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哲学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 25

25

25

今天早上,我们已经谈过解决传统理性被卡住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现在我们要转向它浪漫的一面,也就是传统理性所造成的科技的丑陋。

一路上不断地转弯,在沙漠里面绕行。然后来到了一座狭长的小镇,叫做白鸟,然后是一条水流丰沛的大河--赛门,它在峡谷高耸的两岸间奔流着。

这里的温度非常高,白色岩壁反射的强光几乎使人睁不开眼睛。我们沿着狭窄的谷底蜿蜒前进,身旁快速的交通流量让人有些紧张,而且被高温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约翰夫妇所厌恶的丑陋并不是科技与生俱来的,只是对他们来说是如此。

我们很 难把 科技中的丑陋单独 分离出来。科技只是制造物品,而制造物品本身并不丑陋。否则艺术品就不可能产生美感了,因为艺术也是制造物品。实际上科技这个词的词根就意味着艺术。在古代希腊人心中,从未把艺术和制造分开过,所以二者根本就是同一个词。

在现代科技的原料当中,丑陋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论调。大量生产的塑胶制品本身并不坏,它们只是引起不好的联想。

一个人如果终生关在监狱的石室中,他可能认为石头天生就是很丑陋的,虽然石头也是雕塑的主要材料。一个人如果终生就生活在丑陋的塑胶制品之中,从他童年时期使用的玩具,以至一生的消费品,都是塑胶制的,这样的人就可能认为塑胶品的丑陋是与生俱来的。但是现代科技真正丑陋的地方并不在材料或者形状或者这种生产方式和产品上,这些只是低品质的物品所有的特质。

科技的产物并非真正丑陋。若是根据斐德洛的形而上学,发明科技或使用科技的人也不丑陋,因为良质并不在主客观的事物当中。真正的丑陋在于发明科技的人与他们所制造的产品之间的关系。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使用科技的人和产品之间的关系上。

斐德洛认为,在你意识到纯粹良质的那一刹那,甚至无所谓意识的时候,也就是与纯粹的良质相遇的那一刹那,无所谓主观,也无所谓客观。先有了纯粹的良质,接着才会意识到主体、客体。

所以在遇见良质的那一刹那,主客观原是 一 体 的 。 这 正 是 佛 教 奥 义 书 (Upanishads,古印度哲学吠陀经最后宇宙与个人自我之一致--译者注)中的最高精神,而这种一体感也是所有艺术的根基。而现代二分法的科技正缺乏这种一体感。创造者和拥有者对他们所创造和拥有的物体没有认同感,而使用者也一样。所以根据斐德洛的定义来说,就是没有良质。

斐德洛在韩国所看到的那面墙就是科技的产物,而它的美并不是来自于精密的策划或是科学的监造,甚或是刻意塑造的形式。它之所以让你觉得美是因为建造它的人十分投入。他们并未与手中的工作疏离。所以这就是整个解决办 法的核心。

要解决人类价值和科技需求之间的冲突并不需要逃避科技--这是不可能的。方法在于打破传统的二分法,进而真正了解科技的本质--并不是窃用自然,而是把自然与人的精神融合为一,创造出可以超越二者的产物。当这种产物已经出现,就像第一架横越海洋的飞机,或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全人类就会对科技的超越性有全新的认识。但是同时在个人生活当中,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

现在峡谷两旁的崖壁几乎完全是笔直的。有许多道路都是用炸药炸出来的, 没有别的路,只能顺着河流的走向而行。

我觉得 河流似乎比一 个钟头前窄了许多,这可能只是我的想像吧!当然,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并不一定要接触摩托车,单纯到像磨一把菜刀、缝一件衣服或是修补一张坏掉的椅子,它们背后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把它做得很漂亮,或是很丑陋。

如果你想要有高水准的表现,就必须具备鉴赏力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同时具有对良质的古典和浪漫的认 知。

