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网 > 格言大全 > 深究医理 济世存心含义和解读

深究医理 济世存心含义和解读

深究医理 济世存心

训曰:朕自幼所见医书颇多,洞彻其原故,后世托古人之名而作者,必能辨也。今之医生所学既浅,而专图利,立心不善,何以医人?如诸药之性,人何由知之?皆古圣人之所指示者也。是故朕凡所试之药与治人病愈之方,必晓谕广众;或各处所得之方,必告尔等共记者,惟冀有益于多人也。

训曰:古人有言:“不药得中医。”非谓病不用药也,恐其误投耳。盖脉理至微,医理至深。古之医圣医贤,无理不阐,无书不备,天良在念,济世存心,不务声名,不计货利,自然审究详明,推寻备细,立方切症,用药通神。今之医生,若肯以应酬之工于诵读之际,推求奥妙,研究深微,审医案,探脉理,治人之病如己之病,不务名利,不分贵贱,则临症必有一番心思,用药必有一番识见,施而必应,感而遂通,鲜有不能取效者矣。延医者慎之!

【注释】

①洞彻:通晓,透彻了解。

②脉理:医道,医术。

③天良:天赋与人的善良之心,即人生来具有的良知。

④通神:通于神灵,指本领极大,才能非同一般。

【译文】

训言说:我从小见过的医书很多,如果能够透彻地了解这些医书的本来面目,那么对于后人假托古人的名义而撰写的那些医书,就一定能辨其真伪。如今的医生所学到的医术很浅,又只想获取暴利,其心的定位本来就不周正,凭什么去医治他人呢?例如各种药的性能,人们根据什么来知道它的呢?都是古代的圣人所指点明示的啊!因此,凡是我所尝试服用过的药和把人的病治好的药方,我一定明白地告诉很多人;或者我从各处得到的药方,一定会告诉你们都要牢记,只希望对许多人都有好处。

href="http://www.yuedu88.com/" target="_blank">在线阅读yuedu88com :http://www.yuEdu88.com/

训言说:古人有句话说:“有病不吃药,等于得到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疗。”这并不是说生病不用吃药,而是怕病人病急乱投医。脉理最为微妙,医理最为深奥。古代医学方面的圣贤,无论什么医理都能阐明,什么样的医书都备有,内心存有生来就具备的良知,一心只想着如何接济和救助世人,不贪求声名,不计较财货与利益的得失,自然就能够详细地审察、分析研究病情,全面细致地推理询问,开出的药方能够切合病人的病症,用药会产生通灵神奇的疗效。如今的医生,如果肯把应酬敷衍的功夫用在诵读医书,推求医学领域的奥妙,探究医理的深微,认真研究医案,探索脉理,为别人治病,就如同给自己治病,不图名利,不以贵贱对病人区别对待等方面,那么,遇到病症时就会用心对待,用药也一定会有一番合理的见解,对病人进行治疗定会立竿见影,从而使病人感受到通神一般的疗效,很少有用药不见效的病例。所以延请医生要慎重啊!

【解读】

治病救人本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因此,作为医生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更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尤其是古代的医书,一定要予以重视,深刻分析其医理,辨其真伪,详细掌握各种药的性能。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像古代的孙思邈、李时珍等人,都是在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实地考察各种药物的性能,并亲自尝试各种药的作用,才著书立说、成名成家的。康熙在训言中,对古代的医学圣贤很推崇,高度赞赏了他们的医德。他要求医生在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医人如医己,不图名利,无论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在当今,有不少医生则缺乏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对病人不负责任,收受病人红包,职业道德滑坡。康熙这些有关医术医德方面的见解,对我们今天医生的治病救人,仍具有很大的启发。

在线阅读:http://www.yuEdu88.com/