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
说书人
(一)
我自32岁时开笔,如今39。
幸蒙诸君不弃,肯读我,赠我温饱体面,伴我笔耕砚田,陪我一起疯了这么多年。
这么多年来亲生读者皆知,我不过是个走江湖的说书人罢了,野生作家而已。
只想讲故事,只会讲故事,只是讲故事。
文学或文艺,精英或红毯,皆与我无关,我志不在此。
我的本分是写故事。
我所理解的写故事——说人话、析人性、述人间。
于无常处知有情,
于有情处知众生。
我书中所有的故事,这14个字便可概述。
二十年来我游走在江湖和市井,浪迹在天涯和乡野,切换着不同的身份,平行在不同的世界。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人们只道我爱写无常中的有情,可真正读懂那些无常和有情的人,会明白我是多么筋疲力尽的一个悲观主义者。
见得越多越悲观,一天比一天悲观。
因为悲观,所以求诸野。
因为身处戾霾,因为行走暗夜,所以愈发希冀烛火、萤光、流星和闪电。
于是我不停地写,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行文和方式去讲故事,不写道理只写故事,燃起篝火小小的一堆,不停不停地往里续柴。
我的篝火我的柴,我用我的方式掘阅这个时代。
掘阅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在普普通通的一生中发出那些普普通通的微光。
掘阅并记录那些曾经路过我生命的,五光十色的小孩。
走过的路越多,越喜欢宅着。
见过的人越多,越喜欢孩子。
《小孩》是我的第6本书,若你读懂了,你会明白,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小孩。
赤诚的,干净的,散发着微微光芒的小孩。
若你读过我所有的6本书,你会发现,我笔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小孩。
疯小孩老小孩、穷小孩苦小孩、好小孩坏小孩、倔小孩傻小孩……路过你身旁的,普普通通的一群小孩。
小屋歌手豆汁有首歌,就叫《小孩》,我多喜欢哦。
第一次听时,听到“那就等等我吧”那一句,眼泪差点掉下来。
那就等等我吧。
等等我吧,小孩。
你呢,正在读书的你,是否也是个小孩?
疯小孩老小孩、穷小孩苦小孩、好小孩坏小孩、倔小孩傻小孩……
告诉我,告诉我吧,坐在这堆小小篝火旁的你,坐在我面前的你,是个怎样的小孩?
(二)
去年,2018年秋天,发过一条微博:
发完微博后不久,我谢绝了所有的签售和宣传,停止了一切公开活动,销声匿迹,开始了自开笔以来最漫长的闭关创作。
原因很简单,那时接二连三地有人劝进。
劝卖网课,劝拍电影,劝上综艺,劝接微博广告接公众号广告接代言……
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别光写书,你知不知道你是你这个销量的畅销书作家里,目前唯一一个啥都不干只写书的了。
我说我不是作家,只是个讲故事的人,顺便开开小酒吧……
他们说:流量懂不懂?变现懂不懂?你都几十岁的人了别那么孩子气,有些事,要趁着还算火的时候抓紧做,再不做的话,就晚了,你会输得很惨。
太好了,那就输呗,那他妈就晚呗。
我就这样我还不只这样,干脆就再输一点再晚一点再慢一点。
心念既定,脚步自停,于是主动掉队,自己玩。
于是干脆原地蹲了下来。
我自2018年初秋时闭关。
出关时已是2019年夏天。
大半年的时间,不眠不休地打字,写完了一整个秋天,一整个冬天,一整个春天。
一个又一个凌晨和午夜。
累极了的时候,不知不觉地睡去在电脑边。
有过一场梦。
梦里所有认识的人都在,所有的,站满了一整个操场,一张张微笑的脸。
…………
所有的理想都达成了,所有的遗憾都解决了。
所有错误都被谅解了,所有的爱全都实现了。
所有的。
于是所有的光芒向我涌来。
世间所有的苦全都消失了,所有的悲悯也全都消失了。
所有的常识都恢复成了它本来就该是的那个样子,无垢无净,自自然然。
于是干净得像个小孩。
于是痛哭得像个小孩。
心里喊不要醒不要醒啊,然后就醒了。
醒来的时候键盘是湿的,窗外依旧是浓得化不开的暗夜。
只有电脑屏幕是亮着的。
…………
大半年的时间,电脑屏幕一直亮着。
首先出问题的是手,腱鞘炎复发,其次是心肺功能,紧接着是脱发和耳鸣的出现。视力的下降是不知不觉间的,有一天我从屏幕上抬起眼,发现已无法看清一米之外。
