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留遗憾
智慧始于征服恐惧。
伯特兰·罗素
坟前洒落的最悲痛之泪水,是为那些来不及说的话和来不及做的事。
哈丽亚特·比彻·斯托
我们在走到生命尽头时不会觉得遗憾的是什么事?我不知道在进行这些采访之前,我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但我很肯定,我现在的答案一定不一样。
遗憾可能是我们都最为害怕的一件事,我们都害怕在回首人生时,希望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行事方式能够有所不同。凭借我过去30多年的经验,加上受访者的证实,我们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如果我们生活圆满、完成了自己希望完成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优雅地面对死亡。我们最害怕的是没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尽可能地圆满,在临终时说“要是那样就好了”。
所以,要想找到真正的幸福和人生意义,我们必须接受第二个秘密:不留遗憾。要不留遗憾,我们必须带着勇气而活,向着我们所欲而前进,而不是避开我们所惧。要不留遗憾,我们必须克服生活留给我们的不可避免的失望。
我们让每位受访者都告诉我们,他们人生中有哪些重要的十字路口,什么时候他们决定了要走哪个方向,以及这个决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当他们回想那些十字路口时,几乎总是注意到风险的存在——尽管内心恐惧,但必须向着自己所欲而前进。
明显的是,我们在走到生命尽头时,不会觉得遗憾的是我们曾冒险,哪怕事情的结果不如我们所愿。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后悔做了某些失败的尝试。大多数人说,他们冒险还不够多。
我们很可能会后悔自己没有尝试某些事情,知道这一点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决策。看起来,令大多数人感到遗憾的并非失败,而是选择完全不去冒险。实际上,我的许多受访者告诉我,我们口中的“错误”往往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这个观点换言之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永远无法确保成功,因为任何方面的任何尝试都有失败的可能。爱情总有被拒绝的风险,追随梦想总有失败的可能。我们无法确保成功,但若压根儿不去尝试,那我们注定失败。选择去冒险,哪怕风险很小,也会对人生路途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生不留遗憾意味着更多冒险
唐纳德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已经84岁。他接受培训成了心理学家,一生富足而有意义,遗憾寥寥。他人生最大的幸福来源便是56年的婚姻。他的妻子在采访的6年前去世了。当我问他人生中有哪些“十字路口”的时刻,他马上带我回到了62年前的那场大学舞会上。
“我是个害--羞-的年轻人,非常害--羞-,尤其是与女士说话的时候。大一那年,在大学舞会上,我看见房间对面有一位年轻美\_女。她穿着乳白色毛衣,秀发柔顺,笑起来特别好看。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她是我的另一半。这就是我要娶的女-人。”
年轻的唐纳德在房间里看过去,他知道她很受欢迎,身边是其他受欢迎的女孩子,他也知道受欢迎的女孩几乎不会和害--羞-的小伙子说话,更别说共舞了。他知道,如果去邀请她跳舞而遭到拒绝的话,会有被人取笑、窘迫难堪的风险。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走了过去,告诉她,她就是我要娶的女-人。她觉得很新奇,对我也没留下什么特别好的印象,不过还是与我共舞了。一支舞完毕后,又跳了第二支、第三支。后面几周,我大力地追求她,之后她终于意识到,这支舞得跳一辈子了。”
他在20多岁时做的这一个小小的决定——决定冒着失败的风险去追求他想要的东西——结果是唐纳德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这场婚姻从许多方面定义了他的人生,尽管妻子已去世6年,但他告诉我:“我感觉她就在我身边,每天都是。”
