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太监 不得干政含义和解读
宫中太监 不得干政
训曰:太监原为宫中使令①,以备洒扫而已,断不可使其干预外事②。朕宫中之太监,总不令在外行走。有告假者,日中出去,晚必进内。即朕御前近侍之太监等,不过左右使令,家常闲谈笑语,从不与言国家之政事也。
【注释】
①使令:差遣,使唤。
②外事:朝廷政事。
【译文】
训言说:太监原本是宫中的使唤之人,只不过让他们从事打扫卫生之类的杂役罢了,千万不能让他们干预外事。我宫中的太监,一直不让他们在外边私自活动。即使他们有事必须请假外出,也必须按规定中年出去,晚上回到宫中。即便是我身边那些近侍的太监,也不过让他们跟随在我的左右,以供需要的时候使唤,能和他们说的,也不过是拉拉家常,谈谈笑话,从来不和他们谈论国家的政事。
【解读】
自古以来,宦官干政是国家危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秦二世任用赵高,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很快土崩瓦解;东汉宦官专权,直接导致了汉朝的灭亡;唐代宦官逼宫弑帝;等等,都是宦官干政所导致的恶果。因而,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康熙熟谙历史,深知宦官干政的危害。因此,他严禁宦官干预政事,为后来的清代皇帝带了个好头。纵观整个清代,很少有宦官把持朝政的现象,可以说这与康熙教育子孙对宦官严加管制是分不开的。如今,宦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已经不复存在,从根本上杜绝了宦官干政的可能,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
在线阅读 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