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余秋雨作品集 > 世界戏剧学 > 第七章 启蒙的星座第一节 启蒙主义

第七章 启蒙的星座第一节 启蒙主义

第一节 启蒙主义

与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关系相当密切的法王路易十四于一七一五年去世,他留下的是一个由精雅、奢华的锦幔遮盖着的烂摊子。八年后路易十五亲政,这是一个公开宣称“死了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荒唐皇帝。他死后即位的路易十六仍然昏庸得很,凡尔赛宫沉溺在-yin-靡挥霍之间,整个法国沉沦在政治、经济的危机之中。路易十四时代庄严的帝国幻影消逝了,一度尊崇过的公民道德日非一日。

不少诗人、小说家、喜剧作家,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围着女-人转,轻薄、细腻、放荡,绘画浮华-yin-亵,室内装饰力求轻巧、艳丽以至肉感,人们把这类流行一时的艺术称之为“罗珂珂艺术”。

在这种时尚中,文雅精致也渐渐不对贵族们的口味了,应运而生的是津津乐道地刻画疯狂和糜烂的肉欲的作家萨德。似乎一切都无所不可,只有一点:不能自由思想。

十八世纪法国的书报检查制度相当周密苛严,不仅查禁了大量国内的出版物,而且还在边境严格控制进口书籍。法令明文规定:“凡作品被判为可耻有害者,其作者与出版者皆应以死罪论处。”当然,其所谓“可耻有害”是正恰与这个意义相反的。在戏剧方面,专门有官吏在剧场中负责取缔、查禁事务。在日常生活中,私人通信的自由也遭受着蛮横的干预,而权贵们的一封“密札”则可坑害任何一个人。为一切进步的思想家敞开着的,是巴士底狱阴森的大门。

但是,历史终究不会在凡尔赛宫或巴士底狱的门口停步。事实上,法国的社会思潮一直在不息地向前涌流。

首先,文艺复兴运动所点燃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之火在欧洲从未熄灭;

其次,十七世纪连那些出入于宫廷的古典主义者们也呼吁过理性的力量,这种呼吁之声也未曾消泯,而且还由此产生了新的趋势和要求;

再次,海峡对面,革命后的英国的政治文化气氛像一阵阵海风吹拂过来,吸引和鼓动着大量法国的有志之士;

最后,伟大的牛顿和其他科学家们对世界所作的新解释、新探索也对社会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切,以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工人罢工等人民斗争为背景,组合成了一种莫名而又巨大的潜在力量,始而凝聚,继而奔突。

君主专制该否定,贵族特权该否定,封建等级该否定,宗教偏见该否定,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也该否定。总之,几乎整个社会都需要怀疑、都需要改造。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特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种强大的社会思潮必然会推举出自己的代表者,而这些代表者则认为要实现上述这一系列社会改革,第一步必须以一个思想文化运动来照亮人们蒙昧的头脑,因此他们就不畏艰险地奔走著述,发起了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是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

这四个代表人物的并列,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星光灿烂的时代。他们之间,意见并不统一,而且还常有龃龉争执,但是总方向大体一致。

思想本身的力量,深入浅出的宣传方式,加上渊博的学识、夺目的文采,使他们的影响十分巨大,使他们的声音遐迩可闻,由法国直播全欧。

他们所论,是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的切实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他们所言,都诉诸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信仰领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动情。

于是,他们所构成的思想激流超过了文艺复兴时代,或者说,从文艺复兴时代发源的反封建浪潮到这时才奔流成巨澜,足以向着欧洲封建主义的墙垣猛压下去——这就出现了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

启蒙主义时期的戏剧情况比较复杂。

说来似乎奇怪:反而是启蒙主义者的革命意向,使古典主义戏剧多留存了一些时候。

在贵族的政治地位开始动摇的时候,古典主义的戏剧原则也曾随之受到过怀疑,至少被认为不很适应新的启蒙宣传,狄德罗等人的市民戏剧就是应顺着历史潮流问世的。但是,当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却渐渐感到,仅仅停留在“启蒙”阶段不解决问题了。用市民的意见写出来的讽刺贵族的戏剧,并不能使贵族们因-羞-愧而改悔。道德说教既已归于无用,那么,事情就发展到了必须与贵族战斗的地步。这一来,英雄主义就成了革命的一种必需,而古典主义戏剧中有得是这方面的教材。用普列汉诺夫的话来说,“对英雄人物的迷恋又促使对于整个古代生活的兴趣活跃起来了。摹仿古代成了一种风气。在那时候法国所有的艺术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正是这种风气,把古典主义悲剧的死亡推迟了好久。”(《从社会学观点论法国十八世纪戏剧文学和法国绘画》)

那么,是不是还是依然故我的古典主义呢?不是了。革命家们在艺术领域里一度显得保守只是表面现象,他们借古典主义的外在形式,化入了新的革命内容。等到他们终于战胜了对手,市民戏剧将会真正兴隆,莎士比亚也将取得更高的地位。

尽管如此,狄德罗等人在十八世纪对于新兴的市民戏剧作过的呼唤、对于古典主义戏剧原则作过的批判、对于戏剧的现实职能作过的阐述,还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正是这些论述,使以后市民戏剧行世之时能很快就表现出充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由于复杂的时代原因,十八世纪的欧洲没有出现与狄德罗的戏剧学完全相称的戏剧作品,但他的理论是可以上接莎士比亚、后承十九世纪戏剧的。

