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
古人说人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说的都是一些人类共通的情绪反应。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大致差不多,人类基本上有六种共通的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惊讶、厌恶和恐惧。其他还有一些高阶情绪,也是人所共通,由基本情绪衍生,例如自豪和嫉妒。这些情绪都有相应的生理基础和脑部位对应,人们甚至可以相当准确地在头脑中定位到相关部位。曾经在小鼠身上做过相关实验,当电极刺激到小鼠的兴奋区,小鼠可以不吃不喝沉醉地按电门,直到让自己枯竭而亡。一个功能在大脑中越确定、越普遍,就说明越是进化得长久。
情绪对人究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如此根深蒂固而四海皆准?
情绪对于人来说,算是一种“打包程序”,或是“快捷方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情绪到来的时候,人不需要在大脑皮层花时间思考,而是直接快速行动。情绪近乎生理本能,全人类的基础情绪反应都十分类似。情绪的触发依靠化学物质,某种化学递质分子在神经细胞之间突然增加,会引起我们强烈的内心感觉,进而催促我们行动。在紧急情况下,这种快捷可以为人节省出最关键的救命时间。例如,如果面前出现一只野兽,一个人不需要在头脑中大数据学习这只野兽的性质,也不需要在头脑中搜索和优化反应路径,而是本能地逃跑,杏仁核中的恐惧情绪打包释放,让“信号”到“行动”之间的路径最短。相应地,当我们产生恶心的情绪反应,也可以在来不及进行化学检测的时间里,迅速远离令人怀疑的食物。情绪的这种打包信号特性来源于数百万年的进化,情绪敏锐的人能在变化的环境中迅速反应,因此留下更多后代。此外,情绪很多时候还起到“内心信号灯”的作用,我们的思维常常会压抑身\_体和心底深处的欲望,这时常常会触发某些基础情绪,告诉大脑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例如理智告诉自己要学习,但悲伤的情绪总是提醒自己失恋的事实。情绪会自动把大脑中某些问题的优先级提前。
那么人工智能程序会进化出情绪吗?如果按照“快捷程序包”的概念理解,那人工智能也可以发展出某些“快捷程序包”,也就是遇到某种情况就自动反应的程序包,如果程序员把这些程序包命名为情绪,那么人工智能也可以拥有情绪,但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传统反诘:即便是人工智能拥有某些自动反应的程序包,也不意味着它们有主观感受。这一点和感知领域相似,人类的情绪是生物化学属性的,由激素参与介入,纯电子信息属性的人工智能可能很难有相似反应。而第二个问题在于:我们是否需要给人工智能程序这样的“情绪程序包”?需要快捷程序包的场景主要是:(1)计算时间不足;(2)生死攸关。它的好处是快捷,但坏处很明显是不精确。而目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是做单项学习和应用的智能程序,并不存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智能运算的速度已经很快,做每一项优化都可以很迅速算得结果,这种情况下,是否还需要给人工智能一些不精确的反应程序包呢?不需要。情绪的一大特点就是容易出错,很多时候在不必要的场合下,也会有激烈情绪,以至影响人的思考过程,例如老师批评引起的愤怒情绪,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愤怒情绪可以保护生物抵御敌人,但也会使人冲动做出追悔莫及的事。这种情况下,是否还需要给人工智能引入这种快捷程序包,就不一定了。对生物而言,为了一次救命的可能,平时出错十次都无所谓,但人工智能始终理智计算更优的策略,冷静一些会更好。
所有情绪,都是在千百万次生死攸关的生存选择中一代代选择留下来的。愤怒的情绪并非人类研习几百万张他人照片习得的,如果不存在生存选择,也就无所谓激起熊熊燃烧的斗志。恐惧的情绪也不是研究密闭空间物理而产生的,如果不存在生存困境,也就没有惊弓之鸟的恐慌。情绪是双刃剑,让我们百折不挠,也让我们冲动盲目。理智的机器完全可以做到理性且处变不惊,但也永远无法体会坚持到终点时的喜极而泣。
在线 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