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化身为爱
爱就是人生。错过爱,就是错过人生。
利奥·巴斯卡利亚
现年70多岁的戴维向我诉说了他在父亲临终时的经历。家人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一起,共同陪伴他父亲度过人生最后的时日。戴维注意到,在那段临终时日里,他父亲并没有谈论自己拥有的那些财物。他对这辈子得到的汽车、房屋或其他任何财物只字不提,而是让自己围绕在人生各个特别时刻的照片里——婚礼、孩子出生、家庭旅行、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光。看着父亲离世,戴维得出一个结论:“在人生尽头,时日无多时,我们唯一在意的真的只有爱。”许多年里,戴维一直记着这幅画面,这幅画面指导着他的人生。伟大的意大利裔美国励志作家利奥·巴斯卡利亚曾说:“爱就是人生,错过爱,就是错过人生。”从我们进行的几百次对话里可以清晰地看出,爱,无论接受或付出,是幸福、有意义的人生的根本构件。当然,这一点结论并不意外。当我让别人猜一猜我从与年长者进行关于他们人生的对话中学到了什么时,大多数人猜到,爱可能既是幸福的最大源泉,也是遗憾的最大源泉。他们猜得没错。
但是,我从幸福和有意义人生的这些秘密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并不是只有接受爱才重要。我学到,幸福和人生意义的秘密是同时也要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所以,我们在死前一定要知道的第三个秘密就是化身为爱。
爱是一种选择
既然我说我们必须化身为爱,我必须首先定义什么是爱。爱是一个拥有诸多含义的词。我们有必要区分情感上的爱和选择去爱。我们的社会通常只把爱视为一种情感。我们说“她疯狂地爱着他”,我们说“爱高尔夫和比萨”,我们说“爱参加聚会”等——但我们所说的只是情感层面的爱。但在聆听受访者的对话时,我开始意识到,当他们说爱在他们的人生中十分重要时,他们对爱的定义更偏向于一种选择而不是情感。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的秘密就是选择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化身为爱。
尽管我们可能不具备随心所欲地“感受”爱的能力,但我们每时每刻都有能力选择化身为爱。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在生活中践行这一秘密。首先,我们选择爱自己。其次,我们选择与最为亲近之人(家人、朋友等)带着爱而行动。最后,我们必须在生活中与人的各种交互中选择化身为爱。
73岁的保罗是一名退休商人,在采访伊始便告诉我,他患有癌症。他还说他是临终关怀护理的志愿者,有大量时间照料处于绝症最终阶段的病人,帮助他们在告别人生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舒适。尽管他自己的病可能会成为绝症,但他仍然花时间安抚那些临终之人。
他对我说了一段经历。那次,他值班时需要照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他到达地点接班时,前一位护理人将他拉到了一边。“他告诉我,接受照料的病人患有癌症,已经扩散至面部。他还对我说,病人的脸已经完全变形,要做好准备,因为见到他时,我可能会有点不适。我走进房间,看到他的脸,那是一张满是红肿溃疡、已经完全变形的脸。起初,我感觉泛起了恶心。”
保罗记得,虽然他觉得恶心,但他还是有能力选择去爱这位病人。“那一刻,我选择用充满爱的眼神看着他。他的脸变了,我看见了他内在的美。我能看出他精神抖擞了起来,因为我相信,他在潜意识里已经知道我选择了去爱他。”保罗意识到的这一点,许多受访者也这样说过:选择去爱的能力改变了我们。
我所说的爱并非情感意义的爱,而是选择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我笔下的第三个秘密,化身为爱,指的并非是感受爱,而是选择去爱。
首先,爱自己
践行这个秘密,首先就是要选择爱自己。只有从根本上选择看见自己的价值,我们才能找到幸福。爱自己对于精神健康而言非常重要。对有些人而言,爱自己可能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因为成长过程和早年经历让我们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但对其他人而言,爱自己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一章里提到71岁的埃尔莎有关冒险的见解,但她教会我最多的,其实是爱。她在“二战”期间的德国长大,童年过得十分艰难。她父亲是德军军官。虽然她有两个哥哥,但她父亲一直都想要个女孩,所以埃尔莎出生后,他给了她无尽的爱和关怀。但是,在埃尔莎5岁时,她父亲在战后没有选择回家,而是抛家弃子离开了。之后,埃尔莎感觉母亲开始对她很冷漠,没有爱意。