但我一直在想,如果那一天他的恐惧占据了上风,如果他没有采取行动而只是把失败封存起来,结果会是如何?84岁的他在回首人生时,会不会后悔没有走到房间的那一头进行尝试?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小小的勇气之举最终都会定义我们的人生或者成为我们在寻找幸福的路上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但既然我们无法提前获知哪些风险会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就必须向着我们想要的前进,而不是避开我们所惧。
也许我们需要做一个基本的选择:是活在恐惧之中,还是集中精力于实现我们想要的。我们每次选择保守的做法时,都会进一步偏离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我们每次选择不按照内心所想的方向前进时,都会为将来的遗憾埋下种子。
梅是一位70多岁的女性,我在采访她时,感觉到了最为辛酸的一刻。她告诉我,过去几十年里,她一直在写六本不同的书。不过一本也没写完。那些书在她的电脑里,进度不一。
我问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未写完的书,她说:“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把事情做完。我之前以为这只是拖延症。但现在反思之后,我认为,我不写完那些书,是因为书一旦写完,就会有人来读。如果有人来读,也许读者会跟我说,我不是写书的那块料。我想,我是因为害怕遭到读者拒绝,才一直没有把书写完。”
我对她充满了同情。她已经71岁,由于恐惧,她也许永远也完成不了那本已经在她心里存在了一辈子的书。当然,她害怕遭到读者拒绝,这份恐惧可能会成为现实,但是,很难想象还有什么事能比去世时仍将故事束缚在心里更糟。
但我们许多人恰恰都在这样做。因为害怕遭到拒绝、害怕失败,或者因为不确定自己能否成功,我们去世时,仍然将我们的书、我们的梦、我们的故事束缚在心里。
当我问受访者关于遗憾和关于风险的问题时,他们往往将两者联系起来。我也开始意识到,这些受访者总结的道理不仅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来自几十年来对其他人生活的观察。活的时间久了,你会观察到其他许多人的生活,在他们的人生故事里,你会发现人生的秘密。
保罗76岁,在商业咨询领域经营着一份成功的事业。他结交了许多朋友,在70多个国家工作过,结婚多年。他的工作包括向各种公司的许多高管提供咨询。
“我与许多高层决策人员共事五十年了。我发现,许多年龄稍大的人生命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做某件事,他们后悔没有把握机会。人们对未做之事的遗憾更甚于已做之事。人生到头最大的恐惧是行事保守,一个错误都不犯。”
艾奥瓦州沃坎镇上63岁的小镇理发师肯告诉了我一个与之相似的故事,无关企业精英,而是这个美国中西部小镇上的逸事。“我们镇子里有一对夫妻。丈夫得了癌症,很快就去世了。妻子觉得特别遗憾,因为他们俩说过想去很多地方旅游、想做很多事情,都无法完成了。这是生活的一大恐惧:错过。”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当我问这200多位受访者,如果能回到过去,他们想对年轻时的自己说些什么时,最常听到的回答就是要多去冒险。正如60岁的克雷格所说:“你想要的不是在物理层面上更多冒险,而是要在心灵层面更多冒险,要冒险向真正向往的生活伸出你的手。”
采访中,许多受访者都有过这样的时刻:他们预知到了风险的存在,但将其视为通往幸福之路上的一大步。60多岁的胡安娜告诉我,在她50多岁时,出现了一个工作机会。在此之前,她一直是拉丁裔美国人社区中的领导者,当她决定离开工作多年的那家组织(同时也是离开居住了27年的家)时,她觉得自己突然“迷失在了荒漠之中”。加入一家覆盖更大范围社区的组织、进入领导力发展的世界,感觉压力很大。她对我说:“我这辈子都活在自己族人的社区里,从来没有面对过全是白人的听众,我突然变成了一个新手。”与许多受访者一样,她认为这次冒险在很大程度上给她带来了更大的满足。“这件事扩展了我的能力,现在我意识到,要是我当时保守行事,那我永远也不会打开这整个世界。”她后来还著有几本关于跨文化领导力的书,如果她当时停留在自己的安全区里,这几本书也不会面世。
不留遗憾的秘诀
这留给我们几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自己想要的前进方向上更多地冒险?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避免为自己的不作为留下遗憾?
