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心理学 > 反本能 > 反本能与改变命运

反本能与改变命运

中国有古话云“上善若水”,表示做人若能像水一样多变,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言行举止有极强的弹性,像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态。常用来比喻圆滑的做人方式,趋利避害,随机应变,以各种变化来保全自己。于是有些人就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脸色变化万千,让人难以捉摸,同时,由于没有固定原则的限制,忍耐和爆发都唤之即来,呼之即去,阴晴变幻,家常便饭,甚至能行云如水般在多种姿态间迅速转换,以与各类形势周势。

&这就真的是“上善若水”的本意吗?我看不是,因为其人不管怎么变,其实他这种水的性质都没有变,不管怎么变,只要他是水,他都脱离不了水的特点。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水的命运也就决定了,不管怎么变化,他的命运也不会改变。所以,现在我所说的是改变行为模式,走出已往行为模式,做出完全的改变,最终达到脱胎换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从而一切皆有可能。

&改变行为模式,似乎要先改变思想方式。这当然是艰难的,因为一个人如果从小就习惯了某种思维方式,这种习惯就会贯穿在他处理所有事物的风格之中,这种思维方式有时并不明显,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但你确实是按着它来的。人都有惰性,思想习惯一旦形成,就深陷其中而不觉得不适当,所谓司空见惯就是这种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习惯,并形成潜意识,当要面临决定时,这种潜意识会直接参与判断,几乎不再通过大脑的思考,顺其自然地你就决定了下来,你觉得始终没有差错,每一步思考也都非常谨慎,合情合理,可是当结果并不理想时,不管你怎么反省你都找不到症结,问题就在这,我们反省时往往忽略自己的习惯,也就是潜意识的一些东西,因为它们也是我们反省自己的思想基础,只要没有脱离这种深层的思想模式,所有的反省也还是受自身大脑的限制,从而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思想的潜意识就像操作系统一样植入了大脑,如果把大脑处理外界问题当作是电脑在运行第三方软件的话,第三方软件的运行方式是受限于操作系统的结构的,而当软件指令条运行出错后,我们即使用100种各类高低级别不一样的软件修补工具对之修补,但是要把软件修补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该软件里没有操作系统不能识别的语言,比如高于操作系统内部结构所能容纳的思想所构成的语言。修补程序也要在操作系统上运行,所以修补程序与出错程序都有共同的运行环境,再怎么检验,都不可能修被好超越操作系统所能识别的错误。如果出错程序确实出了逻辑错误,而换成在另一种操作系统上修补错误,就有可能修补好,因为不同操作系统对同一段程序的运行方式不一样,尽管第三方软件都有自己内部的逻辑,但它的外部逻辑决定于操作系统解析这个软件的方式和手段。总之,不能改变思想习惯,再怎么变化,也不能从已往的思想圈圈里脱离出来,便不算真的改变。也即性格没有变化,那么命运自然也不因此改变。


&思想习惯其实就是人身上的某些几乎固定不变的东西,比如人生观、价值观、择偶观和金钱观等。是这些观念让我们成为自己,具有了个性,同时也束缚着我们。一旦我们发现哪里不对劲却找不原因时,很可能是我们还没有从这些最基础最隐蔽的条条框框里脱离出来。实际上谁愿意从里面出来呢,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大脑会告诉我们,那些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否定自己,抛弃构成自己原则性的部分,就像水,不管它怎么变化形状或状态,水分子总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以104度角构成,正是这一点保证它还是水这一事实。如果再打个比喻,草原上有一条铁的法则,就是狼吃羊,那么无论羊怎么发奋,怎么训练,怎么变强,在一般条件下,它都不能拼得过一只狼,因为羊身上有些东西是不变的,作为弱者的内在构成注定了它不具备狼一样锋利的牙齿、奔跑的速度和搏斗的力量。那么如果是两个人呢,作为弱者的一方一旦实现了从鸟向鹰、羊向狼的蜕变,就将成为众人中的强者。所以要成为强者,就要有强者所需的那些架构和观念。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思想习惯已经形成的一个人会愿意改变自己的观念呢?那必将是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发奋要变强的一个人,他具有顽强的信念和渴望改变的强烈欲望。因为当观念几乎融为本能的一部分后,要将它们从本能里剥离出去,就像完成由蛹化蝶前的挣扎一样痛苦,也像一个球想克服惯性让自己快停下来一样困难,改变自己的观念其实是一种自虐,在自虐完成蜕变,以求新生。

