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科普书籍 > 趣味物理学 > 注释

注释

[1]&生丁是法国以前的货币单位,一百生丁等于一法郎。

[2]&人在步行时要往前迈开一步,而支点处的压力除了原先的体重以外,大约就要再增加20千克。因此,人在步行时对于地面所施的压力要比站立时的压力大。

[3]&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观点来解释这种情况下的跌倒。(见本书著者的《趣味力学》第三章“什么时候‘水平’线不水平?”一节。)

[4]&敏豪生伯爵是德国著名故事《敏豪生奇遇记》里的主人公。

[5]&以上情况有一个前提条件:假定地球各部分的密度是完全均匀的,实际上地球越接近地心的部分密度越大,因此,当物体深入地球时,在最初一小段距离里它的重量还会略为增加,以后才逐渐减少。

[6]&当然,你只准用手拿着长矛,不能将它掷出去。

[7]&年7月16日,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人类于7月20日首次登上月球。

[8]&现在,在发射了几个宇宙火箭以及人造地球卫星后,可以说,宇宙旅行所利用的工具不会是炮弹,而是火箭。不过,火箭的最后一级工作完了后,支配火箭运动的原理与炮弹是一样的。因此,本节内容仍然适用。

[9]&但是这会碰到另一种性质的困难。就这个问题,在本书的续编里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10]&这里请参阅《趣味物理学续编》“波浪和旋风”一节。

[11]&在我著的《趣味力学》一书里,有关于雨滴下落速度的详细说明。

[12]&从引力性质来看,这两种力量并没有什么主要区别。

[13]&这里就需要应用所谓的“力矩定律”。

[14]&实验应该选择有平壁的容器,以免油滴的球形发生歪曲。

[15]&也可以用对甲苯来进行实验。对甲苯是一种暗红色的液体,当它达到24℃时,其密度就接近于盐水的密度,这时可以将对甲苯加入盐水里。

[16]&下落的雨滴。雨滴在下落的最初瞬间与自由下落的物体相似,落下第一秒内的后半秒钟,下落变成匀速运动,雨滴自身的重量与空气阻力相互抵消了,随着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也会增加。

[17]&在扭紧瓶盖之前,先查看容器里装入的煤油是否太满。因为煤油受热后的膨胀程度十分明显(温度每增加100℃,体积就会增加原来的十分之一),所以必须要留出一些空间以供煤油有膨胀的空间,不能装得太满,否则容器会胀破。

[18]&实际上,这只是因为旅客们的衣服上沾染了煤油而已。

[19]&洗脸的香肥皂比较不大合用。

[20]&最先提到这一点并作出正确解释的,是纪元前一世纪时的古代物理学家拜占廷的菲罗。

[21]&有人以为羽毛比空气更轻,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羽毛的重量是空气的好几百倍。它可以飘在空气中并不是因为它更轻,而是因为它的面积比较大;与自身的重量相比,它受到的空气阻力就会显得更大。

[22]&在我著的《趣味力学》一书第四章,有关于“跳球”的详细讲解。

[23]&假设钢轨长8米,0℃时空隙长度为6毫米,那么在这种条件下,65℃时空隙才会被胀满。在铺设电车钢轨时,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以至于无法留出空隙来。幸运的是,电车钢轨通常都嵌在土壤里,温度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而安装钢轨的方法也使它无法向一旁弯曲。但是,一旦温度达到极高的程度,电车钢轨也会被胀弯,如图67所示情形一样,这是依据一幅照片画出来的图。铁路上偶尔也会发生这种胀弯现象,因为火车行进在斜坡上时,车轮下的钢轨常会被带起来前进(有时甚至会带动枕木),所以这种地方的空隙常会在无意间被取消,前后两根钢轨就会密接在一起。

[24]&对化学实验室来说,石英器皿还有另一个好处:很难熔化。只有达到1700℃它才会软化。

[25]&经过冷却后,水的温度只能降至4℃(这时达到最大的密度),并不会降低到0℃;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也不需要将饮料冷却到0℃这么低。

[26]&假设做实验的是高热病人或者体温较高,纸片的旋转就会更快。

[27]&从理论上可以计算出,冰的熔点要减低1℃,每平方厘米的压力就要增加到130公斤。当然,这种情况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冰和水必须要在同一压强下。现在我们举的事例中,只有冰受到压力,而由此产生的水只受到了大气压强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就会极大地影响冰的熔点。

[28]&只是“大多”,而不是所有。因为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在于白昼的时间长度不同,这就是说,地面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不同。事实上,这两点原因都是由同一个天文现象产生的:地轴倾斜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

[29]&如果同时考虑“大气折射”的作用,就会得到更加让人意外的结果。光线在空气中行进的路线由于大气折射作用而发生折屈,所以我们看到日出的时间,要早于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间。但是,假设光可以瞬时传播,这种折射就不会发生,因为产生折射的条件在于光线在不同介质里传播的速度不同。一旦没有折射,观察者看到日出的时间比有折射的情况更晚;这个时间的差距取决于观看地点的空气温度、纬度和其他许多条件,大约在2分钟至几个昼夜,甚至更多(极地位置)。由此可见,我们得到的结论就十分奇怪:假设光线可以瞬时传播(就是指无限快),那我们观看日出的时间竟然比现实情况要更晚!

[30]&年斯德哥尔摩在接受诺贝尔奖金时宣读的报告。

[31]&这里的焦点离圆瓶的位置极近。

[32]&古货币名。


在 线阅DU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