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格言大全 > 洞察病源 对症下药含义和解读

洞察病源 对症下药含义和解读

洞察病源 对症下药

训曰:医药之系于人也大矣!古人立方,各有定见,必先洞察病源,方可对症施治。近世之人,多有自称家传妙方,可治某病;病家草率,遂求而服之,往往药不对症,以致误事不小。又尝见药微如粟粒,而力等大剂,此等非金石之酷烈,即草木中之大毒。若或药投其症,服之可已;万一不投,不惟不能治病,而反受其害。其误人也,可胜言哉!故孔子曰:“某未达,不敢尝。”正为此也。

训曰:药品不同,古人有用新苗者,有用曝干者,或以手折口咬,撮合一处。如今皆用曝干者,以分量称合,此岂古制耶?如蒙古有损伤骨节者。则以青色草名绰尔海之根,不令人见,采取食之,甚有益。朕令人试之,诚然。验之,即内地之续断。由此观之,蒙古犹有古制。药惟与病相投,则有毒之药,亦能救人;若不当,即人参,人亦受害。是故用药贵与病相宜也。

【注释】

①立方:此指建立为病人治病的药方。

②洞察:深入、清楚地察知。

③草率:轻率,不慎重。

④不惟:不仅,不但。

⑤胜言:胜过用语言表达。即用语言表达不尽。

⑥曝干:晒干。

href="http://www.yuedu88.com/" target="_blank">在线阅读yuedu88com :http://www.yuEdu88.com/

⑦续断:中药名。又叫和尚头、接骨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产于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译文】

训言说:医药对于人来说关系可大了!古人为病人开出治病的药方,各自都有自己一定的见解和主张,一定要先深入摸清病源所在,才能够对症下药,施用于病人。近世的人,有不少自称家里有祖传的治病良方,可以治愈某一种疾病,而病人和家属往往轻率地相信,于是求来按方服用,可结果往往药不对症,以至于耽误了大事。又曾见有的药物像粟粒一样细小,但其药力与大药剂一样强大。这种药不是性能酷烈如同金石,就是草木中的大毒之物。如果这种药的性能与病人的病情相投,吃了它就可以治好病人的病症;万一与病人的病症不符,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深受其害。这种药误人不浅,是用语言难以表达尽的啊!因此孔子说:“对于某种不了解不明白的东西,不敢轻易尝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训言说:药品的用法不同,古人有直接用新苗的,有用晒干的,也有用手折断或者用口来咬碎,然后撮合在一起的。如今都是用晒干的,先按分量称好,然后再和在一起,这难道是古代的炮制方法吗?例如蒙古有损伤骨节的人,常用一种名叫绰尔海的青草根治疗,而且不让人看见,采来吃了,对治疗病痛很有用。我特意命人试它,果然很好。把它拿来仔细检验,发现它其实就是内地所产的续断。从这件事来看,蒙古至今还存在着古代的规矩。药物只要与病对症,即便是毒药也是能够救人的。如果使用不当,即便是人参,对病人也是有害的。因此,用药最重要的是与病人的病症相适应。

【解读】

医生开药方,只有摸清病人的病源,才能够对症下药。作为病人,不要相信那些江湖庸医所开的单方。《韩非子》云:“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药不对症,非但治不了病,有时甚至会耽误大事。用药对症,即便是毒药也会产生神奇的疗效。同时,能否治愈病人的病也与用药的剂量有很大的关系。康熙所言及的这些用药对症方能治病救人的道理,对我们今天的医学来说,仍然是不可多得的经验之谈。

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