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企业管理 > 微信力量 > 第19章 智能硬件的数据革命

第19章 智能硬件的数据革命

创客们正通过比特世界开启原子革命。

——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

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应该以什么为中心?

对于微信而言,毋庸置疑的逻辑是:以人为中心!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比如人与电视、人与空调都是以人作为信息的始点,也是终点。即使是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比如车联网,也无不是以人为中心的。

微信已在空调、玩具、路由器、家居、电视、充值、健康、穿戴八个行业推出了微信硬件解决方案。作为信息枢纽,微信将会带动这些行业硬件的加速升级,其核心逻辑在于微信把大量分散的硬件以简单便捷的方式与人连接起来,进入社交关系网络,使得原先孤岛的数据能够流动起来,从而为硬件产业的增值服务创新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第一节 让万物都有“身份”

二维码印在酒瓶上,洋河股份(以下称洋河)看重的是入口背后的数据价值。

微信公开课上曾有这样一幕:讲师引导现场听众打开洋河蓝色经典“海之蓝”的包装,扫描酒瓶上的二维码,查询酒的有关信息,包括产地、真假等等,关键是,还抢到了商家送出的红包,现场一位幸运粉丝当场抢到了8元的现金。

洋河在酒瓶上印上二维码,作为唯一的身份证。在洋河与用户的交互场景中,洋河凭借每个酒瓶上的二维码搭建了与用户交互的入口。

“在我的心里,二维码承载的不只是与客户的传统沟通交流,甚至会是对传统行业的一种颠覆。”洋河“微信扫一扫”项目的负责人李勇认为,通过二维码,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人消费了哪些产品”,这是此前不可想象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可想象,才使得洋河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让硬件和万物有了身份之后,最大的价值在于,服务的提供者——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能够准确地建立和识别万物与人之间的联系。

“只要识别了二维码与物与人的联系,就可以任意去想象。我说任意可能有点夸张,但考虑它往后可以想象的空间,一点不为过。”李勇说。

任意想象的背后,是硬件和万物有了身份之后,能够带来不可想象的数据资产。

以类似洋河这样的传统酒业公司为例,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创建品牌和经营粉丝的过程高度融合,洋河从2013年开始便将粉丝经营当成一个重要课题来破解。

在粉丝平台的搭建上,洋河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微信服务号“洋河1号”。这是目前中国酒业粉丝规模最大的微信服务号,目前“洋河1号”的粉丝已有300万人。

通过这个平台,粉丝能够更方便地买到酒。订单生成后,洋河将订单直接交给距离粉丝最近的“洋河1号快递哥”实现上门配送,30分钟内完成配送服务。

众所周知,红包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最有力的工具,而通过印刷在酒瓶上的唯一二维码的方式向消费者发放红包,则可以看作传统企业粉丝经营的新尝试。

洋河在2015年中秋期间开展的一场“品洋河蓝色经典,码上抢红包”活动,为这种玩法做出了新的诠释。

在这场活动中,洋河在1300多万“海之蓝”和“天之蓝”的酒瓶盖上印刷了二维码和“微信扫一扫,码上抢红包”标识,消费者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洋河的“抢红包”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用户需要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抢红包、关注@苏酒生态圈公众号领取红包等几个步骤完成整个活动的参与过程。

这个活动的设计值得关注的逻辑在于:

1)印刷在瓶盖上的二维码成为洋河与用户的入口

2)醒目的“红包”提示,自然地激发用户连接的欲望

3)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放红包,关键环节的设计最终促成用户的沉淀

在洋河看来,这种活动利用二维码把产品与人连接起来,把二维码作为唯一的标识向消费者发放微信现金红包。“活动过程中没有任何‘输入’动作,用户只需用手指点、点、点……极大地增加了消费者体验。”李勇说。

1.为什么万物都需要一个ID

传统企业受限于渠道层级,只知道产品大概的销售方向,但对于具体是谁在消费,以及在什么场景下消费,大都缺乏有效的了解。

并不是传统企业不想了解,而是这种连接成本极其高昂,不得不放弃。

物联网,连接硬件,就如人的世界一样,有一张可识别的身份证(ID)。条形码的发明就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但条形码的成本依然不低,因为条形码的生成并不方便。