可以与狄德罗合称双璧的另一个代表者,不在法国启蒙运动的行列里,而是德国的启蒙主义者莱辛。

与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关系相当密切的法王路易十四于一七一五年去世,他留下的是一个由精雅、奢华的锦幔遮盖着的烂摊子。八年后路易十五亲政,这是一个公开宣称“死了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荒唐皇帝。他死后即位的路易十六仍然昏庸得很,凡尔赛宫沉溺在-yin-靡挥霍之间,整个法国沉沦在政治、经济的危机之中。路易十四时代庄严的帝国幻影消逝了,一度尊崇过的公民道德日非一日。

不少诗人、小说家、喜剧作家,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围着女-人转,轻薄、细腻、放荡,绘画浮华-yin-亵,室内装饰力求轻巧、艳丽以至肉感,人们把这类流行一时的艺术称之为“罗珂珂艺术”。

在这种时尚中,文雅精致也渐渐不对贵族们的口味了,应运而生的是津津乐道地刻画疯狂和糜烂的肉欲的作家萨德。似乎一切都无所不可,只有一点:不能自由思想。

十八世纪法国的书报检查制度相当周密苛严,不仅查禁了大量国内的出版物,而且还在边境严格控制进口书籍。法令明文规定:“凡作品被判为可耻有害者,其作者与出版者皆应以死罪论处。”当然,其所谓“可耻有害”是正恰与这个意义相反的。在戏剧方面,专门有官吏在剧场中负责取缔、查禁事务。在日常生活中,私人通信的自由也遭受着蛮横的干预,而权贵们的一封“密札”则可坑害任何一个人。为一切进步的思想家敞开着的,是巴士底狱阴森的大门。

但是,历史终究不会在凡尔赛宫或巴士底狱的门口停步。事实上,法国的社会思潮一直在不息地向前涌流。

首先,文艺复兴运动所点燃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之火在欧洲从未熄灭;

其次,十七世纪连那些出入于宫廷的古典主义者们也呼吁过理性的力量,这种呼吁之声也未曾消泯,而且还由此产生了新的趋势和要求;

再次,海峡对面,革命后的英国的政治文化气氛像一阵阵海风吹拂过来,吸引和鼓动着大量法国的有志之士;

最后,伟大的牛顿和其他科学家们对世界所作的新解释、新探索也对社会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切,以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工人罢工等人民斗争为背景,组合成了一种莫名而又巨大的潜在力量,始而凝聚,继而奔突。

君主专制该否定,贵族特权该否定,封建等级该否定,宗教偏见该否定,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也该否定。总之,几乎整个社会都需要怀疑、都需要改造。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特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种强大的社会思潮必然会推举出自己的代表者,而这些代表者则认为要实现上述这一系列社会改革,第一步必须以一个思想文化运动来照亮人们蒙昧的头脑,因此他们就不畏艰险地奔走著述,发起了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是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

这四个代表人物的并列,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星光灿烂的时代。他们之间,意见并不统一,而且还常有龃龉争执,但是总方向大体一致。

思想本身的力量,深入浅出的宣传方式,加上渊博的学识、夺目的文采,使他们的影响十分巨大,使他们的声音遐迩可闻,由法国直播全欧。

他们所论,是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的切实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他们所言,都诉诸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信仰领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动情。

于是,他们所构成的思想激流超过了文艺复兴时代,或者说,从文艺复兴时代发源的反封建浪潮到这时才奔流成巨澜,足以向着欧洲封建主义的墙垣猛压下去——这就出现了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

启蒙主义时期的戏剧情况比较复杂。

说来似乎奇怪:反而是启蒙主义者的革命意向,使古典主义戏剧多留存了一些时候。

在贵族的政治地位开始动摇的时候,古典主义的戏剧原则也曾随之受到过怀疑,至少被认为不很适应新的启蒙宣传,狄德罗等人的市民戏剧就是应顺着历史潮流问世的。但是,当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却渐渐感到,仅仅停留在“启蒙”阶段不解决问题了。用市民的意见写出来的讽刺贵族的戏剧,并不能使贵族们因-羞-愧而改悔。道德说教既已归于无用,那么,事情就发展到了必须与贵族战斗的地步。这一来,英雄主义就成了革命的一种必需,而古典主义戏剧中有得是这方面的教材。用普列汉诺夫的话来说,“对英雄人物的迷恋又促使对于整个古代生活的兴趣活跃起来了。摹仿古代成了一种风气。在那时候法国所有的艺术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正是这种风气,把古典主义悲剧的死亡推迟了好久。”(《从社会学观点论法国十八世纪戏剧文学和法国绘画》)

那么,是不是还是依然故我的古典主义呢?不是了。革命家们在艺术领域里一度显得保守只是表面现象,他们借古典主义的外在形式,化入了新的革命内容。等到他们终于战胜了对手,市民戏剧将会真正兴隆,莎士比亚也将取得更高的地位。

尽管如此,狄德罗等人在十八世纪对于新兴的市民戏剧作过的呼唤、对于古典主义戏剧原则作过的批判、对于戏剧的现实职能作过的阐述,还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正是这些论述,使以后市民戏剧行世之时能很快就表现出充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由于复杂的时代原因,十八世纪的欧洲没有出现与狄德罗的戏剧学完全相称的戏剧作品,但他的理论是可以上接莎士比亚、后承十九世纪戏剧的。

可以与狄德罗合称双璧的另一个代表者,不在法国启蒙运动的行列里,而是德国的启蒙主义者莱辛。

在线阅读网全本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