。此时的美国舰队拥有15艘航空母舰、1 000架飞机、7艘战列舰、70艘驱逐舰和其他各类战舰。而所有的日本舰队满打满算也只有9艘航空母舰和500架飞机。仰仗美国在情报方面的巨大优势,美军的驱逐舰几乎全歼了日本海军的潜水艇部队。日军的陆基战斗机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日本的庞大陆军并没有与美军相遇,他们分布在中国的广阔土地上。在那里,他们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意图使中国退出战争。然而,即使日军作战非常成功,这些努力最终还是毫无意义。同时,英军终于在印度边境击败了一部分日军。在美军的另一个战场上,麦克阿瑟扫清了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并且已经在印度尼西亚登陆。不久之后,他就会在莱特岛[256]登陆,像他承诺的那样重返菲律宾。回到菲律宾后,他将发现日军虐待当地民众和战俘的大量证据。接下来,日本最终的厄运也不远了。到时候,美军的轰炸机将肆意摧残日本的国土。

在美军进攻塞班岛的同一个月,盟军在法国海岸展开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在行动之前,盟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完全不像英国人过去那样匆忙行事。日后成为企业家的一名德军飞行员描述了当天的情景。他说,6月6日清晨,他驾驶飞机巡逻,看到了晨雾中的进攻舰队——那是运载了16万名士兵的7 000艘船,空中还有几千架飞机。看到这一切,他就知道战争输定了,不过他还是利用云层的掩护,在油箱告急前击落了6架战机。在海上,曾经令人惧怕的德国潜艇只击沉了一艘船,那是一艘挪威驱逐舰。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美国人——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这个名字发源于德语,是“铁匠”的意思)。盟军的英美两军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隔阂,但是艾克[257]成功地掌控了局势。英军数量较少,对这次登陆也不完全赞成,但他们还是一同向前。结果他们发现,美国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这次登陆行动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现在回头看去,我们知道,诺曼底登陆行动应该在1943年实施。但最初的计划受制于登陆艇的缺乏,也受制于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行动。1944年,登陆计划的制订者没有选择防守严密的港口。而且,由于战斗机的有效航程较短,可选择的登陆地点也非常少。实际上,这样的地点只有两个,一个是加莱,另一个是诺曼底海岸。诺曼底海岸有一个叫作瑟堡的港口,可以从侧面攻取。后来,盟军选择了诺曼底海岸,并对它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1943年8月举行的魁北克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和加拿大首相麦肯齐·金[258]同意了在诺曼底实施登陆的作战计划。集合登陆艇将使登陆行动延期至6月,而登陆部队将达到100万人。登陆部队在英国南部集结,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分。盟军甚至对海滩沙地的特性都做了特别的研究,这样,在登陆开始后,盟军的坦克就能借助特制的席子通过沼泽地带。为了在诺曼底海滩装卸物资,盟军需要人工搭建两个港口。港口的部件需要从英国运来,再在诺曼底海滩组装。此外,盟军还需要在英吉利海峡底部铺设一条输油管道。在判断盟军登陆点的问题上,德国人完全被愚弄了。盟军识别了大量的德国间谍,并且利用他们来传递虚假的信息。最后,德国人认为盟军登陆诺曼底仅仅是一个幌子,真正的进攻地点在加莱。在德军这边,这次防御战的指挥官是隆美尔,他指挥德军为这次行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在海滩的高潮位设置了大量的钢夹和厚重的地堡,将低洼处灌满海水,并且布置了无数的铁丝网。德军在靠近海滩的区域部署了4个师的兵力,而且有装甲师作为预备队。但是,德军只在诺曼底区域部署了一个师。开战第一天,这支部队就加入了战斗。阻止德军的预备队非常关键,因为他们在陆地上移动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在水里航行的盟军(一个师的兵力需要40艘标准大小的商船来运送),这就意味着,盟军要密切关注登陆部队在奥恩河[259](流经卡尔瓦多斯省和卡昂[260])的东翼。英军将派伞兵占据桥梁,以期阻挡德军的装甲部队。与此同时,盟军将从海上攻击5个登陆海滩。