眼睛看不清,心下反倒清凉和明白。
感谢那个孩子气的决定,让我离群索居孤独难言,让我在孤独中煎熬、思索和沉淀。
让我拥有了这永生难忘的9个月。
我知我没有机会再来一次了,最好的心力和体力,都献祭给了这9个月。
卖文为生的第7年,幸未猝死的9个月。
我重写、续写了《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好吗好的》……
我写完了几十万字的新书稿。
其中的三分之一,是为这本《小孩》。
《小孩》是我的第6个女儿。
不要嫌她字数多,她本应该更厚一点。
可是如果她再厚的话,我没办法说服出版社让她的定价不超过40块钱。
《我不》35万字424页,39块钱。
《你坏》40万字480页,39块6毛钱。
《小孩》42万字488页,39块6毛钱。
纸价飞涨,我尽力了。
你们读了我这么多年,我能为你们做的事有限,能帮你们省几块钱就省几块钱吧。
不要让那些爱读书的穷孩子因为借书蹭书,而遭受白眼。
不要让那些爱读书的穷孩子因买不起书,而买低劣盗版。
不要让那些爱读书的穷孩子为了省钱买书,而不吃早饭。
不要不吃早饭。
你读了我的书就是我的人。
我曾经历过的,永不要在你身上重演。
都好好的。
(三)
按照惯例,随书送你一张专属的音乐专辑。
每篇文章后都会配上几首歌,都是小屋歌者们的原创,可免费扫二维码收听。
希望这些背景音乐,能让你更好地进入到故事中,不仅仅只是旁观。
算作某种意义上的立体阅读吧。
叨叨几句书之外的事儿吧。
1.书是书,人是人。
当读者就好,别当粉丝,喜欢书就好,没必要喜欢叔。
我拿起话筒是主持人,拿起手鼓是鼓手,拿起笔是作者,拿起酒瓶就只是个酒吧老板。
别老说我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我又不是按你的想象去活的。
你干脆把我当个浑蛋好吗,这样大家相处起来也就都轻松了。
2.自打我开笔以来,始终倡导的是出世与入世的平衡,从不鼓励偏执的生活。
请容我再再再再次重复一遍我书中的价值观(满地打滚后狂敲黑板)——
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3.大冰的小屋百城百校音乐会,迄今累积近1500场,纯公益,没有一场卖过门票收过费。
这个变态的活动会一直搞下去,直到我稿费花完的那一天。
我本人并不出席百城百校免费音乐会,只负责组织和发起,并掏稿费当经费、当好后勤。
我早已不再唱歌,只当民谣推手。
这活动的主角是小屋的几十个歌手,不应该是我,也不会是我,谢谢。
4.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感恩诸君的支持,令小屋目前得以供养着几十位族人歌者。
小屋目前的各分舵地址如下:
西安顺城南巷、拉萨八廓街转经道、大理人民路中段、大理洱海门旁城中城、丽江五一街、成都魁星楼、厦门曾厝垵、西塘塘东街、济南宽厚里。
在我的能力和所谓的影响力消退之前,我会多造几个根据地,给这些歌手兄弟一个安置和交代。
其中大理洱海门旁的那家@大冰的小屋-树洞城堡店很值得一去。
那里的二楼是个24小时不打烊的免费小书房。
欢迎来免费读书,不用花钱。
5.未来未知的某一天,我希望你们忘记大冰这个名字。
忘记他主持过的那些变态节目,忘记他写过的那些破书,忘记他的一百万次握手,忘记他搞过的1500多场百城百校免费音乐会,忘记他的疯癫倔强桀骜怪癖爱讲粗口讨厌拍照狗脾气驴性格熊毛病……
但我奢望你们能记住小屋,记住与小屋相关的这场漫长接力赛。
我奢望一代又一代的小屋歌手们脚步不会停歇。
我奢望小屋会在这一棒又一棒的接力赛里重生不死。
我奢望虽然那时它已不再叫“大冰”的小屋,但人们会说无所谓,说没关系。
我还奢望,将来那些唱歌的穷孩子记住一件事。
无论未来的年月里阶级有多固化,机遇有多匮乏,上行通道有多堰塞逼狭。
我奢望你记住,在你身处的这个世界里,曾有过一条特殊的通道:
一条可以背靠背去对抗命运的通道,一条一穷二白的普通孩子可以从中获得温饱、体面、尊严和希望的上行通道。
我奢望未来未知的岁月里不论这个世界奔跑得有多么快,依旧有些人肯选择停下,点燃篝火,抱团取暖,共御暗夜。
(四)
因为身体的原因,截稿后,我未能按照多年的惯例,挨个儿去看看书中的朋友。
樱桃住在我家,不用专门看,前段时间送她去了岘港,计划过段时间逼她去马尔代夫。
大松不用专门看,他没事就跑来大理找我玩,每次都带来不同的小玩具,我家有他专属房间。
大松替我去看了瓶罐,在春茶采摘的季节。
