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生没有后悔药,现在开始永远不晚
我从这些采访中获得的最后一份礼物是关于时机的一课。
我们询问了数千人,让他们找出自己认识的一位已经找到幸福的长寿之人。在进入采访阶段时,我们想知道大家找出的这些人是否一辈子都十分睿智。他们是生来就带有这份基因或者父母教导得好,还是说他们其实和我们其他人一样?
采访过程并未让我们知道某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某种特定方式生活。我的结论是,他们有些人在非常年轻时就已经开始践行这些秘密,而其他人则在人生较晚的时候才接受了这些秘密。每一位受访者都在生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慢慢地变成了坐在我面前的这样一个人。很多人往往在人生后半段才发现真正重要的事物,经历了巨大的转折。所以,最重要的不是何时发现这些秘密,而是确实发现了这些秘密。无论我们年纪多大,无论我们犯下了多少错误,只要我们接受并践行这些秘密,我们的人生就会开始发生改变。
受访者拥有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深深的恩惠感。他们许多人说自己年轻时对他人太过苛刻,但也有许多人说对自己太过苛刻。我尚未进行探讨的一个主题便是不要评判生活,要用心去过。过生活意味着我们把握每一天、每一刻,始终努力深化理解我们作为人类的意义。生活永远不会完美,我们也一直都处在趋于完整的一个状态。84岁的唐如是说:“生活过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若我们接受了过往的生活,我们就开始变得完整。”他与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不谋而合:评判自己的生活就是贬低自己。我们消除越多对生活进行比较、竞争、评级、评判的想法,就越接近智慧。
在思考这五个秘密时,尽量抵抗评判生活的诱惑。相反地,问一问自己:我怎样更深入地接受和践行这五个秘密?评判思维要么令我们错误地感觉完美,要么令我们深深地感到不足,从而使我们麻痹无力。过往的生活已是固定模样,现在我们有机会成长。
许多年前,我面对一群中年男性听众进行了关于爱的演说。在演说中,我的重点放在我们往往在对待最亲近之人时不带有善意和爱意(也放在之前提到的那份研究结果,即一个家庭里,一条正面/赞赏的评论背后,平均有14条负面/批评的消息)。演说后,许多人前来与我交谈,其中有一位彪形大汉,他等到其他人都结束后才走上前来。他说:“刚才的演说非常棒。今天听着你的演说,我意识到,我大半辈子都一直以毁灭性的方式来对待家人和其他人。他们需要我的爱,却只得到了我的评头论足;他们需要我的赞赏,却得到了我的批评;他们需要我的正能量,但我却用负面能量淹没了他们。你今天的演说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只有一个遗憾:我真希望自己能在30年前就听到你的演说,我就不会像这样浪费人生了。”泪水流过他饱经风霜的脸庞。
他的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他突然学会面对过往的生活,并且不喜欢那样的生活。我努力想找出一句鼓励的话送给他,鼓励他内心这一新的见解,也帮助他从悔恨中痊愈。我与他分享了一句中国谚语:“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其次是现在。”今天新种下一棵树,他人生对世界的遗赠将会改变。时机未晚。
接受书中的这五个秘密、改变多年的遗赠,永远为时不晚。哪怕一年的睿智生活,也能消除许多年的遗憾。
我最喜欢的一次采访是同来自多伦多的93岁老画家约翰的交谈。他的眼中有好奇的火花,声音中有暖心的温柔,还有一双艺术家的手,有力而小心翼翼。成年生活的头30年曾让他失望,但是,他对这段人生仍然感恩:“我学到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很棒的人。你不能活在遗憾之中,你已经尽了当时最大的力了。”编辑是他的第二份职业,令他赢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而活到大多数人都选择平静放松的年龄时,他开始了绘画。在80多岁时,他的画作得以展出,甚至连美术馆主人都惊讶于画作售罄,接连安排了一场又一场展出。
上次我们见面时,他坐在公园的小椅子上,双手叠放在膝盖上。“有时我跟四五十岁的人聊天,他们说得好像自己人生已经要到头了一样。但我想告诉他们:你看,你们成年不过也才20或25年。这点时间还不够把人生弄清楚。等你们活到我这个年纪,在死之前,或许已经有过另一段完整的成年人生,又或者能有两段。所以不要放弃自己。”
想一想70多岁的埃尔莎,她童年十分艰难地在“二战”期间的德国长大。她告诉我,看着自己儿时的照片时,她发现自己想要给照片里的那个孩子提供一些自己多年生活所得的看法。“我在每张照片里都哭丧着一张脸,从来都不笑。有时我想对照片里的那个孩子说,坚持住,要有信念,因为梦想会成真,会找到幸福。我也想对听闻这些采访的每一个人都这样说,如果坚持下去,如果不断成长,你会找到梦想,会对世界做出改变。”
我希望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能同样地体会到这些智者带给我的感恩和看法。停止评判过往的生活,好好地过接下来的日子。无论犯过多少错,无论过去有多少遗憾,今天,新种下一棵树。现在开始践行这些秘密,或者更加深入地践行这些秘密。这就是这些睿智长者们想让我知道的道理。
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