然而如果你想得到如何进行这类工作的指导,我们的文化只会给你古典的认知方法,也就是告诉你,磨刀的时候该如何拿刀子,或者如何使用缝纫机,或者如何混合胶水,如何擦胶水,它认为只要你照着这些步骤去做,自然会有高水准的表现。然而,它把鉴赏力给忽略了。

于是就产生了现代科技非常典型的结果,为了让人容易接受它沉闷的外表,就在外面加一层包装。然而对于那些对浪漫的良质十分敏锐的人来说,这种情形更糟,因为它不只乏味到令人沮丧, 同时还有虚伪的矫饰。把这两者加起来,你就可以 得到现 在美国科技 精确的形象:流行的汽车、流行的摩托车、流行的打字机、流行的时装。流行的冰箱里装着流行的食物,摆在流行的厨房里,房子也是流行的。流行的塑胶玩具给流行的小孩。在圣诞节和过生日的时候,流行的小孩和他们流行的父母一起参加流行的聚会。你得经常跟上流行而不厌倦,所以你落入了流行的陷阱之中。有一群人 从来不知道世界上有良 质的存在,为了制造美感和利益,就在科技丑陋的外 表上蒙了一 层厚厚的浪 漫的虚伪。良质并不是外加在主体和客体上的, 就像圣诞树上闪亮亮的装饰品。真正的良质是主客观的源头,也是树木的生长点。

为了得到良质,需要采取和二元化的科技不同的步骤,排除其中的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这就是我准备讨论的主题。

在峡谷里面转了许多弯之后,我们在一些小树下停下来休息,树旁的青草有的已经烧掉,有的被晒干了,还有游人留下来的垃圾四处飞舞。

我在树下全身放松地休息,过了一会儿,我眯起眼睛望着天空。自从骑进峡谷以来,我还不曾真正看过四周,峡 谷的上方似乎离我们很远。天气凉爽,天空一片蔚蓝。

克里斯并没有像平常一样忙着跑到河边看,他也像我一样,累得只想躺在树阴下休息。

过了一会儿,他说在我们和河中间有一个旧水泵。他指给我看,然后走过去。我看他用水泵把水打出来,然后蹲下去洗脸。我走过去帮他打水泵,方便他用两手洗脸。然后我也这样做。打上来的水清凉极了。洗好脸之后,我们又回到摩托车旁,然后继续骑着上路。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解决的方法。在前面所有的肖陶扩当中,我们都是从消 极的角度去看科技制造出来的丑陋结果,而且我们也提过,像约翰夫妇这种对待科技的态度,是于事无益的。因为你不能单单靠着情绪活着,你还需要了解宇宙运行的方式,了解自然的法则。

一旦明白之后,人就能工作得更顺畅,很少会有疾病和瘟疫,甚至连饥荒也不会出现了。从另外一方面来讲,科技因为制造了大量垃圾而遭人诅咒,现在是我们停止诅咒,提出解决方法的时候了。

解决之道就在斐德洛的论点当中。

古典的认知不应该仅套上浪漫的外壳。

古典和浪漫必须从根本上融合在一起。

过去,我们的理性世界一直都在逃避, 甚至拒绝史前时代人们浪漫而非理性的认知。之所以在苏格拉底之前就开始排拒热情,也就是情感,就是为了解除人类理性的禁锢,进而了解当时谜一样的自然法则。现在,我们则要借着融入原先我们逃避的热情,进而深入了解自然的法则。人的热情、情感以及意识中情感的层面,其实也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而且是它的核心。

目前,我们的科学陷入了盲目搜集资料的状态,因为我们对科学的创意没有理智地认知。到处充斥着流行艺术--非常贫瘠的艺术,因为我们并没有融入到艺术形式中。艺术家没有科学的知 识,科学家也没有艺术的知识,两者都不重视精神的层次,这样导致的结果不但十分糟糕,简直是十分恐怖。艺术和科学的融合早就该开始了。

在狄威斯家里的时候,我曾经谈到,工作的时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并因此被他们取笑,那是因为我表达得不够贴切。现在,我想回到这个主题上进一步讨论。

