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骑鲸之旅 > 『骑鲸之旅』之父母篇

『骑鲸之旅』之父母篇

之前谈到本书框架时,我和出版编辑说,在这本讲述0-2岁亲子共读的书里,有必要另开一个章节,谈谈父母这两年需要读什么书。

编辑乍听下,非常吃惊,可同为妈妈,她很快就理解并支持我的想法了。

怀孕时,很多准妈妈都会抱着“胎教”和“为日后做好妈妈充充电”的想法,勤奋地抱起书本。但孩子出生后,妈妈们被琐事和家事一挤压,再也无心阅读,或者把计划中的阅读时间,留给各种育儿速成大法、成功父母养成大法。——在我看来,这都是本末倒置的路。

探究所有能给孩子和自己带来自由人生的父母,他们都拥有有定见的内心。成熟的自我敦促他们与外界达成相当程度的默契与平衡:懂得谦逊和同情;真诚对待每一个灵魂;在充满诱惑的选择中埋头走自己的路;敢于对错误负责任;宁可在起始时努力,也不在结果里抱怨;热爱善与美。

我们可以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爱,去追寻更好的自我。但育儿之道只是你心灵世界外化表露的一个渠道。没有改变自我的勇气,而迫切把自己武装成“成功父母”,其结果大抵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是的,育儿是心灵通往成熟的法门之一。因为渴望爱和被爱,我们有意识地趋近善与美。但和骑鲸之旅一样,只有完全放下功利之心,真诚地面对自己,在每一个当下调整和完善自我,才能使你的“父母之途”更为平坦。

归根到底,我们现下做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为资浅妈妈,我鼎力推荐并大声疾呼:重视受孕至孩子两三岁这几年的自我阅读。在你琐事缠身、时刻被人所需要的这几年,如暂时入定般的阅读会产生巨大的魔法。或者说,比照你一生的阅读时光,这几年的阅读有极其重大的意义:1.它是怀抱爱之准备与鼓舞的特殊阅读,目的性更强;2.它是存在于你人生转折阶段的阅读,你将更深刻地感受到“灵魂超越日常琐事”的阅读快感;3.日读日行,学且当下习之,阅读的巨大效用和现实中的投射得以显见。最后,经由这三年的自我阅读与共读,孩子将得到一个具足的学习环境,而父母则得以跳出“被日常琐事羁绊无力挣脱”的内心魔障,拥有足以迎战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崭新的、更为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

请珍惜这个或能扭转乾坤的崭新开端。

作为一个普通的、在家庭收支和柴米油盐中疲于奔命的妈妈,我因这几年深夜的自我阅读受益良多。这些本为催眠的零碎阅读逐渐有力,它们与日常生活形成互文,成为与流年并行,却略高于人生的指引,成为我的定见和方向,最后和自我合为一体,成为能滔滔不绝付出的爱。

“孩子睡下后”的阅读,使我几乎全然割舍了:追剧的时间、逛街的时间、吃饭应酬的时间、吃夜宵的时间和闺蜜倒八卦的时间……这些年来,每个深夜,总有半小时至一小时里,我觉得自己茕茕孑立、身无长物,却因此得以翱翔。没错,只有打破原有习气、作息乃至放下原有行为和阅读模式,进而放下固有自我,心灵才有机会寻找新的归依。

回首这两三年,我的深夜阅读曾绕了许多远路。有时候我想,如果时光倒流,我会如何重新选择和规划自己的书单?——但没有关系,用对待孩子共读的心宽容且带着惊喜地看待自己。只要你每天拿起书,你会逐渐视阅读为常态,在这条长路的某个时刻,你推开门,会突然遇到面目全新的自己。

——栖居在熟睡孩子身边的你的心灵是这样盼望着的,并全力做好了准备。

如上文所说,这段时间的阅读,是怀着付出爱的准备和努力进行的。时至今日,回首这几年深夜的自我阅读,下面几个步骤使我受益良多。

1.看闲书

看闲书是步入自我阅读的第一步。在一整天遍地鸡毛的家务、带娃和工作之后拿起一本你根本看不下去的“好”书,结果肯定是果断梦周公。所谓“自我阅读习惯”的培养将遥遥无期。爱读书,首先是得从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进而使自我阅读被日常生活重新接纳。我产后有一段时间,特别是月子中,“被规定”不许用眼。育后半年生活规律也被彻底打乱。(母乳妈妈更是要围绕着孩子的吃喝拉撒计划时间。)我见过的大部分产后妈妈,有把零碎时间拿来追剧的、有网购的、有打游戏的,却很少有用于阅读的。问之,则回答说:“看书太劳心劳力了,读不下去。”这时候,有趣的书或杂志就是桥梁。看时尚信息、看人物传记、看穿越小说、看爱情故事、看侦探盗墓……只要是“好玩”的书,尽可以帮助你重新进入阅读情境。记得出月子后,我是从看“悬疑”书开始进入阅读的。躺在嗷嗷待哺或酣睡的小宝宝身边,面露凶光地喋血越货,肚子里装了一大堆喋血伎俩,看书的习惯不知不觉又重新在产后的生活里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2.带着“功利心”读书