在此过程中,我的最好的老师也许是下面这位70多岁的女性。她“二战”期间在德国长大。回首人生,她对我说,在那些最重要的十字路口时期,她必须带着勇气行动,而非带着恐惧。例如,德国在战后一切都很艰难。22岁的埃尔莎第一次迈出了人生中具有重大风险的一步。她决定移居加拿大,开始新生活。当时,她在加拿大举目无亲,工作无望,也不懂当地语言。她对我说,现在看来,尽管这个决定在当时风险很大,但却是她人生真正的转折点。
当我问她如何冒着重大风险行动时,她说:“每当我考虑到风险时,我会开始想象,冒险行动之后可能会出现的最佳结果。我会想象,要是冒险成功,一切都能成为现实。然后,我会想象冒险行动之后可能会出现的最糟情况。我会问自己能否处理最糟的情况,每次我都知道我能处理。也许我移居加拿大之后,事情并不如意。我最后可能会身无分文、孑然一身,但我知道我永远可以选择回家。但之后,我想象了可能出现的最佳结果,我会开始一段新生活,在这个新的国度交很多朋友、找到爱情、生儿育女。然后,我把这幅画面固定在我眼前。每当我的信心开始动摇时,我都会想象自己正为之奋斗的最佳结果。我会一直提醒自己,比失败的后果更糟的是离开了可能会出现的好结果。”
许多人在生活中完全相反。面对风险时,我们想象出可能发生的最糟情况,然后令这些想法在脑子里根深蒂固。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唐纳德才在大学舞会上走向那位年轻姑娘(被受欢迎的女生们围绕着的受欢迎的女生)。他知道他能接受嘲笑,但接受不了自己不去接近他感觉应当迎娶的那位女生。还有70多岁、有六本未完成书稿的梅,也许如果她只想着写完一本书之后可能出现的最佳结果,也就是那份成就感,那么这幅画面将会令她战胜对失败的恐惧。听过这些受访者的话之后,我很肯定我们能够接受自己被拒绝的事实,但希望自己临终时写完了已经开始写作的书,或者希望已经去过了一直想去旅游的地方——这才是可能出现的真正糟糕的情况。
我在冷战最紧张时期的纽约市长大,当时,核战的威胁十分真实。肯尼迪遭暗杀时,我在读二年级。我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学校里的空袭演习。我们观看了关于核试验和炸毁房屋的电影。每隔几个月,我们就会进行空袭演习,为“炸弹”的到来做准备。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恐惧,害怕某天我坐在书桌前,生命就此结束。空袭演习的声音响起时,老师会让我们所有人都钻到书桌下。我当时想,我那张连着椅子的旧木书桌并不能提供多少保护。
有一次演习,我的一位朋友肯尼走到了窗前,而其他所有人都蜷缩在书桌下。老师说:“你在干什么?快躲到书桌下!”肯尼回应道:“布朗夫人,如果我注定会被他们炸死,那我宁愿站起来看明媚的日光,也不愿躲在书桌下!”
我们许多人一辈子都躲在书桌下,觉得失败和拒绝可能是最糟糕的事。然而,这200多位受访者让我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结论:我们最应该害怕的是因为不去尝试而留下遗憾。
选那条可以书写最精彩故事的路
怎样让人生避免产生遗憾?本书序言部分提到过一位名为玛格丽特的妇女,她告诉我,她这辈子一直试着以一位“坐在门廊摇椅上的老太太”的视角来度过。她跟我说,每当她需要做出决定时,她就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当我变成一位老太太,坐在摇椅上回想人生时,我会希望自己做了哪个决定?”她说,几乎每次这样做时,她应该走的路都会变得清晰。著名作家兼精神向导蒂娜·麦茨格是这么说的:
“选那条可以书写最精彩故事的路。”
要想人生不留遗憾,这是有趣又简单的办法。我们不断向前看并自问,当我老了,或者临终时,会不会后悔即将要走的这一步?我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否会留下遗憾?
在人生早期,当我还年轻时,我有过许多机会去做一些有趣的事。在聆听人们的人生故事时,我意识到,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与那些我通常出于恐惧而拒绝的机会有关。我在神学院学习牧师工作时,出现过这样的时刻。美国两大国家公园——大蒂顿国家公园(Grand Teton)和谢南多厄国家公园(Shenandoah)两度向我抛出橄榄枝,提供了夏季牧师的实习岗位。我心中一直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情感,但我在大城市里长大,而且从来没有机会在户外度过大量时间。在公园里工作非常具有吸引力,而且我隐约知道,这段经历将会十分宝贵。然而,我当时处于一段恋爱关系之中,担心与恋人分别数月,所以两次拒绝了实习机会。今天,我认为如果我当时假想自己已是老人,坐在门廊里,我也许会对自己说:“如果这段感情足够坚固,它能撑过异地恋,但你热爱自然,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这种机会了。”那段感情最后还是走到了尽头,机会也没有再次来临。
