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励志书籍 > 人生没有后悔药 > 第二章 为何我与小镇理发师谈人生

第二章 为何我与小镇理发师谈人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孔子

想象一下,假如你正计划去一个神秘的异国度假,你积攒毕生积蓄就是为了去此地旅行。在这个地方,几乎有无限种选择来消磨时光,你也知道你的时间不够将所有选择都探索一遍。你非常肯定以后再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这是你唯一的机会。

现在,假设有人告诉你,小区里一些人已经去过那个国家,探索过每一处角落。他们有些人十分享受这段旅程,遗憾无多,而有些人则希望能带着现在已经了解的知识再去旅行一次。你会邀请他们共进晚餐,让他们带上照片,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和建议吗?尽管你会根据自身喜好,对他们的经验有所筛选,但你要是不听听他们的故事,那就太傻了。

人生就像这样一次旅行。我们只能进行一次人生之旅,至少对我们的肉身而言是这样(目前我们也只知道这么多)。我们拥有的时间不确定,而且有限,许多人在到达旅途尽头时遗憾地想着本应以另一种方式来度过这段旅程,但也有许多人在到达旅途尽头时怀有深深的意义感和幸福感。我们为什么不能聆听那些已经走过这段旅程的人诉说他们学到的道理呢?这本书的设想很简单:如果我们能找到那些已经找到幸福的长寿之人,我们就能发现死前必须知道的那些秘密。

我最大的一个天赋就是一直对他人很有兴趣。完全不认识我的人在跟我相遇后的很短时间内,通常都会向我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人生。我相信,这是因为我不会评判他人,也是因为我相信我们能通过聆听他人的故事而变得睿智。我曾听过一句话:“在想要开口时选择聆听,你会得到持续一辈子的奖励——智慧。”

我们如何选出这些睿智之人

可能是因为我相信智慧源自倾听,所以,当我开始要发掘智慧的秘密和使人生圆满和有意义的秘密时,我使用的方式是聆听他人的故事。我的方法很简单:一开始,我询问了数千人,让他们找到并描述一位在他们看来已经找到了人生意义和幸福的长寿之人。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找到了幸福和人生的意义,其身边人一定会注意到。我没有给“意义”这个词下定义,我认为,我们如果能找到那些已经找到了人生“意义”的人,就能揭晓人生“意义”的秘密。而且,如果我们让人们在他们认识的人之中,只找一个已经找到人生意义的长寿之人,那么通过这个过程找出来的名单将会是真正的独一无二,名单上的人的人生故事和反思也能让我寻得那些真正的秘密。我请了15000人推荐人选,收到的回复数不胜数。每天早上,我们办公室都会被语音留言、电子邮件和信件挤爆,人们推荐自己的家长、朋友和同伴,推荐那些他们认为已经“找到了人生重要事的长寿之人”。通过预先采访,我们将名单缩减至刚刚超过400人,在进一步对话后,我们最终确定了235个人。

确定人选后,我们进行了1~3小时的面谈或电话采访,想知道他们学到的人生道理。我们对每个人都问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什么给他们带来了幸福?什么给人生赋予了意义?什么是浪费时间?如果能再活一遍,有什么事情他们会换一种方式去做?有哪些秘密,如何将这些秘密在生活中付诸实践?有过哪些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十字路口?对死亡有什么感觉?最重要的是,我们聆听了他们诉说人生如何展开的故事和赋予他们人生特征的实践,并努力从他们的经历中找到那些秘密。

让本书独一无二的不单是我们与这么多年长者谈论他们的人生,而在于,这些人是其他人——通常是比他们年轻许多的人——认为已经找到了幸福和人生意义的人。

我们年轻时,许多人生命中都有一些睿智长者。和你们许多人一样,我在早年间也遇见过一些睿智长者,他们似乎对人生有许多见解。他们也许是祖父母,也许是叔叔婶婶,又或许是导师。我们觉得自己生命中的一些长者已经找到了“人生意义”,他们的人生岁月已经把知识磨炼成了智慧。生活方面的事实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我外祖父就是其中的一位。我感觉得到,他对人生有所感悟,已经找到了人生重要的事。

