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心理学 > 反本能 > 呈现的画面——为什么我们总被故事说服

呈现的画面——为什么我们总被故事说服

我看过一篇旅游应用的广告,里面有一段话: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 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 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 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这段广告词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旅游能够扩宽我们的视野,让 我们的生活更有趣,而是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方式,将各个地方的美景 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觉到很强烈的视觉冲击。 那么,这么做到底能不能更好地达到说服我们的目的呢?答案 是,至少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有用。


哈佛认知神经科学家斯蒂芬•柯斯林(StephenKosslyn)曾经做过 一项脑成像实验,观察阅读者闭上眼睛后脑海里想象不同字母时大脑 激活区域的变化。
他们发现,当想象大写字母时,脑补视觉皮质区域的某些部分被 激活了,当想象小写字母时,被激活的则是视觉皮质区域中的某一部 分。也就是说,即使是文字的回忆,也会激活我们的视觉皮质系统。 文字的本质对大脑来说,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图像类型,只不过 它们还需要进行转化,比如大脑前额皮质来参与理解它们。比起发展了几千年的大脑文字阅读系统,人类大脑的视觉感受系统 发展了更长的时间,其适应性也更高一些。即使是文字的出现,也 是从可视化的图像和象形文字开始,而不是极为抽象化的文字。 所以,人们更喜欢可视化的文字,这可以大大加深我们的理解能 力,对我们的决策也有极大的影响。


能够直接可视化的描述则能让我们理解得更轻松一些。如果我们 能够让我们的观点像“一幅画出现在眼前”,那么,我们也更容易说服 对方。
这种现象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苏菲的世界》的销量远远超过了拿 到了诺贝尔奖的《西方哲学史》。毕竟,比起干瘪枯燥但是能真实反 映问题的理论,人们就是喜欢那些能够像日常生活里的画面一样,能 够呈现在眼前的描述。
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们召集了两组病人作为被试者, 告诉他们某种新型的癌症诊疗手段。告诉第一组人:这种治疗手段治 愈率为90%,并且说了一个负面的传闻逸事(比如老王用了这个方法 后死了)。然后他们告诉第二组人:这种治疗手段治愈率为30%,并 且说了一个正面的传闻逸事(比如老王用了这个方法后治好了)。 结果发现:被告诉“治愈率90%的方法”的那一组,有39%表示会 尝试这种方法;而被告诉“治愈率只有30%的方法”的另一组,却有多 达78%的人愿意尝试这种方法。也就是说,人们更加容易受到“传闻 逸事”的影响,而不是“数据”的影响。
很多广告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说服我们的。如果我告诉你有一个理 财产品年收益-70%,也就是投入100元损失70元,你会购买吗?我想不会,但是我们却还是会去买彩票。 而彩票其实也是属于年收益-70%的理财产品。他们的宣传策略 就是告诉大家“隔壁老王中了500万”,这可就生动多了,进而达到营 销的目的。
除此之外,很多广告词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我们的。他不是 简单地告诉我们“很多人在用我们的产品”,而是告诉我们“连起来可 绕地球三圈”;他不是告诉我们“我们的牛奶纯天然”,而是说“奶牛在 蒙古大草原每天晒超过10个小时的太阳”。
当自己在网上比较了好几十项,得出了某品牌的手机更好用的结 论时,你的朋友告诉你“前两天我用这个品牌的手机,修理了好几 次”,这时,我们最容易受到可视化效应的干扰。
但是,请相信数据和参数的比较。可视化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 事物,但是,如果我们要做一个重要的决策,我们还是需要依赖数据 和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网: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