“我记得成长期间感受不到母亲对我的爱。还是孩子的我觉得她似乎爱我的哥哥们更甚于我。直到多年之后,我成人了才发现,这一点并非我的臆想。我父亲一直都想要个女孩,所以我出生后,他给了我无尽的爱。他离开我母亲后,她把怨气都撒在了我身上。一个小女孩觉得妈妈不爱自己,但又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想象一下这是何种滋味。”
埃尔莎记得自己的青春期因为得不到爱而过得十分艰难,但也记得有一刻,她突然意识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有那么一刻,具体是什么时候我也说不上来,我意识到,如果我得不到爱,那我必须‘化身为爱’。这很难解释清楚,但我所意识到的是,我控制不了别人是否爱我,但我完全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要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不知怎的,我心里知道,如果我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大家也会不由自主地爱我。还有,我意识到上帝爱我,单单作为人类本身就已经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也是别人无法从我身上剥夺的一点。虽然我无法完全解释清楚,但当我决定化身为爱而不是去寻找爱时,转变发生了。”
埃尔莎的故事提醒我们,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是否能得到爱,但完全能控制是否要付出爱。无论他人如何待我,化身为爱,我们就会发生转变。许多人的人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比如纳尔逊·曼德拉,他被不公正地监禁了数十载,但还是选择去爱。他的这一选择使南非开始了治愈性的转变。历史上有许多人做出了相反的选择,他们选择从被压迫者变为压迫者(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家庭层面)。她的故事还提醒我们,要成为富有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开始爱自己。
爱自己,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注意我们的食粮。常言道,我们的食物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不过从精神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想法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人类平均每天会有45000~55000个想法,这是场名副其实的不间歇的内心对话。我们整天都在跟自己说话。我们大多数的想法都是好的,但许多想法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例如,每当我们告诉自己“我很失败”“我不被人爱”“我没有吸引力”“我要证明自己给他们看”“我好胖”“我不是个好家长”“我不是个好人”时,我们都在减损对自己的爱。
78岁的李一生时间都在尝试理解人类大脑,理解我们如何用自己的想法来催眠自己。他对我说:“我们在年轻时往往已经定型,被我们对自己的不良看法所催眠。我年轻时正是如此。但我们同样能够通过自己的想法,通过选择种花还是种杂草,来使自己清醒过来。我们的潜意识把每个想法都视为一次祷告。”
他说到这里时,我意识到,这些受访者,这些其他人认为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和智慧的人,他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种花。我们的潜意识确实把每个想法都视为一次祷告。他们都谈到了我们沉迷其中的那些想法所拥有的力量。李称之为“种花还是种杂草”。爱自己就体现在给自己怎样的精神食粮。我们完全有能力掌控内心的谈话。