我的人生中,近期还有一个实例。去年,一位好友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去东非与15名中年男人待一个月,见一见部落中的长者,在野地里露营。这是我一直想要实现的一个梦想,但当时正是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若是踏上旅途,将会推掉大量的工作。这次,我拜见了门廊里的那个男人。他对我说:“等到我这个年纪,你不会挂念这个月少赚了多少钱,而会一直在心里对非洲之旅念念不忘。”我踏上了旅程,探索了好几种迷人的文化,见识了前所未见的荒野之美,想念着不在身边的家人,这也让我意识到他们对我有多重要。在坦桑尼亚期间,我与部落长者们同席而坐,萌生了进行这次项目的念头。因为担心会对“忙碌”日程产生干扰,我差点错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
与他人的各种谈话造就了本书,从这些谈话中,我学到的关于第二个秘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一定要为人生所欲而进行尝试,因为我们不会为尝试失败而感到遗憾。第二重要的道理是,如果有关系需要修复,现在就去修复。被问及人生遗憾时,许多人会谈到出现在他们人生中的人,谈到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尚未说出口的话和永远未能修复的破裂关系。
仿佛时日无多般生活
我的好友戴维·库尔博士是一位天赋过人的医生兼作家,这些年来,我和他一起举办了许多次个人和领导力发展研讨会。这期间,我们会进行一个练习,让人们想象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六个月。我们告诉他们,他们在这几个月不确定是健康状态还是处境艰难。然后,我们将六个月之后的准确日期告诉他们。
我们说:“假设六个月后的这一天,你会死去。在这之前,你必须要做的五件事是什么?”整个房间都是绷紧的寂静,往往会用一些奇怪的幽默盖过去。大家开始写下这六个月里一定要做的事时,往往都会写必须要修复某些关系。有时会写下一个推迟实现的梦想。一旦大家写完单子,我们问:“如果单子上列的事情是你生命只剩六个月时必须要做的事,那么,无论你的生命还剩多少时间,这些事情难道不是都很重要吗?”不言自明的一点是,我们的处境已然如此。我们的生命可能确实只剩六个月,自问生命如果只剩六个月将怎么过,是一个让生命不留遗憾的好办法。
59岁的生物学家鲍勃心酸地对我说,一定要在关于人的事情上不留遗憾。“我和父母一度十分疏远。他们不同意我的婚姻,真的是把我和未婚妻踢出了家门,他们对我说,要是我选她,那就滚出去。我们彼此疏远了很多年,但几年后,我刻意去跟他们谈了谈,消除了隔阂。太多人对这种事放任不管,一生到头时,这种事会困扰着你。好歹也至少要尝试着去解决问题。”
现年70多岁的露西多年来与母亲关系疏远。在母亲生命最后20年里,她们俩基本没有说过话。“我真希望我能早点跟她联系,尝试向她展示何为爱。我会对每一位愿意聆听的人说,如果有什么话要说,那就尽快说出口,哪怕你感觉还没准备好。”
许多年前,有一位叫贝蒂的女士参加了我主持的一场研讨会。我谈到了遗憾,还谈到我们往往有一些必须修复的关系。我让每个人都写下与他们关系疏远的一个人的名字。之后,我让他们想象,他们在人生尽头,垂垂老矣,坐在门廊里。他们希望与这个人之间发生什么事?
几周后,我收到了来自贝蒂的一封信。她告诉我,她和儿子已经快20年没有说过话了。多年的无视下,原本的小摩擦已经变成了大伤口。他们谁都没有主动跟对方说话或联系对方。参加我的项目后,她想象自己年老时的情景,觉得如果没有尝试修复这段关系,她一定会有很深的遗憾。她在信中说:“我知道,如果他拒绝我抛出的橄榄枝,我可以接受,但我不能接受自己不去尝试。”
她给儿子打了电话,诉说了她的感觉。她说:“我几乎已经不记得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也许这个矛盾在当时很重要。很抱歉,我是矛盾的一方,但对于曾经彼此相拥的两个人来说,20年时间真是太长了。”她的儿子给她回电话了,多年来的伤痛被搁置一旁。同时被搁置一旁的还有他们在人生尽头注定会感觉到的那份遗憾。
当我问现年60岁的朋友鲍勃怕不怕死时,他回答:“对于死亡,我不感觉紧张。我会带着微笑离开。我对人生、对我留下的遗赠、对我这辈子的生活方式都感觉很棒。”这就是人生不留遗憾的奖赏。
当然,人生永不会完美,无论我们多么小心,生命中总是会有些遗憾。尽管有些人被他人视为最为睿智之人,但他们仍然表达了不少遗憾。无论我们的人生多么美好,我们总是会在一些事情上留有遗憾。不过,睿智之人告诉了我,要如何对待遗憾。
遗憾,最好是放手
