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行动起来
常识的问题在于其并不普遍。
马克·吐温
智慧是知道下一步如何行动,美德是真正行动起来。
戴维·斯塔尔·乔丹
71岁的罗恩遵从了内心,不顾他人言语,成为一名脊椎按摩师。在听他说话时,我遇到了采访阶段的转折点。和许多受访者一样,他为人镇定沉稳,这也反映在他与我分享的关于人生的话语当中。他帮助我认识到,知道这些秘密还不够。
罗恩将自己的幸福归功于遵从内心。在人生好几个关键时刻,他的内心对他说需要做出改变,他每次都听从了内心的呼唤。每一次,“遵从内心”都需要他拿出一些东西:有时是勇气,往往需要主动忽略他人的议论,最重要的是,选择去做他知道是正确的事。我问他:“你怎么知道自己何时遵从内心?”
“我想我就是知道吧。这很难解释,但就好像我能听见一个声音,告诉我如何去做。也许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我们得有聆听的自律,之后还要有行动的勇气。我发现的道理是,知道了就要去行动,单单知道是不够的。”
他说出这些话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的话虽然简单,但相当重要。许多人最大的障碍并不在于了解,而在于行动。可能我们许多人都知道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这些秘密,但我们只是没有将其融入生活。真实知道这些秘密只是第一步。
问题不在于了解
想想所有那些我们明明知道却未履行的事。我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知道缺乏锻炼、饮食习惯恶劣和压力也有害健康。我们知道人际关系很重要,也往往很脆弱,但我们通常还是不予重视。我们知道金钱买不到幸福,知道人生短暂,知道负面消极的想法能毁掉幸福。我们知道很多很多,但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
有关冠状动脉疾病(动脉堵塞-)病人的研究发现,在经过手术捡回一命,或者甚至有过濒死经历之后,这些病人面临十分严酷的选择:要么改变,要么死。他们几乎都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动脉堵塞-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所以我们会想,他们几乎全都会改变吧。要么改变,要么死,这个选择相当直接。但研究显示,超过70%的病人没有做出改变。我发现,对我们许多人而言,知道如何践行这些秘密与知道这些秘密至少是同等重要。
我很肯定,本书中的五个秘密——忠于自我、不留遗憾、化身为爱、活在当下和多奉献、少索取——是幸福、有意义的人生的根本构件。同样,我也很肯定,你们许多人在读本书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些秘密中的几个或大部分。在你整个人生中你的内心都在告诉自己这些道理。但我们如何将这些秘密在生活中付诸实践?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秘密,我们该如何行动?我认为,这些采访也为此问题提供了答案。
自然学习:如何在人生中实现改变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索如何在人生中实现改变,然后将此知识专门应用于践行这五个秘密。为理解我们如何在人生中实现改变,我们先想想人类发展的自然学习过程。自然学习过程是指我们学习语言、骑摩托车等大部分日常生活所需技能的过程。
语言习得是自然学习的绝佳范例。在多年的学校生涯里,我上了语言课程,学习了至少六门语言(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尽管上了这些课程,我还是无法用除了英语之外的任何语言写出或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虽然许多语言学家认为英语很难学,但当我只有几岁大时,就已经掌握了英语。为何小孩能够掌握母语,但后来学习第二门语言时,也许无法掌握其他任何一门语言?