有一位受访者普拉文,他的父亲有严重的精神病,最后自杀了。很多年里,父亲的病令他感到深深的忧虑,害怕会像父亲一样患上精神病,他还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直到成年后他才意识到,他花费了大部分精力去努力证明自己有价值。他还意识到,他整天都在潜意识里种杂草。每一天,他都沉迷在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想法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反思后,他终于意识到,他是成年人,有能力选择去爱自己。他可以选择一整天都不让自己沉浸在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想法中。每当他产生不爱自己的想法、觉得应当对父亲的病负责或是认为自己会变得和父亲一样时,他都有能力用可以振奋精神的想法来替代这些负面想法。他花了很多时间来进行改变,不过他确实令自己清醒了过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用其他想法来替代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想法。用“父亲的病并非人祸,我亦无能为力”来替代“我该对父亲的病负责”。他有能力用“我不是我父亲,我会创造自己的命运”来替代“我终究会变成和我父亲一样”。乍看起来,这个方法似乎不言自明,不需要讨论,但令人吃惊的是,我们许多人都用挫败锐气的想法来催眠自己,用毫无爱意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心灵。
纳瓦霍人(Navajo)的传统中,有一个很棒的故事。一位纳瓦霍老人对他的孙儿说,有时他会感到内心发生争斗。他说,这是两匹狼之间的争斗:一匹是恶狼,代表着愤怒、妒忌、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怨自艾、内疚、怨恨、低人一等、高人一等、害怕治愈身心、害怕成功、害怕他人口中说出的事实、害怕从他人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并从他们的眼中和心里看到现实、使用那些自知虚假的空洞借口。另一匹是好狼,代表着愉悦、和平、爱意、希望、宁静、谦逊、善良、同情、关心那些哪怕不总是完美但有助于自己的人、愿意原谅自己和他人、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孙儿想了想,问道:“但是爷爷,哪匹狼会赢呢?”老人回答说:“我选择喂养的那一匹狼。”
这个秘密的第一个部分就是要去喂养心里正确的那匹狼。
爱是首要事项
这个秘密的第二部分就是,对身边最为亲近之人充满爱,将充满爱意的关系列为人生的首要事项。当我问别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他们的第一回答几乎总是与配偶、孩子、家长和朋友有关。一次又一次,我看到那些在人生中注重发展深刻人际关系的人生活幸福。反过来,当被问及遗憾时,人们的第一回答同样也关乎人际关系,要么是不够重视人际关系,要么是感觉没有对人生最重要的那些人付出爱意。多年前,我还是牧师时,一位怨愤的老人跟我说:“我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事务。在优先级别中,人总是远远地排在第二位。现在我意识到了,会来疗养院看望我的,不是我的宝马汽车。”
我最喜欢的受访者之一是62岁的肯。他儿子是一家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将肯作为他认识的最睿智之人推荐给了我。我很高兴、也很惊讶地看到,许多人都将父母列为人生中最睿智之人(我希望未来某天我的孩子们也这样看待我)。我突然想到,我们作为父母,我们的人生应当令我们的孩子觉得是睿智的活法。他儿子在电子邮件里说:“我父亲是艾奥瓦州一个小镇上唯一的理发师。”不知怎的,与“唯一的理发师”聊一聊的想法让我有着浓厚的兴趣。
肯在艾奥瓦州的沃坎小镇上已经做了42年理发师了。“我成家时,沃坎还有其他13名理发师,但我比他们都活得久,所以成了镇上‘唯一’的理发师了。”肯跟我说,“他们的葬礼我都去了,现在我给他们的孙辈剪头发。”
理发师在小镇(沃坎约有4000名居民)上近似于牧师,只是理发师没有各种附属协会和边界的限制。大多数人时不时都会理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与另一个人亲密相处,边聊天边观察。从我开始与肯聊天的那一刻起,很明显,他不仅十分了解如何活得有成就感、有意义,而且在这42年的亲密观察里一直是一位好学生。他一直都很清楚使人生有意义的秘密,反之亦然。
“观察久了,也就弄清楚了人们为什么幸福。”他说,“我注意到,如果人生有爱、工作有意义,人就会幸福。”没多久我就知道,肯不仅有来自亲朋好友的爱,还有一份在理发之外、令他感觉到深深意义感的工作。于他而言,这份工作提供了服务他人、发展深厚友谊的机会。
他告诉我,他听过的最好的一条建议来自他的岳父。他的岳父在他们交往初期就告诉他说:“起起落落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成功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你认识的人和他们在你生命中的影响。”