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切都要取决于月球、潮汐和天气的情况。适合登陆的日子每月只有几天。在原定的6月5日,天气状况十分恶劣。此时,德国人也在休息,隆美尔还去参加生日宴会。随后,一位出色的气象专家预报6月6日将是一个好天气,于是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就在这一天展开了。在登陆前实施的迷惑行动基本发挥了作用,盟军虚设了几个空降师,并用模型制作了假部队,成功地使德国人误判了盟军的登陆地点。法国的抵抗部队也从地面上为盟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登陆行动从一开始就取得了成功,尽管美军在奥马哈海滩的进展不够顺利。在那里,美军在低处,被德军炮火从高处攻击,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小队的步兵最终还是成功地突破了防御。尽管没有攻下卡昂,英军的进展也非常顺利。滩头阵地稳固后,盟军搭建了两处人工港口。6月19日,一场大风暴摧毁了其中的一个,但盟军每天仍然可以卸下9 000吨补给物资(假如这场风暴6月6日到来,后果将不堪设想)。盟军的伤亡低于预期(1万人,丘吉尔担心会有2万人),而且滩头阵地也很稳固。出现这一结果或许并不意外,因为盟军建立了10比1的空中优势,法国抵抗部队也破坏了德军的铁路。当地的德军预备队遭遇了顽强的阻击,而别处的预备队还在很远的地方。此时的德军仍然认为,盟军的主要登陆点是加莱,以至于后来他们不得不整夜骑自行车赶往诺曼底。

随着盟军深入内陆,他们开始遭遇巨大的困难。6月18日,美军向西北方向进军,攻占了瑟堡港。这是一个深水港,但已几乎无法使用。英军(以及加拿大军、波兰军等)不得不穿越一处非常难行的博卡日地区进入内陆,这里到处都是高大的灌木篱墙,而道路非常狭窄,易守难攻。蒙哥马利指挥主要由英军(还有波兰军和加拿大军)组成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在美军尚未建立起由布莱德利所指挥的第十二集团军群之前,蒙哥马利负责整体指挥盟军的进攻行动。由于6月17日到22日间的大风暴,蒙哥马利未能抓住德军军备空虚的机会展开进攻,导致德军最终围绕卡昂部署了强大的军力。盟军多次对卡昂发起攻击,但都无法奏效。直到7月底,盟军才最终进入已经成为废墟的卡昂。蒙哥马利的策略是把尽可能多的德军吸引到东部,这样一来,当美军攻下西侧防守薄弱的区域后,美军就能实施包抄,包围德军。这需要时间,不过到了最后,蒙哥马利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吸引了德军的7个装甲师,美军所面对的德军装甲师只有两个。
&7月底,美军确实从西侧包抄了德军,同时解放了布列塔尼[261]。德军被包围在了卡昂的南部,他们的指挥官们想要撤退到塞纳河[262]沿线。现在,艾森豪威尔是盟军的最高统帅,他展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这一点与领导情绪不稳的蒙哥马利相对比由为明显。

希特勒一心想要发动大规模的反击,现在的他已经很难理性地思考问题。7月20日,他的一位高级军官企图在拉斯腾堡指挥部刺杀希特勒,虽然没有成功,但这次事件对希特勒造成了极大的刺激,留下的后遗症终身未愈。现在,在与希特勒商议军务前,将军们都要通过一台安检机器,同时还要接受搜身检查,配枪也要解下,放进一只托盘中。通过密码破译,盟军得知了希特勒对诺曼底的作战指令。现在,盟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德军的反攻遭到了失败。此时的盟军已经开始考虑对大量的德军实施围捕。乔治·巴顿将军一路东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然后,巴顿继续向北进军,直指阿朗松[263],把德国人围在了一个口袋里。德军继续抵抗,打算从法莱兹(征服者威廉[264]的出生地,他曾于1066年率领军队攻入英国)突围。结果在8月21日,德军仍然有5万人被俘。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3天后的8月24日,盟军解放了巴黎。8月15日,盟军开始从南部进攻法国,这一行动不是很有必要。一路上,盟军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到了9月,包括法国军队在内的7支军队已经基本抵达德国边界。盟军补给充分,而且自7月份以来,盟军在兵力和坦克数量上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坦克数量的优势为4比1),空军的优势更加明显。到目前为止,盟军伤亡24万名士兵(其中3.6万人死亡),4 000辆坦克被毁;在法国的德军伤亡30万人,其中2/3被俘,另有2 000辆坦克被毁,只剩120辆坦克退到了塞纳河的另一边。德国空军已经无力影响战局,上一年,德国制造的飞机在数量上仅仅相当于盟国的1/6。

