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读后感 > 周文彰会长新著《会长的使命》读后感

周文彰会长新著《会长的使命》读后感



 

《会长的使命:源自中华诗词学会的感悟》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全新力作,感受中华诗词之美及智慧修养,为全国各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会长提供有益启发。

    作者:周文彰

    出版社:大有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href="http://www.yuedu88.com/" target="_blank">在线阅读yuedu88com :http://www.yuEdu88.com/

确立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时代坐标

——读周文彰新书《会长的使命》有感

周  达


      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近期推出了周文彰先生的新书《会长的使命:源自中华诗词学会的感悟》(以下简称《使命》),收录了作者自2020年年底到中华诗词学会就任会长以来的讲话、文章等54篇,真实记录了他履行会长工作职责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单从书名看,会以为是关于会长有什么使命、如何担当使命、怎样完成使命的论述;但看完全书后发现,作者的思考更加宏观,也更加深入。既有对诗词创作观、价值观、发展观的宏观思考和把握,又有对诗词创作、人才培养、教育普及等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可以说,《使命》不仅是会长们的工作“指南”、任职“宝典”,也是诗人词家和广大诗友的创作指导和精神食粮,是一本让人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的好书。


《使命》把住了繁荣发展中华诗词的方向


      作者在讲话中指出,推动中华诗词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就是会长的职责和使命;会长如果只考虑个人创作、发表诗词,就等于利用职务之便来干个人的私事。在《使命》收录的讲话中,作者多次深刻论述了中华诗词发展方向的大命题。

      关于诗词的发展观,作者提出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中华诗词有着久远的传统,一定要继承和守正,比如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要求不能随便更改;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在题材、意境、用词上要大胆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诗词创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中华诗词才能不断繁荣发展,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关于诗词的价值观,作者强调端正诗词价值观是实践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诗词事业的需要,也是诗人的个人需要;建设风清气正诗词组织、树立和维护诗人形象、创作优秀诗词作品、繁荣发展诗词事业、充分发挥诗词的社会价值,都需要端正诗词价值观。作者提出的以“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为主要内容的诗词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保持一致,指出了繁荣发展中华诗词的正确方向。

     关于诗词的创作观,作者指出诗词创作者要从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角度来思考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等问题。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其作品中找到启迪。作者大力倡导诗词创作要牢固树立为人民而写的思想,让诗词作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实现诗词的社会价值,也尽到诗人的社会责任。


《使命》拓宽了繁荣发展中华诗词的途径


      作者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身中华诗词事业;这句话已成为其履行会长职责,推动中华诗词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在《使命》收录的讲话中,作者详细探讨了繁荣中华诗词的途径和方法。

      要用“入史”为诗词繁荣增添动力。作者在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上讲话时指出,中华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现当代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诗词创作日趋活跃。中华诗词正在从“小众文学”走向“大众文学”。但是现代及当代中华诗词却一直未能进入文学史,这对于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当代中华诗词创作的了解和接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当代中华诗词的经典化和体系化。推动中华诗词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工作是开创中华诗词和中国文学史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要用“破圈”为诗词繁荣注入活力。作者多次谈到一个流行热词叫“破圈”,意思是让诗词走出诗词界这个小圈子,把触角伸到其他圈子、其他界域里去,伸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当中去,从而使诗词更加走进大众,融入生活。首先要在诗词创作上“破圈”,不仅表达自己,更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自觉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凝心聚力,激发正能量。其次要在宣传交流上“破圈”,有效运用出版、新老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推动诗词走向大众、走进生活。

      要用科技为诗词繁荣增添魅力。自古以来,诗词的载体主要是文字,文字载体具有准确、稳定的特点,但在传播速度、范围上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作者在讲话中敏锐地指出,当代科技的发展为诗词提供了多种生动活泼、易于传播、复制、存储的载体。各地诗词组织和很多作者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微信、网络、抖音等各种媒体广泛传播诗词作品,尤其是中华诗词学会出版与传媒工作委员会已经有了专业队伍在不断进行诗词载体破圈的尝试。我们相信这项工作大有可为,期待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运用到诗词的传播中,不断增强诗词的艺术魅力。


《使命》明确了繁荣发展中华诗词的抓手


      读完全书可以发现,作者在研究把握中华诗词事业发展的方向、大势的同时,还对诗词工作面临的矛盾、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不少推动中华诗词繁荣的真知灼见。

      要关注诗词语言的时代性。作者在给潍坊诗友们的信中表示,毫无疑问,任何时代的诗词都应当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如果时代在变,而诗词从内容到形式却一成不变,这种诗词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同时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我们身处一个科技、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而写出来的诗词如果除了“古色古香”之外没有任何时代气息,这合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古训吗?这种诗词还有价值吗?在《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一文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诗词要反映时代生活,书写时代变迁,体现时代风貌,就必须使用时代特点鲜明的词,否则诗词就无法反映和体现时代。令人欣喜的是,在作者的倡导下,“新词入诗”的作品越来越多,读者对“新词入诗”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要关注诗词人才的年青化。作者从中华诗词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培养青年诗词人才,在中华诗词学会青年诗词工作委员会成立时讲话指出:毫无疑问,中华诗词要实现复兴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就要最大限度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投入。为此还提出了青年人才培养的目标:青年要逐步成为中华诗词的创作主体;要逐步成为中华诗词鉴赏、传播、研究和评论的骨干队伍;要逐步成为中华诗词组织的中坚力量。

      要关注诗词创作的精品化。作者在谈到诗词创作时强调,精品力作是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华诗词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必然要求。为此,作者提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来明确精品力作的标准,牢固树立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的理念,把创作精品力作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诗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此外,还要在规范诗词评审工作、建立精品创作奖励机制等方面多做工作,为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在开篇一文中提出,诗人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理解者和践行者,诗人应该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把诗词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来对待、来珍惜,心中既要有国家、有民族和人民的大爱情怀,也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志向和抱负,追求自身的高境界和诗词的高品位。这是作为中华诗词学会带头人的周文彰会长对广大诗人的殷切希望。我相信,每一位看了《使命》的读者,都会和我一样,认清肩负的责任,牢记心怀的使命,努力让中华诗词唱响新时代,积极为中华诗词复兴做出新贡献。


(原文见2022年《中华诗词》第10期)



在线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