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心理学 > 反本能 > 模糊的边界——如何放下自己的执念

模糊的边界——如何放下自己的执念

可能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感觉明明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喜欢得 不得了,但是当自己真正得到之后,发现他/她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 完美,自己也并不是真的那么喜欢。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一个人为什么会放不下自己的执念 呢?
1.认知闭合的需求
人天生就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一些 已完成的东西,是因为想要完成的动机得到了满足。如果工作还未完 成,这个动机便会使我们对此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得我们没有办法 安心去做下一件事情。
比如,我们会在外出开-房的时候记得自己的房间号,但是一旦离 开就很快忘记。还有,你在玩游戏时,即使当你妈喊你全名吃饭的时候,你还是会说:玩完这局我就来。

2.沉没成本的干扰
另外,人们想要放下自己的执念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对自 己是否有益,而且还要看过去是否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如果我们 曾经投入过,那么我们就会对这件事情更有执念。
人对“获得”和“失去”是有两个心理账户的。大脑对损失和恐惧有 着更加敏感的反应,知道自己一旦放弃和失去,那么就会带来恐惧和 损失。所以,大脑会对自己的付出特别敏感。
一些人之所以赌博赌得倾家荡产也是这个原因,总想着赢回来。 一些情侣分手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 为什么还要离开我?

3.自尊心引发的逆反心理
还有,人天生就是逆反动物。参与稀缺竞争,会带来强烈的刺激 性。我们会因为受拒绝而感觉自尊心受损(丢脸),我们去做一件事 情,可能后来的目的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更多是为了挽回面子,这也 是心理学上的“受挫——攻击”理论。
因为受挫被拒绝是会带来攻击行为的,有的人的攻击性较为温 和,就会表现为更加进取和努力。有的攻击性较为激进,就会产生暴 力行为。电视剧的桥段怎么演来着?霸道总裁遇到一个敢于反对自己 的人,为了让她服从和认同,自己想方设法在她面前表现自己。

4.对确定性的追求
神秘感会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敬畏,我们对神秘的事物也会有 更多的崇拜。一旦一些人或事能给我们足够的确定性,那么我们就会 减少对他们的尊重和执念,就像我们现在知道了风雨的形成原因,我 们也就不会再相信“风神雨神”。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对亲人表现出更多不满的原因之一,因为他 们是确定的,我们知道是安全的,得罪的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而陌生人则是一种不确定和得罪有风险的,谁也不知道他们会给我们 造成多少伤害。
表现在执念上,我们对一些人之所以恋恋不舍,是因为他们给我 们带来了轻度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感觉到神秘,感觉到很有吸引力。 当对方一言不发时,会让人焦躁地想知道对方内心在想什么。 我们会一直处于猜想之中,越陷越深。对方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认 为有其含义。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模糊这种情绪的界限,因此念念 不忘。
讲完了我们为什么会有执念,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分析自己去想 想办法,我在这里也提供一些我的经验。
1.完成未完成的事
完成一件事情是放下执念的较好办法。我们看电视经常会有这么 一幕:垂死的人憋着一口气,等一个人来说最后一句话。然后才离 开。其实比起抗日神剧,这不算扯,而是认知闭合的需求带来的力量 确实非常强大。 所以,如果说那件事情是能够实现的,那么就尽可能去做吧。比 如,向喜欢的人表白,失败了也当作完成了(当然,也可能引发受挫 ——攻击)。
2.反问自己的本意
沉没成本到底是放弃还是不放弃,其实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放弃了可能导致浪费,继续坚持可能造成更多的损失。就像追女 孩追个千辛万苦,还是不能俘获芳心。想放弃,觉得自己再坚持一下 可能对方会同意的,但是又觉得貌似永远不可能。
但是一些事情比较确定,那就是对事物的认知态度——自己是真 的喜欢,还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买了一张电影票,看了一半,觉 得不好看,那么就离开吧。
这样自己也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舍不 得,否则是错上加错。同样,对一个人已经感觉不到温存了,也就不 要再勉强自己和欺骗自己了。


3.减少距离带来的美化
我们会因为距离感带来对对方的尊重和喜欢。有些时候我们之所 以放不下一些人和事,是因为这种距离感,让我们过度美化所需要的 东西。比如我们父母口中“隔壁家的孩子”。
比如我们的“上一届学生”总是很厉害。这都是距离感带来的不正 确认知。只是这样的距离感让自己看不到,从而美化了未知的和未得 到的人或事,让人更加迷恋。
每个人,每件事物,都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直到自己接近他的 时候,你可能才会发现:他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美好。
4.接纳心中的念想
我们越是排斥一件事情,那么它就会越是影响我们。就像那 句“不要去想大象”,反而让我们脑子里满满的都是大象。所以,尽量 不要去排斥自己的执念。
如果心中有这样的执念,不要一直希望能够忘记,而是尽可能让自己顺着去思考,引导自己慢慢走出来。这样也不会引发“受挫—— 逆反”机制。让自己更加容易放下执念。你会发现,当自己不去排 斥,接受自己放不下的事实时,反而会让自己真正放下。

在线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