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心理学 > 反本能 > 善意的释放——如何更好地与别人聊天

善意的释放——如何更好地与别人聊天

我们不学气候学,也可以知道天黑要下雨。不学销售技巧,也可 以去说服。但是,那样做的出错率比较高、效率也会比较低。同样, 不学习聊天技巧,也可以跟人正常地聊天,但是学会了,能让人更容 易喜欢你。
那么,怎样才能够更好地跟别人聊天,并增强相互之间的好感 呢?这里我们大致讨论一些基本策略。
1.调整心理距离
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我们在有限空间的反应的研究:我们在升降 电梯中经常会无意识地向上看(当时还没有手机)、看到别人的眼睛 也会更加不安,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空间太拥挤了。
在进化过程中,除非确定是安全的,我们才会与他人靠得很近, 但是现在旁边的人不确定是否是安全的,那么近的距离会让我们产生 来不及“反应”的感觉,从而感到不安。这是心理距离在空间维度的表 现。
那么,怎样确定他人的空间心理距离呢?
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THall)对此曾经做过研究,并 且得出结论。他认为,人们的亲密距离一般为0到0.45米,个人距离 是0.45到1.22米,社会距离是1.22到3.66米,公众距离是3.66米以上。 其中,0.45到1.22米是我们与他人沟通时的一般距离。
而具体的数值,可以观察自己向前是否会引起对方不自觉地后 退。如果是,那证明在这个距离内,对方对你还没有建立起安全感,你也不要侵犯进去,否则很容易激起对方的生理应激。
心理距离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你可以讲什么话题。情感心理空间 距离很小的人,他们的话题往往更加“污”一些,会经常性地互黑。
比如说,你最好的朋友也会经常性地黑你,而你不会介意,因为 你们的情感心理距离小,都是确认对方是安全的,无恶意的。但是如 果双方还没有确定对方是否对自己有隐形威胁,就聊一些相对有戏谑 性质的话题,那么很容易不欢而散。
所以,在聊天过程中,要尽可能确定自己和对方的空间心理距离 和情感心理距离。直到双方对对方有基本的了解,并建立安全感后, 再进行适当调整。
2.学会具体性赞美
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是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是很会用。那 么,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去赞美呢?我觉得首先要符合事实,看到有才 说有,那是对双方的基本尊重。
另外就是,赞美的具体化策略。与平淡的描述相比,我们更喜欢 去捕捉那些美丽而生动的语言,我们也更乐意接受那些生动语言所描 述的内容。
人的大脑是非常容易受可视化信息影响的,我们的赞美更加具体 和有细节,那么对方会觉得更真实,而且会觉得你是一个很用心的 人。
一个漂亮的女孩被人夸漂亮是经常的事情,你再去夸漂亮对她心 理的边际作用是非常弱的,你可以尝试寻找对方其他闪光点,比如 说,手指很纤细,锁骨很性感之类的。那样的夸奖也更有水平。3.学会提问 "A:你吃了吗?
女神:吃了。”
……
上面这类对话是不是很熟悉呢?然后接下来就是无边无际的冷场 了。
其实,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因为提问没有策略,我们 应该尽可能提问方向性的问题,而不是选择性的问题。甚至可以直接 提问假设性的问题。
至于怎么问,要根据对方的社会角色和性格区分。但是提问的问 题不要太烧脑,一旦烧脑了,对方敷衍你的可能性就很大。
你看到一个护士感觉挺有爱的,想要过去聊几句,寒暄几句,你 就说:“我感觉你们医院挺不错的,你觉得怎样?”对方说:“还可以 啊。”然后她继续忙她的,只留你继续在风中凌乱……
这是因为对这样的提问,如果对方认真回答的话,她需要花费很多 的精力去组织语言和搜索论证的信息,所以就感觉回答这个问题的 成本太高了,于是索性说“还可以”,就不用那么烧脑了,还可以做 自己的事情。
其实你可以这样说(不做参考):“听说,护士都喜欢医生,这 是真的吗?”
其实,提问最好让对方对你的问题感兴趣,并且不觉得烧脑。建 议大家去看尼尔•布朗(NeilBrowne)的《学会提问》和斯科特•普劳 斯(ScottPlous)的《决策与判断》。4.行为和情绪的自我调控 行为和情绪具有感染性。生活中,我们看到别人打哈欠,也很想 打哈欠。
这个现象的其中一种科学解释是,我们大脑中存在一种模仿他人 行为的神经元——镜像神经元。我们很容易受到周围人行为的影响。 电视里经常出现的罐头笑声的配音用的也是我们情绪和行为容易 受到感染的心理学效应。如果我们忽略那些笑声,认真去听那些娱乐 节目的内容,你会发现,其实那些笑话很尴尬。
但是,节目组通过笑声噪音,削弱了我们对内容的判断力,也利 用了我们的镜像神经元的工作原理,让我们觉得这个节目有意思。 而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动作显得懒散,对方也会受我们的影 响而进行消极反馈。在交谈过程中,如果我们显得很拘谨,对方也会 变得小心翼翼。
所以,我们在交谈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保持自己较好的精神状 态,对方也容易受到我们的感染,对我们也抱以积极的回应。所以, 如果希望对方能够有更多的反馈,就不要让自己显得过于拘谨。
5.增加熟悉感
人们倾向于喜欢熟悉的东西,熟悉在我们潜意识意味着更多的安 全感。冬天里兔子出来觅食时,喜欢走留有自己脚印和味道的路,因 为它们知道上一次走这条路没有危险。
人类也是如此,倾向于喜欢熟悉的道路。通过增加熟悉感,能够 有效地减少与对方的认知隔阂。就像鲁肃见到诸葛亮的时候说的第一 句话是,我是你哥哥的朋友(大意如此)。目的也是为了增加熟悉感。 在交谈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与对方相似的地方来增加熟悉感, 比如说都是广州人,或者毕业于同一个学校,通过寻找地缘和经历的 相似性,带来熟悉感。
除此之外,观点相近也能够增加熟悉感。当对方表达与我们相似 想法的观点时,我们可以表示更多的认同。当彼此之间的熟悉感建立 起来后,才有机会进行更多的相互了解。
6.克制过强的表现欲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我们每个人都有被认可和肯定的需 求。我们希望自己的观点被认可,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让对方觉得自己 渊博。
但是一个人表现出过强的表现欲,也会表现出较强的隐性攻击形 态,比如贬低他人。这样,就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安全感,从而适当 地对你保持警戒和距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过度自我卖弄”的人的原因之一,因为 很多人的“自我卖弄”建立在诋毁和贬低他人之上,或者让别人感到自 己很蠢。
适当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很有必要,毕竟信任的建立需要相互 的表露。但表露不是一味地单方面强调自己的诉求,更没必要一开始 就出“王炸”。有所保留,对方反而可能被你激起认知闭合的需求而追 问,也就是成功激起对方对你的兴趣。
7.尽量让对方表达
如果对方与我们交流,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与重视,那么对方也会更加乐意与我们交流。
如果对方希望我们能够给予对方更多的关怀,那么当他找我们诉 说时,我们也应该尽力让其感到温暖。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尽可能让 对方表达本质就是让对方建立表现欲的满足机制和寻求安慰的代偿机 制,如果能够结合固定的时间点,那么就更容易增加对方与我们交流 的好感。
但是,真正的沟通和交流中最重要的,还是真诚。不真诚的话,再 多技巧也是徒劳。在线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