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一本大众科普读物
我当时正准备写自己的第一本针对普通大众的书。动手之前,我决定去图书馆,把所有学者撰写的针对非专业人士的通俗作品找出来。我打算读一下这些书,看看哪些部分在我眼里最成功,哪些最失败,把它们都复印出来,分类排列,然后重新阅读这些内容,寻找区分两者的具体特点。
在失败的段落里,我找到了一些常见的“嫌疑犯”:不清晰,行文做作,使用专业术语,等等。而在成功的段落里,我也如愿找到了许多共同之处:跟前述失败段落截然相反的特点,再加上合乎逻辑的结构、鲜明的案例和幽默感。但我也发现了一个此前没有料到的特点:最成功的作品总是以一个神秘的故事开头的。作者们先是描述一种看似令人费解的状态,接着邀请读者阅读后面的材料,解开这个谜。
此外,除了好奇,这一发现还带给我一点小小的诧异,不妨让我厚着脸皮把它说成是一个谜吧:既然这种手法在普及学术知识方面有着如此明显的效果,为什么之前我没有注意到它呢?毕竟,我当时是这类读物的狂热爱好者。多年来,我都在购买、阅读这一类的书籍。我怎么这么多年都没能看出这一机制来呢?
照我想来,这跟这种手法之所以效果出众的原因是同一个:它牢牢抓着读者的衣领,把他们拽到了要传达的信息面前。只要呈现方式恰如其分,谜团是相当抓人眼球的,读者没法对故事的结构和元素保持冷静旁观的态度。面对这种特殊的文学手法,人没法把它想成是文学手法:因为神秘故事天然的未解决的性质,人的注意力会被它强烈地吸引过去。
在线阅读 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