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哲学 > 巨婴国 > 从标哥的名头谈谈自恋

从标哥的名头谈谈自恋

陈光标要赴美国收购《纽约时报》。这事刚传出时,我只是笑笑,觉得没可能,也没怎么太关注。

然而,当网上传出标哥的英文名头时,我立即被震惊了。标哥又一次成功地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也包括我的。

看看标哥的英文名片上的九个头衔:

Most influential person of China

Most prominent philanthropist of China

China moral leader

China earthquake rescue hero

Most well-known and beloved Chinese role model

China top ten most honorable volunteer

href="http://www.yuedu88.com/" target="_blank">在线阅读yuedu88com :http://www.yuEdu88.com/

Most charismatic philanthropist of China

China low carbon emiss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op advocate

China's foremost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demolition expert

一堆“most”(英语中表示最高级的词)亮瞎了网友们的眼,无数网友调侃说,标哥如此牛,美国也颤-抖。

陈光标则在新浪微博澄清说,他名片上的每一个称呼都有认证,之所以引来这么多调侃,是英文翻译问题,而他中文名片上的称呼是这样的:

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第一人

中国首善

中国好人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

全国道德模范

全国十大杰出志愿者

全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

中国低碳环保第一人

环保拆除第一人

中英文对照,我看不出太大差异,翻译得不离谱。显然,标哥这是超自恋。中国式好人主要是道德自恋,而标哥这个要叫圣人自恋,此外还有伟人自恋、世界中心自恋,最原始的,是全能自恋。

就此谈谈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恋。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说自恋,可分四个档次。第一档,最健康的,是自信,即活力能自如地滋养自己;第二档,自大,即会夸大自己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一定的自恋基础;第三档,是疑病,患疑病症的人,不敢碰触心理层面自我的脆弱,转而怀疑自己的身\_体自我出了问题;第四档,自恋妄想,即,并无现实性的基础,而凭空想象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譬如,西方精神病院中,很多人自以为是耶稣。

自恋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有负面的理解,而科胡特则说,健康的人应有健康自恋。由此,自恋一词,在心理学界,特别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界中,被赋予了正面意义。

一个人的自恋模式,是婴儿期就构建起来的。最初的自恋基石,是母爱的馈赠。充足的爱,是婴儿健康自恋的基础。婴儿期缺爱的人,容易转而追求完美条件以满足条件上的自恋。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即“我能行”的感觉,逐渐变得重要。一个婴儿期严重缺爱的人,也可通过一次次证明“我能行”,而构建自尊。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恋妄想,讲几个故事吧。

美国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治疗过一个“耶稣”。某精神病院的一个房间,住着三个“耶稣”,他们相安无事,因都坚信自己是真耶稣而对方是疯子。艾瑞克森让两个“耶稣”辩论谁是真的,而让另一个旁观。一个月后,旁观者“耶稣”终于明白,自己自以为是耶稣的逻辑,和那两个人是一回事,结果他消除了妄想,出院了。

他还治疗过另一个“耶稣”,那是一个孤独的“耶稣”,不能和任何人相处。艾瑞克森问他:你会木工吧。“耶稣”回答说,当然,谁都知道耶稣会木工。好吧,艾瑞克森请求说,医院很多地方需要你的手艺,出来干活吧。干活中,他和人构建了关系,妄想也逐渐得以控制。

第二个故事,说明一点:人情关系的温暖,比妄想是神,更吸引人。其实,自恋妄想的基础,都可以回溯到婴儿早期,因缺乏妈妈温暖的怀抱,不能和妈妈建立真实的关系,孤独的婴儿才用最原始的全能自恋来安慰自己。

所谓全能自恋,是婴儿早期的一种心理,那时婴儿活在“我无所不能”的感觉里。我饿了,有吃的;渴了,有喝的;冷了,有温暖……我想怎样就怎样,我是世界的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呵护备至的妈妈给了他无所不能的感觉。

正如我在前面《集体主义即共生》一文中所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标哥的原始愿望,其实不过是:看着我。他自己总说:我有信心上头条。

全能自恋得到部分满足的婴儿,才能在后来承认一个事实:我并非如我想象的那么强大。这种承认会让婴儿有绝望感,但妈妈的怀抱立即安慰了他,他转而明白,温暖与爱,比我无所不能的感觉,更美好。

我自己认为,或许是因为最初的母婴关系普遍较差,所以国人普遍有自以为是神的超自恋,而且也总是在寻找神一样的人,如徐克的《狄仁杰》,如金庸古龙的武侠,如农村中的巫婆神汉,如穿越剧等。

在受过教育的高收入人群中,这也不罕见。一帅哥,参加一个家庭系统排列的工作坊,女导师说,排列显示,您在前世曾是九五至尊,然后率四五十名学员与工作人员向他跪拜。还好,该帅哥无自恋妄想,享受跪拜后,立即找主办方退钱退课。我在网上找到该女导师的课程场面,她常如神一般端坐,周围上百人围绕,很有穿越感。

科胡特流派还认为,自恋分实体自恋和虚体自恋。标哥的自恋,都有官方认证,还不算太虚。不过,所谓的虚体自恋是指,一个人自恋所依仗的,是外界而非内心,而实体自恋即一个人的自恋已内化于心。若将虚体自恋者所依仗的外部事物剥离,轻则会严重自卑,重则自我瓦解。

愿标哥能形成自己的实体自恋,有一天能看淡这些名头。

在线读书: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