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格言大全 > 一念之微 非理即欲含义和解读

一念之微 非理即欲含义和解读

一念之微 非理即欲

训曰: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是故心存私便是放,不必逐物驰骛,然后为放也;心一放便是私,不待纵情肆欲,然后为私也。惟心不为耳目口鼻所役,始得泰然。故《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蔽锢,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注释】

①驰骛:驰骋,奔走。

②纵情肆欲:放纵感情和欲望。

③蔽锢:禁锢蔽塞。

④端倪:头绪,迹象。

【译文】

训言说:人心所产生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念头,不在于对天理的追求,便在于人的私欲。因此人只要心存私念,便是恣肆放纵,不一定非要追求外物,好高骛远,然后才能称得上是恣肆放纵;人心只要一放纵,便是自私的念头,不用等到放纵自己的感情和欲望,然后才可以说是有了私念。只有心灵不为眼耳口鼻之类的感觉器官所役使,才会沉着镇定、不慌不乱。因此《孟子》说:“耳朵与眼睛这些感觉器官因为不会思考,所以常常被外物蒙蔽。物与物相互接触,于是就把耳目引向了歧途。心这种器官是专门用来思考的,思考便得到了天理,不思考就难以得到。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因此,先树立它这个大的,那么那些小的次要的就难以与之相争夺了。这作为君子也不过如此而已。”

href="http://www.yuedu88.com/" target="_blank">在线阅读yuedu88com :http://www.yuEdu88.com/

训言说:朱子说:“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会感到于心不安,这就是所说的良心。可是如果良心被私利欲望禁锢遮蔽,即使有良心发现的迹象,也没有力量挣脱出来。必须使出浑身的力量与私欲抗争,千万不可输于它。知道这件事不好,就不要去做它,站稳脚跟,在硬地上行走,从好路上去,等到心智成熟之后,私欲自然会难以立足。”这一段话,乃是人树立信心的关键所在。良心能够战胜私欲,成为圣人或者贤人,都要走这条路。想要修身立心的人,应当详细深究这段话的内蕴。

【解读】

人在一念之间所作出的决定,往往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终生难以挽回的遗憾。人生一世,难止一欲。因为贪欲的难止,人的私心就会战胜良心,做出有违道德伦理的事情。因此,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这是有道理的。天理可以帮助人们战胜自私的心理,引导人们理智地考虑问题。这里康熙所强调的“天理”和“人欲”,以及良心与私心,都是对朱子观点的进一步阐发,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它可以使人们抑制自己的贪欲,理智地规划生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自己的人格进一步得到提升。

南宋理学家朱熹像

在线阅 读 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