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技术 重在方法含义和解读
学人技术 重在方法
训曰:明朝末年,西洋人始至中国作验时之日晷①。初制一二时,明朝皇帝目以为宝而珍重之。顺治十年间,世祖皇帝得一小自鸣钟以验时,刻不离左右。其后又得自鸣钟稍大者,遂效彼为之。虽能仿佛其规模而成在内之轮环,然而上劲之法条未得其法,故不得其准也。至朕时,自西洋人得作法条之法,虽作几千百,而一一可必其准。爰将向日②所珍藏世祖皇帝时自鸣钟尽行修理,使之皆准。今与尔等观之。尔等托赖朕福如斯,少年皆得自鸣钟十数,以为玩器,岂可轻视之!其宜永念祖父所积之福可也。
【注释】
①日晷(guǐ):本义是太阳的影子,这里指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
②爰:于是。向日:往日,从前。
【译文】
训言说:明朝末年,西洋人开始在中国制造检验时刻的仪器日晷。仅仅做了一两个时辰,明朝皇帝便把它看成宝物而倍加珍爱。早在顺治十年,世祖皇帝得到了一个用来验时的小自鸣钟,时刻带在身边。后来,又得到一个自鸣钟,比原来的稍微大一点,于是就仿效它来制作。虽然能做成和它的内里规模相似的齿轮,但是却没有得到作为动力的发条的做法,所以计算时间并不准确。到我的时候,幸而从西洋人那里得到了制作发条的方法,虽然做了几千几百只自鸣钟,但每一只自鸣钟的时间都走得很准确。于是就把以前所珍藏的世祖皇帝时留下的自鸣钟全部拿来修理,使它们全都很准了。今把这些拿给你们观看。你们托赖我如此之大的福气,在你们少年时就能够得到十几个自鸣钟,把它作为你们的玩具,怎么可以轻视它呢!你们应该永远记住祖辈和父辈们所积下的福报才可以。
自鸣钟(选自《皇朝礼器图式》)
玻璃漏(选自《舟车所至》)
【解读】
学习别人的技术,关键在于得法。只有方法对头,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技术。否则,外在的形状模仿得再像,也只是一个摆设,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康熙制作自鸣钟的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依赖外国进口时钟的难题,而且也说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并不亚于外国人。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做。尤其是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中国的科技发明也在国际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许多高科技产品走向了世界。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举世瞩目的,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对外国人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在线阅 读 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