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思维的艺术 > 17. 谎言重复千遍即是真理?

17. 谎言重复千遍即是真理?

滴水可以穿石。只要不断重复,一个命题就会自然而然成立,甚至不需要提出一个理由。所以,广告商、政治家和其他一些行业的人尽可能地重复他们说的话,通过简单的重复来达到他们所希望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把某种命题放入一系列类似命题之中来实现这一点。这样一来,那个命题看起来就不那么孤单,而是出现在集体中,产生的作用也要强得多。

也有一些重复是无法产生效果的。因为不是每一句话通过重复就能使人相信,它甚至可能一点一点地失去可信度,最终还显得非常荒诞。

如果不断重复一个命题,到某个时候,这个命题就会显得很机械,最终会变得很可笑。有些戏剧作品就利用这一效果,来制造笑料:演员们跑到舞台上装腔作势,隔不多一会儿就大喊“我恋爱了”或是“我是那么伤心”。话说得越冠冕堂皇,就越容易通过重复失去作用。戏拟常常会利用这一效果:不停地重复一个观点和概念,直到它变得可笑。这一技巧的另一种形式也适用于讨论。可以拿别人的观点并证明,这一观点并不新鲜,而是重复了一百遍。一则日常生活的例子可以说明它是怎么生效的:

/某人正在做一件事,然后又做了一遍这件事,接着做另一件事,一件事接着一件事……/

——格特鲁德·斯泰因

耶和华见证人信徒 [20] : 今天我们来考虑一下世界末日的问题。基督早就说过……

梅厄夫人: 不错,耶稣相信,世界很快就要灭亡,他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死去”,因为不久以后上帝将会审判,而正义的人得到永生。自那以后,仅基督教的教堂敲响过世界末日的钟声就不下一百七十次。数学家兼神学家的米夏埃尔·史蒂费尔的故事非常可笑,他是路德的战友,他于1533年的新年在布道坛上宣布,那年10月19日清晨,世界就要灭亡。他用词语方程式得出这一日期。后来,那些相信他话的人就把自己的财产送了人,烧了自己的房屋。饭店老板也不再收酒钱。但是当那个日期过后世界依然安然无恙时,史蒂费尔不得不在军人的保护下逃离愤怒的人群。路德给他的朋友找了一个新职位。后来,他再也没有以预言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一心一意研究纯数学,对数表就是他发现的……

耶和华见证人信徒: 您说得很对,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那些人不是耶和华见证人的信徒,不可能知道世界灭亡的日期。但我们……

梅厄夫人: ……对了,耶和华见证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一开始宣布1914年世界就会灭亡,然后把日期延到1925年,最后又延到1975年。

耶和华见证人信徒: 等等,等等,不能这么说。上帝保佑……

梅厄夫人: ……是上帝决定要无限期地推迟这一日期。

耶和华见证人: 主的道路深不可测。

严肃地宣布世界即将灭亡确实会惊动天下。但如果多次宣布世界灭亡的消息,这消息就会失去可信性。

令人吃惊的是,即便在最严谨的科学家圈子里,世界末日的景象也很有市场。英国物理学家和畅销书作者史蒂芬·霍金认为,他很快就会发现一个万有理论。这个理论一旦发现,物理学就会结束自己的使命。这一想法是他在伦敦首次讲课的主题——理论物理是否即将终结。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想法。了解物理历史的了人都知道,这一想法本身的历史也很悠久。例如,开尔文勋爵(1824—1927)在1900年左右 [21] 就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所剩的只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不过在小数点后面再添几位罢了。可那时,就连相对论也还没有出现呢!当量子论出现后,物理学家又嚷嚷物理学已经结束。例如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1882—1970)就说过,物理学在六个月以后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可当时还没有发现能量的强弱转换,也就是说,根本就看不到物理学的尽头。

有一些成见可谓根深蒂固。例如自古以来就有人说,机器可以节省时间并能减轻人的负担。古希腊诗人安提帕罗斯(公元前一世纪)在下面这首歌颂水磨的诗中写道:

女磨工的手不再疲劳,她们能安静地入睡!