肯还非常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肯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长子,因此承担起了父亲的职责,决心要成为一个好的行为模范。“我觉得,我父亲该是什么样子,我就该是什么样子。”他告诉我,年轻时,许多人帮助过他家:单身母亲抚养四个孩子。所以他决定也要像他们一样,向他人伸出援手。
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直都是朋友、家人和其他人。他曾对妻子说,他要发布一则广告——“全新房屋出售,从未使用过”——因为他们总是与朋友和家人在一起,从来不住家里。
肯很好地体现了我在这些采访中发现的道理。如果我们将充满爱意的关系列为优先事项,如果我们带着爱意来对待最为亲近的人,我们就会找到幸福。因此,这个秘密的第二部分是,将人作为优先事项,为深刻的友谊留出空间,确保每天都要问自己是否有带着爱意来对待亲近之人。
当然,将人作为优先事项、带着爱意来对待他们,这件事听起来很简单。我发现,虽然这个秘密真的称不上秘密,但还是有许多人往往将物质置于与人相关的事之前,在忙碌之中,我们忘记了要带着爱意来对待最为亲近之人。许多人最为深刻的遗憾就是没有真的陪伴在他们所爱之人身边。
65岁的退休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戴夫向我诉说了一个心酸的故事。当我问他,人生中听过的最佳建议是什么,他说:“在我40多岁时,我上司的妻子因为癌症去世了。几个月后,他回来继续工作,有一天他在大堂里拉住了我的胳膊,拦下了我。‘戴夫!’他恳切地说,‘多花些时间陪伴妻子,多花些时间陪伴妻子。’他真的完全没有理由需要对我说那些话,他就是拦下我,对我说了那番话。但我相信,这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好的建议。若他现在看见我,大概会说我没有听他的话吧。”
他接着跟我说,他希望可以回到过去,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尽管他深深地喜欢他的工作,但他觉得自己为了成功而牺牲了太多。戴夫是众多受访者中的一个典型。在忙碌地追求事业和生计时,他们往往遗忘了其他人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此外,人们往往在回首过去时,后悔让愤怒或其他琐事阻碍了充满爱意的关系。
68岁的苏珊在回首人生时,对自己与成年子女们的关系抱有遗憾。“我太过关注自己的情感生活,没有陪在他们身边,没有发展出其他一些人那样深刻的亲子关系。我后悔没有真诚地陪在他们身边。我看得出来,许多朋友与他们成年子女的关系都要比我亲近得多,我真希望能回到过去做出一些改变。”
其他人后悔将不重要的琐事置于人际关系问题之前。84岁的唐说,他希望能回到过去,和年轻的自己谈一谈。“我想回到过去,告诉自己——不要对孩子们那么生气,不该那样对待他们,而且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因为那些蠢事生气。我的大儿子在6岁时曾问我什么是心理学家(我的职业)。我说,心理学家让不开心的人开心起来。”唐跟我说,当天晚些时候:“我在教训3岁的儿子,他在哭,然后大儿子过来说:‘爸,怎么了?你这样不是好的心理学家!’而我回答说:‘我现在的身份是父亲!’”
“当时我并不明白。但若能回到过去,我会更多地陪伴孩子,像我妻子那样。人有时会忘记,尊重自己所爱之人是多么重要。”
我眼前闪过那些自己因为琐事而对所爱之人发怒的时刻,那些恶劣对待所爱之人的时刻。我是否也会回首过去,希望自己对家人陪伴更多、付出更多爱?我想到,为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化身为爱往往意味着要看见大局,看见那份比其他事情都更加重要的爱意。
几年前,我的孩子们都还处于青春期早期,我妻子对我说,她要买下隔壁邻居的二手蹦床。那张蹦床很大,非常旧(而且非常没有吸引力)。邻居家的孩子刚迈入大学,所以我知道他们急着出手那张蹦床。我们刚把后院翻修了一遍,想想要把那个“丑玩意儿”甩到院子里,我就觉得生气。蹦床装好后,我向妻子表达了不满。她不以为意,让我应该重新想想哪些事情更重要。我从卧室窗外看出去,对着这一派新景象发出了大大的一声“啊”!我让家里每个人都知道我很不喜欢卧室窗外的这片新风景。
几小时后,我听到了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他们正和朋友们在新买的蹦床-上开心地跳来跳去。我突然想到,他们很快就会离开我们,开始自己的成年生活。我一定会怀念他们的声音,怀念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声,远远超过我现在对新后院景色的怀念。这是个很重要的道理。我们每时每刻都要问问,什么对自己才真正重要,然后相应地进行行动。
