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不妨说点糊涂话
很多事情如果非要说个清晰透彻,反而会将事情变得更糟。其实,很多事情只要“难得糊涂”或者假装无知无觉,就会圆满解决。所以,有时候也不妨说说糊涂话。
一家旅馆招聘服务员,前来应聘的人很多。老板想考考他们:“有一天当你走进客人的房间,发现一名女-子正在luo浴。你应该说些什么?”
应聘者都抢着回答,有的说:“实在对不起,小姐,我不是故意的。”
另一个却说:“小姐,你放心,我什么都没有看见。”老板听后不停地摇头,这时一个小伙子走上前说:“对不起,这位先生!”结果他被录用了。
这位聪明小伙子就是巧妙地使用了“糊涂语言”,使客人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同时也得到了老板的信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碰到一些不能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一时无法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时候,可以巧妙地使用“糊涂语言”来进行回答。
喜欢足球的朋友可能知道,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和英格兰队相遇时,打入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手球”。据说一位来自墨西哥的记者还拍下了“用手拍球”的镜头。
很多年后,有一位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到底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机敏地回答说_•“手球有一半是迪戈的,头球有一半是马拉多纳的。”马拉多纳的回答故意装糊涂,但是却颇具心思,假如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
实如此”,那么无疑承认了这场比赛的不公正性。但如果不承认,又有失足球明星的风度。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人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气概,乂在规则上维护了裁判的权威,颇显君子之风。
我们在与人交流时使用“糊涂语言”,在与人交谈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处,就是能够给人台阶下,使双方都皆大欢喜。
有位老师偶然发现有几位学生正拿着实验室特有的凸透镜在阳光下玩耍,刚好学校的实验室丢失了一个凸透镜。而这时这几位同学们发觉老师来了,神情都非常惊慌,老师便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此时,这位老师并没有责怪这些学生,而是笑着说:“这凸透镜找到了!谢谢你们!昨天我到实验室准备实验,发现少了一个凸透镜,我想大概是搬迁过程中丢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这个凸透镜。这样吧,先不着急,你们继续做试验,下午再还给我也不晚。”
这几位同学也松了一口气,连忙答应了下来。下午,这几位同学果然把凸透镜送过来了。
无可争辩,这位老师是聪明的,他故意装糊涂,制造出误以为让学生帮助自己找到了凸透镜的情景,将责怪化成了感激,自然令学生在摆脱尴尬的同时又-羞-愧不已,老师的目的也顺利地实现了,同时也维护了学生们的自尊心。
看来,有时候装装糊涂、说说糊涂话还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这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说糊涂话要注意场合
说糊涂话和保持沉默一样,该讲真话的时候就不能够再装糊涂了,如果到了该讲真话的时候还装糊涂,那就会犯原则性错误。
2. &说糊涂话要因人而异
说糊涂话要因人而异,有些人可以对他们说糊涂话,而对有些人则不能对他们用糊涂语言。例如,王娟是个工作认真的好护士,但这天她上班迟到了,按科室管理制度,护士长是要批评她的,并且应该扣除王娟的奖金。但是护士长没有这样做,晚上,王娟主动找到护士长做检讨,护士长却说:“哦,我的印象中你是一个工作认真细致的人,总是提前接班。”而有些平时就不求上进的护士,护士长则会严厉地批评她们。所以说,说糊涂话也是大有学问的,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的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