&一般情况下,穷人有穷人的观念,富人也有富人的观念,并各自呆在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里不愿出来,这也使得财富的分配保持着某种稳定。拥有了富人观念和穷人观念的两个同样一穷二白的人同时打拼,前者自然更容易成为富人。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被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也会形成类似的稳定。那怎么摒弃并重建自己的观念,从以往的恶性循环模式圈里跳出来呢,一味的靠意念效果肯定不好(上面已经说明原因),最好的办法是实践——通过改变实践方式,给大脑以暗示,从而建立起新的潜意识。因为调查研究表明,我们往往认为态度决定行为,可实际上很多时候是行为决定了态度,而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在内心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说法以说服自己。由此,改变行为模式,最直接的方法是改变生活习惯,由外在刺激入手建立新的内在意识。以前职场里有人提出了这种做法:为了设身处地地弄情楚客户的思维习惯,想对方之所想,一些职员不惜选择客户常饮用的食物,建立与之一样的饮食习惯,连菜谱都与之保持一致,以达到与之思想一致的目的。

&理论显示21天可以培养一个新习惯。按照理论,如果一个习惯中午12点起床的大学生有一天发奋图强,决定每天早晨6点起床,那他只要坚持每天早晨6点起床连续保持21天,他将习惯这一新的生物钟。有人做了一份调查,发现那些比普通人早起床的人往往更加珍惜时间,据被调查者的表述:“每天比别人早一些开始新的一天,就相当于每天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为了保持这一优势,我每天会抓紧时间工作。”可见,有时是人的行为改变了人的态度和思想,而改变行为习惯并不是不可能。


&改变命运不是容易做得到的,因为本能告诉我们大脑不愿意去做那些与自身已有潜意识不一致的事情,它们看起来别扭、没有理由、让自己反感、连自己都觉得不可理喻。改变性格其实相当于已经改到很深层的程度了,刚开始改变时就相当于改变本能一样艰难,就像我们平常都习惯以饭为主食,忽然从某一天开始要我们改变到以吃草为主食,首先身\_体要接受这一点就很困难。众所周知,小孩没有形成观念时,他们很容易地没有痛苦地就慢慢形成了观念,因为没有思想上的阻力,但是要小孩炼就某一本岭,比如高速阅读法,那这些就要经过艰苦的练习,会给身\_体带来不适,比如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大脑高速运转起来,坐着不能动,甚至减少休息时间等,这样的习惯养成难度就大了,因为人归根都是动物,动物有自己的天性和本能,而训练过程有反本能的因素。比如说头晕眼花,那其实是身\_体采取的自我保护的措施。从会爬到会走,再到会跑会跳,我们似乎都做到了,这些过程反本能的因素少,但一旦要继续进化,从会跑到会水上漂,几乎没有人会,是因为培养它的过程会给身\_体带来极大的不适,而其中违背本能的部分必须要靠意志支持,但并不是说做不到。以前生物学家发现在一个四面都是海水的孤岛上的飞蛾翅膀多是完整,但几百年后另一位生物学家关于该岛上飞蛾的记录却是其上飞蛾翅膀多是残缺不全的,原来是因为气候的改变,该岛原来是风平浪静的,翅膀完整的飞蛾更易寻找到食物而生存下来,后来岛上常年风很大,有翅膀的飞蛾飞行去寻找食物容易被吹到海里去不容易存活,存活的就多是翅膀短小的飞蛾。这个现象表明环境会让适应它的生物生存下来,而变色龙体色的变化告诉我们变色龙的性状随环境变化而发生的变化,那么人呢。一个本身在环境里处于劣势的人,比如说没有受到良好教育,或者没有得到优秀人士的影响还是身\_体残缺不全的人,可不可能克服似乎不可能克服的反本能因素,形成个体前所未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完成由弱者向强者的蜕变呢?答案取决于你愿不愿意。&

&&& 除了你自己,谁都改变不了你,不是吗?由弱变强的过程是艰苦的,强行模仿成功人士的习惯,完成质的蜕变,需要与自己的本能进行抗争。改变已往低效率的生活状态,进入高效全开模式,改变已往拖拉推委的惯性思维,强行养成今天事今天毕的习惯,改变已往畏缩不前的姿态,强行尝试勇敢面对、主动寻求解决的作风。让自己彻底改头换面,焕然一新,旧的生活方式拜拜了,只有具备新的“硬件”和“软件”,即心理素质和身\_体素质,才能迎接新的挑战,完成已往潜意识里认为的不可能。
在线阅读网全本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