现在万物有了比条形码更为普通但唯一的身份证(ID),那就是二维码。

二维码已经成为万物连接的最佳通行证。我们可以看到,在微信的世界,表示一个用户、一篇文章、一个红包、一个链接、一次交易、一项服务,都可以以二维码作为唯一标识。

微信官方说,一个二维码可以唯一标识一个设备,微信支持原生扫描二维码的方式绑定微信用户和设备。

二维码是进入微信世界的通行证,支付、名片、群、用户、服务都可以通过生成二维码来标识,二维码可以印在纸上,也可以放在屏幕上,甚至可以用厂商的APP来显示。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的出现,企业与顾客建立连接通路的成本迅速降到接近零。

洋河对微信连接的作用是极其敏感的,“只要识别出酒和人的连接,或者识别出这瓶酒在什么地方被消费,我们就可以为用户做更多,防伪、溯源,一些针对性的活动,甚至针对每一瓶的活动,都可以去做,可玩的东西,可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可以无限多。”洋河市场总监朱昭鑫说。

2.无可争议:微信硬件以人为中心

人与硬件的连接中,是人去管理、控制、驱动,即使是硬件之间的信息交换,也是通过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融入才有价值和意义。

因此,微信硬件的原始设计理念从未离开人。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中,一个人与多个硬件连接是很常见的,比如你同时拥有手环、血压计、空调、电视,它们需要去连接和控制。

因此,微信硬件团队意识到,一个人拥有多个硬件的场景是常态化的情况。从2014年年底开始,允许一个ID绑定多个设备了。

这个设计方案在乐心健康产品总监杨志强看来,其实就是硬件到服务的真正回归。

杨志强举例说:其实可以没有秤的,用户需要的是秤上显示出来的体重数字,以及这个数字背后所能带来的服务,比如体重超标后的健身建议。所以不能纠结在秤这个硬件本身上。

第二节 让硬件会说话

1.让硬件彼此能说话

微信在完成人与人的连接(通过社交关系)之后,微信团队开始思考下一步干什么,下一步应该是完成人与机器(设备)的连接。“基于这种想法,我们是想做一个硬件品牌,把微信这个连接能力打通。”微信硬件高级产品经理孙丹青在回顾时说道。

微信硬件平台于2013年7月开始,到了当年年底的时候,基本确认要在这个方向真正开始。

按照这个逻辑,微信团队开始搭建一个硬件平台。这个硬件平台的目标是:让微信成为个人消息中转中心。这个中转中心处理用户与好友之间的消息、用户与企业号/服务号/订阅号之间的消息、用户与机器(设备)之间的消息。

但是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连接哪些设备,微信团队也在探索这些问题。不过在方向上,微信团队倒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一,让微信成为信息枢纽。

作为信息流转中心,微信在设备间实现数据分发与联动。

微信的内部数据显示,重度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在200次左右,那么作为最活跃的智能手机应用,微信具备了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消息的能力。这是微信的核心优势。

第二,发挥社交关系为硬件带来更多玩法和增值的潜能。

作为关系链能力释放者,微信突显出“硬件”与“社交”结合产生的平台价值。

当时微信的高层管理团队有一个判断和分析,用孙丹青的话说:“通过将微信的关系面引入到设备里,才能让设备产生更多的玩法。”

这个判断并非毫无基础,彼时微信上的“打飞机”已经成为国民小游戏,微信团队认为:打飞机这么简单的一个小游戏,融入了社交关系面后竟然能够迅速创造一个现象级的国民游戏,可见社交力量的不可思议性。

于是微信的硬件平台按照这个目标开始运作起来。

那么问题接踵而来:第一款产品选择哪种场景下的硬件接入?