93岁的约翰,也就是那个后来成为艺术家的男人,结婚已经52年了,他说婚姻给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他说:“朋友们总是羡慕我们,他们说我们很幸运,能拥有这么好的感情关系。当他们问我有什么秘诀时,我会告诉他们,一定要一直将伴侣视为平等之人,我和妻子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在接受彼此优点的同时,也接受彼此的缺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他们之后或许会改善,或许不会,但你必须接受他们的为人和本性。每当我对妻子生气时,我会问自己:让我生气的事比我们的关系更重要吗?为此伤害彼此之间的爱,值得吗?当然,答案总是否定的。”
善待他人
在和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中,我学到了选择带着善意去看待身边人有多么重要。一段时间前,我认识了85岁的婚姻咨询师玛吉。50多年来,她一直听夫妻谈论彼此,这件事本身就已是一大功德。我问她,为夫妻提供咨询的这么多年里,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她告诉我:“我注意到,人们一开始在一起时,几乎只会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喜欢的那一面。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家越来越聚焦于对方身上惹恼自己的方面,而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些方面。要是大家把这比率调换一下,许多婚姻和家庭都会幸福得多。”
86岁的吉姆的幸福婚姻生活已经持续了65年,他把这个简单的秘密践行到了生活之中。尽管他的军旅生涯非常成功,但被问及什么事情才重要时,他一直聊回妻子身上。他们在中学相识,他想跟她约会,但他天性害--羞-。当她与男友分手时,他抓住机会,邀请她一起去看电影。新上映电影票价是25美分,而旧电影只需要5美分,但他为了赢得好感,还是向人借了25美分。此后,他们一直在一起,并最终步入婚姻。
结婚后直到现在,他每年都会在第一次约会的纪念日送她红色玫瑰,而非结婚纪念日。“这对我和她来说都很重要。我每年送玫瑰,提醒我,虽然婚姻有起落,但我永远不能忘记一开始我为何爱上了她。”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寻找爱人身上的“红色玫瑰”,关注他们身上的优点。
一所重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每个家庭里负面信息和正面信息的平均比率是14比1。我们对家人发表的每一条正面评论,背后都有14条批评。一项类似的研究表明,长期幸福的婚姻关系的一个共同点是,沟通中正面与负面信息的比率是7比1。我们完全有能力去改变这一比率。每时每刻,我们都能选择化身为爱,肯定彼此。我们能够选择看到大局。
现年62岁的吉姆跟我说了他与第一任妻子的关系。“我第一任妻子在一次手术后开始忍受慢性疼痛的折磨,持续了五六年。由于疼痛,她还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数次试图自杀。那段时间里,当我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时,我根本不知道她是否还活着。人间地狱也不过如此。这段经历让我清晰地知道个人选择的重要性,我也意识到,我把家庭和亲人放在首位。虽然亲朋好友对我说,哪怕我把她送去进行收容治疗,然后继续我自己的生活,他们也能理解,但我没有抛下她不管。尽管我们的生活极其艰难,但把她放在首位让我明白了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并且我喜欢自己是这样的人。”他接着跟我说:“年轻时,激励我的是那些好工作,但活着活着,我转而意识到,亲朋好友,特别是我的第二任妻子和我的继子,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在我看来,似乎小镇理发师肯对多年来坐在他的理发椅上的人的观察是对的:“如果人生有爱,人就会幸福。”不过,我在“化身为爱”这个秘密里发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当我们选择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化身为爱,当我们选择爱和善作为处世之道时,幸福自然会来到我们身边。付出爱,它会以幸福的模样回到我们身边。
可以行善,但切勿为恶