许多人告诉我,重要的是不要一心只想着遗憾,也不要对自己太过苛责。约翰在接受采访时,已经快要94岁了,他在遗憾这件事上有一些睿智的见解。
他在成年后的头35年曾走过一段弯路,不过他并没有让自己被遗憾压垮,这一特质在受访者中也很常见。我开始意识到,这些人并不是比我们经历了更少失望或走了更少弯路,只是拥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而已。如同约翰对我所说:“我人生的头一半时间里,只希望去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梦想幻灭的痛苦。这种事发生时,可想而知,你会有遗憾,有时还会想:我是不是浪费了生命?我知道我的经验变得更丰富了,但有时我也会想,如果我走了另一条路,人生会变得怎样。但你不能将人生建立在‘如果’的基础之上。后来的人生里,我顺其自然,有过许多幸福的时刻。童年起我就知道我天生有艺术天赋,但我的工作使我无法表现这份天赋。在布拉格生活的那两年,我手头时间更宽裕,参加了人体素描课程,培养了一项爱好,这份爱好使我最后三分之一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回到加拿大后,我用多年来在工作中学到的编辑技巧进入了医疗保健方面的编辑领域,超过15年的这些时间,我觉得极有收获。我还参加了平面艺术所有方面的课程,在水彩方面刻苦磨炼,在退休后,绘画成了我的第三份事业。如果没有走这些弯路——可能有些人会将其视为遗憾——我的人生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此多的美妙之事。”
年逾古稀的埃尔莎告诉我,她听过的最好的一条建议来自她女儿:“妈,你只要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站起来就好了。”在那些他人认为已经找到了幸福的人之中,一项共同的特质就是他们能够“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站起来”。他们并非拥有比他人更少的失望,而是拒绝让自己被挫折所击败。也许决定人生幸福的往往是我们在经历挫折后走出怎样的一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些不如意之事往往要求我们再次冒险。受伤或迷失之后,依然去爱。哪怕失败或遭到拒绝,依然去尝试。或者如约翰一样,只要意识到自己走在错误道路上就好。约翰拍尽了身上的灰尘,重新找回了人生之路。听着超过200个人的故事,我意识到这通常是故事的主线。
谈到遗憾,需要我们拿出一种温柔的优雅。人们常说,要原谅他人,需要先原谅自己。虽然五大秘密之一是不留遗憾,但我们大多数人终究都会有些许遗憾。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去治愈我们有的那些遗憾,将其浸润于谅解之中,让自己知道,在多数情况下,当时的我们已经做出了自身所知的最佳行动。智慧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够拥抱遗憾并且放手。在接受采访的睿智长者和那些不那么幸福的人之间,我确实注意到了一个差别,那就是他们对人生遗憾的不同处理方式。最幸福的人都能平和地继续人生,而不幸福的人则停留在遗憾和那些错失的机会里。
然而,遗憾在我们的人生中确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遗憾能提醒我们究竟何为真正重要事物,如果我们听听遗憾的声音,就能避免陷入可能位于前方路上更深的遗憾泥沼。出于对未能前往国家公园工作的遗憾,我同意了前往非洲。我们能看看以前的自己,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我们的人生永远无法避免遗憾或错误,但如果我们能定期回顾自己从前的状态,无法完成人生使命的可能性就更小。
当被问及是否冒险足够多时,几乎所有受访者都给了否定答复。也许在活了很久之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可能的损失比我们所想的要少得多。如果知道只能再活一年,你会冒险去做哪些事?你现在是否活得十分保守,像是躲在书桌下或者静静站在窗边看精彩演出?如果以坐在门廊里的老人的视角看你的人生——你会希望自己完成了哪些未完成之事?
秘密二就是不留遗憾。
要把这个秘密融入生活之中,就要思考下面这四个问题:
·今天或这周我是否有所行动?明天或下周,怎样能使自己更真实?
·这周我是否基于信念而行动?下周,我如何更深地基于信念而行动?
·如果出于勇气而非恐惧行动,这一刻,我要怎么走出人生下一步?如果以门廊老人的视角回首人生,这一刻,我会做出什么不一样的行动?
·当前我是如何应对人生挫折的?我在前进还是后退?
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