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心理学 > 反本能 > 相对剥夺——令人反感的滥好人

相对剥夺——令人反感的滥好人

记得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经常跟舍友一起点相同的外卖,他也知道舍友喜欢吃打卤蛋,于是经常将自己外卖中的打卤蛋夹给舍友吃。久而久之,舍友习惯了他给的打卤蛋,有的时候就自己到他的外卖中夹走。
有一天他想自己尝尝鲜,就将打卤蛋吃了,舍友过来发现没有打卤蛋,就问:“我的打卤蛋呢,你把它吃了?”
这种场景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呢?
我们身边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对他们好的时候,他们习惯了,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没有办法继续对他们好时,他们往往不是
理解我们,而是指责和抱怨。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我们对他们的好,他们认为,我们对他们好是理所应当的。
这也就是常说的“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当我们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很微小的帮助,他们往往会感谢我们,但是如果我们经常
对他们好,却突然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继续支持他们时,他们反而会记恨我们。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答案在于心理感受的边际递减效应。这就像我们很饿的时候,我们吃下了第一个包子,会感觉很
饱,再吃第二个时,饱腹的感觉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而吃第三个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感觉有点儿撑了。
同样,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们就像肚子很饿的人,我们给予一些帮助,他们会感觉到明显的满足。但是如果我们一直这样下去,对方的心理感受就开始产生变化,进而不再是感激。
所以,我们要知道,并不是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会对我们心存感激。如果方式不当,对方还可能对我们心生厌恶。因此,我们千万
不要做“滥好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别人,而不至于让对方觉得那是他应得的呢?
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一开始就付出过多。因为你一旦在一开始付出过多,那么虽然你超过了对方的心理预期,能够让对方短暂地感受到你的有力的帮助,但是你在后期如果无法持续维持这样的水平,那么你依然很难得到对方的尊重。
在生活中,人们最喜欢的是那些对自己认同慢慢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我们认同慢慢减少的人。为了验证这一心理现象的存在,心理学家阿伦森(ElliotAronson)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安排被试者同伴用四种不同的情况评价被试者,分别是:
A:始终是肯定的评价。
B:始终是否定的评价。
C:先肯定后否定的评价,且否定程度与第二种情况相同。
D:先否定后肯定的评价,且肯定程度与第一种情况相同。
结果发现,被试者对那些原来否定自己后来又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高,且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于从肯定到否定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低,且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
这也可以用美国学者斯托弗(S.A.Stouffer)提出的“相对剥夺”理论来解释。他们将自己目前的处境和我们一开始对其投入的帮助做了对比,即使依然得到了额外的支持,但是因为相比以往减少了,所以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
我们一开始给予对方的帮助比较多,当后面给予变少时,对方心理上就会产生“相对剥夺”,进而可能产生“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的情况。
即使我们帮了别人很多,结果还是成了别人心目中最不喜欢的人。所以,帮助别人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一开始的时候。
除此之外,当自己有较为负面的信息或者建议需要传递给对方时,也可以采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模式去叙述,这样对方的排斥也会减少一些。当对方在工作上有些失误或者不足时,我们对其提出改进建议时,可以先指出对方做得不足的地方,随后再赞美他做得好的地方,对方就不容易产生“相对剥夺”的感受了,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