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人类是通过观察、聆听和实践来自然地学习。我们大多数人早期的语言习得并非来自正式的语言教学。相反,我们看着父母到处走动,称呼各种事物。我们聆听他们的谈话,如何组词造句。只需稍稍指正,我们就能学会词汇,之后用这些词来造句。我们通过观察、模仿和实验来自然学习。
走路也是一个道理。你当初是如何学会走路的?我至今还记得大女儿莉娜独立走出第一步的那一天。当时,她学会站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天在浴室里,我妻子站在离她1.5米的地方,说:“过来。”她一路趔趄,走完了这1.5米,我们对她欢呼,她在咯咯笑。没有正式学过走路,她就已经会走了。但她是怎么学的?同样,答案很简单:自然学习。她先是观察,然后实践,直到能够走路。另一种表述自然学习过程的方式就是,它包括两个简单步骤:知晓和实验。我们注意到一些事情,然后进行尝试。在做这两件事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纠正自己,直到完全掌握。
让我们把自然学习的简单道理运用到在成年人生中做出复杂改变中来。如果知晓是自然学习的第一步,那么可以说,我们向着心中知晓的事情而前进。要在人生中做出改变,这个道理很简单,却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留意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我们心中对某件事越为知晓,就越可能向着这件事前进。
我们留意什么,什么就会成长
几年前,我们做过一项研究,参与者是数百位想要在生活中做出简单却重要的改变的人(比如减肥、定期锻炼、健康饮食、大胆发言、平衡生活等)。我们将这几百人聚在一起,然后对半分为两组。我们带领每组人确认了他们想在人生中做出的改变(知晓)。
接着,我们对两组人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改变(行动)。第一组为自己设定了非常具体的目标,比如每周跑步三次、十周只吃健康食品等。我们让他们把这些目标写下来,接下来的十二周里每周回顾一次。
第二组实现改变的方法完全不一样。我们分发了卡片,让他们写下一些词语或短句,以提醒自己想要在人生中做出怎样的改变(健康饮食、更加主动、为自己发声、为自己留出时间)。之后,我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十二周里,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卡片。他们每天会拿出卡片十至二十次,看着卡片,知道自己选择要做的事。走到哪里都带着卡片,多次看卡片。我们还告诉他们,不要泄气,不要和自己进行负面谈话,只要每过一天都知道自己要做的改变就行。
十二周后,两组均有进展,但其中一组的改变更为巨大(是另一组的三倍多)——就是带着卡片的这一组。简单地留意,改变就会发生。
现在值得对此实验进行仔细分析,了解为什么简单地在心里知晓某件事就能产生巨大改变。记住,我们自然的学习方式是留意观察和实验。我们就是这样学会了人生早期最为复杂的任务:走路和母语。在心里知晓某件事的这个过程反映了这一自然过程。把一件事摆在我们面前,并进行实验,我们就能创造变化。
但为何携带卡片这一简单行为要比设定目标更好?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认为答案很简单。设定目标虽然激活了我们心中对这件事的知晓,但可能会对实验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设定了每周跑步三次这个目标的人会在心里知晓这件事,甚至能够实现。然而,假如他在第一周弄伤了自己,下周无法跑步,会发生什么?假如他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那么喜欢跑步,又会发生什么?最可能的结果是,他会有失败的感觉并因此不再尝试改变。还有,他可能会错过当天出现的能令他更主动的其他许多机会。
将此人与另一个简单地携带着一张写有“更加主动、体格更好”的卡片的人进行对比。她每天看到卡片十到二十次,所以可能做出影响她健康的无数决定。可能她看到卡片内容后,决定走楼梯而不是坐电梯,或者午饭后出去散步而不是坐在桌前。当她看见卡片内容时,可能马上会打电话给朋友,出去打一会儿网球。知晓滋生实验。当然,设定目标和知晓结合起来效果甚至会更好,但如果只能就人生中做出改变的方法提出一个建议,我会以全天携带卡片作为开始。
不妨给大家说几个关于这个技巧的实实在在的事例。大约八年前,我非常艰难地意识到了一点。41岁的我意识到自己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相识甚多。我也意识到,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我将太多精力花费在工作上,成年生活已经没有了友谊的一席之地。意识到自己活了40多岁却没有一段延续至今的友谊,我吓坏了。我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但是该怎么做呢?