我有个女性朋友,以前一碰书就头疼。当了妈妈后,我到她家一看,都震惊了:满满一书架育儿读物!她皱着眉头跟我说:“读这些书太痛苦了,还得做小笔记。但我想做个好妈妈。”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怀孕时自己一个人往返异乡,忙于工作,住单身公寓,挺着肚子吃食堂。当时左右无事,觉得自己也没给孩子做什么“胎教”,买了本《地藏菩萨本愿经》,每天念四十五分钟。这些事,不放在彼时彼地的情境中看,会觉得有股子“傻”劲。如今写在这里,也并不是推荐父母一定要读育儿读物或宗教典籍。只是过了很久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和“兴趣爱好”一样,“功利心”也是一个法门。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一个虚荣的女孩想要人人爱,她到健身房开始锻炼,为了得到好身材开始茹素和减少夜生活,最后她得到了一个健康的身\_体。因为希望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利益而求助于书本,不偏执地走下去,路也会越走越宽。

无论是“功利心”阅读、“跟风”阅读,甚至“凑单”阅读,都是“看闲书”阅读之后的第二次进阶。打破原有的阅读惯性和界限,才能遇见未知的自己。

3.“远虑近忧”都要看

做父母后,实用书看得多,“形而上”书看得少了。想跟孩子共读、想做好吃的辅食和餐点、想全家旅行、想做好手头PPT……于是买了一堆绘本、烹饪书、旅游攻略、职场大全。看书跟堵窟窿似的,生活上哪里有“不知”的忧虑,就囫囵吞枣地读一通,期待能在原地满血复活。这样的阅读方式,缺乏系统的人生观做呼应,知道自己必须做,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做,久而久之,只会得到一个闷头推磨、忙碌又没有定见的人生。那些离现实的柴米油盐有些距离,却可以成为你生活原理的强力支撑点的书:哲学、心理学、科普类、社会学……在你的盛年、孩子呱呱落地之初、家庭重装起步之始,都需要你为自己、为家人重新梳理缔清。

令人惊奇的是,这时候,我们和孩子所面对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形成自己,如何接受自己。没有什么比初为父母这段时期更让人清晰地感受到:自我是如此不完整。我们不是、也不可能是完美的育儿专家,甚至我们自己都一身毛病,负重沉沉,何德何能引领另一个崭新的生命走向真、善、美?当生命面对困惑时,阅读是自我修正的重要途径。这一行为裹挟着思考、对话和改变,督促你正视内心、确立信念、接受不完美的自我,最后,彻底打开自己。

“自我阅读”的书单,绝对是迥然各异的。由于个人才疏,篇目有限,下面推荐的仅是:与教养和爱有关,却在相当长时间被忽略的“父母自我阅读”书籍。最重要的有——

1.童书:指绘本和以童话为主的大量儿童文学作品

没错,许多致力共读的父母终究会陪伴孩子阅读(或再次阅读)这些童年经典。但尝试一下,当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你“先一步”进行自我阅读,效果会迥然不同。我们最需要的,不是俯就和指导孩子的童年,而是自己接近童心,再度回归童年。我经常在想,如果我童年时不是花费过多时间阅读巴尔扎克、曹雪芹、鲁迅,不是抱着“非世界名著不看”的教育理念阅读,而仅仅只是在童书里翱翔,现在的我会不会离幻想王国更近一些,更自由丰富一些?的确,卓越的、以孩提之心为主体的童书的大量阅读,会鼓舞父母怀抱赤子之心,回归幻想王国。经由此路,我们加大努力的可能,努力获得某个无限趋近于“孩子”的视角,并由此得以与孩子坦诚相见。

