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人际关系 > 每天学点说话技巧 > 使用借力打力的技巧

使用借力打力的技巧

我们在一些武侠小说中经常会看到有-招叫做“借力打力”,指的是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助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同样也能运用到谈话中。

某高校举行了一场主题是“知难行易”的大学生辩论赛,其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反方首先对正方发力:“我们想要请教一下对方辩友,今天基本上任何一个中国人或者说任何一个种族的人都知道杀人者死,或者都知道杀人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无法克制内心的欲望而去杀人呢?所以说‘行难’啊!”

正方借力打力,巧妙地将对方的难题给抛了回去:“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时才知道法律的威力和法律的尊严,这不就是‘知难’吗?”

反方接下来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借助对方的论据,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变被动为主动。

事实上,“借力打力”这种方法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谈话技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昭公十八年,郑国发生了火灾。为了防备敌人和歹徒趁机作乱、趁火打劫,执事子产就加强了全国戒备。

令人想不到的是,如此一来邻国晋国驻守边境的官吏竟指责说:“郑国发生了火灾,却导致晋国的国君、大夫都不敢安居,他们占卜占策,奔走四方,遍祭名山大川,不爱惜牲畜玉帛。郑国有火灾是国君的忧虑,可是,执事您却大发武器,究竟打算拿谁治罪呢?边境上的人都为此感到害怕,不能不向您禀报。”

子产听后答道:“这就像您说的那样,敝邑的火灾是君王的忧虑。敝邑的政事不正常,上天已降下火灾。我们更害怕邪恶的人乘机打敝邑的主意,再次对敝邑不利,更加重君王的忧虑。如果将来有幸不被灭国,那还可以解释;如果将来不幸郑国被灭了,那么,君王即使为敝邑忧虑也来不及了。郑国如果遭到别国的攻击,只有希望取胜或投奔晋国。现在我们已经臣服了晋国,又怎么敢有三心二意呢?”

href="http://www.yuedu88.com/" target="_blank">在线阅读yuedu88com :http://www.yuEdu88.com/

郑国加强戒备的举措,其实是郑国的内部事务,本来用不着别的国家来干涉。但是当时的形式是晋强郑弱,实在得罪不起。因此,子产在回答时充分注意避免激化矛盾。而且,为了巩固双方的“和平共处”,他巧妙地把分发武器以防备“乘机打敝邑主意之人”的正当理由与对方的话挂上钩。经过解释,不但句句在理,而且处处借助对方的话语,为对方所言的“君王忧虑”着想,实属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在结语时他进一步表达了郑国对晋国的依赖关系和忠心态度,也有力地打消了晋国的疑虑。

看来,借力打力的确是一种巧辩,不直接用自己的话来与对方争辩,而是借用对方的言论或他人的言论来作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而改变对方的观点,以此实现自己的冃标。

无独有偶,春秋战国时期的许绾劝说魏王时也正是使用了这一招。

当时魏王一时心血来潮,想要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台阁。在魏王的设想中,这座高台的高度恰好是天与地之间距离的一半。魏王还给这座高台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叫做“中天台”。

大臣们觉得此决定很荒谬,于是纷纷前来劝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气,他传下命令说:“谁要是再来反对我的决定,我就杀了谁!”这样,群臣便不敢进言了。

有一天,许绾背着筐、拿着铁锹到王宫来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愿前来助大王一臂之力。”

见到这个前来帮助建造高台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兴。魏王问他:“你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

许绾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与大王您商量建台的计划。”魏王连忙高兴地问他说:“你有什么高见?快讲来让我听听。”

许绾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先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魏王很不理解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许绾答道:“请大王仔细想一想。我听说天地间相距一万五千里,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七千五百里,要建七千五百里高的台阁,那么台基就得方圆八千里。现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远远不够做台基的。古时尧、舜建立的诸侯国,土地一共才方圆五千里。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讨伐各诸侯国,将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部占领。这还不够,还得再去攻打四面偏远的国家,得到方圆八千里的土地之后,才算凑齐了做台基的土地。另外,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的人需要吃的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能计算。同时,在方圆八千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先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您应该先去大规模地打仗。”许馆说到这里,魏王目瞪n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魏王终于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许绾通过认可魏王的要求,给魏王描绘了一幅基本不可能实现的景象,用魏王自己的话堵住了他自己的嘴,可以说是借力打力的典范。

使用借力打力这个技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找到对方的漏洞

俗话说“蛇打七寸”,就是说要抓住要害,在利用借力打力的时候,也要注意抓住对方的要害,一言中的,使之没有反驳的能力,这样就达到了自己的意图。


2. 要吃透对方的观点

借力打力的技巧借的就是对方的观点,所以要吃透对方的观点,找到对方观点中的漏洞,这样才能够“不击则已,一击必中”。


3. 顺着对方的话语做夸大的发挥

借力的关键是能够借上力,这就需要对方的话里有一定的漏洞。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漏洞,顺着他的意思,将之无限放大,使他自己发现自己的谬误之处,这样就会顺利地说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之,在许多时候,我们要想直截了当地去说服对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借力打力的策略,找出对方语言中的漏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其自相矛盾,从而使对方不战自败。




&


在线阅读 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