63岁的班西是来自坦桑尼亚的移民,现居加拿大。她作为印度教徒长大成人,认为幸福人生的秘密在于选择行善。当我问她听过的最佳建议是什么时,她对我说了她小时候母亲对她说的话。“我母亲过去总是对我说:‘无论遇见谁,可以行善,但切勿为恶。’践行这个简单的道理让我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每次遇见他人,我都试着通过爱意令他们振奋起来,并且确保我的所言所行不会伤害他们。”
她接着对我说,我们每个人在遇见他人时,要么令其振奋,要么令其消沉。“我们的所言所行要么令别人一天感觉振奋,要么会毁了别人的一天。我一直都谨言慎行。言语就像剃刀,有其用处,但也能伤人。”
采访过程进行不久后,我就意识到第三个秘密不仅仅是获取爱,甚至不是对亲近之人付出爱,而是在整个人生里将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予以体现。真正地化身为爱,我们自己会得到转变。
大家对我说,随着人生的深入,他们越来越了解成为富有爱心的人、选择行善有多么重要。我学到的道理是,化身为爱不仅有利于他人,还会在过程中转变我们自己。我们越带着爱意行动,就越能找到幸福。
68岁的苏珊曾是西泽·查维斯(著名的流动工人组织者)的私人助理。“与西泽和农场工人们共事,对我转变最大的一点是我了解了拉丁文化。与我这辈子遇见的其他人相比,拉丁裔的人们对我更温暖、更开放。他们的文化中有奉献精神。他们的文化中,人生的中心在于人际关系和与人为善。”这份经历转变了她,因为她开始意识到,选择与人为善、选择富有爱心是幸福的关键。
我开始相信选择化身为爱能够转变我们的一个理由是:虽然我们不能控制能否获得爱,但我们完全能控制自己是否化身为爱。那些受访者有意识地选择了在日常生活中化身为爱,并且在此过程中找到了幸福。
58岁的莉是一名非洲裔美国妇女,在南方隔离区长大。小时候,她就已经知道自己族群的社区里有很多爱,也知道来自社区外的厌恶所带来的痛苦。她对我说:“你会背负着这份厌恶,哪怕你自己意识不到。我在55岁左右搬回南方时,还记得意识到自己因为肤色而遭人评判有多么痛苦。年轻时,当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份差异的存在、意识到有些事情不允许做时的情景,我现在还记得。我记得初中时的一次经历。我上的是黑人专属小学,但父母决定让我们去上这所混合人种的初中。父母把我们可能会经历的事情告诉了我们,让我们做好准备。我们到了学校,里面的孩子们并不友好,老师对我们也不以为然。有一天是小镇纪念日的庆典,天气很热,我们在观看游行。我们在一个角落,我中暑晕倒了,我记得街角有一家不允许黑人入内的药店。一名白人男子去店里给我买了瓶可乐——我记得很清楚,我们依靠着他们的仁慈——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段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但我也记得,那个人选择了带着爱意行动。”
莉跟我说了她的一项晨间仪式,那是她用以开始一天的冥想时间。“每天早上我都抽出时间来静心、阅读。之后,在离开家前,我会进行简单的祷告:主,自我离家,至我归家,请让我打开心胸去爱。请如斯助我,以让我在遇见那些一句善语、一个微笑、一句谢谢便能改变其人生的路人时,不要忙碌得忘记这样去做。”
真是一句美好的祷告!如果我们每天从醒来到就寝,都选择带有善意和爱意,那么具有深刻意义的事情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心里都会进行上面这句祷告。当我们选择化身为爱、去爱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时,我们也完成了人类生活一个核心目标,也就是让我们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87岁的阿卜杜拉在印度长大,是一位穆斯林,经历了印巴分治。虽然他后来移居加拿大,但童年记忆犹新。“小时候,我们有穆斯林朋友,也有印度教朋友。但有段时间,村里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暴力不断。穆斯林杀了一位印度教徒的孩子,之后一些印度教徒来复仇。他们想抓我,但一位印度教老人挡在了我和他们中间。当然,我当时还是个孩子,所以记不大清了,但我记得他有力的臂膀-搂-住我的肩膀。他坚定立场,很清楚地表明,除非杀了他,否则别想抓我。”
采访中,他一度中断并沉默。他低头看着双手,我感觉他在思索恰当的表述。“爱是一个很难定义的词,但我这辈子,那人为我定义了什么是爱。他年纪很大了。也许他一辈子都在目睹暴力和厌恶。也许他只是受够了。但我一直更愿意认为,先知穆罕默德派他来教会我爱的意义。《古兰经》写道:‘善行无小事,哪怕只是笑脸迎接兄弟。’知道善行始终都有意义,幸福就会到来。善意拯救了我的生命。”