盟军在意大利还保留有相当数量的部队,丘吉尔想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许,他们能阻止苏联军队进入中欧,减少共产主义势力对地中海地区的影响。盟军的进展十分缓慢,将军们爱慕虚荣,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265]爵士也过分礼貌。此外,德军也罕见地雇用了一个哥萨克[266]师和一个土库曼师。8月下旬,盟军对歌德防线发起了攻击。9月中旬,盟军逼近了伦巴第平原。然而就在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雨,导致山体崩塌,河流汹涌。盟军的进展极为缓慢。德军重组了意大利傀儡政权的军队,但意大利游击队有可能在盟军到达前夺取意大利的政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5年4月,就在德军将领与盟军代表签订投降协议前10天,墨索里尼的尸体被倒吊在米兰的一间车库外面。杀死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游击队是共产主义者,他们完全可以在当时当地取代墨索里尼,掌握权力。然而,斯大林坚决要求他们的领导人帕尔米罗·陶里亚蒂[267]与西线盟军及其提名人合作。此刻,随着德军的E集团军群退往克罗地亚和的里雅斯特[268],英国人和苏联人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巴尔干半岛属于各自的部分。

与西线的战况一样,德军在东线也遭遇了同样的溃败。苏联红军现在有大量的部队可以调遣。他们与西部的盟军协调一致,在诺曼底登陆的同时对德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次行动的代号为“巴格拉季翁”,它是拿破仑时代一位俄国将军的名字。6月23日,苏联红军对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了攻击。为了守住第聂伯河与西德维纳河之间的大陆桥,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正驻守在斯摩棱斯克以西的暴露位置,同时也与在波罗的海地区遭遇困境的北方集团军群取得联系。在此之前,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将一部分坦克派往了西线战场,也抽调了大量飞机去保护德国的城市。此时的苏军已经能熟练运用“伪装”战术,使用各种计策在兵力部署和进攻方向上迷惑德军。而且,由于德国已经被迫放弃了敖德萨,德军在南部的战线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罗马尼亚也不例外。8月下旬,在巨大的压力下,罗马尼亚国王效仿一年前意大利国王逮捕墨索里尼的做法逮捕了自己的总理扬·安东内斯库[269]元帅。随后,罗马尼亚成为了苏联的盟友。希特勒低估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对面的苏军的危险,他已经把中央集团军群1/3的火炮和几乎所有的坦克调到了南方,他认为苏军将在那里发动进攻。曼施坦因所率领的装甲集团军在罗马尼亚边界大显身手,但与此同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力量却遭到了削弱。在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中,苏军投入了4个集团军群。同时,苏军也对德军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击。在南面,苏军的矛头指向了波兰东南部的主要城市利沃夫。此外,苏联游击队也在森林中炸毁铁轨,同时攻击分散的德军部队。在这场战役中,苏联投入了170万兵力、2.4万门火炮、4 000辆坦克和6 000架飞机,而德军只有80万人、9 500门火炮、500辆坦克和800架飞机。不过,德军的优势在于他们经营已久的坚固防线。6月23日,苏军大举进攻,首先是一轮压倒性的大规模轰炸,使德军的防线几乎崩溃。在北部,苏军的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跨过了西德维纳河,并于6月25日在维捷布斯克围住了一支3万人的德军部队。两天后,该城陷落。另外,苏军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沿莫斯科通往明斯克的公路攻克奥尔沙,直抵别列津纳河。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曾经在这里遭遇惨败。现在,两支德军也被苏联人围困在这里,因为在南部,一支强大的苏军已经在莫吉廖夫[270]附近跨过了第聂伯河。