现在你已经知道,微信手环是微信智能互联的第一款设备。在2014年之前,手环这个行业一直不温不火,微信手环出来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对手环这个行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微信团队当时有个测算,四个月之后手环的存留率不到10%,他们认为,即使在健康管理上,人也是有惰性的。微信手环出来后,把每天带手环的人的累计运动步数排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微信运动的排行榜,通过这种社交关系的引入,激发了微信用户的参与感,提高了手环的留存率。

“我们当时认识到一个问题,其实硬件本身并非多么重要,重要的是硬件产生的数据以及与数据相伴相生的服务,才是用户真正关心的。”孙丹青说。

所以,后来微信团队又做了基于IOS本身的运动步数获取功能,用户只需要携带手机即可,就可以看到自己在微信运动的情况。

也正因为如此,微信硬件成为与万物连接的入口。

微信官方在做硬件连接的时候提出一句口号:让科技传递温暖,微信助力物联网发展。这其中的寓意是,冷冰冰的机器世界有了活生生的人的参与,才能变得更有趣,更好玩。

2.Airkiss降低小白用户联网的难度

微信不仅让每个硬件会说话,而且让硬件与人的对话变得更加简单。

孙丹青在微信公开课上曾经举例描述这个具体的场景:

首先我作为一个小白用户,我买一台空调回去,我想尝鲜,我该怎么做?以前的方式是空调买回家以后,先下载空调APP,并且还要去找,下完以后要在APP里面断开手机跟路由器的连接,然后连上空调,连上空调以后还要把家里的路由器一字不差地输入到空调里,输完了以后再断开手机和空调的连接,重新去连家里的路由器,这个时候空调才有可能自动去上网。但是一旦你输错了一个数字,就上不去了。

如今,微信所推行的Airkiss就是希望可以降低小白用户的联网难度。

AirKiss是微信硬件平台提供的一种WiFi设备快速入网配置技术,允许用户使用微信客户端直接配置WiFi设备入网。

8月25日,微信硬件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广州拉开帷幕,海尔作为大赛合作厂商携首款支持Airkiss的微信空调——海尔EBA系列空调参赛。

通过Airkiss可以保持用户的手机跟路由器的连接不变。一个按钮就可以把用户家的路由器和密码送给这个空调,空调就可以自动去上网,这个为用户配制的一个过程很便捷。

简化的Airkiss和WiFi连接协议既是为了小白用户的体验,更是为了万物接入微信提供极简主义的设计。

为此,微信经过多方选择和衡量,采用了Airkiss协议和AirSync协议。这两个协议可以大幅度降低小白用户的连接难度。

孙丹青说:“空调买回家以后,保持手机跟家里的路由器连接,不需要断开,它会直接唤起微信页面,自动通过现在的手机连上路由器,你只要输入密码,点‘连接’就自动连接上空调。空调连上也会反馈。”

3.流动起来的硬件数据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运动数据与天天酷跑的融合。

微信运动与天天酷跑、腾讯公益联合发起了一个酷跑+运动场的公益项目,让用户的运动步数变成运动包送给山区的孩子们。这个活动的策划是考虑到中国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受限于经费,缺乏合适的体育运动设施,通过运动的方式满足公益捐赠的需要。

比如你想参与活动,关注天天酷跑微信公众号,金融酷跑+选择快乐运动场,选择捐助学校,开始计步,天天酷跑联合公益机构捐出运动包,一起完成学校步数目标。

这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数据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快捷流动的方式创造更多玩法的案例。

在微信硬件团队看来,连接起来的硬件,通过微信可以顺畅地建立起数据交换的通道,在社交关系的牵引下,实现多种服务的融合。

而融合的背后,则是数据可以通过微信这个安全的通道在不同的第三方服务商之间进行分享和连接,从而创造更多的服务场景。

孙丹青还描绘了另外一个场景:

比如说你有血压仪、血糖仪、体重秤、计步器,那么通过微信,你可以把这些数据分享给第三方的医疗服务机构,比如春雨掌上医生或者快速医生合作。

然后你就可以向这些医疗服务机构提出定制服务要求,比如每天医生根据你测量的数据给出吃药或者运动的建议。

孙丹青在微信公开课上曾经举过一个接入手环和家里空调的例子:

当它们都接入微信以后,你可以在微信里制定某种规则,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

比如你下班后,坐在车里就可以通过敲击手环向家里空调发出指令,回家以后就有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同样是手环跟空调的例子:当后半夜环境温度变低时,儿童房里的空调若保持原有温度小孩可能会着凉,装有感应设备的空调发现这个问题会向你的手环发出指令,这下你就知道小孩处于可能会着凉的状态,可以做下一步处理。