我认为,我们身边似乎处处都有睿智长者。我们只要带着发现的眼睛去看就行。他们可以教给我们许多道理。祖父母与孙辈之间常有强烈的情感纽带,可能是因为孩子们通常可以本能地感受到年龄与智慧之间的联系。

当然,我们从很早时候起也知道,虽然智慧往往与年龄相关,但有时候,年长并不代表一定有智慧。我们许多人都认识一些老人,他们痛恨生活,几乎没有从过往岁月里学到任何东西。我知道这一点,所以我采访的人并不仅仅只是年长,这些人还向其他人展现出了智慧。我对智慧的定义是:有能力辨别真正重要的事物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

与年长者谈话的价值

与年长者谈话,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做法在我们的社会里并不是很常见。我们活在以年轻为导向的文化之中,这种文化认为,新鲜的、当下的事物最为宝贵(无论是笔记本电脑、汽车还是人)。所以,聆听长者的声音为什么如此宝贵?如果我们正处于青年或中年,为什么要向老年人寻获这些秘密?我们为什么不和各个年龄段看起来很幸福的人谈话呢?

罗马尼亚有一句格言:“屋里要是没有老人,那就必须去买一个。”人类文化在过去成千上万年里都尊敬长者,这是有原因的。人均寿命75岁,无论再加20年或减20年,这时间都不足以凭借经验来学习到智慧(即孔子口中的“学而知之者”)。

去年,我有幸在坦桑尼亚的几个部落里待了很长时间。正是当我置身于这些崇尚“长者”的部落里时,我才第一次产生了发起这个项目的念头。其中有一个名为Irak的部落,部落里的人在50岁时会加入一个由年长者组成的理事会。男女各有一个理事会。人们过往的所有生活都是在为加入该理事会做准备,部落的所有重要决定均由理事会进行抉择。我认识了一位49岁(与我同岁)的部落成员,他离成为长者只有一岁之遥。他告诉我,位于成为长者的边缘,这种感觉“再好不过了”。很容易感觉到,他这一辈子都在为那一刻做准备。

部落成员在描述这一过程时,他们问我们:“在你们的社会里,长者理事会是怎么运作的?”我们一行来自北美的15人,大部分已年过50,剩下的人也接近50岁。我们有些不安地解释道,我们并没有长者理事会,我们的社会里,年长者常常被送往养老院,或者与年轻人的生活隔离开来。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看重年轻人的社会。

坦桑尼亚部落里的这位长者十分惊讶:怎么能这样!他们在内部交流之后,强烈建议我们回国后成立一个理事会,并且“让年轻人听听我们的声音”。坐在东非的深山里,有那么几个时刻,我们佯装自信地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它提醒了我,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地承认,值得聆听的智慧往往随着年岁增长而出现。我意识到,美国的社会已经丢掉了这一份经验。

有趣的是,Irak部落的成员们还告诉我们,他们常常邀请青年男女以嘉宾的身份参加各自性别的理事会,因为一些年轻人已经拥有智慧了。这一课真的很棒!尽管智慧往往随着年岁增长,但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智慧——我们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现人生的秘密。

进行该项目期间,我们有幸采访了不少原住民长者。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原住民文化和土著文化中,某些年迈人士会被称为“长者”。与Irak部落的传统不同,年龄本身并不能让人成为长者,而且也没有提名和票决的过程。其实是到了某个时候,可以很明显看出某人已经找到了智慧,之后其他人就开始将其视为长者。在他们的文化中,长者受到尊敬是因为他们能从长者身上学到很多。他们的文化对祖先灵魂保持尊重,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祖先授予他们智慧。