我按照自己的建议,在一张卡片上写下“朋友”二字,随身携带。我每天拿出卡片看十到二十次。说实话,前面几周有些压抑,因为每天我看卡片许多次,然后深深意识到我对友情关系的忽视有多么严重。我努力不让自己泄气,而是让自己知晓、留意友谊在我心中的重要性。
携带卡片大约两周后,我决定,如果我打算结交一些朋友,那么第一步就是拥有一些“期望人选”——有点类似高中毕业舞会时想要邀请的女孩名单。所以我把认识的人当中我认为有可能发展成为朋友的人都列了出来。最后名单上有六个人。后面几个月,我开始给他们打电话,相约午餐和咖啡时间聊天,偶尔组织一次社交聚会。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说“我要找朋友,你们在名单上”。我只是开始留意这件事,在当下进行实验。
在此期间的一次经历展示了卡片单纯的力量。当时,我是一家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主席。一天晚上,结束漫长的会议后,我已经计算好了需要的睡眠时间,急切地准备回家。董事会的另一名成员布莱恩问我想不想在会议结束后一起出去吃点东西。我正要回绝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口袋里的卡片。虽然布莱恩不在名单上,但他看起来是那种我想要去认识的人。卡片把我的“不”变成了“好”。一段时间后,他成了我的朋友。
我随身携带卡片将近18个月,那时已经有六个人成了我的朋友,其中三位是我名单上的人,另外三位不是。多年后的现在,每当我发现自己忽视人生这一重要方面时,我在心里可以轻松地勾画出这张卡片的画面,温柔地让自己回到重要的事物上来。
我传授这个技巧已经许多年了,也听过无数个关于“卡片”能够使人生发生改变的故事。一位女士曾经对我说,她人生最想改善的就是与青少年继子之间的关系。她说:“我们总是彼此交恶,我觉得关键问题在于我总是负面地应对他。”所以她在一张卡片上写下了简单的几个字:“不要负面应对内森”。两个月内,她反馈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好转了很多。每次她要负面应对时,她会记起随身携带的那张卡片,然后调整自己的做法。这给她的个人幸福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另一个人决定要对他遇见的每个人都更加友好,包括他最爱的那些人。他开始随身携带卡片。几周后,工作上的人和家里人都开始评论在他身上发生的巨大改变,都在想是怎么回事。他只是笑了笑,继续携带着那张卡片。短短几个月内,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与妻子的关系和他在工作上的人际关系都因为那张小卡片而得到了巨大改善。
现在你可能很想拿出一张卡片,写下这五个秘密,在接下来几个月里随身携带。虽然这个主意不错,但我不建议这样做。人类并不擅长平行处理事务。如果同时处理太多事,我们往往会陷入瘫痪、无法行动。当我们想同时做许多事时,最终往往一件事都无法完成。
相反地,先回想一下本书中的五个秘密。你现在最需要留意的是哪个秘密?在这一个秘密上进行努力,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选择这个秘密范畴内一个具体方面。举个例子:可能你认为现在对你最重要的秘密是化身为爱。特别是,你觉得为家人留出更多时间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你可以在卡片上写:化身为爱,为家人留出时间。或者,可能你认为现在对你最重要的秘密是不留遗憾(更多冒险)。在这个秘密中,你的关注点可能在于结识新朋友。因此你可以在随身携带的卡片上写:不留遗憾,结识新朋友。
坚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随身携带卡片。坚持每天看卡片十到二十次。但不单单是看,要时刻在心里知晓自己正在选择做的事。坚持携带卡片,直到你能诚实地说自己已经朝着目标实现了巨大进展。我之前提到过,我18个月一直携带着自己的友谊提醒卡片。直到我能诚实地说我在把建立友谊作为优先事项方面有了切实收获之后(更别提我成功交到了一些朋友),才停止携带卡片。许多次当我们尝试在人生中做出改变时,我们都希望在短时间内有所收获,但在做出巨大改变或者新的习惯强大到能够持续下去之前,我们就放弃了。
将目标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这一简单技巧可以在生活的许多领域得到运用。比如,我认识的一对夫妻打算一起开一家公司。他们的事业互相独立,但他们每个人都在卡片上写着目标:一起建立某一领域的公司。几年后,这个目标成了现实。记得,关键原则是:我们会自然地向着心里知晓的事而前进。