在这个案例中空调是一个信息获取方,手环就是一个信息供给方。这个例子说明微信使物与物连接一起,发生了非常好的变化。当然,做到这一步的前提也是数据共享。

事实上,很多做微信硬件的厂商,在一开始接入微信的时候,也并没有想明白接入之后到底能有什么好处。

比如乐心。在个人健康领域,类似乐心这样的公司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乐心从2010年开始就做硬件,在接入微信之前,乐心也有自己的APP,但后来基本放弃了APP,乐心认为,现在绝大多数的APP都不是刚性需求,也不是高频应用,因为大部分都被用户忽略掉了。其次,微信公众号具备轻应用的能力,大部分的服务其实都可以放在微信公众号上实现。

当然,作为打开频次最高的应用,接入微信也极大地降低了APP的开发、推广、升级的成本。

乐心医疗创始人潘伟潮一直强调,血压计这样的产品在乐心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其实作为一个几十元的产品,单纯依靠硬件的销售也很难获得良好的收入和利润。

所以不能从硬件本身赚钱,要寻找硬件的服务所带来的商业机会。

“要治疗血压,背后要花的钱真的很多,”潘伟潮说,“(在这方面)虽然现在我们的量远远没有秤那么大,但是这一块应该是乐心最看重的,它的价值应该比运动和瘦身更大。”

那么,在乐心看来,其实所做的第一步还是沟通连接。

“我们的下一个改版,第一个是多参数的采集硬件产品,第二个是面向老年人群,为其提供与儿女、社区医生或者是私人医生之间的点到多点的连接。”

而在这个连接中,沟通是基本问题,不过对不同的对象,沟通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对于医生,沟通的基础是老人的健康数据。

那么,在连接之后,是不是一定会陷入要给用户推荐药品、推荐产品的悖论境地呢?

在潘伟潮看来,这并非是必然路径。

做好用户的服务是第一位的,围绕用户的数据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而不是总是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比如基于血压或者血糖采集数据的健康咨询服务、用药提醒服务,都是非常必要且对用户有用的服务。

“对目前中国的商业环境来说,真正高质量的服务种类和数量还很少。另外很多人对服务的认识还比较初级,会认为服务不值钱,”潘伟潮说,“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积极、缓慢的改变。”

诚然硬件是入口,它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硬件只是工具。一个人使用了硬件血压计,他绝非只是想每天看看血压到底是多少。

所以,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要先有互联网思维,把用户圈进来。“现在不用想那么多,但是你知道,迟早会需要,先把人圈了再说,因为现在想多了也没用!”潘伟潮说。

第三节 在社交中让硬件增值

如果你想更好地关心爸妈的健康,你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在微信硬件团队看来,典型的应用场景是这样的:如何把老人和子女通过第三方设备连接起来。

比如血压计的例子,父母的身\_体状况以前你只能通过电话询问,如果给他们拿来微信血压计以后,他们每天测量的血压数据都会发到你的微信上,当你看到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跟父母进行沟通,这方便了子女和父母沟通感情。

乐心在服务上走得更远,杨志强举例说:

考虑父母跟子女相距甚远的实际场景,在血压计当中插入一个芯片,这个芯片就是中国手机的移动卡,父母只要测试了血压,就会自动发到子女手机上,子女就知道了父母的健康情况。

子女收到数据以后,会有一系列应用。子女会收到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上面会有父母血压数据,还有血压判断,并且对血压状况进行智能分析。乐心会做七天血压报告,这份报告由乐心和广州医疗单位共同给出,是专业医生给出的报告。子女发现父母血压上升的时候该怎么办?现在可以非常简单地在乐心血压微信公众平台上找24小时医生在线咨询。

这是微信硬件在运动健康领域的典型解决方案:智能体重秤、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等家庭健康设备采集用户体质数据后,可利用微信的消息收发能力,将测量数据及时传递给用户,在微信上实现家庭成员远程关怀以及健康数据记录与信息管理。