在一个城镇化程度和流动性都越来越高的社会里,许多跨越代际的视角纷纷遗失。几年前,我在巴西遇见一个男孩,他说他最好的朋友是街上的一位老人。这种友谊是一份礼物,但在所谓的发达国家里,许多年轻人拒绝接受这份礼物,有时是社会原因,有时则是因为自己不愿倾听。当我回首自己的人生路时,有一点遗憾:我应该向那些比我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人寻求智慧,而不该总是自认为从错误中学习,这才是获得智慧的首要方法。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亟需长者——已经找到智慧的年长者。

我这次研究的一个前提是一项简单假设:我们看见智慧时,我们能够知道。受访者之一,我朋友鲍勃,曾广泛地与加拿大许多土著团体进行合作。他本人并不是土著。几年前,有一次他与一位身材娇小、身高不到1.2米的女性土著老人走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她抬头看着他说:“要是你是我们文化中的一员,你一定是一位长者。”这位女性仅仅只是和鲍勃走了一段路,但她依然知道智慧就在她眼前。这个故事与我们创作本书的过程很相似。我们请人们想想自己的“人生路”,然后告诉我们他们愿意称之为“睿智长者”的一个人。

235位受访者的年龄范围为57~105岁。他们大多来自北美,但在种族、文化、宗教、地理位置和职业状态方面十分多元,跨越了三代人。无论是小镇理发师还是教师、商人、家庭主妇,无论是土著部落首领还是艺术家,我们都试图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哪些事情我们在死前一定要知道?那些离人生道路终点更近的人想教给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为什么找年逾花甲的人

我们刚开始进行采访时,年龄底线并不是60岁。我们开始采访年龄超过50岁的人,在采访了约25个人之后,我们三个采访者聚在了一起。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注意到60岁以上的受访人和60岁以下的受访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样来表述我们的发现最合适:到了60岁左右,我们开始回首反思自己的人生。几乎可以说,60岁以下的人仍在为生活所纠缠,无法完全从其中抽身开来。不过,我渐渐开始相信,年逾花甲之人似乎更为睿智的原因可能更为神秘和美丽。也许年龄与智慧之间存在神秘或逐渐进化的联系。也许我们一边变老,一边反思,以便在离开人世前将我们学到的道理传承下去。我们发现,在非常接近60岁时,人类开始一边生活,一边回首过去,这也许能解释我们俗称的“年龄的智慧”。正如诗人切斯瓦夫·米洛什曾经写道:“我感受到的平和是不再思考,并与想到死亡有关。”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把精力集中在那些年逾花甲的受访者身上。

这并不是说许多年龄低于60岁的人没有智慧。实际上,本书的前提就是我们能在任何年龄发现这五个秘密并指导自己的生活。我们只是认为,与那些有能力回首人生的人进行交谈能够收获很多独特的看法。此外,有时候必须要走到生命尽头才能肯定是否已经找到自己的幸福。有些人在而立之年非常幸福美满,但最后过得非常不幸福,因此,我们认为明智的做法是与那些离人生终点更近的人进行交谈。

结束所有谈话之后,在死前必须知道的五个秘密清晰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尽管受访者群体相当多元化,但我们发现,这五个秘密极其普遍,跨越了通常将人们分隔开来的界限——宗教、种族、文化、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关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物、什么让人生更有意义,这似乎是人类不为信仰或文化所束缚的一段共同旅程。

萧伯纳写过:“青春是一件美妙之事,可惜浪费在了年轻人身上。”我认为他的意思是,人往往要经过大半辈子才知道人生该怎么活,等到我们知道何为真正重要的事物时,我们的时日往往也几乎到了尽头。不过,我们不必等到年迈时才能发现智慧、才能知道什么重要——正因如此,我邀请大家同我一道,静坐在这235位受访者跟前,让他们带领我们发现这五个秘密。

在 线阅DU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