到6月27日,这两支德军已经被苏军包围在了巴布鲁伊斯克[271]以东的一个口袋里,并不断遭到轰炸。最后,尽管德军第九集团军的一部成功突围,但德军仍然有7万人阵亡或被俘。此役过后,苏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指向了明斯克。3年前,苏军曾经在这里溃不成军。6月28日,苏军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已经开始跨越别列津纳河。在南部,苏军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也来势汹汹。7月4日,苏军部队在明斯克西侧会合,把德军的第四集团军整个儿围在了明斯克。随后,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德军一共损失了25个师,约30万人,这可能是德军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德军又损失了10万人。此刻,在莫斯科市中心,为了庆祝斯大林的胜利,9万德军战俘和包括4名军长在内的22名德国将军被游街示众。在这当中,很多人被吓得大便失禁。事后,这些俘虏经过的所有街道都被专门清洗了一遍。然而接下来,德军的战斗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明斯克战役失败后,德军的优秀指挥官瓦尔特·莫德尔取代了对希特勒唯命是从的恩斯特·冯·布施[272],成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莫德尔以惊人的效率把部队重新整合在一起,并且与在波罗的海地区面临困境的北方集团军群重新建立起了联系。到7月底,德军成功地守住了拉脱维亚的里加市。8月,德军甚至能够在维尔纽斯(7月8日陷落)附近发起反击。作为东欧犹太人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天主教的巴洛克艺术殿堂,在“二战”爆发之前,维尔纽斯这座历史名城已经在波兰人的统治下走过了20年的光阴。此时,为了赶在苏军到来之前夺取这座城市,年轻的波兰人发起了反抗,结果却遭到了德国人的屠杀。苏军占领维尔纽斯后,这些波兰人又遭到了苏联人的屠杀。与此同时,苏军在南部发起了进攻。经过两天的战斗,苏军于7月27日攻陷了比亚韦斯托克,苏军也曾在这里遭遇惨败。从7月18日到8月2日,苏军在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率领下逐渐逼近华沙。7月21日,苏军抵达布格河,并于8月2日夺取了维斯图拉河对岸的桥头堡。

这时,华沙城里发生了暴动。在暴动发生前,波兰抵抗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而且纳粹德国占领军虽然一开始非常残暴,但后来就开始麻痹大意,他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同情信仰天主教的波兰人。这次暴动看起来是可以成功的,因为德国人已经在打点行装,苏联人也逼近了位于维斯图拉河东岸的华沙东郊。抢在苏联人前面夺取华沙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义,如同戴高乐抢在共产党前面夺取巴黎一样。然而,德军对暴动进行了血腥的镇压,他们也使用了憎恨波兰人的乌克兰军队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军队。华沙近半被德军炸毁,暴动也归于失败。后来,德军坚守华沙,直到1945年1月。面对华沙城内的暴动,苏军借口补给线需要加强,坐视德军发动反扑。而且,他们甚至拒绝为帮助波兰人的英军飞机提供降落地点。事实上,斯大林乐于见到纳粹镇压波兰人(1940年,斯大林曾在卡廷森林等地屠杀1.5万名波兰人)。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犯了错误,它夸大了英军的力量,并且拒绝在边界问题上向苏联做出任何让步。捷克人的做法与此不同,他们同莫斯科达成了协议,在东部割了一个省给苏联,后来捷克斯洛伐克复国,苏军便立即撤了出去。尽管共产党在1948年夺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权,但是这与苏军占领波兰,直接扶植共产党政权的做法还是有所不同。不管怎么说,华沙的暴动失败了。解放后,整个城市满目疮痍,瓦砾遍地,只有外国使馆区和盖世太保占据的布里斯托尔酒店仍然完好。看到这番惨状,一些波兰知识界人士不禁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探寻启示。与波兰人相比,为什么苏联人反而更为成功?