不需要鸡鸣声把她们唤醒。

农神命令自然神完成姑娘们的工作,

现在这些神在轮子上轻松地跳跃,

滚轴不停地旋转,转动石头。

让我们像父辈那样生活,让我们感受无需工作的乐趣,

是神明带给我们这份快乐。

可惜的是,诗歌里提到的减轻女磨工劳动负担的时代至今都没有出现。技术的进步常常会带来相反的效果。最新的调查表明,现代工业国家的生活节奏前所未有地快。尽管如此,每一种要投入市场的机器都被吹捧成能够会节省劳动时间。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通过重复会降低价值的做法:混乱的大杂烩。这不是指把类似的命题放在一起,以削弱某一种观点,而是对一个问题尽可能地作出各种回答。当这些回答汇总起来的时候,结果非常可怕。也就是说,追求的不是单调,而是混乱。自古希腊以来,人们总是努力地在浑水中乱搅,有的时候竟然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这个例子由来已久,即劝说别人不要从事哲学。其论据就是哲学家们教导的东西太五光十色了。一部分人持有这个观点,另一部分人则持那种观点。从极其混乱的教诲中可以得出,哲学是没有什么内涵结论的。这一观点出自怀疑论派,是哲学家皮浪(公元前360—前270)提出的。他的学生们利用这一做法,不仅向哲学,而且向所有的文化价值提出疑问。一篇古老的文章里这么写道:“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正义的,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是不正义的。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好的,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是坏的。所以,波斯人认为同自己的女儿睡觉,不是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情,而这对希腊人来说简直是可怕的罪行。马沙盖特人有共妻的做法,而希腊人没有。基里基尔人热衷于海上袭击,而希腊人就不这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信仰的神明,有些民族相信命运,有些则不相信。埃及人把逝者做成木乃伊,而罗马人则采用火葬。结论是,不要做出什么是真理的判断。”

迄今为止,这一观点依然很流行,特别当有人要提出质疑或顾虑重重的时候,就更容易选择这样的立场。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特别爱用重复手法一个场景,也就是原谅。在这里,原谅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多次重复来减弱那些无法被反驳的责备。用古希腊时期医生的话来说就是,如果病症已经无法治愈,至少应该减轻痛苦,也就是说,原谅不是作为攻击手段,而是自卫战略。

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也会犯错误”这样的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句话很像是一种抵抗。但这一方法起作用,人们除了表示要区别对待外,常用此话来应付他人。这种减压的重复会减弱听起来让人不愉快的责备,只要不断提出其他不好的事情,并最终从所有这些无法忍受的事情中,得出一切原来并不那么可怕的结论。坏事同其他的事情放在一起时,有时令人惊讶地会显得不那么糟糕。例如科学部部长阿内特·沙瓦为时任国防部长的卡尔·特尔多尔·祖·古登贝尔格辩护时,就是这么干的。众所周知,这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大部分都是抄袭的,而且没有标明出处。沙瓦说,他的抄袭是“无意识的”,正如他所说,他失去了对所有出处的掌控。与默克尔总理不一样,沙瓦不会区分作为“国防部长”和作为“科学家”的祖·古登贝尔格。在答《南德意志报》记者提问时,她请大家想一想:“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某个人可以很好地从事政治事务,但生活的其他部分却让他犯错误。”遗憾的是,她没有告诉我们,“其他部分”到底是什么,所以她的观点经不起推敲。沙瓦是想让祖·古登贝尔格的诡计看上去像是道德行为?还是说她是要在两个连续重复的交叉点看这位男爵,这两个重复在她的观点中配合得非常精彩,即他是骗子,同时又是拯救者?

/皮媞亚女祭司/

在线阅读 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