改变,从第一个问题开始
我从我的朋友马歇尔·古德史密斯那里学到了“知道便要行动”的另一技巧。他是全球顶级个人发展教练,著有《从优秀到卓越的领导力提升法则:魔鬼管理学》(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他告诉我,他每天会自问18个问题。这些问题令他反思自己当天的生活是否处于正轨。问题都非常具体,比如:今天有没有生气?对妻子的行为是否充满爱意?每天他都会自我反省一次,努力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
如同携带卡片一样,每天或每周问自己一系列问题也是很好的利用自然学习过程的一种方法:知晓和实验。每周,或者也许每天,问这些问题至少一次,我们会一直在心里知晓这些方面。反思时,我们开始思考实验的办法,使人生朝着更为理性的状态转变。
我从采访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我纠正和反思在寻找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相当重要。受访者并非生下来就比其他人睿智。事实上,他们许多人告诉我,多年来通过简单地进行定期反思并且随时纠正行动,他们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他们的人生是多年来进行细微调整的结果,这些细微的调整累加起来创造出了他人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幸福。
只要更多地进行反思,我们许多人都能够活得更加完整。一个做法是,专注于这五个秘密,设定一系列问题,每周抽出一小段时间来反思人生。另一个做法是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一系列私人问题。在本章末尾,我列出了24个问题,你可以在每周进行反思时问问自己。举个例子(列在第一个秘密忠于自我之下):这周或者今天的生活是我想要的样子吗?是的话,为什么?不是的话,哪些地方与我最真实的自我不符?因此,这个方法尊重了自然学习过程的两个步骤——知晓和实验。但自然学习还有另外一个元素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先前我们曾探讨过一个观点,即走路和语言等大多数基本生活技能都是通过自然学习过程学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知晓和实验来进行学习。卡片和这些问题是影响这一过程的两种做法,尤其是当你每次看卡片或问自己问题时,能够额外地问一问自己,对于心中知晓的这件事,现在能做何细小改变。不过,自然学习过程还有一个元素我尚未提及。
一起改变,效果最好
当我们学习走路和语言时,并不是一个人在学。我们大多数人在每一步学习过程中都有人指导。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在身边指导我们。我们说“粑粑”,他们会说“你想说的是爸爸”。他们还会鼓励我们。当我们第一次站起来却又跌倒时,他们不大可能会说:“真是笨手笨脚!”他们最可能说的话是:“好孩子,再试一次。可以试着先抓住桌子。”我想,如果没有他人的指导和鼓励,人们能否学会走路和语言?然而,成人后,我们对人生做出改变时,往往没有他人的指导和鼓励。
马歇尔在告诉我那些他每天会问的问题时,也说每天会有一位朋友打电话给他,问他那18个问题。每天他们都会互相打卡签到,既互相指导,也互相鼓励。何不与阅读本书的另外一位有兴趣践行这些秘密的读者组队呢?互相打卡签到,互相鼓励,贡献自我纠正的点子。一起改变,效果最好。
这里还有另一个简单的技巧,可以将所知付诸实践。每周抽出30~60分钟的时间来反思人生。基督教中有一句俗语:“坐进禅房里,禅房会教你一切。”我们花时间进行反思时,往往会知道需要做什么。答案就在我们心里。聆听的自律非常重要。我们只有一辈子,至少在此世如此,时光飞逝。我们花时间反思和聆听,才能使人生不偏离目标。我在前面用弓箭做类比时说,“罪”这个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脱靶”。当我们每周或每日进行反思,判断自己是否“脱靶”时,我们就能自然地微笑着进行自我纠正,最终创造幸福人生。
我采访的一位女士提醒我说:“看着动画片《辛普森一家》时,你是无法聆听灵魂的声音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反思行为往往被排挤出了生活之外,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白天充斥着各种工作,夜晚充斥着各种噪声。哪怕我们单独抵达酒店房间,往往也会打开电视。但是,要想活得圆满,关键在于要选择静下心聆听内心的微弱声音。坚持每周进行反思。自问人生是否处于正轨,并且下周想要如何改变。想象一下,多年积累下来的细微自我纠正会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就像储蓄账户上的复利一样,生活中的小小改变能累加成为巨大的收获。同样不抽出时间进行反思就如同信用卡上小小的支出,长年累月下来也许会变成你无力偿还的巨债。
