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品诗论画
友人鲁半舫[46],名璋,字春山,善写松柏及梅菊,工隶书,兼工铁笔[47]。余寄居其家之萧爽楼一年有半。
楼共五椽,东向,余居其三。晦明风雨,可以远眺。庭中有木犀[48]一株,清香-撩-人。有廊有厢,地极幽静。移居时,有一仆一妪,并挈其小女来。仆能成衣,妪能纺绩[49],于是芸绣妪绩,仆则成衣,以供薪水。
余素爱客,小酌必行令。芸善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50],作竟日叙。余又好洁,地无纤尘,且无拘束,不嫌放纵。
时有杨补凡[51],名昌绪,善人物写真;袁少迂[52],名沛,工山水;王星澜[53],名岩,工花卉翎毛;爱萧爽楼幽雅,皆携画具来。余则从之学画,写草篆,镌图章,加以润笔,交芸备茶酒供客,终日品诗论画而已。
更有夏淡安、揖山两昆季,并缪山音、知白两昆季[54],及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郭小愚、华杏帆、张闲酣诸君子,如梁上之燕,自去自来。芸则拔钗沽酒[55],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
译文
我的朋友鲁半舫,名璋,字春山,擅于画松柏以及梅菊,长于隶书,又精通篆刻。我寄居他家的萧爽楼中有一年半之久。
这座楼共五间,坐西朝东,我们居住其中的三间。早晚与风雨之时,都可以远眺。庭院中有一株木樨花树,清香-撩-人心旌;又有走廊与厢房,环境极其幽静。移居而来的时候,带了一个仆人一个老妇-人,还带了她们的小女儿来。仆人会做衣服,老妇-人可以纺织。于是,芸做刺绣,老妇-人织布,仆人则做成衣,以供日常开支。
我素来好客,饮酒必行酒令。芸擅于花费极少的厨艺,瓜蔬鱼虾,一经芸的烹调,便有不俗的味道。朋友们知道我不宽裕,来时经常出买酒钱,然后畅谈终日。我又喜欢干净,地面纤尘不染,而且不受拘束,不嫌放纵。当时有杨补凡,名昌绪,擅于人物写真;袁少迁,名沛,工于山水;王星澜,名岩,工于花卉翎毛,他们也很喜欢萧爽楼的幽雅环境,都带了画具过来。我则跟从他们学习绘画,写草篆书法,镌刻印章,收取的润笔费用,交付芸准备茶酒招待客人,就这样终日不歇,品诗论画而已。
更有夏淡安、夏揖山两兄弟,和缪山音、缪知白两兄弟,以及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郭小愚、华杏帆、张闲酣诸君子,如梁上燕子自来去回,毫不客套。芸则拔钗沽酒,不露声色,对于良辰美景,从不轻易放过。今日众人天各一方,风流如云散,加上我的妻子玉碎香埋,一切往事不堪回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