此时,德国的盟友也开始一个接一个地退出战争。年轻的罗马尼亚国王不得不逮捕他信仰法西斯主义的总理,随后与盟军停战,接着又向德国宣战。与罗马尼亚相比,保加利亚的处境也没有什么不同。一时间,它发现自己竟然与几乎所有的国家为敌,于是转投了盟军的阵营。芬兰的情况与捷克斯洛伐克相似,芬兰一直与莫斯科保持着联系,并且审慎地与德国保持距离,最后作为中立国生存了下来。匈牙利也做了同样的努力,但是最终没能成功。匈牙利的精英阶层是亲英派,于是没有与莫斯科保持任何形式的联系。当匈牙利政府试图退出“二战”时,它随即被党卫军政变所推翻。现在,苏联人的目标就是德国本身了。11月,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273]所率领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成功攻入东普鲁士,并对一个德国村庄采取了行动(这次行动成为了德国宣扬苏军暴行,激发抵抗的展示品。后来,东线德军抵抗的顽强程度要远远大于西线德军)。稍作停留后,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大军随后指向了波罗的海地区东南部的哥尼斯堡[274]和默默尔[275]。罗科索夫斯基从华沙逼近但泽,一心想包围整个东普鲁士地区。此时,恐慌已经开始在德国东部蔓延。


& &

结局
1945年,苏军士兵在勃兰登堡门残存的雕塑上树起旗帜。

[244] 克莱芒蒂娜·丘吉尔(Clementine Churchill,1885—1977),丘吉尔的妻子。

[245] 即意大利外交部部长加莱亚佐·齐亚诺。

[24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

[247] 伊斯梅特·伊纳尼(İsmet İnönü,1884—1973),土耳其第2任总统(1938—1950)。

[248] 图古尔特·奥扎尔(Turgut Özal,1927—1993),土耳其总理(1983—1989)、第8任总统(1989—1993)。

[249] 希腊东南部岛屿。

[250] 即签订于1939年8月23日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51] 位于埃及东北部,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间接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也是亚非分界线。

[252] 位于今天的克罗地亚。

[253]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英国作家。

[254] 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对“二战”中美国的战时经济乃至“二战”后欧洲经济的复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55] “二战”中的补给船。

[256] 位于菲律宾中东部。

[257] 艾森豪威尔的昵称,在“二战”中,士兵都称呼他为艾克。

[258] 麦肯齐·金(Mackenzie King,1874—1950),加拿大第11、13、15任总理。

[259] 流经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地区,注入英吉利海峡。

[260] 法国西北部城市,位于奥恩河畔。

[261] 位于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半岛,北侧是英吉利海峡,南临比斯开湾。

[262] 法国北部河流,流经巴黎,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峡,是法国第2大河。

[263] 法国西北部城市。

[264] 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1027—1087),法国诺曼底公爵,1066年攻入英国,成为英国国王(1066—1087)。

[265] 哈罗德·亚历山大(Harold Alexander,1891—1969),英军将领,1944年底晋升为陆军元帅。

[266] 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社群。

[267] 帕尔米罗·陶里亚蒂(Palmiro Togliatti,1893—1964),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前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

[268] 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

[269] 扬·安东内斯库(Ion Antonescu,1882—1946),罗马尼亚军将领、政治家,“二战”期间任罗马尼亚总理(1940—1944),实行独裁统治。

[270] 位于白俄罗斯东部。

[271] 白俄罗斯城市。

[272] 恩斯特·冯·布施(Ernst von Busch,1885—1945),德军将领,1943年晋升为陆军元帅。

[273] 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Ivan Chernyakhovsky,1906—1945),苏军将领,1944年晋升为大将。

[274] 即今天的加里宁格勒,俄罗斯西北部港口城市。

[275] 即今天的克莱佩达,立陶宛西部港口城市。

在线阅读网免费看书: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