一位老人站在小男孩面前,挡住了可能发生的暴力。他的行为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塑造了未来。他的爱激发了其他人的爱。听着阿卜杜拉的话,我不由自主地想象那位老人临终时躺在床-上,饱经沧桑的脸上现出了浅浅的笑容。他选择了爱。他的善行在他死后依然改变着未来。
许多年前,一位年近三十的年轻女士告诉了我一个关于她母亲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有力地见证了这第三个秘密的力量。她说,有一次,她的父母来看望她。临行之际,她送父母到机场,父母登上了四小时的归家航程。当天晚些时候,她的父亲来电。“他说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我。在返程航班上,飞机准备降落时,我母亲突发心脏病。飞机落地时,母亲已经去世。两天后,我登上了飞往家乡的航班,参加母亲的葬礼。”
她为我描述了那段漫长、伤心的归家航程。她在飞机上,盯着途经的地表,不由自主地想,母亲临终的那些时刻是什么样子。
她对人生感到高兴吗?去世时是带着深深的满足感还是带有遗憾?是感觉害怕还是感到宁静?她知道自己有多么受人喜爱吗?她多次潸然泪下,喘不过气。
降落后,她径直前往殡仪馆,却发现房间里满是与母亲的人生有过交集的人,她母亲是穆斯林,然而房间里的人拥有各种信仰和肤色。房间里满满都是爱。因为她已经离开家好一段时间了,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她不停地问父亲每个人分别是谁。
有位女士单独坐在角落里。她问父亲那是谁时,他说不认识。问过母亲的一些挚友之后,她很快意识到,似乎没有人认识这位单独坐在角落里的中年陌生人。她走了过去,坐在那位女士身边,说:“我是她的小女儿,我们所有人都说不认识你,所以我在想,你是怎么认识我母亲的?”
“抱歉,但我不认识你母亲。”那位陌生人回答道。
她困惑地问道:“但你为什么要来这里?”“许多年前,我经历了人生中一段极其艰难的时期。有一天,我十分沮丧,非常认真地想着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坐上了开往市里的公交,坐在一位正在读书的女-人旁边。车开到一半时,她把书搁在大腿上,向我转身。”那位女士接着说:“之后她说:‘你看起来像是想要找个人好好说说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她的友善和接纳态度让我敞开了心扉,我跟她说了我生活的困境,还说了我打算做什么。回到家时,我和她共处的这段时间让我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影响了我的人生,也影响了许许多多其他人的人生。”
“但这和我母亲有什么关系呢?”她问道。
“那天我太过关注自己,甚至没有对那位女士进行自我介绍,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但两天前,我在报纸里看见了她的照片,今晚来到了这里,因为我不认识你母亲,我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但和她相处的那20分钟拯救了我的生命。”
那位年轻女士哭了,然后又笑了。之后她又哭了,直到又哭又笑。她跟我说,她意识到母亲一辈子都是那样活着。无论是面对孩子、丈夫、众多朋友,还是一位再也不会碰面的陌生人,她的处世之道都是爱与善。这令她非常幸福,现在她的女儿也见识到,这以她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了世界。“我母亲的一生都围绕着爱,她把幸福带给他人,在此过程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祈祷道:让我也过上同样的人生。”
那位曾掉入冰湖并找到“命运”的梅蒂斯土著治疗者汤姆跟我说:“我现在做的事,选择去爱,影响着整个宇宙,我们的传统认为,每个行为都会向后影响七代人——我的子辈、孙辈、曾孙辈等。我们做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到其他的事。所以当我们选择去爱时,无论对象是我们的孩子还是一位陌生人,我们都会改变未来。”
第三个秘密就是化身为爱。
要把这个秘密融入生活之中,就要思考下面这四个问题:
·今天或本周是否为朋友、家人和人际关系留出了时间?是否把事情看得比人更重要?
·今天或本周是否对最为亲近之人带有善意和爱意?明天或本周,怎样能使自己对他们更具爱意?
·今天或本周,是否在每一次与人交往时散播了爱和善?面对每位陌生人而行动时,是否能够令其产生改变?
·今天或本周喂养的是内心哪一匹狼?是否与能振奋自己精神的人共处?今天或本周我们是否爱自己?有没有进行负面的自我对话或自我催眠?你给自己的内心种的是花还是杂草?
在线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