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机械工作上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能够使你平静的就是高级的手艺,反之,则是低级的。规格说明、测量仪器、品质监督与最后阶段的品质检查,这些都是达 到内心宁静的方法。而最后真正重要的,就是要达到内心的宁静,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因为只有内心宁静,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它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将两者融合为一。无论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具有良质。要想具有鉴赏力,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如此一来,良质才能出现在你的心中。

我所谓的内心的宁静,和外界的环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出家人在打坐, 士兵在隆隆的炮击声中,或者是机械人员正在做万分之一英寸的校准,都可能产生内心的宁静。它涉及到一种自然的态度,让人与周围的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有许多等级,而宁静也有许多等级,你的功夫愈深,就愈了解它的深奥和困难度。事实上,很多成就都是只从某一种角度发现了良质,发现过程中必须有这种自然的态度,否则这些成就就相对没有意义,也很难达到;而自然和忸怩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来自于内心的宁静。

内心的宁静有三种等级,生理上的宁静虽然也有许多等级,但似乎是最容 易达到的境界,印度神秘的修行者就曾经埋在地下好几天仍然活着。精神上的宁静,也就是消除个人的杂念,相对来说不太容易做到,但是仍然可以达成。

至于价值方面的宁静,也就是一个人没有贪念,只是单纯地过着自己的日子,这一点似乎是最难的。

有的时候,我认为这种内心的宁静和钓鱼有些类似,这就是为什么钓鱼会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你只要坐在那儿,让线垂在水里,一动也不动,不必刻意去想什么,或是担心什么。如此一来,就可以消除内心的紧张情绪和挫折感,是它们使你无法顺利地解决问题,造成 你行动上和思想上的障碍。

当然,你不一定要去钓鱼,你也可以去修摩托车,或是去喝一杯咖啡,或是到附近走一走。有的时候只要放下手中的工作,然后保持五分钟的安宁就够了。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几乎可以感觉到自我正逐渐走向安宁。凡是背离它和良质的,表现出来的水准就不佳。但如果你能够亲近它,水准就会提升。亲近和背离的方法虽然数不胜数,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

我想,一旦介绍了这个观念,并且将其视为机械工作的核心,之后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就能够融合古典和浪漫的 良质。我是指,你能从技巧高超的技术人员身上察觉到这种融合。如果你不认为他们是艺术家,那就误解了艺术的本质。他们有耐心和关怀,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但是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与手中的工作融合为一,因而产生了内心的宁静,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和工作都不断在改变,一直到作品呈现出它该有的形式,他的内心才会得到真正的安宁。

在我们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时,就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仍然会和自己的工作疏离。优秀的技术人员就不会如此。如果他对手中的工 作很感兴趣,他就会沉浸在工作之中,而不会产生主客观之间的对立。然而在科学界,因为传统的二元化观点,人们就很难产生这种心态。

佛教的禅宗提倡打坐,就是要使人物我两忘。而在我所提到的摩托车维修问题上,你只要专注地修理车子,就不会出现物我对立的情况。一旦真正地投入了工作之中,就可以说是在关心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关心的真正意义--对自己手中的工作产生认同感。当一个人产生这种认同感的时候,他就会看到关心的另外一面--良质。

所以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最重要 的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让自己不要和工作环境疏离,在做其他的工作时也是同样的。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一切也就会变得很自然。内心的宁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就会产生正确的行动,而采取了正确行动的工作,便可使别人从中看到做事人内心的宁静。

这就是韩国那面墙的意义,它反映出了人们精神上的状态。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改造世界,使它更适合人类居住,改革的方法不是从政治方面着手。因为那样,你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主体和客体的分别,以及彼 此之间的关系,或者你就需要计划各种活动。我认为这种改革是本末倒置。因为各种政治活动只不过是社会良质的产物。除非社会有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它的运作不会正常。而社会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首先个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想要改造世界,就要先从一个人的心灵、头脑和手开始改造,然后由它们向外发展。有的人可以谈论如何改变人类的命运,我却只想讨论如何维修一部摩托车,我认为我必须说的这些更具有长远的价值。