瓶罐刚于2019年年初结婚,妻子是个北京来的女孩。
老潘和婷婷专程来看了我,带来梁叔的问候,带着电影《江米儿》的剪辑初版。
采也来看了我,从清迈赶来,带着我刚三个多月的干儿子,她居然给我干儿子起名叫小核桃,我大不以为然。我让她帮我留心一下宁曼路附近的店面,或许,大冰的小屋可以开在清迈。
我送了阿宏一个摩托车头盔,他骑摩托的帅照放在本书的插图页,一并放了的还有圣谚的结婚照,真帅。约好了的,婚礼那天,我去台湾。
约好了的,夏天时我会去一次北京,和黄健翔大哥见上一面,再次当面致歉,和感谢。
我没再见过苹果,那天没有见,应该以后也不会再见。
天津天津,我年轻时错过的城,请永远帮我保留着那一点惦念。
过去9个月,那么多篇写完了但没放进这本《小孩》里的故事,我不确定是否还会出版。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或许过两年再说。
或许就这样吧,不出版就不会被删减。
我能确定的是,已经续写重写增写后的《乖,摸摸头》,会和你重逢于世间。
关于杂草敏成为单亲妈妈的后来……
关于毛毛和木头相依为命的后来……
关于椰子姑娘和稻子先生千金散尽的后来……太多的后来。
5岁了的《乖,摸摸头》,敬请期待。
太多故事的后来值得期待。
比如大神铁成的订婚,比如大梦和雪师父的绘画糕点店,比如流浪歌手老谢的喉癌痊愈,比如终于去爬了珠穆朗玛峰的小芸豆所历经的生死和艰险……
有时候想想,这半生见证的故事攒下的故事,或许这一生也无法写完。
那些正在进行时的故事,大都不停地生长,生长出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后来。
让这个说书人,永不匮乏于素材。
让这个说书人,顺流逆流,蜉蝣掘阅。
(五)
有段话每本书的后记我都会重复,今朝也不例外:
孩子,别人的故事,永不应翻刻成你的故事。
同理,我笔下的故事桥段,与你脚下的人生也无关。
自己尝试,自己选择吧,先尝试,再选择,认准方向后,作死地撑住,边撑边掌握平衡。
不要怕,大胆迈出第一步就好,没必要按着别人的脚印走,也没必要跑给别人看。
会摔吗?会的,而且不止摔一次。
会走错吗?当然会,一定会,而且不止走错一次。
那为什么还要走呢?
因为生命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
因为尝试和选择这四个字,这是年轻的你理所应当的权利。
因为疼痛总比苍白好,总比遗憾好,总比无病呻吟的平淡是真要好得多得多。
因为对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别怕痛和错,不去经历这一切,你如何能获得那份内心丰盈而强大的力量?
喂,若你还算年轻,若身旁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的,你敢不敢沸腾一下血液,可不可以绑紧鞋带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点面对自己,去寻觅那些能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
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吧。
愿你知行合一,愿你能心安。
愿你永远有心力,去当个小孩。
最后,谢谢你读我的书,并有耐心读它。
告诉我你是在哪里读的这本书吧,失眠的午夜还是慵懒的午后,火车上还是地铁上,斜倚的床头、洒满阳光的书桌前、异乡的街头,还是熙攘的机场延误大厅里?
希望读这本书的人都是孤独的孩子,如同往昔的那个我一般。
如当下的这个我一般。
希望这本书于你而言是一次寻找自我的孤独旅程,亦是一场发现同类的奇妙过程。
如同往昔的那个我一般,如当下的这个我一般。
临行临别,请听我这个说书人一言:
有一天你会明白,人生底色是悲凉。
有一天你会明白,悲凉之上,有自修自证的温暖。
所以,如果可以,去试着当个小孩。
(六)
与君同船渡,书聚如共舟。
船有再来日,人或不重逢。
谢谢你曾读我,谢谢你曾度我。
多谢。
万重山水走过,苦乐悲欢尝遍。
滚滚红尘翻呀翻两翻,天南地北,随遇而安。
我有我路向,我知我方向。
莫问归期。
就此别过。
保重,
再见。
说书人大冰
2019年6月
大理 点苍山

小屋西安分舵·豆汁《小孩》
在线读书: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