接入微信之后,对这些硬件的改变显而易见。

对于个人而言,以前的血压计等设备的测量数据只存储在本设备上,不具有连贯记录性,尤其是当设备故障或者更换的时候历史数据容易丢失。当血压计等健康设备与用户的个人微信账号绑定之后,所有的历史测量数据将存储在对应的用户ID下,用户可以长期记录与管理自己的健康数据。

社交关系的引入,改变了健康数据测量结果仅用户本人可见、场景较为单一的局面,比如数据通过服务器传输到微信,子女可远程接收父母的健康测量结果,与家庭成员共享健康信息。

对于医疗健康服务商而言,其完善的服务资源不缺但是用户数据很缺的局面,基于微信的数据管道及其定义相关API,可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获取用户从设备上产生的健康数据,从而提供分析指导。

1.微信运动连接公益,带来一种新的公益玩法

或许忘掉硬件才是微信硬件的王道,数据及其背后的服务才是真正核心。

潘伟潮举例说:“我们收集用户平时的生活习惯,还有用户希望的减重方式。就是说让用户选择,比如用户可以选择只控制饮食而不进行运动减肥。通过收集这些数据,我们给用户列出一个非常详细的减重计划,然后帮用户细化到每一天,比如用户要运动多少,摄入多少热量。”

孙丹青说:我们一直在强调,微信硬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微信硬件能够产生的数据。大部分的硬件最开始也就是用户能够看一下,或者在微信上排个名。

不过真正有价值的是数据背后能够给用户带来的服务,而这种服务,只有做到精细化才有价值。

乐心微动是乐心公司的一个公众号。

在乐心微动里面,乐心融合了运动和体重的数据,包括血压数据。用户只要设定一个体重目标,乐心就可以根据用户的身高、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进行测算,给出最佳的体重控制建议。

同时也要鼓励用户分享,比如乐心微动,会对达标的用户在微信上给一些奖励,用户可以分享出去,告诉朋友自己有多努力。

当然,乐心也在寻找一些新的玩法。

2015年3月31日,乐心联合壹基金,利用微信天然的社交关系链启动了一个名为“日行一善,始于足下”的公益活动:用户设定一周运动的总目标,然后用户可以把这个目标分享到好友圈,让自己的朋友去认捐你的步数。假如说按照规则每一步价值一分钱,那么你的好友在认捐你的步数之后,就可以按照你走的步数捐助善款。

这是一个典型的打通了硬件、数据、公益、服务多环节的玩法,将微信运动、微信支付、微信服务号三者结合,改变公众参与公益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成为运动公益客,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这种玩法能够刺激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链的强度,也能带来口碑传播的效应。

2.单调寂寞的跑步运动与微信硬件连接之后的质变

微信是天然的社交之王,社交能力能够为硬件增值。

咕咚在2014年首次打通了朋友圈和咕咚APP之间的关联,咕咚的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管理手环数据,展示自己的运动成果,还能与好友们分享运动数据,发起挑战和竞赛。关键是咕咚的运动数据可以直接接入微信运动排行榜。

咕咚CTO司建铭先生认为:“微信社交在横向扩散的影响力很大,运动排行榜能促使很多人直接被运动数据打动和吸引,这一点对我们有不小的启发。”

因为用户在使用硬件的过程中,社交元素的引入能够激起人性最原始的分享、攀比、关爱、注意等行为,继而能够使得原先单一孤立的数据,因为在社交网络的流动带来更有趣、更好玩的事情。

以微信运动的PK为例,因为引入好友运动PK的社交元素,就极大地带动了健康运动计步类硬件产品的销量和价值。

在谈到在与用户连接之后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关系链刺激用户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时,司建铭说:

“咕咚推出的运动圈,是具备运动社交特点的朋友圈,为咕咚用户提供在“运动圈”上晒出运动轨迹、比赛成绩和丰富多彩的运动生活照片服务。当然,社交的运营能力很重要,咕咚的经验是必须在团队上予以保障,我们有庞大的运营团队,能和用户深度互动,从线上活动的组织、招募,到线下活动的聚集,把用户对运动社交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激发用户比拼的积极性,是社交元素激活用户参与度的关键。