我们来到了瑞金斯小镇,镇上有许多汽车旅馆。车道最后离开了峡谷,沿 着一条小溪前进,似乎向上伸入了一座森林中。

的确如此。我们的四周很快就围绕着高大的松树,阵阵的凉风迎面袭来,眼前不远处出现了度假地的招牌。我们骑得愈来愈高,然后进入了一片凉爽的、长满了青草的松树林里。在新迈德镇我们加满了油,又买了两罐机油。直到此时,我们对眼前景象的改变仍然十分讶异。

离开新迈德的时候,太阳将要西沉,傍晚沉郁的感觉渐渐袭上心头。在别的 时候来到山上,总会使我的精神为之一振。但是我们已经骑得太久了,经过陶马拉克的时候,路逐渐向低处走,绿油油的草地又变成了干燥的沙地。

我想今天的肖陶扩就到此为止吧。

这是最长的一段肖陶扩,也是最重要的一段。明天我想要谈的是如何亲近良质以及如何远离良质,也就是可能面临的一些陷阱和问题。

在离家如此遥远的这片沙地里,西沉的太阳射出最后的霞光,带给我们阵阵的伤感。我不知道克里斯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伤怀,又一天消逝了,展现在眼前的只是逐渐 沉重的暮色。

霞光逐渐晦暗,仿佛失去了白天的热忱。在那一片沙丘外,在更远处的小屋里生活着许多人,他们终生居于此处,每天忙着同样的工作,而此刻,夜幕低垂之时,他们就像我们一样,觉得日子平淡无奇。如果我们早一点儿来到这里,他们很可能会好奇地问我们为什么来这里,但是到了傍晚可就不希望我们出现了,已经工作一整天了,是大家围坐一起吃晚餐的时候了。我们不想打扰他们,于是就 骑过了这座以前从 未来过的小镇。太阳已经下山了,我有一种强烈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我的精神也随太阳西 沉了。

我们来到一座废弃学校的操场,在一棵白杨树下,我们把车停下来换机油。

克里斯也有一点毛躁不安,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休息这么久,或许是他不知道的外界环境使他焦躁不安。在我换机油的时候,我把地图拿给他。换好之后,我们一起翻阅地图,决定一遇到好餐厅就吃晚餐,一遇到合适的地点,就准备露营。这样才使得他的心情好多了。

在一座名为剑桥的小镇,我们吃过了晚餐。这时早已夜幕低垂,我们打开大灯,沿着一条小路骑往俄勒冈,路旁有一个牌子,写着布朗?李露营区。露营 区在山谷里,四周一片漆黑,我们很难看出周围是怎样的环境。一路上崎岖不平,穿过一些灌木丛之后,我们来到露营区的停车场。这里似乎一个人也没有。

我把车子熄火,卸下行李,这时我听到附近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小鸟嘤嘤鸣叫,除此之外,一片寂静。

克 里 斯 说 :"我喜欢这里。"我 说 ,"这 里 好 静 。""明天我们要去哪里呢?""进入俄勒冈州。"我拿了一个手电筒给他,在我卸行李的时候帮我照明。

"我去过那儿吗?""可能,我不太确定。" 我把睡袋铺开,然后把它摆在野餐桌上,这种睡法让他十分兴奋。晚上的这一觉一定不会有问题了。很快地我就听到他的鼾声,他已经沉沉入睡了。

我希望我知道要和他说些什么,或者问些什么。有的时候他似乎和我如此亲近,而这种亲近和我说什么问什么无关。有的时候他又似乎离我好远,站在一个有利的位置观察我,而我却没摸清状况。有的时候他又很幼稚,那个时候就和我完全无关了。

有的时候,一想到这一点我就认为,所谓一个人能够进入别人的心灵,只是言语上的幻觉,只是一种说词,只是一 种两个基本上独立的个体之间可能有的交流而已。两者真正的关系仍是无法得知的。想要探测别人的内心只会扭曲你的观察所得。所以我想做的就是,在某些情况之下让自己看到的不被扭曲。但是我不明白他问那些问题的方式。

在线读书: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