你的人生仪式是什么
采访对话也提醒了我仪式的力量。听着这些智者的话,我意识到,他们许多人都用了这类仪式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践行这些秘密。我们倾向于把仪式与正式的宗教联系到一起,但仪式可以是任何以特定形式定期进行的实践或行为模式。对某些人而言,去特定的一家咖啡店就是一项重要的晨间仪式。虽然一些仪式只是日常惯例,但另一些仪式日积月累下来却有改变人生体验的力量。
62岁的乔尔对我说了塑造他人生的两个仪式。早上醒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冥想。“我感谢新的一天,花几分钟提醒自己,作为银河系里有意识的存在而活在世上是多么伟大的馈赠。在冥想时间里,我恳求将今天视作一份伟大馈赠般度过,恳求不浪费眼前的这一天。”他接着告诉我,他会用类似的冥想来结束每一天。“一天结束,我会花几分钟进行冥想并回顾这一天,留意当天发生的我为之感激的所有事情,无论这些事情有多小。睡觉前,我会祈祷能再拥有一天,享受活着的感觉。”
58岁的莉生活异常忙碌。每天早上离开家之前,她也会抽时间进行冥想。“每天早上我都抽出时间来静心。我通常会阅读一些能让我为这一天调整好心态的东西。每天我会祈祷,让我在遇见那些一句善语、一个微笑、一句谢谢便能改变其人生的路人时,不要忙碌到忘记这样去做。”
还有吉姆,他说许多年里他的散步都是“愤恨型”散步。散步时,他会想着那些世界上令他生气的事物。一天,他决定开始进行“感激型”散步。“我现在散步时,会回想我在人生中感激的所有事物,完全不允许自己去想负面的事物。我发现,这个简单的做法是一份极好的礼物。”
多年前,我认识了一位在医院癌症科室工作的中年护士。每天数小时,她都目睹着病人饱受折磨。她告诉我,在上班路上,她会听一首主题歌。这首歌提醒她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一份礼物,能够振奋她的精神。她跟我说:“开始上班时,我已为一天工作做好了准备!”
听着他们以及其他许多和他们一样的人的故事,我开始意识到,仪式拥有改变我们的力量。不难想象,多年来以冥想来开始和结束一天、感谢上苍赐予新的一天、满足地结束一天,这样做对一个人生活体验的影响有多大。莉每天早上的仪式提醒着她,付出很重要,从出门至归家期间,她都有奉献的力量。我能看见那位护士每天早上满心欢喜地歌唱,因为那首歌能让她做好开始一天工作的准备。仪式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地选择让哪些仪式成为日常惯例。吉姆在进行了许多年“愤恨型”散步后才将其转为“感激型”。
决定人生仪式很好的第一步就是知道人生中已经存在的那些仪式。你如何开始自己的一天?设定了怎样的心境?你如何结束自己的一天?你最后会带着怎样的想法入梦?什么仪式能令你振奋精神,什么仪式可能令你意志消沉?一段时间后,我们变得越来越了解那些塑造我们的仪式,我们改造它们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一天开始时,我会读我的个人愿景陈述,以四个字开始:我很满足。通过早上读这一陈述,我每天都在开始这一天独立的生活之前,向我的自我意识说了一句关于人生目标的祷告。
思想和言语是决定我们人生状态的一系列事件的有力开端。多年前,我曾读过一段话,在听人们诉说他们的人生故事时,我多次想到了这段话:“小心你的思想,因为思想决定言语。小心你的言语,因为言语决定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行为决定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则决定命运。”
虽然还有其他许多技巧能将智慧转为行动,但我想,书中讨论的这些方法可以构成将所知转为行动的基础。知道了怎样使人生幸福和有意义,如若不将其转化为行动,则意义甚微。要知道,更要做到,两者都需要。
62岁的未来学家乔尔告诉我:“没有愿景的行动只是在耗费时间,而不付诸行动的愿景只是白日梦而已。”这些秘密是愿景,而本章的这些方法则是行动之路。知道这些秘密并不会改变你的人生,践行这些秘密才会。
表8–1 关于这五个秘密的每周(每日)反思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