2015年咕咚举办了一个名为“跑马季”的活动,让全国各地的用户可以在线下马拉松比赛当天,在异地参加线上竞赛。通过发掘几千万咕咚用户中的“草根”明星,“我们会进行发掘和曝光,依靠他们的影响力,在成都、北京等七大城市发起大规模的跑步活动。”司建明认为,“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着用户的热情,他们对于运动的参与度也变得越来越高。”

可穿戴设备接入微信后最关键的改变是社交关系的注入融合。

传统可穿戴设备功能大都趋同且数据流向相对封闭,用户黏性较低,流失较快。接入微信运动之后,可以针对数据与消息流转创新更多增值服务与玩法,比如通过运动排行榜,持续增强用户关注度。

尤其是对单一品牌厂商的设备而言,覆盖用户群体有限,缺乏对用户关系圈的建立能力,用户活跃度较低。接入微信后,利用微信的好友关系链能力,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可在用户好友间实现共享与流通,触发互动。

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对用户的通知触发较及时,可以与接入微信的其他智能设备根据实际场景实现设备间的联动与数据互通,比如通过手环控制空调开关。

3.电视围观新模式:弹屏、吐槽、亲情

新的看电视的场景是什么?呆坐在电视机前自己一个人哈哈大笑?还是把电视当背景音,玩着手机玩着微信?

孙丹青为我们描绘这样一个更有趣的场景:

周五晚上我在家看《我是歌手》的时候,电视机可以通过台标的识别分析出我在看湖南卫视,然后它也知道在播的是《我是歌手》。

然后,电视机可以把这个数据上报到微信,那么微信就可以建立一个类似微信运动的微信排行榜。微信就知道我现在有二十个好友在同时看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这个时候我就可能跟我的好友们进行一些互动。

比如用户可以在节目单下互动评论留言,而这些评论还能够同步到彼此的电视屏幕上。

微信的硬件团队一直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为电视机引入真正的社交能力。而目前最新的进展是,国内电视机厂商除了海尔,其他五大品牌TCL、创维、海信、康佳、长虹都已经支持。

在微信硬件团队看来,智能家居的硬件连接场景中,智能电视的连接需求和价值要更为有价值。电视互动弹屏,好友之间可以共同欣赏一个娱乐节目,通过微信互动吐槽评论,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像在一起一样,这种社交能力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电视的娱乐互动价值。

而社交关系和互动连接能力的引入,为《我是歌手》、电视剧等本身就具有高度话题性的节目创造了新的玩法——一种全新的接近现场沉浸的场景连接能力。

微信相框就是微信团队推出的一个实验性产品。

孙丹青说,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家里不会用微信的老人能够时时刻刻关注到异地的子女或者孙辈的情况。

其实微信相框的原理很简单,你可以用微信向微信相框发照片。

“我今年春节送了这个相框给我的外婆,家里面成员很多,每一个人扫描微信相框工作账号以后,家庭成员就很容易互动。比如说某一个人向家庭相框发照片了,所有人都知道谁向相框发了照片,另外的家庭成员很容易产生共鸣,纷纷向相框发照片。我的外婆很开心,她会感受到除了电话以外,大家还用另外的方式关心她,关注她。”孙丹青举例说。

4.传统家电企业如何利用社交增加顾客黏性

微信的硬件必须打通云端的连接能力,才能连接万物、人与服务。

在云端服务的提供商,机智云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黄锡雄认为,厂商与微信云的接口的标准化是产业成功的关键,“我们希望跟微信这边做成一个标准化的接口,让很多使用机智云服务的马上就可利用微信智能接口这样一个优势,这是我们希望做的东西,是打包的,我们从云端与微信已经完全对接好了”。

这样类似机智云的合作方就可以以标准化模板的方式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把微信里面的标准模板定义好,做热水器的,做净化器的,都可以拿过来直接用。”

硬件的连接场景是微信与硬件的合作伙伴或者服务的合作伙伴共管的过程。微信作为提供消息触达能力的管道提供商,在硬件接入上,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与第三方共享数据的问题,二是硬件设备便捷接入微信的问题。

微信硬件平台为硬件接入提供独有的消息触达能力。鉴于微信在用户手机上极高频次的打开场景,硬件接入微信之后就获得了触达客户的便捷通道,但是在此之前,微信还是要解决前述两个问题。