2.心理学书籍:这里指的不是所谓“心灵鸡汤”类的图书

不是鼓励你“一定要向前冲”“奋斗”“用力爱”的书,而是从浅白渐趋艰深,关于回溯、了解、预测个体行为和心理的科学的那部分书籍。知道自己需要去爱,遍尝喜怒哀乐——也知道自己为何爱,为何喜怒哀乐,并不断修正自己的内心。父母之爱——我越来越觉得——必须是失去之爱。奋力去爱的目的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了与孩子一起塑造他们完整的自我人格,促成他们早日独立面对世界。只有在某个时候,快乐地“放下”心智成熟的孩子,这样的爱才谈得上圆满。在这未来的十余年甚至几十年,无论是孩子或是父母,都需要成长为“心智成熟、自我圆满”的人。心理上的自我修正因此非常必要。

3.人物传记:这里指的不是“成功父母必读”“天才宝宝如何培养”这样的养成大全

而是那些叙述个体人生片段或全景,将成败据实以告的书。我曾是一个傲慢的人,很排斥看各种人物传记。归根到底,当时我对别人的人生没有多大兴趣。但产后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变得非常热衷于人物传记方面的书,想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有一天夜里,我突然不可思议地想,为什么自己开始对别人的一生表现得如此热切?——说这件事,不是要说,因为我现在喜欢看人物传记,所以力荐大家看这些书,而是说:许多父母在育儿之后,开始对各种各样与己无关的人生,萌发出某种本能、某种好奇。“别人的一生到底是怎么过的呢?”——因为“接手”新生命,产生这样的联想而去阅读。这时候,人物传记就像一扇扇打开的门。你走进的门越多,知道的各种人生的悲喜越多,了解的选择、诱惑、成败越多,你的心就会越发开阔笃定起来。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可能是你孩子的未来、你的未来。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看人物传记,这样的阅读是非常有力的。

4.科普读物:实际上,这几年的“自我阅读”必须回归原点

即多阅读“为什么是这样的”的书。孩子张嘴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从“为什么”开始的。“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我为什么来到这里?”“你为什么是我妈妈?”“为什么会刮起风?”“车为什么跑得比人快?”……科普书有利于我们重新梳理对世界的认识。

5.宗教典籍:有信仰是一件美事

但“自我阅读”和信仰并没有直接的目的性关联。很多源远流长的宗教典籍都是最好的育儿经典。因为神的开示大都一视同仁、见微知著、平等、有耐心、深入浅出、教人以善。成年人比孩子更应该阅读宗教典籍,因为他们已有敏锐的感知与定见,足以避开“恐吓教育”和“诱导教育”,以获得其中真髓。

……

从怀孕到孩子满两岁,三年很短。它仅仅是个开端,意味着你以新身份开始人生新的旅程。但它至关重要。它是一个奠定和开启。我们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视、第一次对话、第一次拥抱……都意味深长、伏线千里。

“自我阅读”帮助我们在这短暂且重要的三年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帮助我们宽恕和接受自己,开放且自由地热爱新生命。

在我力荐家长进行“自我阅读”的过程中,曾遇到两个非常重要并饶有趣味的问题。现在把这两个问题与我的回答列在这里,作为这篇文章的完结——

有一次,当我滔滔不绝说着“自我阅读”的好处时,一个妈妈打断我,问:“读书当然是好的。可是,我想问的是,我要怎么成为与众不同的妈妈呢?或者我学着做好看的便当?或者我给她写诗?花时间做这些事,孩子会不会更开心点?”

孩子们从不需要“与众不同的妈妈”,他们只需要“存在着的妈妈”。在每个当下全力以赴的父母,真诚与他们分享内心所见的父母,即使再普通,也会受到孩子尊敬和推崇。在学习各种取悦孩子之“术”前,先通过阅读等手段,使自己成为心智成熟的人。这才是固本之源。

还有一次,有一位爸爸问我:“你真相信人会越变越好吗?真以为人们会越来越懂得怎么爱孩子吗?我不相信。”

我相信。

据说,古罗马法律规定,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控制权。父亲可以出售子女,也可以将他们处死。有将近一千年的时间,父权是最为至高无上的权力之一,被中国、英国等国家写入他们的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中。许多幼年出外谋生的孩子的待遇和仆人基本没有分别。直到近代,年幼的孩子才受到重视,社会承认他们要经历特殊的成长过程,值得得到父母和公众的关爱。

社会在“如何对待新生命”的问题上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是无数个体,无数像我们这样错漏百出,却始终付出爱的父母一代接一代的自省、反思、努力的结果。因为爱,父母们没有止步于自己不完美的童年,没有止步于自己的既得权威,没有止步于自己封闭的思想,而是用重塑新世界的信念和旧秩序做着漫长的斗争。

因为爱与勇气,人类得以生生不息。成为父母的我们,也因此有希望获得全新的自己。

为了我们和孩子共同的美好未来,请翻开书本——


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