黄锡雄以传统家电企业使用机智云接入微信为例,认为微信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传统家电企业把消费者留下来,能够增加顾客黏度:

云端能力打通之后的好处显而易见,黄锡雄认为,以家电产品为例,可以融入内容的运营,“比如说电饭煲、烤箱、微波炉,这样的话通过微信这个层面,通过连接到后台可以推送一些菜谱,告诉电饭煲按照这个菜谱智能化地去设置温度,能够烹饪出好的食物,还能在朋友圈里进行分享,社交化,拉动更多的朋友进到他的圈子里来,带动产品的销量”。

这是一种典型的送客户服务到社交分享到产品销售一体化的闭环流程。这样的服务需要打通云端的服务能力,比如商户的服务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营销能力。

微信硬件团队说:智能家居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我们希望通过微信为用户实现低成本、轻量化的智能家居体验。

5.好友关系与用户隐私

微信硬件的社交玩法必然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微信硬件平台如何开放了用户关系但是又保护了隐私?

用户的好友关系属于严格的用户隐私,但是把社交关系引入硬件,又必须开放好友关系。对此,微信的逻辑是:每个硬件厂商只需要把每个用户的“户籍”报上来,由微信来负责处理不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每个用户都知道自己的好友关系,但是厂商并不知道具体的社交关系。

这样的好处是,来自不同厂商的同一类型的社交数据,具备了在社交关系网中自由流动的基础。

举例来说,国内手环有小米、乐信,国外有Up,这些不同厂商的手环数据,都可以进入到微信的体系内,无论用户携带的是哪个品牌的手环,他都可以在微信运动中和其他的好友PK。

6.微信硬件定位:如何助力硬件行业升级

微信在空调、玩具、路由器、家居、电视、充值、健康、穿戴八个行业推出的硬件解决方案,标志着微信硬件平台开始成功地在细分行业落地,为行业客户提供了直接可行的智慧方案。

按照微信官方的说法,微信硬件定位于助力硬件行业升级。

定位1:信息枢纽

作为信息流转中心,微信在设备间实现数据分发与联动。

定位2:关系链能力释放

作为关系链能力释放者,微信突显出“硬件”与“社交”结合产生的平台价值。

对于微信硬件,其目标在于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提供全流程商业连接能力,搭建智能硬件开放生态系统。

这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其价值在于数据与服务的有机融合带来的业务创新和以人为中心的用户价值的提升,而不是硬件本身的成功。

比如微信硬件团队曾经就医疗方面的硬件举例说,可以整合移动互联网的医疗服务,为使用医疗硬件的用户提供诊疗咨询、建议或者诊断,甚至急救服务。

这是因为,在数据的背后,是人对服务的需求。这一点,也是微信硬件在与万物连接之后所看中的未来。

7.微信硬件的未来:信息枢纽

发源于个人消费领域的移动互联网,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迁移,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制造业、工业开始与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一般意义上,把各种机器设备连接起来的网络称为物联网。

微信硬件成为打通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枢纽。这种枢纽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消息能力的底层打通。通过微信硬件的入口,物联网的机器设备产生的消息能够无障碍地、实时地触达移动互联网的真实的人。这种消息触达能力与传统意义上信息采集之后再展示在人面前是不同的,它可以进入一个由真实的人组成的社交关系网络。

第二,移动能力的打通。微信硬件为物联网世界的机器设备赋予了泛在的移动连接能力,无论万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身是任何形态,都具备了接入移动互联网世界的能力。

某种意义上,微信硬件的出现,借助微信的连接能力,万物具有了在移动互联网世界“普遍服务”的可能——任何机器、设备、物体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的能力。

第三,入口能力的极简设计。对于物联网的万物而言,以前接入网络面临复杂的、异构的网络接入协议和要求,这极大地阻碍了机器万物的联网。而借助微信的唯一通行证二维码以及类似Airkiss或者WiFi简单统一的通信接入协议,极大地简化了万物与人和服务连接的界面。这是一种极简主义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万物接入的成本,为万物接入真正创造了可能。

微信硬件将助力物联网的发展,依靠在这三面的打通能力,物联网的万物在技术上第一次具备了低成本、快捷、完整地进入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可能。

在线阅读 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